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
佛教 |
---|
基本教義 四圣谛 八正道 十二因缘 五蘊 緣起 业 五戒 禅那 波罗密 涅槃 三法印 空性 真如 |
修行位階 佛 菩萨 辟支佛 阿罗汉 阿那含 斯陀含 須陀洹 |
人物 释迦牟尼 十大弟子 迦多衍尼子 馬鳴 龍樹 提婆 無著 世親 鳩摩羅什 慧遠 菩提达摩 智顗 玄奘 惠能 蓮花生 |
宗派 部派 大乘 金剛乘 上座部 漢傳 藏傳 |
經籍舉要 阿含經 法句經 大般若经 心經 金剛經 法華經 華嚴經 維摩經 涅槃經 楞伽經 大悲咒 楞嚴經 圆觉经 藥師經 地藏經 阿彌陀經 大智度论 俱舍論 坛经 |
聖地 八圣地 四道場 汉地寺院 |
相關主題 艺术 制度 历史 組織 批評 |
佛教主題 |
三界(梵語:त्रैलोक्य,trailokya),佛教用语。三界為:欲界、色界、無色界。有情眾生都在三界中生死輪迴,三界外無有眾生、無有法。三界構成世間,相當於三有。此概念被道教借入,也称三界二十八天。
目录
1 三界
2 六道
3 列表
4 參見
5 參考資料
三界
欲界:- 地獄
- 人間
六欲天或十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色界:- 四禪天(初禅天、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
無色界:- 四空天(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天)
六道
三界分为六道,三界之上六道之外还有声闻、缘觉、菩萨、佛陀四圣境,总共十法界。
列表
無色界 | 上界天 | 非想非非想處天 | |||
---|---|---|---|---|---|
無所有處天 | |||||
識無邊處天 | |||||
空無邊處天 | |||||
色界 | 四禪天 | ||||
三禪天 | |||||
二禪天 | |||||
初禪天 | |||||
欲界 | 空居天 居虚空天 | 他化自在天/他化乐天 | |||
化自在天/化乐天 | |||||
睹史多天/兜率陀天 | |||||
夜摩天/炎摩天 | |||||
地居天 | 忉利天 | 三十三天 中央 善法堂天 | 东方 | 影照天、智慧行天、众分天、曼陀罗天、上行天、威德颜天、威德焰轮光天、清净天 | |
西方 | 波利耶多天、离险岸天、谷崖岸天、摩尼藏天、旋行天、金殿天、鬘形天、柔软天 | ||||
南方 | 山峰天、山顶天、善见城天、钵私他天、俱吒天、杂殿天、欢喜园天、光明天 | ||||
北方 | 杂庄严天、如意天、微细行天、歌音喜乐天、威德轮天、日行天、阎摩那娑罗天、速行天 | ||||
四天王天 | 东方 | 持国天(提头赖咤天) | |||
南方 | 增长天(毗琉璃勒天) | ||||
西方 | 广目天(毗琉璃婆叉天) | ||||
北方 | 多闻天(毗沙门天) | ||||
游空天 游虚空天 | 日月星宿天 | ||||
地下天 | 常放逸天/常骄天 | ||||
华鬘天 | |||||
坚首天 |
- 欲界
- 《法苑珠林》卷五:“欲界十天者:一名于手天,二名持华鬘,三名常放逸天,四名日月星宿天,五名四天王天,六名三十三天,七名炎摩天,八名兜率陀天,九名化乐天,十名他化自在天。”
- 《大智度论》卷九:“须弥山高八万四千由旬,上有三十三天城。
參見
- 天 (佛教)
世界 (印度教):地界,天界,空界
三界 (道教):道教借入佛教天界的说法,也称天界中的欲界、色界、无色界共计二十八天
參考資料
- 《佛教大辭典》
- 《佛學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