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无锡市

Wuxi collage.jpg
无锡风光(从左上按顺时针方向开始):无锡软件园、灵山大佛、跨塘桥、市区的夜晚、梅园念劬塔
简称
旧稱
梁溪、金匮、有锡[註 1]

ChinaJiangsuWuxi.png
无锡市在江苏省的地理位置
概览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江苏省
行政区类型
地级市、较大的市
行政区划代码
320200
下级行政区
5市辖区、2县级市
城市形成时间
前11世纪末,泰伯建梅里吴都
前202年建置
市委书记
李小敏
人大常委会主任
徐一平
市长
黄钦
政协主席
周敏炜
政府驻地
滨湖区新金匮路1号
毗邻
常州市、泰州市、苏州市、湖州市、宣城市
城市精神
尚德务实、和谐奋进
地理
经纬度
31°29′24″N 120°18′47″E / 31.490°N 120.313°E / 31.490; 120.313坐标:31°29′24″N 120°18′47″E / 31.490°N 120.313°E / 31.490; 120.313
总面积
4,627.46 km²
- 佔江苏省比例
4.32 %
- 排名
全省第11位
- 市区面积
1,643.88 km²
- 建成区面积(2012)
316[參 1] km²
最高海拔
黄塔顶,611.5 m
气候类型
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年均温(1971-2000)

16.2 ℃

年降水(1971-2000)

1,122 mm
人口
总人口(2017)
655.3 万人
- 佔江苏省比例
8.16 %
- 排名
全省第6位
- 市区人口(2015)
362.09 万人

- 城镇人口(2015年)

246.30[註 2] 万人
人口密度
1,407 人/km²
方言
吳語太湖片苏嘉湖小片无锡话
经济

GDP(2017)

10511.8億 元(本币)
1535.5億 美元(汇率)
- 排名
全省第3位
内地第10位
人均GDP
160,796 元
23,480 美元(汇率)
- 排名
全省第2位
人类发展指数
0.909 ( 极高 [來源請求]
其他
时区
UTC+8(东八区)
市树
香樟
市花
杜鹃花、梅花
市歌
《太湖美》
邮政编码
214000-214400
电话区号
+86 (0)510
車牌號碼
苏B

網站:中国无锡政府门户网站
本表面积、人口、经济数据参考《江苏统计年鉴-2016》







无锡市
简化字
无锡
繁体字
無錫


吴语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Vu-sih












无锡市,简称,古有梁溪金匮等称,被誉为“太湖明珠”。无锡地处江南长江三角洲、太湖之滨,位於江苏省南部,下辖江阴市与宜兴市。无锡东邻苏州,距上海128.2公里;南濒太湖,与浙江省交界;西接常州,距南京183公里;北依长江,与泰州市所辖的靖江市隔江相望,是长江三角洲及蘇錫常都市圈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參 2][參 3]


无锡历史悠久,曾为吴国的首都[參 4]。无锡是首批经国务院批准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享有地方立法权;同时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文化名城及1998年国家旅游局评定的第一批优秀旅游城市之一。[參 5][參 6]


无锡不仅是江南地区传统的鱼米水乡,更是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及现代乡镇民营企业的摇篮。早在1981年,无锡市便被列为全国十五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參 7]而在取得经济发展成就的同时,无锡也不乏文化软实力相伴,从无锡走出过诸如顾恺之、倪云林、钱穆、钱锺书等诸多名流,也有以寄畅园、蠡园、鼋头渚等为代表的古今著名园林传世。




目录





  • 1 地名由来


  • 2 历史

    • 2.1 史前至秦汉时期


    • 2.2 隋唐至明清时期


    • 2.3 近、现代


    • 2.4 当代



  • 3 地理

    • 3.1 地形


    • 3.2 气候


    • 3.3 水文


    • 3.4 环境



  • 4 政治

    • 4.1 现任领导


    • 4.2 行政区划



  • 5 人口

    • 5.1 方言



  • 6 社会

    • 6.1 教育

      • 6.1.1 高校


      • 6.1.2 中小学



    • 6.2 医疗



  • 7 宗教

    • 7.1 知名宗教场所



  • 8 经济

    • 8.1 商业


    • 8.2 民营经济


    • 8.3 工业园区


    • 8.4 新兴产业



  • 9 交通

    • 9.1 公路


    • 9.2 铁路


    • 9.3 航空


    • 9.4 水运


    • 9.5 公共运输

      • 9.5.1 城市公共交通


      • 9.5.2 轨道交通




  • 10 文化

    • 10.1 公共文化

      • 10.1.1 节日



    • 10.2 曲艺

      • 10.2.1 锡剧


      • 10.2.2 昆曲清曲


      • 10.2.3 小热昏


      • 10.2.4 道教音乐



    • 10.3 饮食

      • 10.3.1 苏锡菜


      • 10.3.2 特色小吃



    • 10.4 特产


    • 10.5 传统习俗



  • 11 風景名勝

    • 11.1 旅游名胜

      • 11.1.1 锡惠遺迹


      • 11.1.2 梅里吴墟


      • 11.1.3 锡金名胜


      • 11.1.4 澄宜古邑



    • 11.2 旅游宣传



  • 12 著名人物


  • 13 友好城市


  • 14 注释


  • 15 参考资料


  • 16 外部链接




地名由来


无锡”一名的由来所说颇多,传播最广的观点源自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战国末年,秦王嬴政大将王翦攻楚,破兰陵后,率军驻无锡锡山。军士埋锅造饭得石碑,上书“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而此前,无锡的锡山盛产锡矿,为兵家必争之地,王翦遂言见此碑天下可太平。[參 8]“无锡”的地名便这样诞生了,此后无锡历代地方志中亦据此讹载颇多。


根据近几年语言学家在音韵学方面的研究,无锡的地名可能来自古越族的称呼。[參 9]“无”是发语词,没有实际意义,“锡”的原义因古越语佚亡已久,无从考证,和江浙地区的姑苏、余杭、夫椒等地名一样,都属于齐头式地名,为古越语的发语词,无实际意义。但据语言学家郑张尚芳考证,“无”为古吴语的敬语前缀,“无锡”的意思就是尊敬的锡山山神。郑张尚芳对“姑苏、余杭、夫椒、盱眙”等地名的古吴语含义也作出了解释。[參 10]


而前苏州市民俗学会秘书长程德祺的研究则表明,华夏先祖伏羲氏或起源于无锡古华山(今无锡惠山),有学者便据此推测“无锡”为“伏羲”之古音译;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泰伯到达吴国后的首都梅里古称“吴墟”,无锡因“吴墟”谐音而来。[參 11]


