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韋國清 (1913年9月2日-1989年6月14日),原名韦邦宽 ,广西东兰人,壯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國上將。
韦国清参加百色起义,历任红七军连长,瑞金工农红军学校军事教员,中共红军大学总支书记,干部团特科营营长,教导师特科团团长,参加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校长,抗大第一分校训练部部长、副校长兼教育长,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政治委员、八路军第5纵队第3支队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三师第九旅政治委员,旅长,新四军第四师副师长。第二次國共內戰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苏北兵团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驻越南民主共和国军事顾问团团长,公安军副司令员,广西省省长、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席、中共广西区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二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主任,广州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广东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等职。
目录 1 生平 1.1 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 1.2 抗日战争时期 1.3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2 家庭 3 参考文献 生平 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 生于广西东兰县太平乡弄英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8年夏参加韦拔群领导下的农民自卫军,曾参加攻打东兰县城。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2月参加百色起义,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1] 。1930年在红七军第十九师五十六团(后在五十五团)任排长。1930年11月起,随部队转战于桂黔湘赣边界地区。1931年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7月随部队进入中央苏区,任连长。1932年在瑞金工农红军学校学习,后任连长、军事教员。1934年初,进入红军大学上级指挥科学习,毕业后,任中共红军大学总支书记[2] 。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中央红军干部团特科营营长。1935年率部参加架设乌江浮桥、抢占金沙江皎平渡口、奔袭通安州等战斗[3]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合后,任红军大学特科团代理团长。1935年11月参加直罗镇战役。1936年任教导师特科团团长。1937年1月任红军教导师特科团团长。
1940年8月25日,八路军第五纵队部分将领于皖东北合影。图从左依次为韩振纪、刘瑞龙、田守尧、张爱萍、韦国清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校长。1938年5月任抗日军政大学第6大队大队长。12月与何长工、周纯全等率抗大师生一部东渡黄河,前往晋东南太行山区,参加组建抗大第一分校,先后任训练部部长、副校长兼教育长。1940年,韦国清担任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政治委员、八路军第5纵队第3支队政治委员[4] ,进入苏北开辟根据地[5] [6] 。
皖南事变后,韦国清任新四军第三师第九旅政治委员[7] 。1941年11月,九旅归第四师建制,韦国清任旅长,率部由淮海区西返皖东北地区[8] 。1942年,韦国清兼淮北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和中共淮北一地委书记、军区参谋长[9] 。1943年3月,在山子头战役中,率第9旅担负主攻任务[10] 。1944年9月,任新四军第四师副师长,参与指挥西进战役,恢复豫皖苏抗日根据地[3] 。1945年,韦国清协助师长张爱萍指挥部队攻克泗阳、睢宁、泗县、五河、永城、灵壁、萧县等县城[6] 。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 國共內戰时期,先后任新四军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副司令员。1946年在军事调处执行部徐州执行小组任中共方面代表,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参加朝阳集战役,指挥部队担任主攻,全歼国军92旅[3] 。此后又参加泗县、宿北、鲁南等战役,尔后转入山东作战。
1947年1月,山东野战军二纵与华中野战军九纵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韦国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震任副司令员。随后,参加白塔埠战役,围歼背叛中共的郝鹏举部。2月中旬,在临沂附近阻击北上国军,尔后又在泰蒙战役中阻援。5月,韦国清参加孟良崮战役,在沂水西南阻击国军第7军及整编83师[11] 。7月,参加南麻战役、临朐战役。8月后,转战胶东半岛[3] 。
1948年2月,韦国清率2纵南下,任苏北兵团司令员[12] 。3月,率部进攻益林,歼灭国军113旅;6月,为策应豫东战役,发动陇海路东段攻势[3] 。11月,参加淮海战役。1949年,韦国清任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政委[13] 。参加渡江战役、上海战役,与叶飞率部进军福建,任福州市军管会主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福州市市长,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58年1月22日,毛泽东在韦国清陪同下在南宁人民公园接见广西各族群众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越南抗法战争期间,1950年任驻越南民主共和国军事顾问团团长、党委书记[14] [15] ,参加指挥边境作战、奠边府战役[16] [3] 。1955年任公安军副司令员,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同年任广西省省长、中共广西省委副书记[6] 。
1958年起,韦国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席、中共广西区委员会书记处书记、第二书记、第一书记[17] 。1962年被选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主席。1964年兼任广西军区第一政委。后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二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主任。1964年12月至1983年6月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韦国清在主政广西的20年中,根据中共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加速广西的各项建设,使广西的工农业生产、水利建设和国防、文化教育等事业有了很大发展[6] 。文革期间,尤其是初期,广西存在滥杀问题[18] 。1968年,造反派组织“广西四·二二革命行动指挥部”反对韦国清的领导,而“无产阶级革命派联合指挥部”支持他。韦国清向“四二二”发起攻击,由此产生大规模流血冲突[19] 。1968年7月,针对广西地区的攻击铁路、军队的情况,中共中央公布的《七三布告》。广西反利用《七三布告》继续滥杀。参与处理广西文革遗留问题的晏乐斌回忆,韦国清同志与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何兰阶[20] 私下谈话时,说广西“文革”中死了15万人。至1980年代,广西地区除两个凡是外,多一个凡是,即“凡是韦国清同志批示的、指示的都要坚决照办”[18] 。
