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






英國威爾斯斯旺西的A40公路。




在瑞士阿爾卑斯山中通過圣哥达山口道路的髮夾彎道。





80号州际公路起自加利福尼亚州,終至新泽西州,為美國州际公路系统當中里程第2長的公路。


道路是供各种无轨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基础设施;按其使用特点分为城市道路、公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等,古代中国还有驿道。


从某种程度上说,连结两地的最理想方式是直线。但在实际情况中不得不考虑到道路的路径、道路网等级、以及实际地势地貌,城市原有布局的影响。此外,道路的设计主要要考虑到道路的宽度、场地、路线、最大交通量和行驶速度以及适当的转弯半径。道路还要把交通引导到隧道和桥梁(在交通工程设计时,隧道和桥梁等构造物的位置优于道路局部路线位置,所以要使道路路线迁就桥涵隧道位置)。在宽度和深度(此处指道路基础的高度或者深度)同样要符合预计的交通流量和交通工具的重量的要求。




目录





  • 1 总论


  • 2 道路在横断面上的组成部分


  • 3 建筑材料


  • 4 历史


  • 5 道路通行方向


  • 6 道路分級

    • 6.1 臺灣


    • 6.2 中國大陸

      • 6.2.1 依道路行政等级分类


      • 6.2.2 按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类 [3]



    • 6.3 香港



  • 7 道路相关术语


  • 8 注釋




总论


广义上的道路,不仅仅是口语中的供车辆行驶的马路,还包括人行道、各种小径和广场。它包括:


  • 道路主体
    • 地基土:天然土石。道路主体建立在这些自然土壤或岩石之上。

    • 下部构造:人工制造的路基主体,位于地基土与上部构造之间。

    • 上层构造:有一个或多个片层状结构组成,包括承载层和与交通主体直接作用的面层。

    • 岩土工程构造物:包括路堤、路堑、边沟、边坡和护坡等。

    • 其他建筑物:例如检查站、排水系统、挡土墙、桥梁、隧道、防噪声设施等。

    • 面层:直接与交通主体和大气接触,直接承受交通荷载的最外面的层状构造物。带有道路标识线、指示牌、警告牌等。

    • 带有加固面层功能的路肩和基底护角、护坡台阶等。

  • 道路主体之上的空间

  • 其他附属设施(交通标志、交通设备和其他为保障交通安全、交通秩序、交通顺畅以及保护道路沿线居民的特殊设施,例如护栏和植被等)

严格来说,道路包括了道路附近所有开放的公共区域。机动车、自行车以及行人都是在道路上“行驶”的主体。



道路在横断面上的组成部分




马路牙子和下水道


道路在横断面上的组成安排,必须保障交通安全,防止对道路功能的影响甚至破坏,并且必须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城市建筑等方面的影响。


按照道路功能要求,其横断面上的组成安排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车行道:分割为行车带和路缘带

  • 分隔带:包括中央分隔带和外侧分隔带

  • 停车带


  • 道牙子:通常为长条形砖(通常高出路面约20厘米),将行车道与人行道或绿化带分开。

  • 人行道:可以让行人通行,与车行道分开


建筑材料


道路的面层常用材料有沥青混合料、水泥混凝土、铺石以及其他非固定材料,例如碎石、工业废渣等。



历史


現代一般行車路又稱為「馬路」,因古時的行車路是讓馬車行走的。馬路亦被視為是「馬卡丹路」的簡稱。約翰·馬卡丹(John McAdam,1756年-1836年)是蘇格蘭裔的道路工程師。工业革命時期發明了新的道路建造法(Macadam),在路面鋪上多層物料,並把路面設計成讓雨水流到路的兩旁。這樣,行車路便更耐用持久,滿足了工業發展所導致的陸路運輸需求。[1]