此外,无锡在古时别称“梁溪”,因梁溪河而得名。梁溪河位于无锡西南,是沟通古运河与太湖的重要水系,为东汉名士梁鸿南下后所开。梁鸿即“举案齐眉”之主人公[參 12]



历史


无锡是一座文明古城,江南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乃吴文化地区的古都及重要发源地。[參 13]商末周太王长子泰伯来到了这里,建立了文明古国——吴国,定都无锡梅里[參 14](今梅村),[註 3]泰伯携带来的中原文明与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江南文化融合,开启了无锡悠久绵长的历史。[參 15]距泰伯建都以来,无锡已有约四千年的历史,而两千余年前汉高祖建置。



史前至秦汉时期


无锡先民的原始文化可追溯自约六七千年前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长江文明的踪迹。在鸿声彭祖墩、新渎庙墩、葛埭桥庵基墩及玉祁芦花荡等地,均有原始氏族的聚居点可考。


而无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商末,诸侯周太王的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为让王位于三弟季历,从现属陕西的歧山南奔荆蛮,泰伯遂选择定居梅里,即今无锡梅村,[參 16]并入乡随俗,断发文身。泰伯将中原的先进文化和技术在江南地区传播,受到百姓的拥戴,被奉立为君主,自号“句吴”。周灭商后,因泰伯无子,周武王追封仲雍的五世孙周章为吴君,正式建立吴国。此一历史被孔子称为至德,[註 4]无锡亦因而由此成为吴文化发源地之一。[參 13]


公元前473年,越国勾践消灭了吴国,[參 17][參 18]到了战国时代,越国衰落并被楚国消灭。公元前248年,楚春申君黄歇为避战锋,徙封于江东吴地,黄歇在吴期间黽勉于营建旧吴故地,修复了位于无锡的故吴墟以为郡邑,[參 19]这也是无锡龟背形旧城成型之始。有秦一代,无锡属会稽郡,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置无锡县。



隋唐至明清时期


隋、唐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凿,无锡逐渐成为江南农产品、纺织品通往华北、乃至全国的集散地。此一时期,无锡依凭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水陆交通和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成为了江南的一个重要经济城市。唐、宋两代,无锡均为望县,[參 20][註 5]宋时城中“四方商贾咸辇货来市。邃趾相接,月余方罢。”[參 21]




清光绪七年(1881年)无锡县城区图。


元贞元年 (1295年),朝廷设立了无锡州,此时的无锡已为“浙右名邑之冠”,[參 22]明朝后,无锡发展迅速,被称作“米码头”、“布码头”,[參 23]根据当时的統計,此时全國各地有17個“富可敵國”之人,無錫就有二者名列其中。[參 24]


随着商业的繁荣,明中後期,江南一带的好文、好学之风乘势蔚然,无锡亦在此一時期诞生了一批諸如王绂、计六奇、邵宝等才子韻客。此外,无锡还是铜活字印刷术及昆曲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註 6]明末,顾宪成重修宋儒杨时讲学之东林书院,在此谈论国事,时称东林党,无锡更是由此成为了明末清初江南縱談国事的舆论中心。


及至清朝,由于税制的繁苛,包括无锡在内的江南苏、常、松三府辖下一些人口龐大、商贸豐裕之地,“一县粮额可与四川、贵州一省之额数相等”,以致民衆不得不因此詭隱收入,躲避征税,[參 25]清廷遂于雍正二年析大县为小,无锡县由此分为无锡、金匮两县、同城治之。


清中后期,无锡的地理优势更为明显,有如丝绸业之发展,足以惊人。据载,光绪四年(1878年)苏州、常州、镇江三府生丝总产量355355斤,而无锡一地就产138000斤,超过丝绸业传统产地苏州府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是江苏省最大的产丝县。[參 26]此后,原设上海的漕粮局迁到无锡,且指定无锡作为江苏各县的漕粮转运站。从1888年到1911年,无锡为江浙两省的办漕中心,年承办漕粮在130万石以上。[參 27]通过办漕,确立了无锡位列四大米市之一的地位,而各地商贾的云集,不但促进了粮行业的发展,也推动了无锡社会经济的繁荣。[參 28]


清末,世亂時艱,尤以太平軍興,至兵燹连年,原本富庶的長江下游一帶,人口普遍銳減,耕地荒廢,所謂「皖南及江寧各屬,市人肉以相食,或數千里野無耕種,村無炊煙」,[參 29]锡邑诸乡亦有售人肉于市的记载。[參 30]







清鼎盛时期,康熙、乾隆六下江南,必至惠山寄畅园。图为《康熙南巡图》第七卷局部。其从右到左分别是無錫惠山、錫山、秦園(寄暢園)、黃婆墩(今黄埠墩),之後為無錫縣城,过新安镇抵蘇州滸墅關。




近、现代


1843年《南京条约》签订,上海开埠。[參 31][參 32]1906年,沪宁铁路沪锡段完工,无锡火车站开车营业,此时上海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经济中心,以运河为主的漕运时代逐渐被海运取代。不过,由于上海地价逐年高涨,工人工资较高,一些有遠見的民族企业家便选择地价比较便宜、工人工资比较低廉、工业原料比较丰富、交通运输比较发达、资金周转比较方便的无锡布点设厂,作为投资创业的起点。[參 33]1894年,由无锡地方名绅杨氏家族开设的业勤纱厂,是无锡第一家现代化的机器织布厂,也标志着无锡近代工业开始兴起和发展。随后,荣氏、薛氏、唐氏、周氏等地方望族先后在无锡开设了面粉、缫丝、棉纺等以纺织和食品为主的现代化工业,无锡逐渐成为江南地区新的经济中心城市,堪称中国近现代民族工商業的摇篮。


隨着經濟的繁榮及社會的變革,無錫的現代思想啓蒙運動亦為先進,1898年,裘廷梁、裘梅吕(女)叔侄创办了中國第一张白话报刊《无锡白话报》,其後,邑人杨荫杭、吴稚晖、秦毓鎏等在革命反清事业中尤属中坚。


1911年秋,辛亥风云起。是年11月16日,无锡宣告光复。[參 34]次年,中华民国成立,无锡、金匮两县重合为无锡县,属苏常道。辛亥革命以后,无锡的工业化水平仍保持着快速增长,从1910年到1919年,工厂由11家增至78家。[參 35]




1935年無錫城內直河一景,商店鱗次櫛比、沿河而開,形成“水弄堂”。


1927年3月22日,国民革命北伐军底定无锡,为地方自治实现民主计,废道治,无锡县遂直属江苏省辖。自1934年起国民政府又设第二行政专员公署于锡,辖旧苏常道境内十县。[參 36]


