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制公约
《米制公约》(法语:Convention du Mètre,英语:Metre Convention),為法、俄、德等17个国家于1875年5月20日签署的一项国际公约。依该公约成立了旨在协调国际计量和协调米制发展的国际计量组织,同时也设立了监督该组织运行的机构体系。最初,米制仅涉及质量和长度单位,但1921年的第6届国际计量大会对其进行了修订,将任务扩展到所有物理量的测量。在1960年的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更新了米制公约框架下旧有的单位制体系,改为“国际单位制”(SI)。
依米制公约,国际计量组织包含3个层次的机构设置:
国际计量大会(法语:Conférence générale des poids et mesures,简称CGPM):是米制公约的最高组织形式,通常每4年在巴黎召开一次会议,由米制公约各成员国和附属成员代表参加。
国际计量委员会(法语:Comité international des poids et mesures,简称CIPM):是该组织的领导和监督机构,由来自18个不同成员国的18名计量专家组成。
国际计量局(法语: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poids et mesures,简称BIPM):广义指米制公约所建立的国际计量组织;狭义指该国际组织的局址或秘书处,坐落于法国塞夫勒,保存着国际千克原器,负责国际计量组织的日常运行。国际计量局的组织结构包括:局长,物理计量、时间、电离辐射、化学四个科研处,以及局长办公室、国际联络与合作部、综合服务部三个职能部门,2017年拥有来自多个国家的70余名工作人员。来自英国国家物理研究院(NPL)的马丁·米尔顿(Martin J.T. Milton)博士自2013年1月1日起任国际计量局局长。
该公约的成员国被限定为法国的邦交国,但是1999年,为那些希望参与CIPM互认协议(CIPM-MRA)而无法以成员国身份加入国际计量局的国家和经济体设立了附属成员的类别。
目录
1 背景
2 1875年大会
2.1 参考标准
2.2 组织
2.2.1 国际计量大会
2.2.2 国际计量委员会
2.2.3 国际计量局
3 1875年后的发展
3.1 1921年修订和SI的发展
3.2 互认协议
3.3 国际原子时的协调
3.4 国际单位制新定义
4 成员
4.1 成员国
4.2 附属成员
4.3 国际组织
4.4 前成员国
5 註解
6 参考文献
7 相關條目
背景
法国大革命前,虽然有俄罗斯等少数国家使用他国的计量系统,但其他的欧洲各国都使用着不同的计量单位。法国大革命初期,法国国民制宪议会决定统一法国的度量衡,而且他们决定放弃标准化既有计量系统,而是利用自然界的量创造一套全新计量单位。1795年4月7日,法国通过的相关法案对新的计量体系进行了定义,米制单位诞生。1799年,法国政府公告使用米制系统[1]。
19世纪初开始,米制被欧洲各国和天文、物理等国际组织相继采用或推荐采用,米制在世界上的影响迅速扩大。1817年,荷兰开始采用米制单位,1850年至1870年间,又有一些国家陆续接受了米制单位,包括西班牙、很多南美洲共和国、意大利和德国等。1863年,万国邮政联盟开始使用克来表示信件重量。法国政府于1870年8月、1872年9月两次召开由采用米制国家代表参加的“国际米制委员会”会议[2]。
1875年大会
1875年大会代表面对的首要任务就是法国政府持有的米和千克原器的替代和成立一个组织负责全球范围内标准的维护。该大会未将其自身与其他的测量单位相联系。但大会有被法国和德国政治操纵的意味,尤其是法国几年前刚刚因被普鲁士击败而受辱。尽管法国失去了对米制系统的控制,但他们也确保了它被交给了国际组织而不是德国,况且这个国际组织的总部还是设在巴黎的。[3]
参考标准
大会被要求讨论然后维护一项基于当时的法国标准的国际标准,而不是使用法国的标准。到大会召开的1870年,法国的标准已经用了70年,由于磨损,和1799年刚刚开始采用时已经存在差距了。
1870年大会之前,法国的政治家们曾担心当时的长度单位“米”可能不会被世界接受,因为依据子午线的新测距,根据其“通过巴黎的子午线上从地球赤道到北极点的距离的千万分之一”的最初定义,米的长度要短0.03%(300 µm)。但当德裔瑞士代表称“在我们现在的年代,没有任何一个严肃的科学家会通过地球的尺寸来推导一米的长度”时,他们就放心了。当1875年大会召开时,提出了米和千克的新原器的制造要尽可能的复制当前标准的值。[3]
尽管新的米原器与原来的米的长度相同,但为了减小测量时弯曲的影响,它的截面被制成了X型而不是原先的矩形。此外,制作的新的原器棒并不是恰好一米,而是长一点,用刻线在上面标示出一米的距离。[4]伦敦公司庄信万丰制作了30个米原器和40个千克原器。在1889年第一届国际计量大会上,6号棒(bar No. 6)和X号圆柱(cylinder No. X)被定为国际原器。剩下的被用作国际计量局工作副本或分发给各成员国作国家原器。[5]
米原器的应用一直持续到到1960年,这一年国际计量大会决定改用氪(86Kr)原子的2p10与5d5能级间跃迁辐射在真空中的波长的1650763.73倍定义米的标准长度,以避免受到原器磨损的影响。[6]而1983年,国际计量大会又改用“光在真空中行进1/299792458秒的距离”定义米的标准长度。[7]在2014年第25届国际计量大会之后,公斤原器仍在使用,但它将会在近几年内被新定义所取代,不过也不会早于2018年的下一届大会。
组织
