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八国联军

BoxerTroops.jpg
1900年八國列強應義和團運動出兵中國的军队,图为其海军旗,从左至右依序为: 意大利王國、 美國、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奥匈帝国、 大日本帝国、 德意志帝國、英国 大英帝国、 俄羅斯帝國。



存在時期
1900年6月10日-1901年9月7日(455天)
國家或地區
 大清直隶省
效忠於
无(各自为政)
種類
海军、海军陆战队、陆军
功能
保护外国侨民、中国基督教徒,要求清政府惩治拳民及支持、利用拳民的清政府官员,维持租借区治安穩定。
規模
约5万人
直屬
 大日本帝国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 大英帝国
 美利堅合眾國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俄罗斯帝国
 德意志帝国
 意大利王國
 奥匈帝国
別稱
聯軍
參與戰役
八國聯軍之役
指挥官
著名指揮官
第一任:大英帝国 爱德华·霍巴特·西摩尔(1900年6月-1900年9月)
第二任:德意志帝国 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1900年9月-1901年9月)

八國聯軍是指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為了對抗大清帝國的宣戰及鎮壓義和團運動,以军事行动攻入中国的大英帝国(英)、美利坚合众国(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德意志帝国(德)、俄罗斯帝国(俄)、大日本帝國(日)、奥匈帝国(奥)、意大利王国(意)的八国联合军队。


八國聯軍軍隊的人數最早是三萬人,後來增至約五萬人[註 1]。八国联军把北京分成不同的占领区,东四以北由日军占领,东四南大街以东由俄军占领,以西由意大利军队占领,皇城东北由德军占领,皇城东部由日军占领,皇城东南由英军占领,崇内大街以西东长安街以南由德军占领。西城由美军、法军、英军、意军占领,外城由英军、美军、德军占领,实行军事统治。日占区设立“安民公所”,德占区设立“华捕局”。八國聯軍直接造成義和團被消滅,以及京津一帶清軍的潰敗,迫使慈禧太后挾光緒帝逃往陝西西安;最終清廷與包含派兵八國在內的十一國簽訂《辛丑和約》,付出龐大的賠款。




目录





  • 1 历史


  • 2 俄国入侵


  • 3 联军暴行


  • 4 组织

    • 4.1 聯軍指挥

      • 4.1.1 總司令


      • 4.1.2 各國軍隊指揮官



    • 4.2 联军兵力



  • 5 影响

    • 5.1 给东北亚影响


    • 5.2 给各国影响



  • 6 注释


  • 7 参考文献

    • 7.1 引用


    • 7.2 来源



  • 8 研究書目


  • 9 外部链接


  • 10 参见




历史



義和團开始“扶清灭洋”活动,大舉進京“勤王”,杀害外国人及恐吓中国基督教信徒,攻击外国使馆和机构,燒教堂破坏捣毁售卖洋货的商铺,並攻進天津租界。各國公使要求清廷取締義和團,但未獲回應。


联军的导火索是德国驻华公使冯·克林德遭到枪杀。


1900年5月31日,北京東交民巷的各國大使館多次要求“加强保护使馆”,清廷允许。英、俄、法、美、意、日六國從天津派水兵及海軍陸戰隊349人登岸,乘火車於當晚抵北京。6月3日,德、奧派兵83人抵北京。


6月10日,北京使館對外通訊斷絕。各國駐天津領事及海軍將領召開會議後,決定組成聯軍,由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於次日乘火車前往北京。北京東交民巷各使館築起防禦工事,由英國全權公使竇納樂負責指揮抵抗。使館區內被圍者約三千人,當中二千人為尋求保護之華人,外國男性400人,女性147人,兒童76人。保護使館的包括409名外國水兵及陸戰隊員,配備三支機關槍及四門小火炮。使館內有足夠水井及糧食。英使館內更有小馬150匹可供食用。


6月11日,日本駐清使館書記杉山彬被剛調入京的清兵甘軍所殺,開腹剖心並遭馬蹄踏屍。西摩爾率領之聯軍二千餘人,從大沽出發,經天津,欲进军北京。6月12日,義和團以保护北京为由拆毀天津到北京的鐵路,与清军董福祥、聂士成部联合作战在廊坊和楊村之間包圍聯軍。數千團民及二千名清軍(聶士成指揮之武衞前軍)在廊坊襲擊聯軍,聯軍死傷三百余人,义和团死伤人数不详。


6月14日,德國驻华公使克林德率士兵攻擊圍聚在使館周圍的義和团拳民,下令見義和团民杀无赦,打死約30人。


6月16日,天津租界之對外電報中斷。各國海軍將領會議,決定佔領大沽口炮台。留守大沽口清军击沉六艘军舰杀敌两百余人后,守将罗荣光中弹死亡,大沽口炮台失守。同日,慈禧召開御前會議後,發出解散義和團民的上諭。