此一黄金十年期间,无锡各项发展迅速,譬如在交通方面,到1937年,沪宁铁路在无锡共拥有1个大站4个小站,最快只需2小时2分就可抵达上海;水路上,无锡已拥有7家货运轮船局,有各种轮船、航船、快船连接各乡镇与外县各城市。[參 37]而工商業更是尤爲進步,到1932年,无锡共有170余家工厂,劳动工人超过6万人,资本额达1400-1500万元。其中棉纺织业规模最大,其次是面粉工业,传统的无锡米市在工业化后日产面粉可达26万包,为继上海、哈尔滨之后处于全国第3位。[參 38][參 39]商业方面,有货栈9个,商店1661家,同时发展了百余个市镇。[參 40]据1937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中国工业调查报告》统计,无锡在全国6个主要工业城市中,产业工人数占第二位,工业产值仅次于上海、广州,居第三位,资本总额居第五位,且是其中唯一一个无租界的城市。[參 41]当时有流行曲《无锡景》传唱,称无锡为“小上海”,上海还有“无锡人掌工商业,宁波人掌金融业”之民间口语。


發達的經濟為無錫帶來了快速的城鎮化,有如原为无锡农村的礼社,“沪宁铁路通车以来,远道货物纷至沓来。昔之视为珍奇者,今已为日常所必需”、“当铁道初通时,乡校购置小风琴一架,乡民争先参观,门为之塞,今则即留声机亦已不复能引起乡民注意。”[參 42]此一時期,无锡的文风亦更見鼎盛,1920年由一代大儒唐文治成立的无锡国学专科学校,是當代宣揚中國文化的重要講學場地,章太炎、吕思勉、钱穆、唐兰、吴其昌等诸多近现代名士均在此或执教或受学。




抗日战争期间在江苏无锡近郊的抗日游击队


然而,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战爆发,作爲江南經濟中心的無錫遭受了致命的打擊,对此,英国人田伯烈(H·J·Timperley)曾记载:“……上海损毁的情形,异常惨重……距上海约一百里的无锡,本来是一个工业区,有人口九十万。所有工厂建筑,因日机的猛烈轰炸,或损失甚巨,或全部被毁。其中最重要的有几家面粉厂、一家纱厂、一家电厂和一家设备非常新式的丝厂。……”[參 43]


1945年抗战胜利,国民政府轻赋减税,并为民营企业工人补给生活必备物资,[參 44]无锡经济一度得到恢复,民间工商业投资加大,至1947年,无锡各银行钱庄放款总额达到830亿,[參 45]北塘地区形成了新的商业中心,[參 46]1947年,无锡税收总额达2000亿元,其中货物税一项就达一千多万元,仅次于上海。[參 47]然而国共内战的激烈化,不可避免的影响了无锡的经济。1949年4月23日,国共内战末期,解放军占领无锡,次日,成立无锡市人民政府。[參 48]



当代


1949年4月26日,苏南行署在无锡成立。1953年,无锡市成为江苏省的直辖市,随之而来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与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令无锡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1966年8、9月无锡发起红卫兵抄家行动,有4700多户被非法抄家。工商业凋敝,传统人文学风消逝殆尽,以至在文革以后,无锡市政府当局仍习以利益为上,让已落户无锡的江苏化工学院再搬迁到常州,原计划办在无锡的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最后也迁至了常州,在近代开教育风气之先的无锡,一度因高等教育水平落后带来了对城市发展综合实力的影响。[參 49]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作为苏南模式的代表,无锡经济因乡鎮民营企业的茁壯而得到复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參 50]1981年,无锡市被列为15个国家经济中心城市之一;1985年,无锡市被国务院确定为长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城市。[參 51]隨後,工业园区的开发吸引了大规模的海外投资,无锡成为中国沿海地区较早具有较大规模、较高水平的现代工业城市。自此,无锡市经常在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及投资环境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地理







使用NASA提供的免费软件World Wind获得的卫星图像



无锡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地理坐标为31°33′N 120°18′E / 31.550°N 120.300°E / 31.550; 120.300,东邻苏州市;[參 52]南濒太湖,与浙江省湖州市隔湖相望;西接常州市,比较特殊的是,作为无锡市下辖两个县级市之一的宜兴市被常州市武进区分隔开来,不与无锡市有陆上连接,成为无锡市的一块“飞地”;北部(江阴市)倚靠长江,与泰州市所辖的靖江市隔江相望。[參 53][參 54]无锡全市总面积为4627.47平方公里(市区1643.8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16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和丘陵面积为78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6.90%;水面面积为134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9.0%。[參 1]



地形


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參 55]地势很低,太湖平原为一碟形洼地,海拔一般在3.5米以下,最低处海拔在2米以下,原因是惠山以北到江阴部分区域在古代都是芙蓉湖,宋明以来才逐渐消失;无锡马山呈海湾式湖滨低山丘陵地势,区域内多丘陵、干旱地、山峦区,阶地、漫滩土质肥沃;下辖的宜兴市则属于宜溧山地,[參 56]有低山和丘陵分布,最高点是位于南部的黄塔顶(611.5米),为天目山余脉,乃苏南第一峰[參 57]、江苏省第二高峰。[參 58]整個無錫河网密布、水美土肥、物产丰富,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參 59]



气候


无锡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5 °C。雨量充沛,雨季较长,主要集中在夏季,无锡市区年平均降雨量为1048毫米,全年无霜期为220天左右,无锡市区日照时数为2019.4小时。一年中最热是7月,月平均气温28.0 °C;一年中最冷是1月,月平均气温2.8 °C。[參 52]










































































无锡市(1981-2010年)气候平均数据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温​℃(℉)
7.5
(45.5)
9.5
(49.1)
13.8
(56.8)
20.0
(68)
25.7
(78.3)
28.7
(83.7)
32.4
(90.3)
31.8
(89.2)
27.7
(81.9)
22.7
(72.9)
16.7
(62.1)
10.4
(50.7)
20.6
(69.1)
每日平均气温​℃(℉)
3.5
(38.3)
5.4
(41.7)
9.4
(48.9)
15.2
(59.4)
20.7
(69.3)
24.5
(76.1)
28.5
(83.3)
27.8
(82)
23.6
(74.5)
18.2
(64.8)
12.1
(53.8)
5.9
(42.6)
16.2
(61.2)
平均低温​℃(℉)
0.4
(32.7)
2.1
(35.8)
5.8
(42.4)
11.1
(52)
16.6
(61.9)
21.1
(70)
25.3
(77.5)
24.8
(76.6)
20.5
(68.9)
14.6
(58.3)
8.3
(46.9)
2.4
(36.3)
12.8
(55)
平均降水量​㎜(英⁠寸)
58.8
(2.315)
57.3
(2.256)
92.0
(3.622)
79.9
(3.146)
96.1
(3.783)
182.9
(7.201)
172.1
(6.776)
143.5
(5.65)
91.5
(3.602)
57.4
(2.26)
56.7
(2.232)
33.8
(1.331)
1,122
(44.173)
来源:中国气象局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水文