大会创建了三个主要的国际组织来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权度的标准化:首先,国际计量大会(CGPM)为各个成员国的代表们提供了一个论坛;其次,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为一个由计量专家组成的咨询机构;最后,国际计量局(BIPM)是为国际计量大会和国际计量委员会提供文秘和试验设备支持的研究所。[8]
国际计量大会
国际计量大会(Conférence générale des poids et mesures,简称CGPM)是主要的决策机构,由来自成员国的代表和来自附属成员的观察员(无投票权)组成。大会通常每四到六年召开一次,来接受和审议国际计量委员会的报告并批准国际单位制(SI)的新发展,当然也有间隔不到四年的,如2011年大会上决定在2014年而不是2015年召开下次大会来讨论新SI的定义。[9]它还负责国际计量委员会的新任命和国际计量局主要发展和资金事务的讨论。
国际计量委员会
国际计量委员会(Comité international des poids et mesures,简称CIPM)是由来自18个(开始是14个)[10]不同成员国的18名计量专家组成的国际计量大会的咨询机构。国际计量委员会下设有10个咨询委员会(consultative committees,简称CCs),它们分别负责不同领域的计量,如一个负责温度,一个负责长度等等。国际计量委员会每年在法国塞夫勒召开,讨论各个咨询委员会的年度报告,向各成员国政府提交一份国际计量局行政和财务方面的年度报告,必要时在技术问题上为国际计量大会提供建议。国际计量委员会的每一个成员都来自不同的成员国——为褒奖法国为创立公约做出的贡献,国际计量委员会中通常为法国留有一席。[11][12]
国际计量局
国际计量局(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poids et mesures,简称BIPM)坐落在法国塞夫勒,保存着国际千克原器,为国际计量大会和国际计量委员会提供计量服务,为这两个组织的秘书处提供房屋并主办他们的正式会议。它还保管者已经在1960年退役的原先的国际米原器。历年各个国际原器都要送回国际计量局总部校准。
最初,国际计量局有九名员工,而第一批原器被分发后曾降到四名;[13]2012年,它有超过70名员工和一千万欧元以上的预算。[14]国际计量局的局长同时也必然是国际计量委员会的一员和各个咨询委员会的一员。
1875年后的发展
计量学在1875年以来有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是米制公约在1921年进行了完善,以至于很多国际组织在国际计量委员会内拥有一个论坛以确保各个学科间测量的协调性。另外,当初为贸易制定的内容,而今却已经拓展到了包括军事、科学、工程和技术等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
1921年修订和SI的发展
米制公约拟定之初的主要目的仅仅是为长度和重量制定标准。其他量的标准则被其他机构控制——时间由天文学家负责,电学单位由一系列的专业大会负责,[15]
其他的物理标准和概念则主要被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或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联合会等国际机构维持或定义。
1901年,乔瓦尼·乔治提出建立一个基于米、千克、秒和一个电学单位(安培、伏特或欧姆)四个基本单位的成套单位体系。1921年,对公约进行了扩展以准许涉及所有物理量的标准的升级,这极大的增大了CIPM提交事项的范畴,无保留地给予了它利用乔治的提议的自由。在1933年的第8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决定与其他国际机构协作,达成对可推导回国际原器的电学单位的支持。[16]国际电工委员会在其1935年布鲁塞尔大会上原则上予以了赞成。
194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三年,第八届国际计量大会后的第十五年,召开了第九届国际计量大会。作为对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联合会和法国政府的建立一个测量的实用单位体系的正式请求的回应,国际计量大会要求国际计量委员会准备适用于所有遵守米制公约的国家使用的单一计量单位实用体系的建议书[17]在同一届国际计量大会上,正式采纳了一项关于单位符号和数字的书写和印刷的建议书。[18]该建议书也含有最重要的米千克秒单位和厘米克秒单位的推荐符号,这是国际计量大会第一次给出有关推导单位的建议。
国际计量委员会的建议草案在1954年的第十届国际计量大会上提出,该草案是基于米千克秒制的十进制单位的定义、符号和术语的广泛的修订和精简。在其建议中,安培被定为基本单位,而其他电学单位可以推导得出。在与CIS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UPAP)协商后,开尔文度和坎德拉也被定为基本单位。[19]整个体系及其名字“Système International d'Unités”(国际单位制)在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上被采用。[20]
国际计量局在因特网上和以定期出版的宣传册等形式公布了国际计量大会和国际计量委员会通过的国际单位制的正式定义和相互关系。手册的第八版《Le Système International d'Unités –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于2006年出版。[21]
