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Friedrich Engels

Friedrich Engels portrait (cropped).jpg
出生
(1820-11-28)1820年11月28日
 普鲁士王国巴门英语Barmen
逝世
1895年8月5日1895-08-05
 英國伦敦
配偶
莉齐·巴恩斯英语Lizzie Burns(1878年9月11日数小时内)[1][2][3]
父母
老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伊丽莎白·恩格斯


时代
19世纪哲学
地区
西方哲学
学派
哲學
主要领域

马克思主义
唯物主义
著名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
签名

Friedrich Engels Signature.svg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德語:Friedrich Engels;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德國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在马克思逝世后,帮助马克思完成了其未完成的《资本论》等著作,并且领导国际工人运动。


















目录





  • 1 生平


  • 2 思想


  • 3 作品


  • 4 个人生活


  • 5 纪念


  • 6 注释


  • 7 参见


  • 8 外部連結

    • 8.1 恩格斯著作





生平




恩格斯在伦敦的故居


1820年初冬,诞生于普鲁士王國莱茵省巴门市(今伍珀塔尔)。父亲老弗里得里希是工厂主,虔敬派基督徒,带有普鲁士贵族血统。母亲心地善良,遵守礼教,喜爱文学和历史。1837年,被父亲命令从中学辍学,到营业所学习其厌恶的经商。


1838年8月,在父亲的安排下去不来梅当办事员。在这个自由和民主思潮澎湃的城市,成为一个民主主义者。并以“弗·奥斯沃特”为笔名写下许多激情诗篇。其中1839年发表的《乌培河谷来信》为代表作。1841年9月,他为了服兵役而来到柏林。业余时间就到柏林大学听哲学讲课。很快成为了青年黑格尔派中积极的一份子,写了《谢林和启示》等著作,对弗里德里希·謝林的神秘主义观点进行了批判。


1842年深秋,恩格斯告别家人,来到英国曼彻斯特的“欧门—恩格斯纺织厂”当总经理。曼彻斯特是英国宪章运动中心。在那里他开始真正深入工人阶级的生活。并且在这段时间,认识了还是《莱茵报》主编的马克思。1843年冬天,恩格斯认识了爱尔兰工人姑娘玛丽·伯恩斯。不久后,两人開始同居。1844年2月在《德法年鉴》上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从社会主义观点出发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了批判;8月恩格斯返回德国巴门老家,途中经过巴黎和马克思见面,在巴黎和马克思合写了《神圣家族》,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哲学,阐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845年3月写完第一部重要著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揭示资本主义内在矛盾;2月马克思举家迁往布鲁塞尔。几个月后,恩格斯同样迁到布鲁塞尔帮助困境中的马克思。


1846年8月和马克思共同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后与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共同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1847年6月,起草《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后来进一步完善成《共产主义原理》。同年与马克思一起加入正义者同盟,受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与马克思合作拟定同盟纲领,即1848年2月问世的《共产党宣言》。《宣言》总结了以往无产阶级斗争经验,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重要思想,完整、系统及严密的阐明了他们的学说,后成为各国无产阶级运动的指南。


1848年4月,和马克思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1849年5-7月亲自参加了德国人民武装起义,表现了卓越的才能;1850年前后,民主革命失败;恩格斯和马克思被普鲁士政府压迫,经济拮据,恩格斯于1850年11月重回曼彻斯特纺织厂工作。以便继续资助马克思,一待就是20年。期间他和马克思以书信来往,并在多份报纸上发表评论。并且进行涉及各个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自然科学和军事。在未署名发表的军事评论《战争短评》中,他被公推为军事权威。此时他的语言才能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可以阅读运用12种不同的语言文字。


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后,恩格斯同马克思一起参加了国际的领导工作,跟蒲鲁东派、巴枯宁派、工联派、拉萨尔派进行了路线的斗争,为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基础。1869年7月,恩格斯终于从商人生涯中摆脱。1870年10月,移居伦敦,与马克思再度相聚。1871年3月巴黎公社建立后,同马克思一起支持公社,在演说和信件中高度评价巴黎工人的革命首创精神和英雄气概,阐明公社的历史意义。1878年《反杜林论》这部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式的著作问世。1879年同马克思合写了有名的《通告信》,批判德国党内苏黎士三人团的改良和投降主义路线。


1883年3月马克思去世。《资本论》只出了第一卷,剩下的只是一些字迹潦草的手稿。此时恩格斯正在整理其持续10年来累积的有关自然辨证法的研究记录,但他马上停下手中的工作,整理资本论剩下的手稿。在他12年的努力下,资本论二、三卷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1888年写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同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阐释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1889年参加第二国际的建立,并指导它的活动。1894年针对德国社会民主党和法国工人党在农民问题上的立场,写了《法德农民问题》,批评他们迁就农民小私有倾向的路线。1895年8月5日,患有晚期食道癌的恩格斯在泰晤士河边的住所中长眠。三周后,他的骨灰被撒在義本海湾。



思想


相对于马克思而言,恩格斯更倾向于务实地为工人阶级实现权益。马克思1883年逝世后,恩格斯继续领导国际工人运动达12年之久,并于1889年成立第二国际。恩格斯并不绝对追求暴力革命,而是在民主国家里组织无产阶级合法政党社会民主党,在宪法的框架下为工人争取具体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恩格斯具体指导德国社会民主党进行合法斗争,强调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德国国会选举中获得成功对整个国际工人运动有很大的意义:“可以设想,在人民代议机关把一切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只要取得大多数人民的支持就能够按宪法随意办事的国家里,旧社会可能和平地长入新社会,比如在法国和美国那样的民主共和国,在英国那样的君主国。”[4]