无锡市内水系丰富,水网稠密、湖荡众多。全市共有大小河道3100多条,总长2480公里。市区河道总长150公里,平水期水体容积800万立方米。太湖为江南水网中心,面积2338.1平方公里,总蓄水量为44.28亿立方米,年平均吞吐量约52亿立方米。因此,无锡地表水较丰富,外来水源补给充足。地下水资源据不完全资料测算,市区储量为6349万立方米,年补给量为6453万立方米。[參 60]



环境


无锡是国家园林城市,并与下辖的江阴、宜兴同为国家生态城市,从而形成了中国首个国家生态城市群。[參 61][參 62]在无锡境内,建设有十七座湿地公园,其中,长广溪湿地公园、梁鸿湿地公园被评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2007年5月,太湖曾爆发大规模蓝藻污染,造成无锡自来水无法正常使用,水利部随后急调长江水注入太湖。2008年,蓝藻继续爆发,但2009年始,环太湖流域和运河区通过有效治理,水质已有明显改善。[參 63]


2009年,无锡荣膺联合国年度“全球绿色城市”殊荣,[參 64]2013年,由社科院发布的《2013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无锡在“宜居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上位列香港、澳门之后,位居内地城市之首。[參 65]



政治



现任领导

































无锡市四大机构现任领导人
机构

Danghui.svg
中国共产党
无锡市委员会
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无锡市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
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无锡市人民政府

市长

Charter of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PPCC) logo.svg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无锡市委员会
主席
姓名

李小敏[參 66]

徐一平[參 67]

黄钦[參 68]

周敏炜[參 69]
民族
汉族汉族汉族汉族
籍贯

山东省莱阳市

江苏省无锡市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
江苏省无锡市
出生日期
1959年5月(59歲)1960年10月(58歲)1962年10月(56歲)1963年2月(55歲)
就任日期
2015年3月2017年2月2018年2月2012年6月


行政区划



无锡市下辖5个市辖区,代管2个县级市。


  • 市辖区:梁溪区[註 7]、锡山区、惠山区、滨湖区、新吴区

  • 县级市:江阴市、宜兴市

除正式行政区划外,无锡市还设立以下经济功能区:



  • 无锡新区(包括国家级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无锡新加坡工业园、无锡国家级综合保税区、无锡空港产业园区、无锡国家软件园等功能园区)

  • 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

  • 无锡蠡园经济开发区(国家级工业设计园)

  • 无锡山水城(包括国家级无锡数字产业园、省级无锡太湖山水城旅游度假区等功能园区)

  • 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级)


  • 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

  • 江苏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省级)

  • 江苏江阴-靖江工业园区(省级)


  • 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





























































































无锡市行政区划图


区划代码[參 70]
区划名称
汉语拼音
面积[參 71]
(平方公里)
政府驻地
邮政编码
行政区划[參 72]
街道

社区
行政村
320200无锡市
Wúxī Shì4,627.46梁溪区2140005130590639
320205锡山区
Xīshān Qū399.11东亭街道214100544575
320206惠山区
Huìshān Qū325.12堰桥街道214100525555
320211滨湖区
Bīnhú Qū628.15蠡湖街道214000811047
320213梁溪区
Liángxī Qū71.50崇安寺街道21400017156
320214新吴区
Xīnwú Qū220.01新安街道21400067844
320281江阴市
Jiāngyīn Shì986.97澄江街道21440051055243
320282宜兴市
Yíxīng Shì1,996.61宜城街道21420051397215
注:锡山区数字包含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所辖2街道;惠山区数字包含无锡(藕塘)职教园区所辖钱桥街道;江阴市数字包含江阴临港新城所辖2街道、2镇及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辖城东街道;宜兴市数字包含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所辖1街道、1镇及宜兴经济开发区所辖屺亭街道。


人口












































































无锡市各区(市)人口数据
区划名称
总人口[參 73]

(2015年)


常住人口[參 74](2010年11月)
户籍人口
总计
比重
(%)
每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
总户数[參 73]

(2015年)


非农业人口[參 75]

(2010年末)


无锡市
4809007
63743991001331.4416167013351791
崇安区
186366
2290033.5913018.1969838185323
南长区
324507
3784915.9416874.92123774332121
北塘区
256057
3368945.2910860.93101257254732
锡山区
435107
68141310.691717.31129868283338
惠山区
456791
69107710.842112.64141975415618
滨湖区
479420
122684119.251482.23183149781439
江阴市
1241045
159513825.021615.27371183514014
宜兴市
1082929
123554219.38567.43375942585206
注:锡山区数字包含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92961人;惠山区数字包含无锡(藕塘)职教园区130330人;滨湖区的常住人口数据中包含无锡新区537695人;江阴市数字包含江阴临港新城260870人及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95170人;宜兴市数字包含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146001及宜兴经济开发区51311人。

截止至2012年末的统计,无锡市户籍总人口470.07万人,常住人口646.55万人,其中市区241.08万人、江阴市121.26万人、宜兴市107.73万人。在全市户籍总人口中,男性233.41万人,女性236.66万人,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98.6。[參 76]


从人口结构上看,无锡正面临老龄化的速度加快。在2012年时,无锡籍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03.97万人,比上年增长5.64%,按常住人口口径统计的老龄化比例为16.78%,比上年提高0.89个百分点,即6人中就有1位是老年人。据统计,全市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达14.38万人,比上年增长3.87%,增幅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參 77]



方言



无锡方言是吴语的一种,属于吴语太湖片的苏嘉湖小片,与苏州话、上海话相近,部分地区也具有毗陵小片的特征。正是由于无锡位于两种吴方言小片的交接带,故境内有“十里不同音”之现象。


无锡方言尖团音分明,且具有明显的古汉语错综(即倒置)表达方式,如月亮,无锡方言读作“亮月”、转弯读作“弯转”等等。



社会



教育



江南地区一向是尚文重教之地,明清时期有所谓“江南进士甲天下”之称,而无锡在历代科举考试中也曾有“一榜九进士、三科六解元”的盛事。[參 78]1898年,深受洋务运动思想影响的杨模在无锡城内开设了第一家新式教育小学:埃实学堂。次年8月,吴稚晖、俞复等人又创办了三等学堂,并编辑出版了中国第一套小学教科书:《蒙学读本》。[參 79]此后,无锡现代教育不断发展,民国以后,更是诞生了在国学界留下浓厚一页的无锡国学专修学校。