互认协议
在1940年代间,美国政府意识到了让供应商保留产品的质量控制记录来增加过程的可追溯性的好处。这一做法在1979年被英国政府通过质量控制标准BS 5750形成了正式文件。1987年,BS 5750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采纳,并以其为基础编制了ISO 9000。[22]ISO 9000是一部与行业标准结合使用的通用质量控制标准。[23]
由于标准的不同或不兼容造成的一国不承认另一国的质量控制的现象妨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在1995年的第二十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上,大家意识到虽然合作的国家之间特定的仪器校准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已经迫切需要一个更全面的协议。因此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受托对建立仪器校准方面的互认协议进行调研。任何此类协议都将被要求保留可以证明校准可追溯到基本标准的记录,这些记录将记录在ISO9000标准框架下。四年后的1999年,《国家计量基(标)准互认和国家计量院签发的校准与测量证书互认》协议(CIPM-MRA)在第二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上获得通过。[24][25]
《国家计量基(标)准互认和国家计量院签发的校准与测量证书互认》是由国际计量委员会草拟的一份协议,该协议给参与的国家计量院(NMIs)提供一个框架彼此承认对方测量标准的等效效果和他们的校正及测量证书的有效性,以促进自由贸易和消除贸易技术壁垒。[26][27]
国际原子时的协调
国际原子时的定义与测量随着原子钟的出现而成为可能,它具有足够的精度,地球自转的变化都能检测出来。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IERS)检测这一变化,并在必要的时候提出设置闰秒。目前在全球超过50个实验室中有超过200台原子钟,国际计量局(BIPM)根据米制公约的授权协调各个原子钟。[28]
国际单位制新定义
1960年以来,当米放弃国际米原器重新定义后,千克成为唯一依赖标准器的计量单位。这些年来,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被检测出有每年20×10−9千克的减少。[29]在1999年的第二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各国国家实验室被敦促研究解除千克与特定标准器关联的方法。
偏差的存在已经被明确,阿伏伽德罗计划和瓦特平衡法的发展使高精度简介测量质量成为可能。这些计划为重新定义千克提供了可用替代方案。[30]
2007年发表的一份测温学咨询委员会对国际计量委员会的报告中提到,当前的温度定义无法满足低于20 K的温度和高于1300 K的温度。该委员会认为,相比水的三相点温度,玻尔兹曼常数可以为温度的测量提高更好的基础,因为它可以克服上述的困难。[31]
在2007年的第二十三届大会上,国际计量大会委托国际计量委员会对以自然常数为基础重新定义所有计量单位开展研究。次年,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联合会(IUPAP)也对其表示了赞同。[32]2011年,国际计量委员会决定原则上同意单位咨询委员会上一年提出的新定义[33],但直到细节被敲定之前不付诸实施,并将其提交第二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考虑。[34]这一决议被大会接受,[35]另外,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将下一届大会从2015年提前到2014年,并希望到时候这些建议可以被实施。[9]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对自然常数的支持在增加,细节得到澄清[36][33][37][38][9],直到2018年11月,第26届國際度量衡大會(CGPM)一致投票赞成修改SI基本单位的定义[39][40] - 新定义将于2019年5月20日生效[41][42]。
成员
国际计量大会(CGPM)承认两类成员:一种是正式成员国,指那些愿意参与国际计量局(BIPM)各项活动的国家;另一种是附属成员,指那些仅希望参与CIPM互认协议(CIPM-MRA)程序的国家或经济体[a],附属成员在国际计量大会具有观察员的地位。尽管在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敌国的成员身份被保留[43],但由于该公约组织与成员国政府的所有正式联系是通过成员国驻法国大使进行的[b],因此会员国必定要与法国具有外交关系[44]。每届国际计量大会的开幕式由法国外交部长主持,而后续会议由法国科学院主席主持[45]。
1875年5月20日,17个国家[c]的代表出现了在巴黎召开的米制大会,并签署了米制公约。之后又有多个国家签署米制公约,成员国数量在1900年为21个,1950年为32个,2001为49个。截至2014年7月21日 (2014-07-21)[update],国际计量大会已有成员国56个,附属成员和经济体41个,国际组织成员4个(括号内为加入时间)[46]:
