南昌起義











南昌起义






日期1927年8月1日-1927年8月3日
地点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 武汉国民政府治下,江西省南昌市。
结果
  • 起义成功,中共占领南昌三天后撤出。

  • 中共起义部队向南撤退,意图占领汕头后建立新的国民政府并返回广州。

  • 起义部队在广东遭到中央军及粤军围攻,而后分散突围;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解散。

参战方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 中国共产党 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


  • 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 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


  • 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


  • 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 国民革命军第九军


  • 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 叶挺独立团


  • 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 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


提供支援及顾问:
共产国际 共产国际

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 武汉国民政府
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 南京国民政府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 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 国民革命军南昌城驻军


  • 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


  • 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师


  • 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粤系)

指挥官和领导者

中国共产党 周恩来
中国共产党 朱德
中国共产党 叶挺
中国共产党 贺龙
中国共产党 刘伯承
中国共产党 卢德铭
中国共产党 谭平山

中國國民黨 蒋中正
中國國民黨 汪兆铭
中國國民黨 朱培德
中國國民黨 张发奎
兵力

约16,000人

约4000人
伤亡与损失

约7000人

约3000人


当时作为共军总指挥部的江西大旅社,现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


南昌暴動[1],又名八一南昌起義八一起義南昌暴動[2]南昌起事[3],是中國共產黨领导、以国民党左派名义[4]於1927年8月1日針對中國國民黨在江西南昌发动的武装起事事件。




目录





  • 1 背景


  • 2 參與的部隊


  • 3 經過


  • 4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 5 结局


  • 6 影響

    • 6.1 評價


    • 6.2 紀念



  • 7 遗迹


  • 8 曾参加过起事的国民党将领


  • 9 参考文献


  • 10 外部連結




背景


1926年至1927年間,亦即北伐進行期間,國民政府因為「容共」或「清黨」兩種意見的衝突,而造成內部分裂。1927年1月,北伐軍攻克武漢,當時以國民黨左派人士為中心的國民政府由廣州遷往武漢,武漢方面的國民黨人士主張容共並擁戴汪兆銘。3月10日在武汉召開的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通过《统一党的领导机关决议案》,免除蔣中正除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一職以外的其他公职。蒋乃在南昌发表《告黄埔同学书》,表明不接受该决议,遂率領一批國民黨人於南京另組政府,是謂寧漢分裂。


1927年4月,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在上海召開會議,提出國民黨內之共產黨員,受第三國際指使,企圖顛覆國民黨,破壞國民革命,要求取消共產黨人在國民黨內之黨籍,隨即通過「清黨原則」,成立「清黨委員會」,全面進行反共清黨,并清除共产党人,此为四一二事件。


1927年7月15日,武漢汪兆銘政府知悉蘇聯顧問鮑羅廷欲分化國民政府以助中國共產黨奪取武漢政府權力之策略後,决定和平分共。在武汉的中共中央(瞿秋白主持),根据在江西九江的中央负责同志李立三、邓中夏、谭平山等人的建议,决定在江西南昌发动武装全面暴動,第一次國共合作自此結束,此为七一五事变。


中共任命周恩来为前敌委员会书记,负责组织暴動。领导南昌起义的前敌委员会、前敌军委、革命委员会的成员和联席会议代表共有118名[5]


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李立三、恽代英、彭湃、张国焘、谭平山、聂荣臻、贺昌、颜昌颐、林伯渠、吴玉章、彭泽民、张曙时、徐特立、高语罕、许廷魂、邹敬芳、丁晓光、肖炳章、蔡廷锴、姜济寰、沈寿祯、罗石冰、黄太吉、廖乾吾、方维夏、黄日葵、童汉章、李小青、董芳城、陈荫林、郭亮、韩符麟、王积衡、穆景周、徐先兆、古勋铭、董朗、徐成章、毕士悌、欧震、刘明夏、邹范、黄云谷、吕承文、魏豪、廖快虎、何刚、江采萍、冯冠英、郑明英、陶铸、毛存湖、肖克、余涛、史书元、白鑫、孙树成、申朝宗、黄克健、李鸣珂、袁也烈、陈守礼、黄序周、羊角、陈华、向浒、李逸民、傅杰、姜振海、洪超、吴高群、举文忠、谭家述、彭鳌、龚楚、任善同、陈文贵、周士第、李硕勋、林超伯,朱蕴山、孟湘鉴、陈日新、林钧、邓鹤鸣、张余生、王一德、张开远、李森、蔡鸿干、李嘉仲、陈汉章、黄灵彪、章觉民、王贯山、李桂生、蒋睦修、饶思诚、熊禹九、潘先申、邓有一、章伯钧、陈赓、粟裕、彭干臣、陈公培、朱其华、周国淦、曾延生、刘九峰、李宗昭、欧阳洛、吴鸣和。