当代,据统计,无锡籍的两院院士已达到了84名。[參 80]



高校


无锡拥有数量众多的高等院校和各类科研院所。江南大学: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參 81]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參 82]前身为无锡轻工大学,是1949年后由国立中央大学部分院系调整而来,2001年与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为江南大学。江南学院原名即江南大学,是由无锡地方巨贾、实业家荣德生于1947年8月由投资创办,国学大师钱穆曾在校担任文学院院长。无锡还有无锡太湖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等16所高等院校及研究生院。



中小学


全市的小学、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连续多年保持100%;公办学校吸纳外来人口子女比例达92%以上。全市有小学197所,初中135所,全部建成无锡市教育现代化学校;有普通高中44所,其中37所公办高中中四星级高中有29所,占公办高中比例高达78%[參 83]。在市区范围内,无锡市第一中学是全国知名的重点中学、千年名校,还有一些传统名校如江苏省天一中学[參 84]、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江苏省宜兴中学一直在社会中享有较高声望。


无锡的初等教育亦历史悠久。无锡市连元街小学与无锡市东林小学开办于清朝末年,无锡师范附属小学、无锡市五爱小学和无锡市南长街小学均创办于民国时期。钱基博、钱锺书、薛暮桥等诸多地方名流曾在东林小学任教就读。



医疗


無錫醫史悠久,尤以明清為盛。自明以降,有尤仲仁、施仲謨、鄧星伯、柯懷祖、薛福辰等名醫或供職于太醫院、或奉詔為皇族診治,而丁福保、顾鸿逵、曹颖甫(江阴籍)等人也在中国医学史上垂名留芳,其中談允賢、徐陸氏等更是中国古代少见的女名医。至於無錫的現代醫療機構,則始于1908年,由美國聖公會傳教士、醫學博士李克樂創辦的普仁醫院,即今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如今,无锡市有一家医学院及八大市立医院、七家三级甲等医院,其中无锡市人民医院于2013年在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年中国地级城市医院竞争力100强榜单”中列第十二名。[參 85]



宗教


无锡市内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新教等多种宗教活动的地区,据载,三国东吴赤乌年间,无锡始建佛教寺庙;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道教传入无锡;天主教、伊斯兰教、基督新教也先后于明崇祯十三年、清康熙年间及光绪二十四年传入无锡。各宗教传入无锡后都建有不少活动场所,积淀了深厚的宗教历史文化底蕴。[參 86]



知名宗教场所


.mw-parser-output .gallery-modbackground:transparent;margin-top:0.5em.mw-parser-output .gallery-mod-collapsiblewidth:100%.mw-parser-output .gallery-mod-centermargin:0 auto.mw-parser-output .gallery-mod-titletext-align:center;font-weight:bold.mw-parser-output .gallery-mod-boxfloat:left;border-collapse:collapse;margin:3px.mw-parser-output .gallery-mod-box .thumbborder:1px solid #ccc;background-color:#F8F8F8;padding:0;text-align:center.mw-parser-output tr.gallery-mod-textvertical-align:top.mw-parser-output tr.gallery-mod-text .coredisplay:block;font-size:small;padding:0.mw-parser-output .gallery-mod-text .captionline-height:1.25em;padding:6px 6px 1px 6px;margin:0;border:none;border-width:0;text-align:left.mw-parser-output .gallery-mod-footertext-align:right;font-size:80%;line-height:1em

佛教



  • 崇安寺:位于无锡城中,相传为东晋年间由王羲之舍宅改作禅寺,曾有“粱溪首刹”、“吴会名胜”之名誉。清末时寺庙遭祝融而毁,空地遂逐渐形成天然集市,后成为无锡商业中心的代名词。


  • 惠山寺:始建于南北朝,“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位于惠山脚下、天下第二泉畔。寺内文物众多,有全国重点保护的唐宋石经幢、由宋代抗金名相李纲修建的金莲桥、李阳冰所题,在无锡民间颇具传奇色彩的“偃人仙石”听松石以及栽于庙门前已六百余年之银杏树等古迹。陆羽、秦观、苏轼、黄庭坚、文徵明等诸多逢掖之士在此亦留有墨宝。辛亥革命后一度作为革命忠烈祠使用,1949年后为无锡博物馆初创地,现已恢复宗教活动。


  • 南禅寺:南朝梁武帝时期所建之护国寺,后人称“江南最胜丛林”,北宋雍熙年间重修时增建高七层之妙光塔。现寺庙周围已形成江南特色的传统集市。

  • 祥符禅寺:为玄奘法师自天竺归来,游历东南,与右将军杭恽行至无锡马迹山,见恍若西天灵山胜境,赞叹此处堪称东土小灵山,并嘱弟子窥基在此建寺。1997年,在古祥符禅寺旁建起88米高的世界最高青铜佛像:东方灵山大佛,至今已是无锡旅游名胜地。

  • 大觉寺:位于宜兴,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为一代宗师星云法师之祖庭。

道教


  • 雷尊道院:位于无锡城中,为始建于梁大同年间的洞虚宫下设道院之一。华彦钧(瞎子阿炳)曾为此院主持人。[參 87]

  • 水仙道院:又称南水仙庙,位于南长街,乃为纪念明嘉靖年间,率民抗倭的无锡知县王其勤而建。

伊斯兰教



  • 清真寺:为1919年南京回族人蒋星阶到锡游览,见当时无锡没有伊斯兰教教徒活动场所,便发愿建寺一所,寺址位于西门附近,至今未变。

天主教



  • 三里桥若瑟堂:始建于1640年,后不断扩大,成为江苏省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堂,隶属天主教南京总教区,为总铎区所在。因无锡地区天主教徒众多,约占整个南京教区之半,加之若瑟堂规模宏大,故教区活动多在锡举办。

基督新教



  • 无锡市基督教堂:原称无锡圣公会圣十字教堂,为美国圣公会于1915年在光绪三十四年修建、后烧毁的“圣公会圣安德烈堂”基础上斥资重建。圣公会在锡所办教育、慈善事业众多,如普仁医院(今无锡二院)、辅仁中学、孤儿院等等。


经济


























近年来无锡市地区生产总值变化2013年统计[參 88]
年份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生产总值(亿元)
4460.62
4991.72
5758.30
6880.15
7568.15

人均生产总值常住人口(元)
73733
81146
90360
107437
117357
























2012年无锡国内生产总值地区构成[參 89]
区划名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GDP占比(%)
人均生产总值常住人口(元)
无锡市
7568.15
100.00
117357
无锡新区
1195.19
15.79
217090
江阴市
2535.38
33.50
156471
宜兴市
1085.98
14.35
87168