成员国
阿根廷 (1877)
澳大利亚 (1947)
奥地利 (1875)[I]
比利時 (1875)
巴西 (1921)
保加利亚 (1911)
加拿大 (1907)
智利 (1908)
中國 (1977)
哥伦比亚 (2013)
克罗地亚 (2008)
捷克 (1922)[II]
丹麥 (1875)
多米尼加 (1954)
埃及 (1962)
芬兰 (1923)
法国 (1875)
德國 (1875)[III]
希臘 (2001)
匈牙利 (1925)
印度 (1957)
印尼 (1960)
伊朗 (1975)
伊拉克 (2013)
愛爾蘭 (1925)[IV]
以色列 (1985)
義大利 (1875)
日本 (1885)
哈萨克斯坦 (2008)
肯尼亚 (2010)
马来西亚 (2001)
墨西哥 (1890)
荷蘭 (1929)
新西蘭 (1991)
挪威 (1875)[V]
巴基斯坦 (1973)
波蘭 (1925)
葡萄牙 (1876)
羅馬尼亞 (1884)
俄羅斯聯邦 (1875)[VI]
沙烏地阿拉伯 (2011)
塞爾維亞 (1879,[47] 1929,[48] 2001)[VII]
新加坡 (1994)
斯洛伐克 (1922)[II]
南非 (1964)
韩国 (1959)
西班牙 (1875)
瑞典 (1875)[V]
瑞士 (1875)
泰國 (1912)
突尼西亞 (2012)
土耳其 (1875)[VIII]
英國 (1884)
美國 (1878)
乌拉圭 (1908)
委內瑞拉 (1879)
- 註:
^ 加入时为奥匈帝国
^ 2.02.1 加入时为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
^ 加入时为德意志帝国
^ 加入时为爱尔兰自由邦
^ 5.05.1 加入时为瑞典-挪威的一部分
^ 加入时为俄罗斯帝国
^ 1879年加入时为塞尔维亚公国,1929年为南斯拉夫王国, 2001年为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 加入时为奥斯曼帝国
附属成员
在1999年10月的第21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国际计量大会为那些非国际计量局成员国和经济体设立了附属成员的类别。[49]
阿尔巴尼亚 (2007)
孟加拉国 (2010)
白俄羅斯 (2003)
玻利维亚 (2008)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2011)
博茨瓦纳 (2012)
加勒比共同体 (2005)
中华台北 (2002)
哥斯达黎加 (2004)
古巴 (2000)
厄瓜多尔 (2000)
爱沙尼亚 (2005)
格鲁吉亚 (2008)
加纳 (2009)
香港 (2000)
牙买加 (2003)
拉脫維亞 (2001)
立陶宛 (2001)
卢森堡 (2014)
馬其頓 (2006)
馬爾他 (2001)
模里西斯 (2010)
摩尔多瓦 (2007)
蒙古 (2013)
蒙特內哥羅 (2011)
纳米比亚 (2012)
阿曼 (2012)
巴拿马 (2003)
巴拉圭 (2009)
秘魯 (2009)
菲律賓 (2002)
塞舌尔 (2010)
斯洛維尼亞 (2003)
斯里蘭卡 (2007)
苏丹 (2014)
叙利亚 (2012)
烏克蘭 (2002)
越南 (2003)
葉門 (2014)
尚比亞 (2010)
辛巴威 (2010)
国际组织
下列国际组织已经签署了CIPM互认协议(CIPM MRA):
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奥地利维也纳 (1999)
欧盟参考物质及测量研究所 (IRMM),比利时赫尔 (1999)
世界气象组织 (WMO),瑞士日内瓦 (2010)
欧洲空间局 (ESA),法国巴黎 (2012)
前成员国
喀麦隆 (1970–2012)[50]
朝鲜 (1982–2012)[51]
註解
^ 到2012年,唯一的“经济体”附属成员是加勒比共同体,包含安提瓜和巴布达、圣基茨和尼维斯、巴巴多斯、圣卢西亚、伯利兹、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多米尼克、苏里南、格林纳达、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和圭亚那。牙买加虽然也是加勒比共同体成员国,但它在国际计量大会是一个独立的附属成员。
^ 对于法国,是通过法国外交部长。
^ 17个国家分别是:阿根廷、奥匈帝国、比利时、巴西帝国、丹麦、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意大利王国、秘鲁、葡萄牙王国、俄罗斯帝国、西班牙、瑞典-挪威、瑞士、奥斯曼帝国、美国和委内瑞拉。
参考文献
- 文中引注
^ National Industrial Conference Board. The metric versus the English system of weights and measures .... The Century Co. 1921: 10–11 [5 April 2011].
^ 计量史. 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永久失效連結]