1969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73年任广州军区第一政治委员。1976年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广东省革命委员会主任。1977年,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21] [6] 。
韦国清也是中共八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1966年递补),九至十二届中央委员、十至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四至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四、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22] 。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9年6月14日病逝于北京[6] 。
家庭 韦国清第一任夫人梁政相,广西人,1937年在抗大四期四大队当学员时结婚,时韦国清任抗大六大队大队长。1946年9月离婚。二人有一子一女。
韦国清第二任夫人许其倩,苏州人,1930年生 。苏州女子师范学生,中共地下党员。时韦国清任苏州市军管会主任,1950年春节在福州结婚。二人有二子一女[23] 。
参考文献 ^ 广西军区政治部. 广西将军传.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9: 3. ISBN 7219013973 (中文(简体)) . ^ 广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广西新四军人物 第1集.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8: 70. ISBN 7219038348 (中文(简体)) . ^ 3.0 3.1 3.2 3.3 3.4 3.5 欧阳青. 大授衔:1955共和国将帅授衔档案. 北京: 长城出版社. 2011: 378–380. ISBN 9787548300588 (中文(简体)) . ^ Whitson, William and Huang Chen-hsia, The Chinese High Command: A History of Chinese Military Politics, 1927-71 (Praeger Publishers: New York, 1973), p. 219.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二卷.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10: 178. ISBN 978-7-80237-381-5 (中文(简体)) . ^ 6.0 6.1 6.2 6.3 6.4 6.5 韦国清.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5-06-06 ] (中文(简体)) . ^ 郑云华;舒健. 中国革命战争纪实:抗日战争:新四军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7: 398. ISBN 978-7-01-005094-2 (中文(简体)) . ^ 张胜. 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 修订版.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101. ISBN 978-7-108-04695-6 (中文(简体)) . ^ 张明金、刘立勤.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200个军区. 北京: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10: 166. ISBN 978-7-5033-2252-5 (中文(简体)) . ^ 刘小清. 新四军捉放反共顽固派韩德勤纪实.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0-01-26 [2015-02-15 ] . ^ 张明金、赵功德.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6: 262. ISBN 978-7-5033-1940-2 (中文(简体)) .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三卷.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10: 229. ISBN 978-7-80237-381-5 (中文(简体)) . ^ 南京军区《第三野战军战史》编辑室.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战史》.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1999: 319. ISBN 978-7-5065-5397-1 (中文(简体)) . ^ Li Xiaobing, A history of the modern Chinese Army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2007), ISBN 978-0-8131-2438-4, ISBN 978-0-8131-2438-4 p. 208 ^ 韦国清担任军事顾问团团长. 凤凰网. 2015-06-04 [2015-06-06 ] (中文(简体)) . ^ 蓝啓渲,黎国璞. 名将韦国清与世界著名战役奠边府大捷. 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 2004. ISBN 9624504296 (中文(简体)) . ^ 何绍榜. 韦国清上将:主政广西二十年.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0: 43. ISBN 7-5073-0728-X (中文(简体)) . ^ 18.0 18.1 晏乐斌. 我参与处理广西文革遗留问题. 2012年第11期 炎黄春秋杂志. [2017-07-24 ]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2) (简体中文) . ^ MacFarquhar, Roderick and Schoenhals, Michael, Mao's last revolut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ISBN 978-0-674-02332-1, ISBN 978-0-674-02332-1, p. 244. ^ 原文作“何兰楷”,当是何兰阶笔误。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六卷.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11: 297. ISBN 978-7-80237-427-0. ^ 星火燎原编辑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 第一卷 .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2007: 53. ISBN 7-5065-5031-8 (中文(简体)) . ^ 蒲德生. 开国上将与夫人. 北京: 中华网. 2010-03-24 [2015-06-06 ]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2).