无锡中银大厦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苏南模式带来的先机,无锡逐渐成为东部经济重镇与一座极富活力的商业城市。2013年底,无锡因城市综合实力稳健而成为由《第一财经周刊》所评选的“中国新一线城市”之一;[參 90]同时,《福布斯》中文版发布的《2013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中,无锡市排名第五,处地级市首位。[參 91]


截止至2012年的官方统计,无锡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568.15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參 92]位列江苏省第二。而在2013年,无锡也成为江苏首个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的城市,[參 93]至此,无锡人均GDP已连续三年保持在江苏首位,在中国大陆地区非资源型城市人均GDP排名中,也仅次于榜首的深圳。



商业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无锡恒隆广场与建于明代的无锡城隍庙旧址。


无锡商业区域集中于梁溪区的中山路沿线,在这条路上,云集了红豆万花城、大东方百货、苏宁广场、恒隆广场、八佰伴等中外商业零售企业,还包括了崇安寺与南禅寺两大传统商业集贸区,其中的崇安寺街区,与同样由寺庙集市形成的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苏州玄妙观齐名。[參 94]


自1996年江苏省第一家中外合资零售企业八佰伴及1997年中国第二家外资大型超市麦德龙落户无锡以来,無錫的外資商業零售集聚度在长三角地区僅次於上海。[參 95]如今,包括已开业的恒隆广场、宜家、百联奥特莱斯、苹果直营店、万象城及兰桂坊等商业零售标杆企业,仍维持江苏省内或区域内的唯一性,無錫由此确立了江苏省重要商业中心城市之一的地位。截止至2012年,无锡市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27.94亿元。[參 96]



民营经济


改革开放后,无锡民营企业在乡镇工业为代表的苏南模式基础上,发展蓬勃,“小天鹅”、“山禾药业”、“江阴海澜”等知名企业都是在此一时期转型而来。而自1993年7月太极实业作为江苏省首家上市公司在上交所上市的民营企业以来,多年间,来自无锡的上市公司规模更是逐步扩大,形成了比较独特的“无锡板块”,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參 97]




工业园区




位于无锡新区的无锡国家软件园





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工厂和住宅


从1992年无锡新区获得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来,无锡目前已拥有國家級開發區7家,省級以上開發區15家。[參 99][參 100]而自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开建以来,无锡正积极籌劃对接。目前,无锡驻上海自贸区商务代表处已揭牌成立,[參 101]据规划,未来自贸区二期、三期的建设中,会将包括无锡在内的周边工业园区纳入其中。[參 102]


无锡六大国家级工业园区简介[註 8]



  • 无锡新区:于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參 103]1995年在高新区基础上成立的无锡新区,目前已建成了空港产业园、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太湖科技园等诸多专业园区,[參 104]形成了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及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为重点的五大支柱产业。无锡新区极具地理优势,沪宁城际铁路无锡新区站与无锡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均处辖区内。


  • 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2年5月建立,1993年11月被江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03年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參 105][參 106]由西部园区、中部园区和东部园区两部分组成。西部园区打造成为功能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的集聚区,东部园区即锡东创新科技城(s-park),利用京沪高铁和无锡市锡东新城开发建设的契机,规划发展科技研发、休闲商务、高端居住、会展酒店和高科技制造业。[參 107]

  • 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即无锡蠡园经济开发区,建立于1992年6月,2003年5月由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内首家以工业设计为主题的高新技术专业化园区。[參 108]


  • 无锡山水城:是由原无锡太湖山水城旅游度假区和原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于2009年9月整合组建而成,园区内有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太湖保护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等专业园区。


  • 江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于2011年6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參 109],区内主导产业包括金属新材料及高端制品、融合通信装备及材料、高端智能装备、现代中药及生物新药四大先进制造业,已形成总部经济、文化创意、软件和服务外包、现代物流、城市经济五大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现代产业发展新格局。[參 110]

  • 宜兴经济开发区:于2013年3月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内包括了中国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中国绿色生态示范区、国家级产业服务中心、无锡低碳经济示范试点园等重要组成部分,已形成了新能源产业、光电子产业、新材料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为主的四大产业集群。



无锡市内一处智能公交站台,体现了物联网技术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新兴产业


自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后,无锡确立了产业升级的经济转型方向,目前无锡已形成了物联网、太阳能光伏、环保、生物、微电子、软件与服务外包、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八大新兴产业,其中尤以物联网、太阳能光伏、微电子三大产业广为人所知。虽然以尚德电力为代表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不彰,但微电子产业制造研发却未艾方興,在2013年,无锡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位列全国第二;[參 111]物联网方面亦蓬勃興盛,2012年,无锡物联网综合示范工程成为国家发改委授牌表彰的唯一综合性应用示范及国家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參 112]而物聯網50%以上的国际规范标准均由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制定。[參 113]



交通


@media all and (max-width:720px).mw-parser-output .tmulti>.thumbinnerwidth:100%!important;max-width:none!important.mw-parser-output .tmulti .tsinglefloat:none!important;max-width:none!important;width:100%!important;text-align:center




无锡火车站北广场





无锡中央车站是集高铁、公交、地铁、客运为一体的大型交通枢纽,图为位于中央车站的一个岛式公交站台与无锡汽车站。




苏南硕放国际机场




江阴长江大桥



无锡市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沪宁线中心,自古即是交通要道,其水运之史更显悠久,概可追溯自泰伯奔吴后,所开凿的伯渎河,这也是中国最古早的运河。[參 114]而京杭大運河的开凿,更是橫跨無錫全境,使无锡成为唯一一座被大运河穿城而过的城市,[參 115]近代,1906年沪宁铁路锡沪段通车,无锡始有现代交通,此后锡澄、锡宜、锡沪、锡苏等公路相继筑成,为无锡交通枢纽形塑之初步。


如今,无锡境内有多条高速公路、国道、高铁通过;市内,国际机场、港口、地铁等立体交通网络俱全,无锡已然成为华东地区主要的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公路


无锡作为华东地区主要的交通枢纽,是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之一,[參 116]境内有宁杭、沿江、沪宁等9条高速公路及多条国、省道通过。无锡市区则因旧城水乡风貌,主要城市道路需填河建造,故市内路况多宛延迂曲。


公路客运方面,无锡市在2011年将原先多个分散的长途汽车站合并为一个汽车客运站,并与无锡火车站北广场(城际高铁站)相连,与高铁、公交、地铁形成大型交通中心区,称为中央车站。无锡汽车客运站是一级客运站,日发班次1700余班,日均发运量3.5万人次,高峰日旅客发运量近10万人次。







