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
中國民間信仰系列之 |
中国民间信仰 |
---|
哲学
|
理论
|
实践
|
体系
|
内部传统 传统哲学或教义:
传统宗教仪式:
传统信仰:
秘密社会:
|
与宗教相关的
|
中国民间信仰 |
龙是东亚神话与传说中出现的一种动物,見於東亞文化圈各地區。
目录
1 龙的形象
2 古籍記載
3 分類
4 化龍過程
5 龍的兒子
6 考古發現
7 文化
8 起源研究
8.1 動物說
8.2 自然現象說
8.3 圖騰說
8.4 其他
9 文字中的形象
10 参考文献
11 外部链接
12 参见
龙的形象
龍的形象歷來有不同說法,而根據《說文解字》記載,說龍的樣子似披鱗的長蟲,可明可暗,可大可小,亦可長可短,[1]除說明了是條狀披鱗外,其他特徵都是不定數的。
至於《广雅·释螭》中則提到龙分为四种: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者称虬龙,无角者称螭龙[2]。还有一种说法是有两角为龙,独角为蛟,无角为螭,无脚为蠋。
東漢學者王符就認為,龙具有兔眼、鹿角、牛嘴、駝頭、蜃腹、虎掌、鷹爪、魚鳞、蛇身,九種動物合而為一的形象(也稱作九不像)[3],與現今流行的形象已非常接近。然而,又有一稱,龍具有「蝦眼」、「鹿角」、「牛鼻」、「狗嘴」、「鯰鬚」、「獅鬃」、「鷹爪」、「魚鱗」、「蛇尾」九種動物所組成。
古籍記載
傳説中國的人類始祖伏羲、女媧,皆龍身人首(或蛇身人首)。華夏民族的先祖炎帝、黃帝,傳説中和龍都有密切的關係,相傳炎帝為其母感應“神龙首”而生,死後化爲赤龍。因而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
西方的dragon(常翻译为“龙”)是邪恶的象征,与此不同的是,东亚的龙是神聖祥瑞的象征。中国的古老的图腾中,有很多龙的雕塑都是腾云驾雾,翱翔九天的形象。
分類
- 似龍而非龍
燭龍: 人面龍身而無足。
螭龍: 無角而黃,像龍的猛獸,另有一說為無角的雌龍。
鼇龍: 海中大龜,另有一說為鰲魚,龍頭魚身,魚躍龍門而來。
- 龍屬近親
虺: 一種親水似蛇的爬蟲類。虺蜥二字古相通,進代認為虺是指像蜥蜴的蠑螈或鱷。虺江、淮以南曰蝮,江﹑淮以北曰虺。虺五百年化為蛟。
蜃: 能吐氣,形似大牡蠣,有巨大的文蛤的說法,或是龍的一種。
麒麟: 公獸為麒,母獸為麟。
龍馬: 馬身而龍鱗。
蛟龙: 有鱗曰蛟龍,棲息在湖淵等聚水處。
- 龍種
虯龍: 有角曰虯龍,一說無角,小型的龍。
蟠龙: 無角,指的是伏在地上的龍。
蚑龍: 有角,雙角為蚑龍。
應龍: 有翼曰應龍。
- 龍的象徵
青龍: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四象之一,根據五行學說,它是代表東方的靈獸。
龙王: 道教和佛教的神祇。
赤龍四海龍王之一。
黃龍: 在古代有的皇權的象徵。
五爪金龍: 皇權中只能由皇帝使用。
化龍過程
其中流传较广的有两则:一种说法是龙原本是地上的蛇,经过很长很长的时间来采集天地灵气与日月精华,蜕变为蛟,蛟又经过蜕变最终才成为龙,才具有掌管风雨和飞天的能力,即古代《述异记》中所谓“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又千年为应龙”;
另一种说法是,古时大海里有一座门,叫做龙门。这个龙门很大,大到看不到全貌。有一天,一条鲤鱼游到了龙门下被挡住了,鲤鱼就想跳过龙门游到其他地方。经过无数次跳跃,鲤鱼终于跳过了龙门,但此时鲤鱼却变成了另一种形象,长长的身体布满鳞片,头上有两个像鹿角的角,又长出了4条腿,还有着鹰爪,上能通天,下能潜海,又有呼风唤雨的能力。这个传说后来变成的“鱼跃龙门”的故事。
龍的兒子
龍生九子是中國民間傳說中龍生九個兒子,龍生九子說法不一。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九又是貴數。
「龍生九子」較早的說法來自明朝李東陽(1447年-1516年)所撰《懷麓堂集》:「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
考古發現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中国龙形图案来自于约在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位於今内蒙古敖汉,临近辽宁阜新,為龍形堆塑,即用红褐色石块堆砌摆放的龙,全长近二十米,宽近两米,在村落遗址的中心广场内;不过土、石摆放的龙形物容易造假,八九十年代以来龙形物多造假。在南方發現的較早的龍,有距今約5000多年前浦口營盤山遺址的抬頭龍和俯首龍、余杭良渚遺址的玉豬龍等等。