前任:赵紫阳 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员会第一书记 1975年10月-1978年11月繼任:习仲勋 前任:張春橋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1977年8月-1982年9月繼任:余秋里
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政治局
1973年8月30日中共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1973年8月至1977年8月任职
9-3+2 常委会委员
毛泽东 (中央主席,1976年逝世) · 华国锋 (1976年任职,中央第一副主席→中央主席) · 周恩来 (中央副主席,1976年逝世) · 王洪文(中央副主席,1977年撤职) · 康 生 (中央副主席,1975年逝世) · 叶剑英(中央副主席) · 李德生(中央副主席,1975年辞职) · 邓小平 (1975年任职,1976年撤职,1977年复职,中央副主席) 其他按姓氏笔划为序: 朱 德 (1976年逝世) · 张春桥(1977年撤职) · 董必武 (1975年逝世)
21-4+1 委员 按姓氏笔划为序: 毛泽东 · 王洪文(1977年撤职) · 邓小平 (1973年任职,1976年撤职,1977年复职) · 韦国清 · 叶剑英 · 刘伯承 · 江 青(1977年撤职) · 朱 德 · 许世友 · 华国锋 · 纪登奎 · 吴 德 · 汪东兴 · 陈永贵 · 陈锡联 · 李先念 · 李德生 · 张春桥(1977年撤职) · 周恩来 · 姚文元(1977年撤职) · 康 生 · 董必武
4 候补委员 吴桂贤 · 苏振华 · 倪志福 · 赛福鼎
« 第九届 → 第十届 → 第十一届 »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
1977年8月19日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1977年8月至1982年9月任职
5-1+3 常委会委员
华国锋(中央主席→中央副主席) · 胡耀邦 (1980年增选,中央总书记,1981年当选为中央主席) · 叶剑英(中央副主席) · 邓小平(中央副主席) · 赵紫阳 (1980年增选,1981年当选为中央副主席) · 李先念(中央副主席) · 陈 云 (1978年增选,中央副主席) · 汪东兴(中央副主席,1980年辞职)
23-4+6 委员 华国锋其他按姓氏笔划为序: 王 震 (1978年增选) · 韦国清 · 乌兰夫 · 方 毅 · 邓小平 · 邓颖超 (1978年增选) · 叶剑英 · 刘伯承 · 许世友 · 纪登奎(1980年辞职) · 苏振华 (1979年逝世) · 李先念 · 李德生 · 吴 德(1980年辞职) · 余秋里 · 汪东兴(1980年辞职) · 张廷发 · 陈 云 (1978年增选) · 陈永贵 · 陈锡联(1980年辞职) · 胡耀邦 (1978年增选,1978年兼中央秘书长至1980年) · 赵紫阳 (1979年选举) · 耿 飙 · 聂荣臻 · 倪志福 · 徐向前 · 彭 冲 · 彭 真 (1979年选举)
3-1 候补委员 陈慕华 · 赵紫阳(1979年当选为政治局委员) · 赛福鼎
« 第十届 → 第十一届 → 第十二届(五中全会前)»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五中全会前)
1982年9月13日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1982年9月至1987年11月任职(1985年9月改组)
6 常委会委员
胡耀邦(中央总书记) [注 1] · 叶剑英(中央军委副主席) · 邓小平(中央军委主席、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 · 赵紫阳(国务院总理、国家体改委主任) · 李先念(国家主席) · 陈 云(中央纪委第一书记)