高速公路


  • G2 京沪高速,上海至北京。


  • G25 长深高速,深圳至长春。


  • G42 沪蓉高速,上海至成都。


  • S19 通锡高速,无锡至南通。


  • S38 常合高速,常熟至合肥。


  • S39 江宜高速,宜兴至江都。


  • S45 宜杭高速,宜兴至杭州。


  • S48 沪宜高速,宜兴至上海。


  • S83 无锡支线,无锡至苏州。


国道


  • Kokudou 312(China).svg 312国道


  • Kokudou 104(China).svg 104国道


省道


  • Shoudou 228(China).svg 228省道


  • Shoudou 229(China).svg 229省道


  • Shoudou 230(China).svg 230省道


  • Shoudou 232(China).svg 232省道


  • Shoudou 240(China).svg 240省道


  • Shoudou 328(China).svg 328省道


  • Shoudou 340(China).svg 340省道


  • Shoudou 342(China).svg 342省道


铁路


无锡地区目前有京沪铁路、沪宁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宁杭客运专线及新长铁路在境内通过,设有无锡站(京沪铁路、沪宁高速铁路)、无锡东站(京沪高速铁路)、无锡新区站(沪宁高速铁路)、惠山站(沪宁高速铁路)、宜兴站(宁杭客运专线)五个客运站点,均隶属上海铁路局,其中无锡站为客货运特等站。


未来,由江苏省规划的泰锡宜城际铁路与沿江城际铁路也将在无锡境内设重要站点。[參 117]



航空



苏南硕放国际机场(IATA代码:WUX;ICAO代码:ZSWX)是无锡市与苏州市的共用机场,位于无锡新区东南的硕放街道,距无锡市区约14公里、距苏州市区约20公里。机场原为解放军南京军区空军军团驻地,1980年代曾开辟了至北京的中国第一条联航航线,后于2002年停飞。2004年起重启民航航班。[參 118]2010年5月11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在无锡硕放机场的基础上成立苏南硕放国际机场,机场由无锡市、苏州市、江苏省、深圳航空共建,分别出资9.75亿、5亿、2亿元和1500万元人民币作为注册资本。[參 119]


依据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苏南硕放国际机场最终将建设成为国家干线机场、苏南一类航空口岸和区域枢纽机场。[參 2]开航以来,机场已开通至北京、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昆明、丽江、港澳台和大阪、东京、曼谷等多个国内外航班。机场同时设有台湾居民口岸签注点,方便台湾居民来往苏南地区。至2013年年底,机场旅客呑吐量为359.02万人次,货邮呑吐量达8.76万吨,分别位列全国民航机场业务量排名第39位和第24位,[參 120]也是江苏全省9个机场中除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外唯一盈利的机场。[參 121]


此外,无锡距离上海虹桥国际机场120公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180公里、南京禄口国际机场180公里,均有高速公路与之连接。



水运


无锡内河航运即发轫自漕运,目前依托京杭大运河、芜申运河和太湖等固有水系,至2013年年底,已建成航道总里程达1577.97公里,等级航道里程476.89公里,[參 122]且可四季通航。


作为内河港口的无锡港是中国28个主要内河港之一,[參 123]由无锡(江阴)港和无锡内河港组成,无锡内河港分为城郊港区、惠山港区、锡山港区、江阴港区、宜兴港区5大港区;[參 124]江阴港则为无锡地区唯一的出海通道,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距无锡市区38公里。江阴港辖内沿长江有约35公里深水岸线,目前已建城万吨级泊位数增至43个以上,是全国第五个迈入亿吨级的内河港口,也是长江沿线第四个达到“百万标箱”的大港。[參 125]江阴港内设有临港物流园、台湾物流园区、长江港口综合物流园等功能性工业园区,此外,江阴黄田港也是连结苏北地区的主要渡口。



公共运输



城市公共交通


旧时无锡水网密集,城内缺乏可车行之道路,民众出行多借助舟、轿或人力车,故无锡公路运输服务晚至1927年才成立了第一家汽车出租商行:袁世开汽车行,[參 126]其后相继有至梅园、蠡园、江阴、宜兴善卷洞等地的私营汽车公司。1951年,因无锡举办“苏南物产交流会”,为参观者便利计,开辟了第一条市区公共汽车线路,1956年起,始设无锡市公共汽车公司。[參 127]


目前,无锡市区内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是公共汽车和出租车。在公共汽车运营方面,无锡市区有无锡市公交、锡惠公交、新区公交以及马山公交四家独立运营的公交公司,全市共有公交线路约200多条、公共汽车3000余辆。[參 128]票价以全程2元为主,少量非空调车为1元。[參 129]无锡的公共汽车编号规则大致为:1~600号线分配给市公交、600~750号线及800号以线上分配给锡惠公交、750~799号线分配给新区公交,不过因为顾忌谐音,无锡绝少带有含“4”的线路;出租车4040輛,[參 128]乘车起步价统一为3公里内10元,超出每公里1.9元,结算时还会加入如因停车产生的等候费等附加费;此外,无锡市区还有由两家公司各自运营的公共自行车服务。


在无锡,包括地铁、公共汽车、出租车、公共自行车在内的公共交通工具,均可使用无锡市民卡。无锡市民卡分为标准卡及衍生卡,标准卡为记名卡,应用范围除了公共交通,还可作为储蓄用借记卡、园林年卡及在社保、医保、商务消费等多种领域使用;衍生卡又称无锡太湖交通卡,充值即可办理,不记名、丢失不补,且只可用于公共汽车、出租车、地铁及部分便利店的支付。使用市民卡乘坐交通工具会有一定优惠,譬如在公共汽车上使用时一律为原票价六折,在60分钟内换乘第二条线路时,享受5折优惠。无锡市民卡也可在上海、苏州、常熟、昆山、南通、天津、福州等全国35个城市乘坐公共汽车时使用,[參 130]其中,无锡与上海已实现完全互通,除了公共汽车外,也可使用于地铁、轮渡等各自交通卡适用领域。不过,也有部分城市只可单向使用,如在苏州公共汽车上可使用无锡市民卡,但苏州交通卡无法在无锡使用。



轨道交通



无锡地铁目前在运营中的有地铁一号线和二号线,全长55.75公里,形成了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十字形轨道交通网络骨架。规划中,无锡市将会建设5条市区地铁线路、两条市域轨道交通线路。[參 131][參 132]





  • 已建成线路的图示


    无锡地铁1号线:线路标志红色;6B编组,南北向,北起堰桥,南至长广溪(长广溪至南泉的南延线已经开始施工),且于堰桥站预留对接江阴的锡澄市域轨道交通线。[參 133]