^ 3.03.1 Alder, Ken.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 – The Seven-Year-Odyssey that Transformed the World. London: Abacus. 2002: 354. ISBN 0 349 11507 9.
^ McGreevy, Thomas. The Basis of Measurement: Volume 1 – Historical Aspects. Pitcon Publishing (Chippenham) Ltd. 1995: 150–151. ISBN 0 948251 82 4.
^ Jabbour, Z.J.; Yaniv, S.L. The Kilogram and Measurements of Mass and Force (PDF). J. Res. Natl. Inst. Stand. Technol.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 2001, 106 (1): 25–46 [2011-03-2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6-04).
^ Marion, Jerry B. Physics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BS College Publishing. 1982: 3. ISBN 4-8337-0098-0.
^ 17th General Conference on Weights and Measures (1983), Resolution 1.. [2012-09-19].
^ The Metre Convention. 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Poids et Mesures. [1 October 2012].
^ 9.09.19.2 General Conference on Weights and Measures approves possible changes to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including redefinition of the kilogram. (PDF) (新闻稿). Sèvres, France: 国际计量大会. 23 October 2011 [25 October 2011].
^ Convention of the Metre (1875), Appendix 1 (Regulation), Article 8
^ CIPM: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Weights and Measures. 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Poids et Mesures. 2011 [26 September 2012].
^ Criteria for membership of the CIPM. 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Poids et Mesures. 2011 [26 Sept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5月27日).
^ Convention of the Metre (1875), Appendix 1 (Regulation), Article 6
^ The BIPM headquarters. 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Poids et Mesures. 2011 [26 September 2012].
^ System of Measurement Units. IEEE. [1 October 2012].
^ Résolution 10 de la 8e réunion de la CGPM (1933) – Substitution des unités électriques absolues aux unités dites " internationales " [Resolution 10 of the 8th meeting of the CGPM (1933) – Substitution of the so-called "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units by absolute electrical units]. 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Poids et Meseures. 1935 [2 October 2012] (法语).
^ Resolution 6 – Proposal for establishing a practical system of units of measurement. 9th Conférence Générale des Poids et Mesures (CGPM). 12–21 October 1948 [8 May 2011].
^ Resolution 7 – Writing and printing of unit symbols and of numbers. 9th Conférence Générale des Poids et Mesures (CGPM). 12–21 October 1948 [8 May 2011].
