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声 (电影)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仙樂飄飄處處聞
The Sound of Music

Sound of music movie poster.jpg
基本资料
导演
勞勃·懷斯
监制
勞勃·懷斯
编剧
瑪莉亞·馮·崔普原作
哈瓦·林賽音樂劇改編
盧瑟·克勞斯音樂劇改編
恩斯特·雷曼
主演
茱莉·安德魯絲
基斯杜化·龐馬
配乐
理察·羅傑斯 (音乐/歌词)
Oscar Hammerstein II (歌词)
Irwin Kostal (配乐)
摄影
Ted D. McCord
剪辑
William H. Reynolds
片长
174 分钟
产地
美國
语言
英語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美國 1965年3月2日
发行商
二十世紀福斯
预算
820万美元[1]
票房
$286,214,286美元[2]
各地片名
中国大陆
音乐之声
香港
仙樂飄飄處處聞
澳门
仙樂飄飄處處聞
臺灣
真善美

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是一部1965年的美國电影,改编自同名音乐劇。1960年6月,二十世紀福斯以1,250,000美元購得電影版版權。但條約中規定二十世紀福斯公司必須等同名音樂劇下檔後,以及1964年以後才可以開拍,而二十世紀福斯因為之前拍攝《埃及艳后》花費甚鉅,財政陷入困境,業界一直傳言該公司將在1962年倒閉。為了挽回局面,二十世紀福斯為該電影找來改編過《國王與我》、《西城故事》的劇作家恩斯特·雷曼英语Ernest Lehman擔任編劇,並打算找拍過《羅馬假期》等片的導演威廉·惠勒開拍。然而惠勒的想法顯然無法得到雷曼的認同,於是又找了勞勃·懷斯。懷斯本來對該劇興趣不大,但看過雷曼的劇本後卻深受吸引,因此接手了該片的導演工作。


1963年《真善美》在薩爾斯堡正式開拍,由於當時的瑪莉·瑪汀已年過50,無法負擔實地拍攝的壓力,於是製作群找了曾演過《窈窕淑女》,以及電影《歡樂滿人間》的英國演員茱莉·安德魯絲擔任瑪莉亞的角色,而崔普上校則由基斯杜化·龐馬飾演。由於茱莉·安德魯絲的歌唱表現和演出皆屬一流,加上製作群成功運用了薩爾斯堡的美麗景色與人文景觀,電影推出後在全球造成轟動,不但成為當時史上賣座次高的電影,片中許多歌曲,如《Do-re-mi》、《小白花》也被改編成許多語言的傳唱版本。另外,該片在奧斯卡金像獎中獲得10項提名,最後贏得包含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在內的5項大獎。




目录





  • 1 劇情


  • 2 与音乐剧的差异


  • 3 音乐与歌曲


  • 4 奖项

    • 4.1 奥斯卡

      • 4.1.1 得奖


      • 4.1.2 提名



    • 4.2 金球奖

      • 4.2.1 得奖


      • 4.2.2 提名




  • 5 荣誉


  • 6 参考资料


  • 7 外部連結




劇情




《真善美》數位影音光碟封面:圖中是開場時瑪莉亞在阿爾卑斯山山上歌唱的場景。


瑪莉亞是阿爾卑斯山上一所修道院的實習修女。不同於其他修女,天真爛漫的她老是不遵守院裡的作息,偷偷跑到山頭外嬉戲、歌唱。一天,大家禱告時,又發現瑪莉亞遲到了——原來她剛在外頭忘情歌唱,直到鐘聲響起才匆忙回來。


受夠瑪莉亞的幾位修女來到院長辦公室,決定好好討論瑪莉亞的問題。大家你一言我一句,伴隨著辦公室外瑪莉亞闖禍的尖叫,漫長的討論後終於在院長的主持下得出結論。於是瑪莉亞被喚入院長辦公室內,和院長談論她的未來:慈悲的院長看出這兒終究不是她的居身之所,決定讓她下山,到一戶向修道院請求家庭教師許久的人家擔任孩子們的老師。


對未來充滿徬徨和不安感的瑪莉亞提著行李,一路憂心忡忡地趕到這戶人家;在她眼前的是棟包含美麗庭園的巨大豪廈,而房子的主人則是崔普家的核心人物——奧地利海軍的蓋爾·馮·崔普上校以及他與前妻生的七名子女,其中最大的麗莎16歲,最小的葛特兒才5歲。由於沒有母親,身兼母職的上校以嚴格的軍事化方式教育孩子,可瑪莉亞來臨後卻改變了整個家;她教這些孩子唱歌,帶他們嬉戲,並教這些孩子演布偶戲等才藝,因此博得孩子們的喜愛。但另一方面,這些事逐漸傳到忙碌的上校耳中,卻多少令他有些不快。