1895年3月6日,即他去世前的几个月,恩格斯在《〈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即《法兰西内战》宣言)里面反思了马克思的暴力革命理论[5]。他指出德国工人阶级一定要利用选举权同资产阶级争夺每一个席位,用选票来证明无产阶级的力量[6],并认为:“结果弄得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恩格斯分析:“因为这里斗争的条件也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旧式的起义,在1848年以前到处都起过决定作用的筑垒巷战,现在大大过时了。我们对此不应抱什么幻想,因为在巷战中起义者对军队的真正胜利,就是说像两支军队之间的那种胜利,是极其罕见的。”[7] 这种思想在他死后被伯恩施坦进一步修正,并在后来受到罗莎·卢森堡和弗拉基米尔·列宁的驳斥,称之为“修正主义”,也就是今日欧洲社会民主党和工党的社会民主主义或民主社会主义。值得注意的是,恩格斯在发表《〈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后不久,强调绝不能放弃暴力革命:“我认为,如果你们宣扬绝对放弃暴力行为,是决捞不到一点好处的。没有人会相信这一点,也没有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政党会走得这么远,竟然放弃拿起武器对抗不法行为这一权利。”[8]


坚持伯恩施坦主义改良道路的社会民主党至今仍在欧洲大多数国家存在,并在不少国家成为议会大党,例如英国工党。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社会民主党和德国共产党围绕修正主义议题激烈斗争,是导致纳粹党乘虚而入成为执政党的原因之一。迄今为止,列宁主义的共产党大多数在所在国家接受了合法斗争方式,暂时停止使用暴力革命手段。



作品


  • 《反杜林论》:集中当时多门科学的重要成果,批驳了杜林的理论。

  • 《路德維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对哲学问题作出经典概括,为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提出了科学标准。

  • 《自然辩证法》

  •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用唯物史观阐明了国家的实质和其消亡的必然性,成为历史哲学研究的主要作品。

  • 《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


个人生活


《恩格斯的自白》(1868年4月于伦敦)[9]


  • 喜爱的优点:
    • 一般人:愉快

    • 男人:莫管闲事

    • 女人:善于安置物品


  • 特点:凡事一知半解

  • 对幸福的理解:饮1848年的玛歌酒庄红酒

  • 对不幸的理解:找牙科医生

  • 能原谅的缺点:各种各样的无节制

  • 厌恶的缺点:伪善

  • 厌恶的是:矫揉造作、傲慢不逊的女人

  • 最不喜欢的人物:查爾斯·司布真

  • 喜欢做的事:捉弄人和被人捉弄

  • 喜爱的男英雄:一个也没有

  • 喜爱的女英雄:太多了,一个也举不出来

  • 喜爱的诗人:“ 狐狸-莱涅克 ”、莎士比亚、阿里欧斯托等等

  • 喜爱的散文家:歌德、莱辛、扎梅耳松博士

  • 喜爱的花:风铃草

  • 喜爱的颜色:任何一种,只要不是苯胺染料

  • 喜爱的菜:凉菜:沙拉;热菜:爱尔兰焖肉

  • 喜爱的格言:一无所有

  • 喜爱的箴言:从容不迫


纪念



  • 恩格斯城,1931年,为了纪念恩格斯,苏联政府将萨拉托夫州的一日耳曼人城市改名为“恩格斯”,苏联解体后该名称得到保留。


注释




  1. ^ 恩格斯情史与共产主义诞生


  2. ^ Henderson, William Otto. The Life of Friedrich Engels. Psychology Press. 1976: 567. ISBN 978-0-7146-3040-3. 


  3. ^ Samuel Hollander. Friedrich Engels and Marxian Political Econom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1: 358. ISBN 978-1-139-49844-9. 


  4.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273 页


  5. ^ 原文如下:“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我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幻想。历史做的还要更多:它不仅消除了我们当时的迷误,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这一点是值得在这里较仔细地加以研究的。”


  6. ^ 《法兰西内战》导读(即〈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但是由于这样有成效地利用普选权,无产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就开始发挥作用,并且迅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人们发现,在资产阶级用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东西是工人阶级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工人参加各邦议会、市镇委员会以及工商业仲裁法庭的选举;只要在安排一个职位时有足够的工人票数参加表决,工人就同资产阶级争夺每一个这样的职位。结果弄得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7. ^ 《法兰西内战》导读(即〈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


  8.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九卷,第40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9.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第682—683页



参见


  • 共产主义

  • 共产国际

  • 无产阶级

  • 马克思


外部連結








  • Marx/Engels Biographical Archive


  • The Legend of Marx, or "Engels the founder" by Maximilien Rubel

  • Reason in Revolt: Marxism and Modern Science

  • Biography of Friedrich Engels at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 Engels: The Che Guevara of his Day

  • The Brave New World: Tristram Hunt On Marx and Engels' Revolutionary Vision

  • German Biography from dhm.de

  • Frederick Engels: A Biography

  • Engels was Right: Early Human Kinship was Matriliineal


恩格斯著作



  • The Marx & Engels Internet Archive at Marxists.org


  • 古騰堡計劃中Friedrich Engels的作品


  • 互联网档案馆中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作品或关于他的作品


  • Speaker Icon.svg 來自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LibriVox公共領域有聲讀物

  • Libcom.org/library Friedrich Engels archive


  • Works by Friedrich Engels (in German) at Zeno.org

  • Pathfinder Press

  • Friedrich Engels, "On Rifled Cannon", articles from the New York Tribune, April, May and June 1860, reprinted in Military Affairs 21, no. 4 (Winter 1957) ed. Morton Borden, 193–198.

  • Marx and Engels in their native German language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情報】本週珍珠商品重點:煉金時裝 + 艾港勞工宿舍!!

京昆高速公路

【攻略】陳戈-謝勒汗智慧的古書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