25 委员 按姓氏笔划为序: 万 里(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 · 习仲勋(中央书记处书记) · 王 震(中央党校校长) · 韦国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 乌兰夫(国家副主席) · 方 毅(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至1984年) · 邓小平 · 邓颖超(全国政协主席) · 叶剑英 · 李先念 · 李德生(沈阳军区司令员至1985年) · 杨尚昆(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国家中央军委副主席) · 杨得志(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解放军总参谋长) · 余秋里(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 宋任穷 · 张廷发(空军司令员至1985年) · 陈 云 · 赵紫阳 · 胡乔木 · 胡耀邦 · 聂荣臻(中央军委副主席) · 倪志福(全国总工会主席,1984年兼天津市委书记) · 徐向前(中央军委副主席) · 彭 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 廖承志 (1983年逝世) [注 2]
3 候补委员 姚依林(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 · 秦基伟(北京军区司令员) · 陈慕华(国务委员,外经贸部部长至1985年→1985年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 每人姓名后的职务,是自1983年6月21日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起,至1985年9月18日中共全国代表会议开幕止,此人在担任政治局委员期间所兼任的职务。 ^ 廖承志于1983年6月逝世前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侨办主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 « 第十一届 →
第十二届(五中全会前) → 第十二届(五中全会后)»
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军事委员会
1969年4月28日中共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决定,任期至1973年8月30日
主席 毛泽东(中共中央主席)
6-2 副主席 林彪 (1971年9月身亡) · 刘伯承 · 陈毅 (1972年1月逝世) · 徐向前 · 聂荣臻 · 叶剑英
42-17 委员 丁盛 · 王秉璋 (1971年10月撤职) · 王树声 · 王效禹 (1971年11月撤职) · 王辉球 · 韦国清 · 叶群 (1971年9月身亡) · 皮定均 · 刘丰 (1971年11月撤职) · 刘兴元 · 刘贤权 · 许世友 · 陈士榘 · 陈先瑞 · 陈锡联 · 李天佑 (1970年9月逝世) · 李作鹏 (1971年9月撤职) · 李雪峰 (1971年1月撤职) · 李德生 · 吴法宪 (1971年9月撤职) · 张达志 · 张池明 · 张国华 (1972年3月逝世) · 张春桥 · 邱会作 (1971年9月撤职) · 杨得志 · 杜平 · 萧劲光 · 郑维山 (1971年1月撤职) · 冼恒汉 · 袁升平 · 梁兴初 (1972年3月撤职) · 黄永胜 (1971年9月撤职) · 曾绍山 · 曾思玉 · 彭绍辉 · 韩先楚 · 粟裕 · 温玉成 (1971年10月撤职) · 谢富治 (1972年3月逝世) · 谭甫仁 (1970年12月遇害) · 潘复生 (1971年9月撤职)
军委办事组1971年10月撤销 黄永胜(组长) · 吴法宪 · 叶群 · 刘贤权 · 李天佑 · 李作鹏 · 李德生 · 邱会作 · 温玉成 · 谢富治 · 纪登奎(1971年4月增补) · 张才千(1971年4月增补)
军委办公会议1971年10月设置 叶剑英 · 谢富治 · 张春桥 · 李先念 · 李德生 · 纪登奎 · 汪东兴 · 陈士榘 · 张才千 · 刘贤权
« 第八届(1959年—1969年) →
第九届 → 第十届 »
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军事委员会
1973年8月30日中共十届一中全会决定,任期至1977年8月19日