其實,上校雖然離家如此久,但不全是為了公務:他和維也納的愛莎女伯爵已經交往了一段時間,兩人的發展也快步入紅毯。而另外一方面,上校的大女兒卻愛上了納粹德國的小傳令兵勞夫,因此常背著上校溜出來私會。這一切,卻因瑪莉亞的影響力而逐漸改變。


終於,上校帶著愛莎女伯爵回來了。他要“驗收”瑪莉亞幾個月來的成果,以及證實些傳言。結果他差點被孩子們的“惡行”氣昏:爬樹、游泳、穿不要的窗簾作成地衣服以及瑪莉亞的頂撞之詞。結果兩人大吵一架,瑪莉亞被上校趕出了門。但就在她將離去時,孩子們唱起了《音樂之聲》,優美的歌聲感動了冷酷的上校,使他以優美的歌聲附合而唱。於是,瑪莉亞留下來了,並帶領孩子一同準備下崔普宅邸將在下星期舉辦的舞會。


舞會準備的十分成功,瑪莉亞與上校間的關係也迅速升溫。孩子的表演贏得來賓的喝采,但舞會一結束瑪莉亞卻迫不及待的跑回修道院。回到院裡的瑪莉亞像變了人似,整天不發一語卻只顧著禱告。直到有一天,她終於告訴瑪格麗特修女想早日成為正式修女的心願:因為她發現她已不知不覺愛上崔普上校了。為了躲避這一切,她決心成為一位虔誠的修女。但在院長循循善誘下,瑪莉亞終於理解自己的夢想不該躲避,而應坦然面對。於是瑪莉亞又回到了崔普家。這時,少了瑪莉亞的辛普家卻陷入愁雲慘澹中,不但孩子們想念瑪莉亞,上校的心也迷上著她。瑪莉亞回來後,不但孩子們高興起來了,同上校居住的愛莎女伯爵也發現自己挽不住情人的心,自己退出這有點曖昧的三角關係。不久,上校向瑪莉亞求婚,而她也坦然接受了這段如夢似幻的愛情。


步入禮堂後,瑪莉亞與崔普一家人共度歡樂的家庭時光,同時也積極準備音樂節的表演節目。可是同時,納粹的魔掌也逐漸深向這家人:納粹德國合併掉奧地利後,開始吸收奧國軍人加入納粹陣營,忠勇愛國的崔普上校自然也是納粹亟欲招募的人才。無奈崔普上校堅決不肯點頭,納粹只好用盡各種手法,包含威脅利誘,強拉上校入營。於是上校和瑪莉亞開始計畫秘密流亡瑞士的潛逃計畫……


音樂節會場上,大家的表現都很精采,但崔普家庭優美的歌唱卻廣受大家歡迎。在觀眾的掌聲中,崔普全家緩緩消失在舞台上……經過一番後,比賽結果揭曉:崔普家順利拿下冠軍,但領獎時卻遲遲不見他們出現:原來,在上校的朋友麥斯精心安排之下,瑪莉亞和上校帶著七個孩子已在逃離的路途中。他們在修女的掩護下,躲過了納粹黨人的搜索,最後在修女們的祝福中,朝自由的山頭緩緩行進……



与音乐剧的差异


電影為了劇情需要,做了許多不同於初版音樂劇版本的修改:


  • 歌曲方面,电影版删除了原音乐剧版的三首歌,分别是《愛如何存在?》(How Can Love Survive?)、《无法停止》(Now Way to Stop It)、《平凡夫妻》(Ordinary Couple)。在音乐剧中,爱莎女伯爵和麦克斯参与演唱了前两首歌,而随着电影版对他们两人的戏份删减,也取消了他们所有的演唱部分。

  • 同时电影增添了两首新歌:《我有信心》(I Have Confidence)和《好事》(Something Good),兩者的詞曲皆由理察·羅傑斯一手包辦(原词作家奧斯卡·漢默斯坦二世已經於1960年8月23日過世)。《我有信心》使用于电影中玛利亚从修道院前往崔普上校家的片段,而《好事》则用于取代原音乐剧中的《平凡夫妻》。

  • 另外,电影还对《我最愛的事》(My Favorite Things)、《哆来咪》(Do-Re-Mi)和《孤单的牧羊人》(The Lonely Goatherd)的出现场景进行了调整。《我最爱的事》在音乐剧中原是玛利亚在修道院与院长演唱的,电影版中调整到了玛利亚与孩子们在床上嬉戏处。《哆来咪》的出现位置从在上校家中时,移动到了外出野游时。《孤独的牧羊人》则从原玛利亚与孩子们在卧室嬉戏的场景,修改为了玛利亚与孩子们表演木偶剧时所唱。

