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卡普拉斯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马丁·卡普拉斯 Martin Karplus | |
---|---|
出生 | (1930-03-15) 1930年3月15日 奧地利維也納 |
居住地 | 美國 |
国籍 | 奥地利/ 美國[1][2] |
母校 | 哈佛大學 加州理工學院 |
奖项 | 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 諾貝爾化學獎 (2013)[3] |
科学生涯 | |
研究領域 | 化學 |
机构 | 哈佛大學 斯特拉斯堡大学 |
博士導師 | 莱纳斯·鲍林 |
马丁·卡普拉斯(英语:Martin Karplus,1930年3月15日-),是一位出生於奥地利维也纳的犹太裔美国理论化学家和摄影家,擁有奧、美雙重國籍[1]。1979年開始担任哈佛大学的西奥多·威廉·理查兹(Theodore William Richards)化学教授。
卡普拉斯與邁可·列維特、阿里耶·瓦舍爾,因「為複雜化學系統創造了多尺度模型」,共同獲得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4][5]
目录
1 早年
2 成就
3 著作書籍
4 参考资料
5 外部連結
早年
1950年取得哈佛大学的学士学位,1953年获加州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师从莱纳斯·鲍林。1953年至1955年,在牛津大学查尔斯·库尔森(Charles Coulson)教授的指导下进行博士后研究。
成就
主要研究領域是核磁共振谱学、化学动态学、量子化学和生物大分子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提出了有关耦合常数和二面角之间关系的卡普拉斯方程(Karplus equation)。
著作書籍
- M. Karplus and R. N. Porter, Atoms & Molecules: An Introduction for Students of Physical Chemistry (Benjamin, 1970).
- C. L. Brooks III, M. Karplus, and B. M. Pettitt, Proteins: 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f Dynamics, Structure, & Thermodynamics, Adv. Chem. Phys. LXXI (John Wiley & Sons, 1988).
- O. M. Becker and M. Karplus, A Guide to Biomolecular Simulations (Springer, 2006).
参考资料
^ 1.01.1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13 (新闻稿).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October 9, 2013 [October 9, 2013].
^ Chang, Kenneth. 3 Researchers Win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New York Times. October 9, 2013 [October 9, 2013].
^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10-16.,亚太日报,2013年10月10日
^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13 (PDF) (新闻稿).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October 9, 2013 [October 9, 2013] (英语).
^ http://www.ch.ntu.edu.tw/nobel/2013.html
M. Karplus. Spinach on the Ceiling: A Theoretical Chemist's Return to Biology. Annual Review of Biophysics and Biomolecular Structure (autobiography)使用|format=
需要含有|url=
(帮助). 2006, 35 (1): 1–47. doi:10.1146/annurev.biophys.33.110502.133350.
外部連結
(英文)發表論文列表
(英文)哈佛大學卡普拉斯研究團隊[永久失效連結]
(英文)Biophysical Chemistry Laboratory at University of Strasbourg
(英文)Biography at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website
(英文)Martin Karplus photography websit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