从最初起人类就有很多种理由修建和发展道路。例如从住宿地到附近的其他地方、作为季节性迁徙的路线、用于朝圣或者用于商业贸易等等。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道路,就是从这许许多多不同种类的不同用途的古代道路发展来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交通工具的产生和发展,交通量也随之发展起来。虽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种修筑和拓宽道路的理由,例如去上学、工作或者是去和邻居闲谈,但是修筑道路最最活跃的动力却是出于国家政治和军事的考虑。第一辆军用汽车(战车)出现于公元前2500年。从那时起,无论是出于进攻还是防守的目的,道路都成为了一种十分重要的战略设施。历代统治者都要为了修筑和保养道路花费大量金钱。几乎所有的道路都无计划的出现在赤裸的土地上。必然的,干燥时灰尘漫天,而雨后又泥泞不堪。


从希腊帝国和罗马帝国时起就出现了有规划的城市道路。尽管如此,罗马帝国修筑道路更主要的还是处于军事目的,以使他们的军队能够尽可能快的开到辽阔帝国的边界。


在中國,道路起源甚早。成于西周的《诗经·小雅》有:“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周礼·考工记》“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说春秋末城市规划中又有南北道路9条东西道路9条;又说“經涂九軌,環涂七軌,野涂五軌。”,即南北道路宽九车,环城道路宽七车,郊区道路宽五车,可见在春秋末已有环城道路。


近代史上,英国工程师约翰·麦克亚当(John McAdam)长期从事于道路施工。1815年他在英国西部港口城市布里斯托尔首次建造了现代公路。这条路的路面高于周围土地,以使雨水能够尽快排走。他用碎石修筑路堤,在上面铺设更小的碎石并用炉渣固定。当时这种在当时被认为是非常棒的设计很快在其他国家推广开,并用他的名字麦克亚当(McAdam)将这种道路命名为碎石道路Makadam)。


在中欧地区,在大约1850年才用现代公路取代了老式道路。1902年,一条碎石路面被铺上柏油,看起来已经很接近现代公路。



道路通行方向






澳大利亚大洋路上的路标提醒外国驾驶员靠左行驶。


道路通行方向可分为车辆靠道路左侧行驶和靠道路右侧行驶两类。34%的国家靠左行驶,66%的国家靠右行驶。如果按道路里程计算,全世界28%的可通行道路是靠左行驶的,72%靠右行驶。[2]



道路分級


道路的品質一般可以用國際糙度指標(International Roughness Index,IRI)進行評估,它用來測量道路的平坦度。然而在實用上,各國常以道路的管理或使用等級來區分。



臺灣


均有編號

  • 國道(大多為高速公路,少數為快速公路)

  • 省道

  • 省道快速公路


  • 縣道、市道


  • 鄉道、區道

  • 專用公路

大多無編號

  • 快速道路(包含各級道路)

  • 市區道路

  • 產業道路

  • 農路

  • 林道



台灣屏東縣的一條道路



中國大陸



依道路行政等级分类


  • 国家公路,简称國道

  • 省公路,简称省道

  • 县公路,简称縣道

  • 乡公路,简称乡道

  • 专用公路


按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类 [3]


  • 高速公路

  • 一级公路

  • 二级公路

  • 三级公路

  • 四级公路


香港


香港的道路依其流量、長度和重要性分為下列各級(由大至小):


  • 幹線

  • 公路









  • 坊(走線為方型)


  • 臺(連接高處平地和地面)


道路相关术语


  • 公路技术标准

  • 中国公路分类

  • 中国公路等级


  • 有路面公路
    • 无路面公路


  • 道路交通标志
    • 道路交通标线


  • 公路收费系统
    • 公路收费站

    • 不停车收费系统


  • 车道控制机

  • 车道栏杆

  • 物流

  • 车载GPS

  • 道路交通事故

  •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注釋



  1. ^ 周海:〈1862命名馬路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7-05-10.〉,載《申江服務導報》。日期不詳。


  2. ^ Lucas, Brian. Which side of the road do they drive on?. 2005 [2006-08-03]. 


  3. ^ JTJ001-199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情報】本週珍珠商品重點:煉金時裝 + 艾港勞工宿舍!!

京昆高速公路

【攻略】陳戈-謝勒汗智慧的古書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