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攝影棚
建議此條目或章節與虚拟演播室合并。(討論) |
本条目包含過多行話或專業術語,可能需要簡化或提出進一步解釋。(2012年10月15日) |
虛擬攝影棚(Virtual Studio)是一種新型的攝影棚技術。經由人員在虛擬攝影棚內拍攝,並經過後製系統計算合成背景後,能產生與傳統攝影棚效果甚異的效果。
目录
1 歷史
2 架構
2.1 攝影機追蹤系統
2.2 藍/綠幕攝影棚
2.3 影像延遲系統(Time Delay)
2.4 電腦背景影像(Computer Graphics)
2.5 即時運算系統(Virtual Studio Manipulator)
2.6 色键(Chroma-key)
3 優點
4 缺點
5 參見
6 參考來源
歷史
- 虛擬攝影棚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冷戰時期,當時部分國家基於國防訓練的需要,而研發戰況模擬系統,可謂虛擬攝影棚的前身。而冷戰過後,由於沒有戰爭需求,所以便將這套系統加以改良而推出。[1]
- 早期黑白電視的時代,當時則將影像最亮與最暗的部份分離出來,並且套上其他效果,稱之為「亮度崁空」。
- 彩色電視發展後,則出現色鍵技術。早期時,攝影機多半不能做任何運鏡,因為沒有攝影機位移的追蹤裝置,而會造成實景與虛景不同步的現象。
- 1994年,於阿姆斯特丹舉行的IBC(International Broadcasting Convention,國際廣播會議)中,與現今相近的虛擬攝影棚系統首度公開亮相。
- 1995年至2000年,虛擬攝影棚成為廣播業的熱門技術,各大廠商爭相開發。
- 近年來,由於影視工業的蓬勃發展,虛擬攝影棚目前已經在全世界普遍的使用。
架構
攝影機追蹤系統
攝影機追蹤系統(Camera Tracking System)計算攝影機機身及鏡頭的移動量,並傳送給電腦,以作為運算實景與虛景合成的資料。主要可以分為四種:
- 電子機械式追蹤系統(Electromechanical Tracking System)
- 網格辨識系統(The Pattern Recognition Camera Tracking System)
- 超聲波追蹤系統(Ultrasonic Tracking System)
- 紅外線追蹤系統(Infrared Sensor Camera Tracking System)
藍/綠幕攝影棚
一個非常接近傳統Key板的攝影棚。其中,影子是構成實體感覺的重要元素,故攝影棚中,打光是很重要的一個要素。
影像延遲系統(Time Delay)
由於影像傳輸時與電腦運算會發生時間不一致,這時候就需要影像延遲來使兩者於到達Keyer時能夠配合。
電腦背景影像(Computer Graphics)
一般又稱計算機圖形學或電腦圖學,使用電腦軟體製作背景動畫或影像。
即時運算系統(Virtual Studio Manipulator)
即時運算系統結合CG背景影像與攝影機追蹤系統的資料,進行攝影機位置與虛擬場景相對位置變化的運算。[2]
色键(Chroma-key)
經過各種訊號與資料處理,最後由Keyer將影像訊號與即時運算系統的位置變化資料結合,將藍/綠色背景去除並且套上CG背景。[3]
優點
- 空間有效運用,得以重複利用:虛擬攝影棚可以搭建比實際空間更大的場景,而不同的場景也可以共用同一個攝影棚,而不如傳統攝影棚般,需要空間囤放佈景。雖然傳統攝影棚得以將部分佈景回收再利用,但虛擬攝影棚卻可使用同一個攝影棚,並在極短的時間內轉換佈景,遠遠超過傳統攝影棚的再利用性。
- 容易修改場景,降低拍攝成本:傳統攝影棚的佈景,在搭建完畢後不容易進行大幅度的修改,而虛擬攝影棚因為佈景完全電腦化,所以修改極為容易。重複拆搭佈景,更換攝影棚都耗費大量成本,而虛擬攝影棚因為沒有實體佈景的需求,便能降低這部份的成本。
- 增強視覺效果,變化程度更高:利用電腦,虛擬攝影棚能讓演出者與電腦動畫產生互動,並以立體鮮豔的動畫達成傳統攝影棚無法做到的效果。
缺點
- 真實度:由於仍然在發展階段,某些設備產生的動畫並無法與實際影像完全配合。
- 虛擬攝影棚大小限制:場地小,會有運鏡限制;若場地太大,則技術上(如攝影機追蹤)或經費上(添購更多器材)都是一大困難。
參見
- 虛擬演播室
參考來源
^ 虛擬攝影棚介紹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即時運算系統
^ 虛擬攝影棚的現況及未來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