文化
龙在東亞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位,对应的地支是辰。在同源的印度生肖中,对应的是那伽龙蛇族。
龙与凤凰、麒麟、龟一起并称“四瑞兽”,香港渣打銀行在1979年起發行的鈔票都是以這些瑞獸為題材。(也有许多典籍和史书著作中提到“四瑞兽”分别为:猰貐、居、貔、狻猊。)
青龙与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国天文的四象。
龍也是中國帝制時期的皇帝象徵物。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帝王也称呼自己为“真龙天子”,龙也具有权力的象征。与皇帝有关的事物也被印上了龙的标记,如“龙床”、“龙颜”、“龙袍”、“龍椅”等。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日本、朝鮮、越南、琉球等漢字文化圈國家的君主也使用龍作為權力的象徵。另一方面,龍也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象徵。
白龍也是不丹王室權威的象徵。
起源研究
《史記》等史書記載了歷史上養龍的“豢龍氏”,因此,龍的原型很可能是動物,原型为自然現象等的可能性较低。
動物說
古代人所见到的龙,可能就是鳄鱼。鳄鱼有27个亚种,其中只有扬子鳄冬眠,古时候气候温暖,黄河流域到处都是扬子鳄,古人对鳄鱼非常熟悉。从古人对龙的描述来看:龙是卵生的两栖动物,冬眠、前爪有五爪、喜欢潜伏于水中,这都是扬子鳄的特征。只不过扬子鳄不会飞。
根據動物學家楊鍾健以及学者何新在20世纪末公佈的研究,認為龙的原型是大型爬行类动物,主要是鳄鱼(水龙)及巨蜥(山龙)。上古三代以前,中国古陆气候暖湿,此二类动物在中国大地多所存在,旧石器新石器遗址中都有鳄鱼骨化石的发现。传说中所谓贪吃的“饕餮”之名,也不过是凶猛鳄类(如鼍龙)的转语。《左传》中曾记载黄河沼区域发生著名的“龙”鬥记载,也就是鳄鱼的求偶争斗[4]。亦有學者以龍之甲骨文字型認為龍或為今之「海馬」。
而除了鱷魚與蜥蜴的說法之外,也有認為龍形象來自於蛇[5]、馬[6]、河馬[7]等生物[8]:2。甚至有人認為中國龍的原型就是恐龍,歷代發現的“龍骨”實際上是恐龍化石[9]。也有人认为龙是由原始两栖类演变而来的真实生物。[10]
自然現象說
根據台灣科學家趙丰於2007年的演講,認為蛇或鼉(揚子鱷)都是匐伏於地,不合乎龍會通天的特徵,不致成為崇拜對象,提出龍的原型應為龍捲風。[11]
演講指出《說文解字》中記「龍,從肉、飛之形,童省聲。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和龍捲風伴隨暴雨、閃電、冰雹而造成不同光影色彩,及能大能細的特徵對應,出現季節也同為春季到秋季(龍捲風季節通常從3月到10月),至於「童省聲」發音則為龍捲風沉重的風雷聲。另外甲骨文中的「龍」字一律是大首彎尾直立狀,與龍捲風的直立彎曲的漏斗狀形態相同。[12]
除形態、特徵外,也提出《易經》坤卦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和《左傳》中「龍鬥於鄭時門之外洧淵」,是在形容多道龍捲風於平原或水畔互碰,捲起黑黃色的泥土,混著雨一起降下。同時也認為《易經》乾卦中多項引用龍做為比喻的記載[13],都是在影射著龍捲風。
由於中國華北和美國中部草原帶的緯度,地形環境,氣候條件,都非常為類似,古代中國黃河流域可能常有龍捲風發生,古人看見龍捲風而塑造了龍的形象。趙丰推測1萬年前最近一次冰河期完結後,接著的大暖期持續到距今3000年前,大暖期完結令氣候條件改變,使龍捲風絕跡,後代對龍捲風失去認知,龍的來歷因而失傳了。[14]
而除了龍捲風的說法外,也有龍是來自雲[15]、虹[16]、閃電[17]等自然現象的說法[8]:2、3。
圖騰說
聞一多在其〈伏羲考〉一文認為龍是一種只存在圖騰中的虛擬生物,是由許多圖騰融合而成。此外其主幹與基本型態是蛇,認為這可能表示當時以蛇圖騰最為強大,兼併、同化了其他的圖騰。[8]:3圖騰融合的猜想沒有考古證據支持。
約西元前6000年在遼寧葫蘆島市揚家窪遺址已出現龍圖騰圖案。[18]
其他
陳授祥認為龍是物候參照動物集合而成,龍角是測定時間的工具「表」[19];尹榮方認為龍來自於松,是樹神崇拜的曲折反映[20][8]:3、4。
