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汗·帕穆克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费里特·奥尔汗·帕穆克 Ferit Orhan Pamuk | |
---|---|
出生 | (1952-06-07) 1952年6月7日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
職業 | 小说家 |
國籍 | 土耳其 |
創作時期 | 1974年至今 |
文學運動 | 后现代主义文学 |
代表作 | 《白色城堡》 《伊斯坦堡:一座城市的記憶》 |
獎項 |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 |
官方網站 | |
http://www.orhanpamuk.net/ |
费里特·奥尔汗·帕穆克(Ferit Orhan Pamuk,1952年6月7日-),土耳其作家,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目录
1 生平
2 家族
3 作家生涯
4 作品
5 在台灣引介與研究
6 注释
7 参见
8 参考资料
9 外部链接
生平
1952年出生于伊斯坦布尔的富裕家庭,这个背景被他写进了他的作品《塞夫得特州长和他的儿子们》和《黑色之書》之中。进入罗伯特学院学习一直到高中毕业后,由于全家的期望,以及自己夢想中的職業─畫家,而去伊斯坦布尔理工大学学习建筑学,但在三年后中途退学,成为全职作家。最后在1976年毕业于伊斯坦布尔大学新闻系。在他22到30歲這段期間,他與母親生活在一起,寫著他第一本小說,並試圖找人出版。他描述他自己是一名「歷史和文化認同的,而非信神的文化穆斯林」。[1]
在1985年到1988年,帕慕克是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在这段时间也访问了爱荷华大学。除了这三年美国生活以外,一直都生活在家乡伊斯坦布尔。帕穆克在1982年与歷史學家艾临·图拉根(Aylin Turegen)结婚,这段婚姻维持19年。他们有一女,名为呂雅(Rüya),土耳其语中是“梦”的意思。他们于2001年离婚。
在2006年的時候,帕慕克回到美國接受了哥倫比亞大學的客座教授職務,並且成為哥倫比亞全球思潮委員會的會員之一,在哥倫比亞大學文學院下的中東與亞洲文學文化系所舉辦研討會。在2007年-2008年學期時,帕慕克回到哥倫比亞大學,與安德里亞斯·胡伊森(Andreas Huyssen)和David Damrosch合開比較文學的課程。
2010年1月,他承認他與布克獎的小說獎得主基蘭·德塞正在交往。[2]
家族
帕慕克的兄長Sevket Pamuk有時會以虛構的角色出現在帕慕克小說裡。他是經濟學教授,在奧圖曼土耳其帝國經濟史的研究上享有國際性聲譽,現任教于伊斯坦堡海峽大學。
作家生涯
帕穆克于1974年开始创作小说,1982年发表首部小说《塞夫得特州长和他的儿子们》(原文:Cevdet Bey ve Oğulları )。之后用实验性的手法创作小说,而且有较多的内省性作品。他的作品已被译成40多种语言出版。文学评论家们对他的赞扬很高,把他和一些大家大师如托马斯·曼、卡尔维诺等相提并论。
2006年10月12日,瑞典皇家学院以「在寻找故乡的忧郁灵魂时,发现了文化冲突和融合中的新的象征」為由,授予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位土耳其人。
2007年1月,作家的朋友、土耳其亚美尼亚族记者赫兰特·丁克在伊斯坦布尔街头被枪杀,此后作家本人也因其一贯同情亚美尼亚和库尔德族的立场而受到了土耳其极端民族主义者发出的生命恐吓,并被迫推迟了对德国的访问。
帕慕克曾於2004年11月訪問台灣,在國立政治大學土耳其語文學系發表演說。[3]
作品
他的作品已被譯成40多種語言出版。文學評論家把他和普魯斯特、托馬斯·曼、卡爾維諾、博爾赫斯、安伯托·艾柯等大師相提並論。
- 《我心中的陌生人》(土耳其文:Template::Kafamda Bir Tuhaflıkı,麥田出版社臺灣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暌違六年最新長篇小說) 出版日期: 2017-08-05
- 《純真博物館》(土耳其文:Template::Masumiyet Müzesiı,麥田出版社臺灣由2012/01/06 出版繁體中文譯本)
- 《杰夫代特先生》(土耳其文:Cevdet Bey ve Oğulları,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中译本)
- 《寂静的房子》(土耳其文:Sessiz Ev,1983年发表,并于1991年获得欧洲发现奖。麥田出版社2008年出版中译本)
- 《白色城堡》(土耳其文:Beyaz Kale,1985年发表,荣获1990年美国外国小说独立奖。麥田出版社200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中譯本)
- 《黑書》(《黑色之书》)(土耳其文:Kara Kitap,1990年出版,法文版获“法兰西文化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麥田出版社2007年出版中譯本。)
- 《隐蔽的脸》(土耳其文:Gizli Yuz,1992年作者以《黑書》为蓝本,完成的电影剧本。)
- 《新人生》(土耳其文:Yeni Hayat,1997年发表。麥田出版社200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中譯本)
- 《我的名字叫紅》(土耳其文:Benim Adım Kırmızı,1998年发表。这本书确定其在国际文坛上的的文学地位,获2003年奖金高达10万欧元的都柏林文学奖,还有法国文艺奖和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麥田出版社200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2007年出版中譯本)
- 《雪》(土耳其文:Kar,2002年发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麥田出版社2008年出版中譯本)
-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記憶》(土耳其文:İstanbul: Hatıralar ve Şehir,2005年发表,同年获得德国书业和平奖。馬可孛羅出版公司200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中譯本)
- 《純真博物館》(土耳其文:Masumiyet Muzesi,2008年发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麥田出版社2012年出版中譯本。)
- 《天真和伤感的小说家》(土耳其語:Saf ve Düşünceli Romancı,2010年出版。2012年8月上海人民出版社。)
- 《我心中的陌生人》(土耳其語:Kafamda Bir Tuhaflık(2014,长篇小说)
在台灣引介與研究
使用「台灣碩博士論文系統」搜尋,至2011-04-19為止,以這位作家及其作品為研究對象,有以下幾篇論文:
- 呂宗哲,〈複數的敘事者,異種的聲音:奧罕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紅》中的眾聲喧嘩〉,中國文化大學,英國語文學研究,2007年碩士論文。
- 易文馨,〈故事的迷宮:奧罕‧帕慕克之《黑色之書》〉,國立清華大學,外國語文學系,2007年碩士論文。
注释
^ "SPIEGEL ONLINE — Orhan Pamuk and the Turkish Paradox" Spiegel.de. Retrieved 2011-05-13.
^ Rao, Ravi (2010-02-01)"Pamuk: It's no secret, Kiran is my girlfriend"Times of India. Retrieved 2011-06-14.
^ 2004.11.29 帕慕克 在政大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9-06-02.
参见
- 土耳其文学
参考资料
- 诺贝尔官方网站奥尔汗·帕穆克介绍和作品列表
- 诺贝尔官方网站奥尔汗·帕穆克自传
外部链接
- 個人官方网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