6月17日,慈禧太后收到一則假情報,其中表示洋人出兵是為了逼她歸政光緒帝;於是太后態度一百八十度轉變,命留守派載勛任步軍統領,會剛毅、載漪、載濂、載瀾等親貴統領義和團。在此前后,日本使馆书记生在前往永定门接应西摩尔联军时被清兵当作间谍处死[來源請求]


6月20日,德驻华公使克林德代表各国去清廷总理府衙门要求保护使馆区的情况下途中被清军神机营军官恩海伏击杀死,导致战争真正意义上爆发。21日,清廷以光绪帝的名義,正式公布「宣戰詔書」,號召全國軍民抵抗侵略者[註 2][1];同時,還以銀兩懸賞捕殺洋人:“殺一洋人賞五十兩、洋婦四十兩、洋孩三十兩”[2]。義和團及官軍(主要為榮祿手下之甘軍)開始圍攻使館區。


清政府宣战后,俄、英、德、美援军数千人,闯入天津海河西岸紫竹林租界,对天津城及其外围发动进攻,义和团投入天津保卫战。董福祥率义和团一部进攻老龙头火车站,毙伤俄军500余名(一说112人),张德成率义和团及清军一部围攻紫竹林,以“火牛阵”踏雷区,冲入租界。聂士成部清军坚守城南海光寺一带。7月,八里台一战,聂士成身中7弹,血竭而亡。14日,联军伤亡900余人(一说882人)的代价,在发射毒气炮后攻陷天津。实际上守将聂士成一直与义和团有矛盾,认为义和团是拳匪,认为他们只会祸国殃民,导致义和团在聂士成死守天津时偷袭其后方。


8月14日凌晨,联军两万余人来到北京城外,发起总攻击,进攻东便门、朝阳门、东直门。8月中从天津进至北京的部队其实只有七国(当中两国只为象征式的掌旗兵)约一万六千人。分别为:日军八千人,俄军四千八百人,英军(主要由印度人组成,还包括香港及威海卫华人)三千人,美军二千一百人,法军八百人(主要由越南人组成),奥军五十人,意军五十三人。次日,进抵北仓,受到清军马玉昆、吕本元等部及李来中所部义和团阻击,再次施放毒气,攻占北仓。联军付出死伤635人(一说400余人。其中日军近300人),毒气炮(“列低炮”)也被击毁。英军率先由广渠门破城窜入。14日,北京失陷。至15日当晚,联军已基本占领全城;慈禧太后、光绪帝和亲贵大臣仓皇离京,途中慈禧太后指定李鸿章为与列强议和全权代表。


9月,德国陆军元帅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出任联军总司令赴清。德军在北京陷落之后两个月才到达清国。


此后,俄军在攻占秦皇岛、山海关同时,集中庞大兵力,分五路对东北地区实行军事占领。10月中旬,德军统帅瓦德西率兵3万来华,攻占保定、张家口等地。但法、德联军在侵犯井陉、娘子关一带时,受到清军刘光才部的阻击后败退。八国联军大军增兵,全力清剿义和团,清军配合清剿。由京津出兵,分攻山海关、保定、正定等地,甚至进入山西境内。


12月22日,英、俄、德、美、法、日、意、奥以及西班牙、荷兰、比利时等十一国公使联合向奕劻、李鸿章递交《议和大纲》十二条。清政府于27日同意接受。


1901年1月15日,奕劻、李鸿章在《议和大纲》十二条上正式签字画押。2月21日,清政府接受了列强要求处死的十二人名单,即载漪、载澜、载勋、英年、赵舒翘、毓贤、启秀、徐承煜、徐桐、刚毅、李秉衡、董福祥等;到4月,列强要求严惩的地方官员,共达142人之多。


1901年5月11日,奕劻、李鸿章照会列强公使,接受四亿五千万两赔款总额的要求。5月23日,德皇威廉二世电召瓦德西回国,并转告各国政府取消他所担任的联军总司令职务。5月26日,清政府照准各国赔偿四百五十兆两,四厘息。


1901年8月8日,八国联军从北京撤退完毕。


1901年9月7日,总理外务部事务和硕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和文华殿大学士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代表清廷与帝国主义签订了《辛丑条约》十二款及其十九个附件...... 条约规定:中国赔银4亿5千万两;北京使馆区及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交由外国驻军;禁止中国人民组织反帝组织等。