文字中的形象
甲骨文中的龍字
篆书「龍」字,普通話讀音為lóng
梵语悉昙文「那伽」(印度生物,中文佛教界常常将其翻译为“龙”,与中国的龙实非同一生物)
参考文献
^ 《說文解字》:「龍,從肉、飛之形,童省聲。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 《广雅·释螭》:“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五角曰螭龙。”
^ 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三:“《尔雅翼》云:‘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眼似兔,角似鹿,嘴似牛,頭似駝,身似蛇,腹似蜃,鳞似魚,爪似鹰,掌似虎。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声如戛铜盘。口有须髯,颔有明珠,喉有逆鳞。头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 何新.龙:神话与真相.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 徐乃湘、崔岩峋:《說龍》,紫禁城出版社,1987年
^ 《周禮‧夏官‧庾人》:「馬八尺以上為龍」
^ 劉城淮:〈略談龍的始作者和模特兒〉,《學術研究》(雲南),1964年三期
^ 8.08.18.28.3 劉志雄、楊靜榮. 《龍的身世》 初版二刷. 臺灣商務. 2001-12. ISBN 957-05-1726-3.
^ 呂熙安:〈論中國龍源於恐龍〉,《學術探索》,2003年12月
^ 马小星. 龙: 一种未明的动物(增订本).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8-8. ISBN 9787552023664. 请检查|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 2007年台灣國科會展望系列演講第一場-追龍任務。台大演講網影音紀錄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9-08-10.、行政院國科會與聯合報新聞稿[永久失效連結]
^ 龍:風中去來,2010年4月,《科學人》雜誌第98期
^ 《易經》乾卦:「潛龍勿用,見龍在田,或躍在淵,飛龍在天,亢龍有悔,見群龍無首,乘六龍以御天,雲從龍,風從虎」
^ 龍,你會回來嗎?,2010年5月,《科學人》雜誌第99期
^ 何新:〈龍鳳新說〉,《諸神的起源》,三聯書局,1986年
^ 胡昌健:〈論中國龍神的起源〉,《中國文物報》第25期
^ 朱天順:《中國古代宗教初探》,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 吳, 慶洲. 脊飾. 中國建築. CHINESE ARCHITECTURE. Vol. 021 (錦繡出版 (王進榮)). 2003年8月15日: 第16頁.
^ 陳授祥:《中國的龍》,漓江出版社,1988年
^ 尹榮方:〈龍為樹神說──兼論龍之原型是松〉,《學術月刊》1989年7月號
外部链接
查询維基詞典中的龙。 |
- 伊藤清司:〈龙的起源论〉。
- 李奭學:〈西秦飲渭水,東洛薦河圖--我所知道的「龍」字歐譯始末〉。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龙(分類) |
- 龙文化门户
参见
鳳:东亚文化圈另一神兽,凤为雄性,凰为雌性,合称凤凰。
那伽:佛教和印度文化中的似龙似蛇的神兽,汉地翻译为龙,也称那伽龙、神龍(相对於莫呼洛迦地龙)。
莫呼洛迦:佛教和印度文化中的龙神,称为地龙(相对於那伽神龙)。
鲁 (龙):藏族文化中的龙,藏传佛教中和那伽等同起来。- 燭龍
鱗蟲之長——《說文解字》- 紅龍
- 藍龍
- 龍神
西洋龙:又译德拉贡,有犄角、翅膀、较大的双足,能吐火,在西方文化中为邪恶生物。
天龙座:星座名- 龙生九子
- 中国妖怪列表
- 神話及傳說中的龍列表
以「龍」開頭的條目、以「龙」開頭的條目
十二生肖 |
---|
鼠 | 牛 | 虎 | 兔 | 龙 | 蛇 | 马 | 羊 | 猴 | 鸡 | 狗 | 猪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