7月26日,周恩来离开武汉,前往南昌。周离后数小时,中共中央收到共产国际电报,指示“如毫无胜利的机会,则可不举行南昌暴動。”[6]于是中共中央立刻派张国焘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去追赶周恩来,传达最新指示。但是张国焘抵达九江和南昌时,起义已无法停止,停止起义的动议亦被多数代表否决。


武漢汪兆銘政府八月宣佈正式與共產黨分裂及逐其黨員,遂決定取締共產黨言論,又通過「取締共產議案」,罷黜鮑羅廷及其他蘇聯顧問,是謂寧漢復合(中共則稱之為寧漢合流)。由於南京及武漢兩方面都先後取締中共和镇压国民党左派,故中共宣称這是孙文的「大革命失敗」。



參與的部隊


屬於張發奎第二方面軍建制下的第十一軍(包括第二十四師,第二十五師一部及第十師) (副軍長葉挺,党代表聂荣臻)及第二十軍(军长贺龙),由九江秘密開抵南昌,與南昌市公安局長兼第三军军官教导团团长朱德會合,準備起事,發動武裝反抗。因為賀龍方面兵力最多,故賀龍任各軍之總指揮;葉挺任前敵總指揮。


葉挺事件發動前就是共產黨員。叶挺独立团扩编为六个团,即第二十五师的第73、75团、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3个团(原为空架子,叶挺去后组建了70、71、72团)和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卢德铭为团长)。73团为叶挺独立团的直接继承者。但葉部的蔣光鼐及蔡廷鍇師(第十師)只服從國民政府,不願受共產黨指揮。


  • 第二方面军 总指挥張發奎 参谋长刘伯承
    • 第十一军 副軍長葉挺,党代表聂荣臻。起事后,叶挺任军长。
      • 第十师 师长蔡廷锴(南下一出城就率部脱离,投奔陈铭枢)3个团

      • 第二十四师 师长古勋铭/董仲明 该师是空架子,叶挺去后组建了70、71、72团

      • 第二十五师 师长李汉魂 师参谋长张云逸 师部驻九江以南黄老门车站西端黄老门村。起事后,在南昌改编,周士第任师长,李硕勋任党代表
        • 第七十三团 团长周士第,党代表陈毅 原叶挺独立团,团部驻地九江马回岭。全团起事
          • 第一营营长符克振

        • 第七十四团 驻马回岭以南。王尔琢率重机枪连起事。到达南昌后,由七、八百名青年组织起来的一支队伍与原七十四团重机枪连合编为新的七十四团。团长孙树成,参谋长王尔琢

        • 第七十五团 驻黄老门西南。三个营起事。团长孙中一,党代表杨心畲



    • 第二十军 军长贺龙 党代表廖乾五 政治部主任周逸群
      • 第一师 师长贺锦斋

      • 第二师 师长秦光远

      • 第三师 南下时新建。师长周逸群 党代表徐特立


    • 第九军 军长韦杵(未到职) 副军长朱德
      • 军官教育团 团长朱德


經過




中共部队使用过的捷克斯洛伐克Vz. 24步枪和勃朗宁自动步枪


1927年8月1日凌晨2時,朱德、周恩來等指揮的中共部隊向駐守南昌的國民革命軍發動進攻,經過四個多小時的激戰,佔領了全城,公佈了《八一起義宣言》、《八一起義宣傳大綱》。國民政府方面則馬上調集軍隊包圍了南昌。8月3日,中共部隊撤离南昌。


8月7日,張發奎率第四軍入南昌,接著追擊中共部隊。而中共方面,蔣光鼐、蔡廷鍇師在南進廣東途中脫離了部隊。又因天氣暑熱,長途行軍,且未鼓動群眾,後勤工作不佳,沿途逃亡的士兵很多。陈赓任第20军3师6团2营营长,在会昌之战中,被打断了腿,留在长汀福音医院养伤,后在警卫员卢冬生护送下回到上海,在中共特科工作。


在部隊到達廣東大埔县三河壩後,周恩來決定主力南下进击潮汕地區,企圖獲得蘇聯共產國際海運的援助。留朱德率第25師(以73团为主),加入朱德的教导团及20军新组建的3师约3000多人。堅守三河壩。抗击钱大钧部3个师的追击。