俄国入侵


八国联军进攻期间,消息传到俄国,沙皇政府认为是侵略中国的大好机会,除积极参加八国联军之外,1900年7月16日,制造了庚子俄难,居住在海兰泡的数千名中国人被俄军杀害,泅水逃生的不到百人。17-21日,俄国军队又先后将江东六十四屯居民万余人赶至黑龙江边枪杀或用斧头砍死,剩下的跳入黑龙江,只有极少人泅水得生。8月28日,俄国军队攻占齐齐哈尔,黑龙江将军寿山自杀;9月22日,占领吉林,28日,占领辽阳;10月1日,进入盛京(沈阳)。1900年11月,俄国要求奉天将军增祺签订《奉天交地暂且章程》,要求把军事占领合法化,把俄国独占东三省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因遭清政府及列强反对而作废。俄军得到大量中国东北的金矿、煤矿和森林资源。



联军暴行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德军、俄军、法军有滥杀、强奸、抢劫、烧毁等暴行。


在北京,以樊国梁为首的教士们发出“布告”容许天主教徒在8月教堂解围后八天之内抢夺生活必需品,规定抢夺不满50银两的,不用上缴;超过50银两的,应负责偿还,或交教堂处理。法国媒体曾刊登回国士兵的陈述:“从北堂我们开向皇宫,修士们跟着我们去……他们怂恿我们屠杀、抢劫……我们行抢都是替教士干的。我们奉命在城中为所欲为三天,爱杀就杀,爱拿就拿,实际抢了八天。教士们做我们的向导。我们进一家就随便拿东西,我们把店掌柜抓了当仆役,教士们把抢来的东西,让他们背着运到北堂去了……”。


根据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撰文的揭露,仅在河北任丘县一处,美国基督传教士梅子明以“用人头抵人头”为口号就杀害农民680人。



组织




1900年八国联军士兵(从左到右:英国、美国、英属澳大利亚[3]、英属印度、德国、法国、奧匈帝國、意大利、日本)




俄罗斯士兵




日本士兵




美國士兵





意大利步兵乘馬像



聯軍指挥



總司令


  • 第一任:英國海軍中將爱德华·霍巴特·西摩尔

  • 第二任:德國陸軍元帥阿爾弗雷德·馮·瓦德西


各國軍隊指揮官


  • 英軍:
    • 遠征隊:爱德华·霍巴特·西摩尔、阿爾弗雷德·蓋斯利英语Alfred Gaselee

    • 公使館:竇納樂


  • 德軍:阿爾弗雷德·馮·瓦德西

  • 法軍:弗雷法语Henri-Nicolas Frey少將(Henri Nicolas Frey)

  • 日軍:福島安正

  • 俄軍:
    • 滿州地區:亞歷克塞·庫羅帕特金

    • 遠征隊:葉夫根尼·伊萬諾維奇·阿列克塞耶夫、尼可拉·連納維奇


  • 美軍:阿德納·查菲、艾默森·里斯肯英语Emerson H. Liscum

  • 意軍:

  • 奧軍:格奧爾格·馮·特拉普


联军兵力


日軍有20,840人、俄軍13,150人、英軍12,020人、法軍3,420人,美軍3,420人、德军900人,奧軍300人,意大利軍80人。




















































国家战舰(艘)海军陆战队(人)陆军(人)备注

 大日本帝国
1854020,300

 俄罗斯帝国
1075012,400

 英國
82,0205,0003000人(另有数据称),800人组成华勇营(由印度人,华人及组成的参加英军同清军作战的部队);英国殖民地也有派遣军队,澳大利亚派遣海军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53903,130派遣自法屬印度支那,多数越南人

 美利堅合眾國
22953,125派遣自美屬菲律宾

 德意志帝国
5600300

 奥匈帝国
4295

 意大利王國
280最初由战舰上的水手组成,后派遣自意大利本土
总计54497049,255


影响


政治方面。付出庞大的赔款,并丧失多项国家主权。华北大乱之际,东南各省督抚自行宣布中立,从此清中央政府权威低落,汉族权臣抬头,从客观角度上来说,八国联军事件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后来美国向清政府减少了约1千万两白银的赔款。退款主要用于中国向美国派遣公费留学生,清华大学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的。美国的两次退款,产生了很大的国际影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也涉足于战胜国的地位,因此停止对战败的德、奥赔款支付;各国都表示愿与中国“友好”,以便用和平的办法维护和扩张其在华利益。所以都紧步美国的后尘,其中英、日、荷三国将庚款余额修改偿付办法。这一方面间接促进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另一方面加强了列强对中国的控制。另外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部分的庚款余额,苏俄亦在1920年宣布放弃 。


