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天文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朱天文 | |
---|---|
性别 | 女 |
出生 | (1956-08-24) 1956年8月24日 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北市 |
居住地 | 臺灣臺北市 |
国籍 | 中華民國 |
职业 | 作家 |
活跃时期 | 1983年至今 |
亲属 | 父 朱西甯 母 劉慕沙 妹 朱天心、朱天衣 |
学历
| |
经历
| |
代表作
| |
荣誉
|
朱天文(1956年8月24日-),臺灣小說家、臺灣新電影代表劇作家,生於臺北市,籍貫中國山東臨朐,父親是知名作家朱西甯,母親則是台灣客家人、知名翻譯家劉慕沙。朱天文畢業於台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和淡江大學,代表作包括長篇小說《荒人手記》,以及與導演侯孝賢合作的劇本悲情城市、童年往事、小畢的故事等。
目录
1 生平
2 創作歷程
3 風格與評價
4 著作
4.1 作品
4.2 合著
4.3 改編、劇本
4.4 主編
5 主要榮譽
6 參考資料
生平
朱家祖籍山東臨朐,朱天文生於臺北一個著名的文學家庭,是家中長女,其父為朱西甯,其母劉慕沙。朱自中山女高、淡江大學外文系畢業,師從胡蘭成,「以嫡系直传弟子自居」。出生於書香世家的朱天文和其妹朱天心一樣很早就開始發表作品,曾主編三三雜誌,並任三三書坊發行人。
朱天文表示,從15歲開始偷偷寫,並投稿報紙,也不知是不是編輯認識她,就採用,就一直寫下去。
1983年將獲獎小說《小畢的故事》改編成劇本搬上銀幕,除了獲得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第廿屆)之外,朱也參與配樂的製作。經由此作,與陳坤厚、導演侯孝賢認識,並開啟與侯孝賢的長期合作。1985年創作劇本《童年往事》獲第二十二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
侯孝賢表示,看到朱天文在報紙發表一篇5000字短篇小說〈愛的故事〉(小畢的故事原名),非常感興趣,就聯絡朱天文想買版權改編成電影《小畢的故事》(陳坤厚導演、侯孝賢擔任副導演及編劇之一)。朱天文說,印象中電影界的人都很奸詐、麻煩,所以還特別打扮得很老,穿高跟鞋窄裙,見了面發現侯孝賢完全出乎想像,合作相當愉快。[1]
侯孝賢表示,結果《小畢的故事》又好看,又賣座,「她(朱天文)就被捲入這行,哈哈!(與朱天文)合作就繼續下去。」之後幾乎執導作品的每個劇本都找朱天文寫。[1]
創作歷程
從高中時期開始寫作,1972年開始在聯合報副刊發表小說,早期題材多半是以個人經驗出發的浪漫愛情故事。大學時期,乘著台灣六零年代至七零年代三民主義的熱潮,與一群熱愛文學的友人創辦了《三三集刊》,「三三」分別為三民主義、以及象徵基督信仰的三位一體,這種「三三」文風反映的是他們無憂無慮的青春──日常瑣事、情感生活及非生活經驗的反共復國理念,也因此能夠和胡蘭成感性直觀、唯心是證的核心理論對話,而胡蘭成遂成為三三的心靈導師。
風格與評價
從早期的作品到近期的〈花憶前身〉,可見出她敏感的時代感。她以嘲謔的手法,對華人的心理進行赤裸裸的剖析和批判。
余光中的評論指出作者「越過顧影自憐的藩籬,在後現代的聲色裡,感官與夢想合成為一,堪稱是她個人創作的里程碑」。
王德威認為,在朱天文離開伊甸園後,無論是〈小畢的故事〉或是後期的《荒人手記》皆還是能夠依稀窺見三三遺風。1990年出版的《世紀末的華麗》,則被他譽為朱天文創作的里程碑,此時其作品場景進入都會,她筆下的都會往往有如具有威脅的生命體,而黃錦樹更是認為在此過程中,朱天文已步上精神狀態的成熟之路。
著作
朱天文的作品主要是小說,其他還有散文、雜記、電影劇本等。
作品
- 《淡江記》
- 《小畢的故事》
- 《喬太守新記》
- 《傳說》
- 《世紀末的華麗》
- 《最想念的季節》
- 《朱天文電影小說集》
- 《好男好女》
- 《花憶前身》
- 《炎夏之都》
- 《荒人手記》
- 《最好的時光侯孝賢電影紀錄》
- 《巫言》
合著
- 《戲夢人生:侯孝賢電影分鏡劇本》(侯孝賢、吳念真、朱天文)
- 《極上之夢:海上花電影全紀錄》(侯孝賢、朱天文)
- 《千禧曼波:電影原著中英文劇本》(朱天文著、王伊同譯、蔡正泰攝影)
- 《戀戀風塵:劇本及一部電影的開始到完成》(吳念真、朱天文)
- 《下午茶話題》(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
- 《三姊妹》(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
改編、劇本
- 《風櫃來的人》(1983年,獲法國南特影展最佳作品獎)
- 《小畢的故事》(1983年)
- 《冬冬的假期》(1984年,獲第三十一屆亞太影展最佳導演獎、瑞士羅迦諾國際影展特別推薦獎,法國南特影展最佳作品獎)
- 《小爸爸的天空》(1984年)
- 《青梅竹馬》(1985年)
- 《最想念的季節》(1985年)
- 《結婚》(1985年)
- 《童年往事》(1985年,獲第6屆夏威夷國際影展評委特別獎;荷蘭鹿特丹國際影展非歐美電影最佳作品獎)
- 《戀戀風塵》(1986年,獲法國南特影展最佳攝影、最佳音樂獎、葡萄牙特利亞國際影展最佳導演獎)
- 《尼羅河女兒》(1987年,獲意大利第五屆國際青年影展影評人特別獎)
- 《外婆家的暑假》(1988年)
- 《悲情城市》(1989年,獲意大利第四十六屆威尼斯國際影展金獅獎)
- 《戲夢人生》(1993年,獲坎城電影節評委會獎、比利時根特國際影展最佳音樂效果獎等)
- 《好男好女》(1995年,獲第32屆金馬獎最佳編劇獎)
- 《南國再見,南國》(1996年)
- 《海上花》(1998年)
- 《千禧曼波》(2001年)
- 《最好的時光》(2005年)
- 《刺客聶隱娘》(2015年,入圍第52屆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主編
- 《七月流火》(馬叔禮、謝材俊、朱天文、朱天心主編)
- 《三三集刊》
- 《三三雜誌》
主要榮譽
- 1994年:首屆時報文學百萬小說獎(《荒人手記》)
- 2005年:中國文藝協會中國文藝獎章小說創作獎(與妹妹朱天心共同獲獎)
- 2008年:第二屆紅樓夢獎決審團獎(《巫言》)
- 2015年:第四屆紐曼華語文學獎
參考資料
^ 1.01.1 法國紀錄片《Portrait of Hou Hsiao-Hsien(侯孝賢畫像)》
- 王德威:〈狂言流言,巫言莫言——《生死疲劳》与《巫言》所引起的反思〉。
古遠清:《胡蘭成在台灣的傳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