南下中共部隊在途中遭粵軍和中央軍夾擊。


9月23日至10月2日,南下中共部隊到達汕頭。於潮安汕頭戰鬥及揭陽戰鬥過程中,一度攻占潮汕,但最终於湯坑受到大敗。20军2个师投降,领导机关分散突围。後谭平山、周恩來、劉伯承、賀龍、葉挺等主要負責人離隊,分別前往香港、上海。董朗、颜昌颐率1300人餘部轉移至海陸豐地區與彭湃的赤卫队會合,后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二師。


朱德所部撤出三河坝时剩2000多人,路遇溃败下来的20军教导团参谋长周邦采率领的200余人,得知南下部隊失敗後,朱德坚决反对解散队伍,提出隐蔽北上去湘南。派師長周士第、師黨代表李碩勳去中央彙報。10月16日到福建武平,还有2500人;10月17日击退追敌,剩下1500多人。部队到达江西安远的天心圩的状况时:“师长、团长均皆逃走,各营、连长亦多离开。”[7]师以上军事领导干部只剩下朱德,政工干部全走了。团级军事干部只剩下74团参谋长王尔琢,政工干部只剩下73团政治指导员陈毅。在天心圩军人大会上,朱德把1927年的中国革命比做1905年俄国革命。此時部隊約800人,编为一个纵队,朱德任纵队司令员,陈毅任纵队政治指导员,王尔琢任纵队参谋长,下编3个步兵大队,1个特务大队,1个机炮大队(一门82迫击炮、两挺手提机关枪、两挺重机枪),编余军官编成教导队。


後朱得知滇軍故交范石生部駐紮韶關,1927年11月化名王楷投奔范部,改编为第16军47师140团。1927年12月上旬听说叶挺举行广州起事,朱德率部南下到韶关时,广州起事失败,接收了起事残部200多人。1928年1月實情被國軍偵知,范石生通风让朱德离开。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南昌起事後當日上午,譚平山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名義,在南昌主持召開了國民黨中央委員及各省區特別市和海外各黨部代表聯席會議,通過了《中央委員宣言》,成立了由鄧演達(未參與)、張發奎(未參與)、譚平山、陳友仁(未參與)、吳玉章、彭澤民、林祖涵、賀龍、郭沫若、黃琪翔、惲代英、江浩、朱暉日、周恩來、張國燾、葉挺、張曙時、李立三、徐特立、彭湃、蘇兆征、宋慶齡(未參與)、何香凝(未參與)、于右任(未參與)、經亨頤(未參與)等25人[8]組成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其後,經亨頤、于右任分別在1927年8月13日的《漢口民國日報》上發表聲明,否認參與),並推選宋慶齡(未到)、鄧演達(未到)、譚平山、張發奎(時為國民黨的第二方面軍總指揮,有意爭取其支持)、賀龍、郭沫若、惲代英組成主席團,以譚平山為主席團主席,吳玉章為祕書長,林祖涵為財務委員會主席,張國燾為農工委員會主席,惲代英代理郭沫若為宣傳委員會主席,張曙時為黨務委員會主席,劉伯承為參謀長,郭沫若為總政治部主任,賀龍為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兼第二十軍軍長,葉挺為前敵總指揮兼第十一軍軍長,朱德為第九軍軍長。


在中共部隊撤离南昌,南下廣東途中到達長汀時,革命委員會決定沿用國民政府的名義對外,並以譚平山為國民政府委員長,陳友仁、顧順章、王荷波、蘇兆征等為國民政府常務委員。


9月24日,中共部隊到達汕頭後,決定正式成立國民政府,並決定由譚平山任國民政府主席。25日張太雷到達汕頭,提出反對此前的決定,並即於第二天召開南方局會議,決定暫不發表國民政府名單。此事擱置,隨後形勢惡化而終不成事。



结局


1927年11月,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在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以违反共产国际指示所谓“政治纪律”问题,决定将谭平山开除出党,并给予周恩来、恽代英、李立三等人处分。张国焘制止不力,也被处分[9]


1928年1月,朱德发动湘南起义,4月率部上井岡山,在寧岡礱市與毛澤東會師,建立紅四軍。



影響


本事件使中國共產黨開始擁有完全在其控制之下的武裝力量,是共產黨武力奪取政權的开端。在檢討本事件失敗原因的中共中央第十三號文件中,曾明确指出「只有決定四省(湘、鄂、粵、贛)民眾武裝暴動,以及率領葉、賀軍隊暴動反抗武漢反動政府之政策,是算黨拋棄機會主義,而走上布爾什維克道路的新紀元。」[10]。因此,8月1日被中國共產黨定為其軍隊的建軍節。不过,当时对外还是以国民党左派名义举行暴动[4]