经济方面。八国联军军事行动,以清政府与总共十一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为终。
其中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4亿5千万两,分三十九年付清(这样巨额的赔款是紧接着《马关条约》向日本赔款白银两亿两之后,可谓雪上加霜。中国这时战争不断,内忧外患,早已国库空虚,国民总产值低落,要付清4.5亿的战争赔款只有分期偿还,并且还向有关各国银行借债还贷用以支付赔款),被称为庚子赔款。为了从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辛丑条约》规定,以海关税及盐税作为偿还赔款之用,但这两项税收为清朝政府最主要的一项财政收入。控制海关就基本上能够左右中国财政。赔款共分39年才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白银,翻一倍多,也使得中国在后来的几十年中的经济跌入低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翻不了身,经济实力极度落后。
《辛丑条约》的赔款数额比较特别,列强要求赔款4亿5千万两,当时中国人口4亿5千万,用意就是要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1两白银的“罚金”;发生过反帝斗争的城镇,又被要求一律停止科考五年。巨额赔款使中国社会经济更加凋敝,人民生活更加贫困。中国因而彻底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文化方面。 联军占领北京后,对北京皇城、衙门、官府大肆抢掠,因而造成大量中国珍贵文物、大量的文史资料典籍(其中包括著名的《永乐大典》)和文化遗产(包括故宫、颐和园、西山以及圆明园)的失窃、破坏,损失无法估计!其中仅嵩祝寺一处,丢失镀金铜佛3000余尊,锦绣制品1400件,铜器4300件。就连紫禁城太和殿前存水的铜缸上面的镀金,也被侵略军刺刀刮去,至今刮痕斑斑。《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1403—1408)2100位学者编纂而成的,共22870卷。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以遭破坏,后来收藏在南池子大街的皇史宬里,1900年被八国联军损毁丢弃,甚至将《永乐大典》书册用于修建工事之用;《四库全书》是清乾隆年间360位学者编纂而成的,收集了3461种古籍,共79309卷,全书共7套,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时毁坏一套,1900年又被八国联军毁册数万。翰林院内收藏了许多珍贵图书、孤本、宋版书籍、文史资料和珍贵书画,八国联军把藏书抢掠一空。直到现在,伦敦、巴黎的博物馆里还有《永乐大典》等许多当年被抢掠去的图书和文史典籍。



给东北亚影响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战争也引起了列强在华势力的变化,在战争中,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东北全境,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日俄两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及朝鲜利益上矛盾的激化升级,这也为日后的日俄战争埋下了伏笔。



给各国影响


1900年,亚非拉各殖民地政府响应英国召唤,协同八国联军北伐中国。在此期间,澳大利亚联邦宣告成立。因此,中国之战不仅是澳大利亚殖民军的首次亚洲之战,更是澳大利亚联邦的首次海外军事行动。



注释



  1. ^ 數字統計不一。按唐德剛《晚清七十年》,8月中從天津來北京的軍隊其實只有七國(當中兩國只為象徵式的掌旗兵)約一萬六千人,分別為日軍八千人、俄軍四千八百人,英軍(主要為錫克士兵,及少數威海衛華人士兵、澳大利亞水手)三千人,美軍二千一百人,法軍八百人,奧國五十人,意國五十三人。


  2. ^ 實際上,該詔書未曾按現代外交慣例,交予各國使節。所謂「宣戰詔書」只是號召全國軍民抵抗侵略的動員令,而非宣戰書,在這場戰爭中,列強始終沒有向中國宣戰,中國也始終沒有對列強宣戰,雙方甚至一直都沒有將紀外交關係。



参考文献







引用




  1. ^ 雷家聖. 失落的真相:晚清戊戌政變史事新探. 五南. 2016: 232. 


  2. ^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國門口兩種制度文化的碰撞


  3. ^ title. [2013-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2). 





来源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书籍

  • 《新理念中國歷史》.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2006. ISBN 962-948-193-6 (中文). 


  • 《剑桥中国晚清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 ISBN 9787500407669 (中文). 




研究書目


  • 相藍欣:《義和團戰爭的起源》(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外部链接



  • 維基共享資源中与八國聯軍相關的分類


参见



@media all and (max-width:720px)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mw-stackfloat:none!important;width:100%!important.mw-parser-output .stack-containerbox-sizing:border-box.mw-parser-output .stack-clear-leftfloat:left;clear:left.mw-parser-output .stack-clear-rightfloat:right;clear:right.mw-parser-output .stack-leftfloat:left.mw-parser-output .stack-rightfloat:right.mw-parser-output .stack-objectmargin:1px;overflow:hidden



Wikisource-logo.svg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1. 宣戰詔書

  2. 辛丑條約

  3. 西巡迴鑾始末



  • 東交民巷

  • 义和团运动

  • 八国联军之役

  • 東南互保

  • 辛丑條約

  • 庚子赔款

  • 曹州教案

  • 戊戌政變

  • 清末新政

  • 自立軍起義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情報】本週珍珠商品重點:煉金時裝 + 艾港勞工宿舍!!

京昆高速公路

【攻略】陳戈-謝勒汗智慧的古書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