主席 毛泽东 (1976年9月逝世) → 华国锋(1976年10月决定)
4+1 副主席 叶剑英 · 刘伯承 · 徐向前 · 聂荣臻 · 邓小平 (1975年二中全会增补,1976年撤职,1977年三中全会复职)
11+2-2 常委[注 1] 叶剑英 · 王洪文 (1976年10月撤职) · 邓小平 · 张春桥 (1976年10月撤职) · 刘伯承 · 陈锡联 · 汪东兴 · 苏振华 · 徐向前 · 聂荣臻 · 粟裕 · 李先念(1975年增补) · 王震(1975年增补)
63+3-12 委员 毛泽东 · 叶剑英 · 刘伯承 · 徐向前 · 聂荣臻 · 丁盛 (1977年3月停职) · 王树声 (1974年1月逝世) · 韦国清 · 皮定均 (1976年7月殉职) · 刘兴元 · 刘贤权 · 许世友 · 陈士榘 (1975年8月任军委顾问) · 陈先瑞 · 陈锡联 · 李德生 · 张达志 · 张池明 · 张春桥 · 杨得志 · 杜平 · 萧劲光 · 冼恒汉 (1977年6月撤职) · 曾绍山 · 曾思玉 · 彭绍辉 · 韩先楚 · 粟裕 · 王洪文 · 李先念 · 纪登奎 · 汪东兴 · 张才千 · 张宗逊 · 詹海英 · 苏振华 · 孔照年 · 马宁 (1977年4月撤职) · 傅传作 · 张廷发 · 毛远新 (1976年10月撤职) · 孙玉国 (1977年7月停职) · 迟浩田 · 白如冰 · 杨育才 · 胡修道 · 李志民 · 王昭 · 孔石泉 · 王必成 · 周兴 (1975年10月逝世) · 张贵武 · 秦基伟 · 张英才 · 王六生 · 陈代富 · 郝忠云 · 杨勇 · 赛福鼎·艾则孜 · 高焕昌 · 陶鲁笳 · 萧克 · 宋时轮 · 邓小平 · 王震 · 华国锋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军事委员会
1977年8月19日十一届一中全会通过,任期至1982年9月12日
主席 华国锋(中共中央主席,1981年6月辞职) → 邓小平(1981年6月六中全会决定)
5-1 副主席 叶剑英 · 邓小平(至1981年) · 刘伯承 · 徐向前 · 聂荣臻
秘书长 罗瑞卿 (1978年8月逝世) → 耿飚(1979年1月任) → 杨尚昆(1981年7月任)
8-4+8 常委 李先念 · 汪东兴 (1980年2月五中全会辞职) · 陈锡联 (1980年2月五中全会辞职) · 韦国清 · 苏振华 (1979年2月逝世) · 张廷发 · 粟裕 · 罗瑞卿 · 王震(1978年3月增补) · 耿飚(1979年1月增补) · 许世友(1980年1月增补) · 杨得志(1980年1月增补) · 韩先楚(1980年1月增补) · 杨勇(1980年1月增补) · 王平(1980年1月增补) · 杨尚昆(1981年7月增补)
63-5 委员 华国锋 · 叶剑英 · 邓小平 · 刘伯承 · 徐向前 · 聂荣臻 · 王平 · 王诤 (1978年8月逝世) · 王震 · 王必成 · 王尚荣 · 王建安 (1980年7月逝世) · 韦国清 · 邓华 (1980年7月逝世) · 孔石泉 · 甘渭汉 · 吕正操 · 刘震 · 刘志坚 · 许世友 · 杜义德 · 杨勇 · 杨成武 · 杨得志 · 苏振华 · 李水清 · 李先念 · 李志民 · 李德生 · 李聚奎 · 李耀文 · 萧华 · 萧克 · 萧劲光 · 萧望东 · 吴克华 · 汪东兴 · 宋时轮 · 宋承志 · 张震 · 张才千 · 张廷发 · 张爱萍 · 陈先瑞 · 陈再道 · 陈锡联 · 陈鹤桥 · 罗瑞卿 · 金如柏 · 洪学智 · 秦基伟 · 聂凤智 · 徐立清 · 郭林祥 · 高厚良 · 唐亮 · 黄新廷 · 梁必业 · 韩先楚 · 粟裕 · 曾思玉 · 廖汉生 · 谭善和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成立前
鲁易 → 毛泽东 → 周以栗(代) → 叶剑英 → 王稼祥 → 贺昌(代) → 顾作霖(代) → 李富春(代) → 博古(代) → 陈昌浩 → 王稼祥 → 任弼时 → 王稼祥 → 刘少奇 → 罗荣桓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成立后
罗荣桓 → 谭政 → 罗荣桓 → 萧华 → 李德生 → 张春桥 → 韦国清 → 余秋里 → 杨白冰 → 于永波 → 徐才厚 → 李继耐 → 张阳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五大机构正职领导人