評價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說法是:


  • 打響了武装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11]

  • 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立人民軍隊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12]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国民党左派除外)、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中華民國政府的說法是:


  • 是中共企圖武裝奪取政權的開端

  • 以國民黨名義對國民黨暴動

  • 從此中共走上布爾什維克道路[來源請求]


紀念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旗面上的“八一”即为纪念南昌起义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於1933年6月決定,將8月1日定為中國工農紅軍的建軍節,後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繼承。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公布的军旗、军徽上均缀有“八一”字样作为军队标志。在证件、帽徽、军服纽扣、腰带、军服内衬里、军服拉链扣等多处标有“八一”军徽的图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将当时作为起事军总指挥部的江西大旅社辟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南昌於1977年在市區中心建「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並於1997年將紀念塔所處的廣場改名為「八一廣場」(原名「人民廣場」)。南昌市内尚有多处以“八一”命名的建筑如八一大道、八一公园、八一大桥等。


1981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由汤晓丹导演的电影南昌起义。2017年公映的《建軍大業》,即是以南昌起义为题材,亦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的献礼片。



遗迹


  • 八一起义指挥部旧址

  • 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指挥部旧址


曾参加过起事的国民党将领



  • 蔡廷锴,时任第十一军副军长兼第十师师长,左翼总指挥,南下出城时率部脱离起事部队


  • 欧震,时任第七十一团团长,后南下过程中倒戈


  • 侯镜如,时任第二十军教导团团长,1931年转投国民政府


  • 文强,职务不详


  • 龚楚,时任第二十军补充团团长,1935年转投国民政府


  • 区寿年,时任第十一军第十师二十八团三营营长,随蔡廷锴脱离起事部队


  • 彭士量,时任第十一军第十师营长,随蔡廷锴脱离起事部队


参考文献




  1. ^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南昌起义. 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 1987. ISBN 9787800230004. 


  2. ^ 尹家民. 百将之夜: 南昌暴动纪实.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1997. ISBN 9787503308550. 


  3. ^ 江增慶. 中國通史綱要 2.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5. ISBN 9789571139869. 


  4. ^ 4.04.1 1927年8月1日南昌《民国日报》,刊登了以国民党第二届中央委员会25名委员(其中15名共产党员和7名国民党党员)联名的《国民党中央委员宣言》。上午9时,谭平山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名义,主持召开国民党中央委员、各省委、特别市、海外党部等代表联席会议。会议讨论选举产生了新生的革命政权——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推举宋庆龄、邓演达、谭平山、周恩来、何香凝、贺龙、叶挺、朱德、恽代英、林伯渠、李立三等25人为委员,又在这25人中推举宋庆龄、邓演达、谭平山、张发奎、贺龙、郭沫若、恽代英7人为主席团成员。当时,宋庆龄、邓演达、何香凝、张发奎、郭沫若均没到场,谭平山作为革命委员会的代主席,主持工作。(王心钢《张发奎传》,珠海出版社,2005年)


  5. ^ 田晓娜主编. 百科荟萃: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宗教.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5.08: 664. ISBN 7-80105-017-7.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6. ^ 張國燾斷送了南昌起義? 周恩來拍桌子要辭職. 人民網. 2009-03-30. 


  7. ^ 1927年12月22日75团团长张启图在上海向中央写的《关于75团在南昌暴动中斗争经过报告》


  8. ^ 南昌起義時公布的各种人員名單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05-21.,中國中央電視台,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2009-05-06[2010-08-16]


  9. ^ 何池《共产国际曾阻止南昌起义,起义被迫推迟一天》,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0. ^ 中央通告第十三號──為葉賀失敗事件[「八七」中央緊急會議(一九二七年八月七日)]. 人民網. 1927年10月24日. 


  11. ^ 黄黎. “第一枪”是这样打响的. 人民网. [2016-12-11]. 


  12. ^ 马立强. 人民军队早期作风纪律建设. 人民网. [2016-12-11]. 



外部連結


  •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官网


  • 南昌起義-《中華百科全書》

  • 李立三:八一革命之经过与教训

  • 張太雷報告——「八一事件」之經過,失敗原因及其出路

  • 為何要清黨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京昆高速公路

【情報】本週珍珠商品重點:煉金時裝 + 艾港勞工宿舍!!

【攻略】陳戈-謝勒汗智慧的古書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