  • 在剧情方面,爱莎女伯爵和麦克斯的戲份在电影中被大量刪減。同时崔普上校与女伯爵分开的原因,也由音乐剧中的两人对于纳粹的德奥合并的态度不一致,而意见不合,变为了爱莎女伯爵看出崔普上校爱上了玛利亚,因而主动退出。

  • 另外,片裡大量取用薩爾斯堡乃至於阿爾卑斯山的景緻,使其場景遠遠超過音樂劇裡的人造舞台佈景。

有趣的是,電影的內容反而影響到日後改編過的音樂劇版本,使電影與音樂劇越來越同質。



音乐与歌曲


以下所有歌曲除了标注外都由Richard Rodgers作曲,Oscar Hammerstein II作词,Irwin Kostal负责乐器演奏的改编。


  1. "序幕和The Sound of Music"

  2. "序曲" (Main Titles, consisting of "The Sound of Music", "Do-Re-Mi", "My Favorite Things", "Something Good" and "Climb Ev'ry Mountain") segué into the Preludium

  3. "Preludium: Dixit Dominus", "Morning Hymn" (Rex admirabilisAlleluia,基于传统歌曲)

  4. "Maria"

  5. "I Have Confidence" (@0:18:04) (Saul Chaplin负责词曲并任联合监制)

  6. "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 (@ 0:37:22)

  7. "My Favorite Things" (@ 0:47:42)

  8. "Salzburg Montage" (乐器演奏,基于"My Favorite Things")

  9. "Do-Re-Mi" (@ 0:54:55)

  10. "The Sound of Music" (再現)

  11. "The Lonely Goatherd" (@ 1:15:38)

  12. "Edelweiss" (@ 1:21:36)

  13. "The Grand Waltz" (乐器演奏, 基于"My Favorite Things")

  14. "Ländler" (乐器演奏,基于"The Lonely Goatherd")

  15. "So Long, Farewell" (@ 1:29:43)

  16. "Processional Waltz" (乐器演奏)

  17. "Goodbye Maria/How Can Love Survive Waltz" (乐器演奏, "Edelweiss"的一部分)

  18. "Edelweiss Waltz" (乐器演奏, Act 1 Finale, 基于"Edelweiss")

  19. "Entr'acte" (乐器演奏, 包括"I Have Confidence", "So Long, Farewell", "Do-Re-Mi", "Something Good" 和 "The Sound of Music")

  20. "The Sound of Music" (再現,非完整版)

  21. "Climb Ev'ry Mountain"

  22. "My Favorite Things" (再現)

  23. "Something Good" (Rodgers负责词曲)

  24. "Processional" (乐器演奏l)和 "Maria"

  25. "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 (重演)

  26. "Do-Re-Mi" (Salzburg Folk Festival 再現)

  27. "Edelweiss" (Salzburg Folk Festival 再現)

  28. "So Long, Farewell" (Salzburg Folk Festival 再現)

  29. "Climb Ev'ry Mountain" (再現)

  30. "End Titles"


奖项



奥斯卡



得奖


  • 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音效

  • 最佳配乐

  • 最佳剪辑


提名


  • 最佳女主角-Julie Andrews

  • 最佳女配角-Peggy Wood

  • 最佳摄影

  • 最佳艺术指导-Boris Leven, Walter M. Scott, Ruby Levitt

  • 最佳服装设计


金球奖



得奖


  • 最佳影片(音乐或喜剧类)

  • 最佳女主角-Julie Andrews


提名


  • 最佳导演

  • 最佳女配角-Peggy Wood


荣誉


该片曾被美国电影学会(AFI)列入以下百大名单中:


  • 1998年 AFI百年百大电影第55位

  • 2002年 AFI百年百大爱情电影第27位

  • 2004年 AFI百年百大歌曲:

    • The Sound of Music,第10位


    • My Favorite Things,第64位


    • Do-Re-Mi,第88位


  • 2006年 AFI百年百大励志电影第41位

  • 2006年 AFI百年百大歌舞电影第4位

  • 2007年 AFI百年百大电影(十周年版)第40位


参考资料




  1. ^ The Sound of Music (1965). Box Office Mojo. [16 November 2010]. 


  2. ^ The Sound of Music (1965). The Numbers. [18 January 2011]. 



外部連結



  •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上《音乐之声 》的资料(英文)


  • TCM电影资料库上《The Sound of Music》的资料(英文)


  • AllMovie上《The Sound of Music》的资料(英文)


  • Box Office Mojo上《The Sound of Music》的資料(英文)


  • 爛番茄上《The Sound of Music》的資料(英文)

  • 'The Sound of Music' history at RNH

  • Original NY Times review

  • The Sound Of Music : Salzburg 1964-2011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情報】本週珍珠商品重點:煉金時裝 + 艾港勞工宿舍!!

京昆高速公路

【攻略】陳戈-謝勒汗智慧的古書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