省会:广州市
省委书记 叶剑英 → 陶 铸 → 赵紫阳 → 黄永胜 → 刘兴元 → 丁 盛 → 赵紫阳 → 韦国清 → 习仲勋 → 任仲夷 → 林 若 → 谢 非 → 李长春 → 张德江 → 汪 洋 → 胡春华 → 李 希
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坚真 → 罗 天 → 林 若 → 朱森林 → 张帼英 → 卢钟鹤 → 黄丽满 → 欧广源 → 黄龙云 → 李玉妹
省政府省长 叶剑英 → 方 方 → 陶 铸 → 陈 郁 → 林李明 → 黄永胜 → 刘兴元 → 丁 盛 → 赵紫阳 → 韦国清 → 习仲勋 → 刘田夫 → 梁灵光 → 叶选平 → 朱森林 → 卢瑞华 → 黄华华 → 朱小丹 → 马兴瑞
省政协主席 陶 铸 → 区梦觉 → 王首道 → 尹林平 → 梁威林 → 吴南生 → 郭荣昌 → 刘凤仪 → 陈绍基 → 黄龙云 → 朱明国 → 王 荣
省监察委主任施克辉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大机构正职领导人
首府:南宁市
自治区党委书记 张云逸 → 陶 铸 → 张云逸 → 韦国清 → 陈漫远 → 刘建勋 → 韦国清 → 乔晓光 → 韦国清 → 安平生 → 乔晓光 → 陈辉光 → 赵富林 → 曹伯纯 → 刘奇葆 → 郭声琨 → 彭清华 → 鹿心社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黄 荣 → 甘 苦 → 刘明祖 → 赵富林 → 曹伯纯 → 刘奇葆 → 郭声琨 → 彭清华
自治区政府主席 张云逸 → 陈漫远 → 韦国清 → 陈漫远 → 韦国清 → 安平生 → 乔晓光 → 覃应机 → 韦纯束 → 成克杰 → 李兆焯 → 陆 兵 → 马 飚 → 陈 武
自治区政协主席 张云逸 → 陈漫远 → 刘建勋 → 韦国清 → 覃应机 → 乔晓光 → 覃应机 → 陈辉光 → 马庆生 → 马铁山 → 陈际瓦 → 蓝天立
广东行政长官(1912年至今)
广东政府
广东都督府都督 张鸣岐 → 胡汉民 → 陈炯明(代) → 胡汉民 → 陈炯明 → 苏慎初(公推) → 张我权(自封) → 龙济光
广东行政公署民政長 胡汉民 → 陈昭常 → 陈炯明(兼署) → 龙济光(兼署) → 李开侁(署)
附: 振武上将军督理广东军务 龙济光
广东巡按使公署巡按使 李国筠 → 张鸣岐(龙济光暂兼代) → 龙济光(兼署)
附: 广东督軍府督軍 陆荣廷 → 陈炳焜 → 李耀汉(兼署) → 莫荣新(陆荣廷任命)
广东省长公署省长 朱庆澜 → 刘承恩(陈炳焜暂署) → 李耀汉 → 魏邦平 → 叶举
广东省长公署省长(护法军政府任命) 翟汪 → 张锦芳 → 莫荣新
广东省长公署省长(孙中山护法军政府、广州中华民国政府任命) 陈炯明 → 伍廷芳
附: 广东总司令(孙中山护法军政府、广州中华民国政府任命) 陈炯明
广东省长公署省长(广东省议会任命) 陈席儒
附: 广东总司令 陈炯明(自任)
附: 督理广东军务善后事宜 沈鸿英 → 林虎
附: 督办高雷罗阳钦廉琼崖八属善后事宜
邓本殷
广东省长公署省长(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任命) 胡汉民 → 徐绍桢 → 廖仲恺 → 杨庶堪 → 廖仲恺 → 胡汉民
附: 广东总司令 附: 建国粤军总司令(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任命) 许崇智
广东省政府省务会议主席 许崇智 → 古应芬
广东省务委员会主席 孫科 → 朱家驊(代)
广东省政府主席 朱家驊(代) → 李济深 → 冯祝万(代) → 陈铭枢 → 陈济棠(广州国民政府任命) → 林翼中(西南政务委员会任命) → 林云陔 → 黄慕松 → 吴铁城 → 李汉魂 → 罗卓英 → 宋子文 → 薛岳
附:(日军占领) 广东治安维持委员会委员长 彭东原
附:(日军占领) 广东省政务委员会筹备处主席 彭东原
广东省政府主席 陈公博(陈耀祖代) → 陈耀祖
广东省政府省长 陈耀祖 → 汪屺(代) → 陈春圃 → 褚民谊
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 叶剑英 → 陶铸
廣東省人民委員會省長 陶铸 → 陈郁 → 黄永胜
附: 广东省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 黄永胜