^ Resolution 6 – Practical system of units. 10th Conférence Générale des Poids et Mesures (CGPM). 5–14 October 1954 [8 May 2011].
^ Resolution 12 – Système International d'Unités. 11th Conférence Générale des Poids et Mesures (CGPM). 11–20 October 1960 [8 May 2011].
^ International Bureau of Weights and Measures,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SI) (PDF) 8th, 2006, ISBN 92-822-2213-6
^ BSI Education: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 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 (BSI). 2008 [2 October 2012].
^ ISO 15195:2003 – Laboratory medicine – Requirements for reference measurement laboratories.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2 October 2012].
^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CIPM MRA. 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Poids et Mesures. [2 October 2012].
^ Text of the CIPM MRA. 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Poids et Mesures. 2003 [15 October 2012].
^ 施昌彦、邓乙林译. 国家计量基(标)准互认和国家计量院签发的校准与测量证书互认.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香港特别行政区创新科技署-国际活动. 香港特别行政区创新科技署.
^ International Atomic Time. 国际计量局. [2012-10-21].
^ Peter Mohr. Recent progress in fundamental constants and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PDF). Third Workshop on Precision Physics and Fundamental Physical Constants. 2010-12-06 [2011-01-02].
^ Crease, Robert P. Metrology in the balance. Physics World. 物理学会. 22 March 2011 [28 June 2012].
^ Fischer, J.; 等. Report to the CIPM on the implications of changing the definition of the base unit kelvin (PDF). 2007-05-02 [2011-01-02]. 引文格式1维护:显式使用等标签 (link)
^ Resolution proposal submitted to the IUPAP Assembly by Commission C2 (SUNAMCO) (PDF). 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Physics. 2008 [8 May 201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年9月27日).
^ 33.033.1 Ian Mills. Draft Chapter 2 for SI Brochure, following redefinitions of the base units (PDF). CCU. 2010-09-29 [2011-01-01].
^ On the possible future revi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the SI – Draft Resolution A (PDF). 国际计量委员会 (CIPM). [2011-07-14].
^ On the possible future revi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the SI (PDF). 法国塞夫勒: 国际计量局. 21 October 2011.|contribution=
被忽略 (帮助)
^ Resolution proposal submitted to the IUPAP Assembly by Commission C2 (SUNAMCO) (PDF). 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Physics. 2008 [8 May 201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7 September 2011).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 On the possible future revi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the SI – Draft Resolution A (PDF).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Weights and Measures (CIPM). [14 July 2011].
^ On the possible future revi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the SI (PDF). Sèvres, France: International Bureau for Weights and Measures. 21 October 2011.|contribution=
被忽略 (帮助)
^
Historic Vote Ties Kilogram and Other Units to Natural Constants. NIST. 16 November 2018 [16 November 2018].
^
Milton, Martin. Highlights in the work of the BIPM in 2016 (PDF). SIM XXII General Assembly. Montevideo, Uruguay: 10. 14 November 2016.
^
BIPM statement: Information for users about the proposed revision of the SI (PDF)
^ "Decision CIPM/105-13 (October 2016)". The day is the 144th anniversary of the Metre Convention.
^ Memb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Weights and Measures (CIPM) (PDF). 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Poids et Mesures. October 2011 [3 October 2012].
^ General Conference on Weights and Measures. 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Poids et Mesures. 2011 [30 Sept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9月26日).
^ The Metre Convention. La métrologie française. 2012 [3 October 2012].
^ Member States and Associates. 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Poids et Mesures. 2013 [14 August 2013].
^ The Republic of Serbia. BIPM official site. [30 Jul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8月8日).
^ Serbia and Montenegro. BIPM official site. [30 Jul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8月8日).
^ BIPM official site:Procedure for a State or Economy to become an Associate of the General Conference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4-07-03.
^ International Bureau of Weights and Measures official site: The Republic of Cameroon, retrieved 4 August 2013
^ International Bureau of Weights and Measures official site: The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10-29., retrieved 4 August 2013
- 官方文本
米制公约现行版文本(法文)- 米制公约原始版的英文翻译
- 米制公约的中文翻译
- CIPM互认协议的文本
- CIPM互认协议的中文文本
相關條目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米制公约 |
- 国际单位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