廣東省革命委員會主任 黄永胜 → 刘兴元 → 丁盛 → 赵紫阳 → 韦国清
廣東省人民政府省長 习仲勋 → 刘田夫 → 梁灵光 → 叶选平 → 朱森林 → 卢瑞华 → 黄华华 → 朱小丹 → 马兴瑞
广西行政长官(1912年至今)
广西政府
附:广西都督府都督 沈秉堃 → 陆荣廷
广西行政公署民政长 陆荣廷 → 韦绍皋 → 张鸣岐
广西巡按使公署巡按使 张鸣岐 → 李国筠 → 陆荣廷 → 田承斌 → 王祖同
附: 广西将军 陆荣廷
附: 广西督军 陈炳焜 → 谭浩明
广西省长公署省长 罗佩金 → 陈炳焜 → 刘承恩 → 朱庆澜 → 李静诚 → 陈炳焜 → 李静诚 → 马君武 → 蒙仁潜 → 张其煌 → 林俊廷 → 张一气 → 林俊廷 → 刘震寰 → 黄绍竑 → 刘震寰
附: 善后督办广西军务 陈炯明 → 李宗仁
附: 绥靖督办广西军务 刘震寰
附: 督理广西军务 林俊廷 → 刘震寰
附: 广西边防督办 陆荣廷
广西省政府主席 黄绍竑 → 伍廷飏 → 俞作柏 → 吕焕炎 → 黄绍竑
广西省政治委员会主任黄旭初
广西省政府主席 黄旭初 → 李品仙
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 张云逸 → 陈漫远(代)
广西省人民委员会省长 韦国清 → 陈漫远(代)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
韦国清
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主任
韦国清 → 安平生 → 乔晓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 覃应机 → 韦纯束 → 成克杰 → 李兆焯 → 陆兵 → 马飙 → 陈武
广西巡抚 · 广西行政长官列表
福州市市长
福州市政府
福州特别市政府市长(空缺,仅任命公安局长丘国珍)
附: 福州市政筹备处处长
林有壬 → 段志坚 → 郭燊 → 黄澄渊 → 黄曾樾
附:(日军占领)福州市政委员会委员长 王之纲
福州市政府市长 黄曾樾(代) → 严灵峰 → 何震
附: 福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
韦国清
福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韦国清 → 许亚
福州市人民委员会市长 许亚 → 张继中
福州市革命委员会主任 贺梦先 → 彭允太 → 袁改 → 蔡良承
福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游德馨 → 袁启彤(代) → 洪永世 → 金能筹 → 翁福琳 → 练知轩 → 郑松岩 → 苏增添 → 杨益民 → 尤猛军
福州市市长列表
苏州市市长
苏州市政府
苏州市政府市长陆权
附: 苏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
韦国清
苏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陈其五 → 惠浴宇 → 王东年 → 李芸华
苏州市人民委员会市长 李芸华 → 焦康寿 → 朱亚民
毛泽东思想苏州市革命委员会主任
华林森
苏州市革命委员会主任 向孝书 → 曲言斌 → 刘伯英 → 贾世珍
苏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方明 → 段绪申 → 俞兴德 → 章新胜 → 陈德铭 → 杨卫泽 → 阎立 → 周乃翔 → 曲福田 → 李亚平
吴县县长列表 · 苏州市市长列表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
★★★ 萧 克 张宗逊 赵尔陆 宋任窮 王 震 周纯全 许世友 刘亚楼 邓 华 陈再道 杨得志 彭绍辉 王宏坤 李克农 陈伯钧 李 达 杨成武 李 涛 萧 华 甘泗淇 赖传珠 陈奇涵 宋时轮 苏振华 陈锡联 陈士榘 王新亭 谢富治 叶 飞 黄永胜 朱良才 杨 勇 张爱萍 傅秋涛 韩先楚 唐 亮 洪学智 李志民 周 桓 李天佑 刘 震 杨至成 王 平 钟期光 郭天民 韦国清 贺炳炎 吕正操 乌兰夫 傅 钟 周士第 陶峙岳 董其武 陈明仁 阎红彦(以上按1955年授衔时的排名) 王建安(1956年授衔) 李聚奎(1958年授衔)开国上将 → 198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