  • 无锡地铁2号线:线路标志绿色;6B编组,东西向,西起梅园,东至安镇,且于梅园站预留对接宜兴的锡宜市域轨道交通线。[參 133]


  • 无锡地铁3号线(建设中):线路标志蓝色;由位于城市西北的城铁惠山站至位于城市东南的无锡机场,且于无锡机场预留对接苏州轨道交通机场专线。[參 134][參 135]


  • 无锡地铁4号线(建设中):线路标志紫色;地下线,共18座车站,跨过惠山区、梁溪区和滨湖区和太湖新城。[參 136]


文化


无锡地处吴文化腹地,千年來,在吴文化的浸育下,形成了鮮明的城市內涵,滲透於风土人情之中。無錫既有甜糯的地方菜、清雅的錫劇小調,也有敏銳果敢的工商文化;既有可供吟風詠月的古典園林,也有欲爲“小上海”的雄心,這些固有文化早已成爲無錫人依憑的價值觀念與生活方式所在。




公共文化



无锡之有公共文化场所始于民国,创办于1912年的无锡图书馆是中国最早创建的公立图书馆之一,1929年,无锡县教育局又在孔庙基础上设立历史博物馆,为无锡第一家公共博物馆。该馆陈列文物不幸在抗战中尽毁,只存碑刻遗迹,今遂改为无锡市碑刻陈列馆。


1958年,在惠山寺出土文物基础上,设立了无锡市博物馆,后迁建。2007年,在原无锡市博物馆、无锡革命陈列馆和无锡科普馆的基础上,新建无锡博物院,这是江苏省除南京博物院外的唯一一个地级市博物院。此外,无锡市内还有代表吴文化标志的阖闾城遗址博物馆、曾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鸿山贵族墓群遗址博物馆以及由工业遗址改建的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中国丝业博物馆等国家级博物馆;同时也有蓝印花布博物馆、平湖城博物馆等诸多民间开设的特色博物馆。


近来,随着生活娱乐的丰富化,无锡新建了不少专业的美术、书画、音乐场馆。2014年,无锡大剧院被英国《每日电讯报》文化版列为“世界上十二座最壮观的剧院”之一。[參 138]



节日


  • 4月10日·中国吴文化节:为宣扬吴文化而设。每逢此时世界各地的吴氏宗亲便会集于无锡泰伯庙前祝飨祭祀。

  • 5月19日·中国旅游日:1607年,徐霞客从故乡江阴出发,行迹遍及南北山水之中,堪称第一个走遍中国的旅行家。2011年,国务院以《徐霞客游记》首篇《游天台山日记》开篇之日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


曲艺




锡剧





1960年錫劇《金玉奴》劇照


吳地一帶百姓自古既有唱山歌的習俗,这种艺术形式在春秋战国时代被称为“吴歈”,明代中叶以后,吴地山歌演变为俗曲、滩簧、说书、宣卷等民间说唱表演艺术,锡剧便是由滩簧而来。[參 139]錫劇源起東鄉(今無錫羊尖一帶)小調,成型于清末民初,初称无锡滩簧,[參 140]辛亥革命前后进入上海发展,渐与苏剧、常州滩簧等唱腔表演形式相近的戏曲结合,后并称为常锡文戏,一时风靡沪上。[參 141]


锡剧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均有传唱,与越剧、黄梅戏同为华东三大剧种,[參 142]叶圣陶曾为锡剧题字“太湖一枝梅”。[參 143]



昆曲清曲



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之一,发源于昆山。明代万历以降,魏良辅革新南曲,始谓昆曲,毗邻的无锡遂成为昆曲流播最早的区域之一。在无锡,涌现了众多清曲名家,从而形成了昆曲中有独特音韵的“无锡唱口”,成为昆曲清曲一派传承中重要的一脉。明戏曲评论家潘之恒在其著《鸾啸小品》中曾谓:“曲之擅于吴,莫与竞矣! ……故在郡为吴腔。太仓、 上海,俱丽于昆,而无锡另为一调。……尝为评曰: 锡头昆尾吴为腹,缓急抑扬断复续。”清诗人孔尚任在《桃花扇·选优》上也记述:“淮阳鼓昆山弦索、无锡口姑苏娇娃。”曲界更有“度曲之工,始于玉峰(昆山),盛于梁溪(无锡)”、“到了无锡莫开口”之说。[參 144]


无锡昆曲曲局以天韵社夙負盛名,明天启年间即已组社,堪称历史最悠久的昆曲清唱团体。民国以后,天韵社曲友在无锡公花园(今城中公园)内建同庚厅,作为固定演出的场所,向民众开放,一别过往限于私宅的局限。1922年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小提琴家、作曲家、指挥家亨利·爱希汉(Henry Eichheim英语Henry Eichheim)携妻女来华访问,期间曾专程赴锡来听天韵社曲友组织之音乐会,会毕,盛赞“所遇音乐团体天韵社称第一”。[參 145]1949年后,天韵社解散,直至2013年底,终告复社。[參 146]



小热昏


“小热昏”又称“小锣书”或“卖梨膏糖的”,是伴随着苏浙沪地区民间艺人叫卖梨膏糖而产生的一种曲艺艺术。“小热昏”之名源自清末苏州梨膏糖叫卖者赵阿福,因其说唱内容多针砭时弊,为免麻烦,赵阿福戏称自己“热昏”了,意思是头热发昏满口胡言,不必当真,遂沿用至今。[參 147]无锡小热昏承自有鼻祖之称的杜宝林亲传弟子周福林,故其演出时必带长凳一条,站立于上,以示正统。至今,已年近九旬、受业自周福林的尤盛茂(小筱林)、周仁娣(小仁娣)夫妇,仍在无锡惠山一带演出小热昏。


除了小热昏外,无锡地区过去还有说因果(无锡评曲)、宣卷等多种街头说唱形式的曲艺。



道教音乐


道教音乐,无锡方言称唱道情,是施用于道教斋醮科仪仪式中的一环。无锡道教源自东晋正一道,其道教音乐深受江南丝竹、吴歌、昆曲、苏南小调等民间音乐的影响,具有鲜明的世俗性和地域性艺术风格,其著名人物有南鼓王之称的朱勤甫,及“瞎子阿炳”华彦钧等。音乐家杨荫浏幼年时也曾随道士学奏道乐。[參 148]



饮食







中华老字号之一的无锡三凤桥肉庄




三鳳橋醬排骨是無錫傳統特產之一,其配方中約含十分之一廣東蔗糖,是苏锡菜甜咸具有特色的代表。




無錫惠山油酥又稱金剛肚臍,據傳原是明皇室中的宮廷小吃,明亡後宗室子弟來錫避難,爲求生活,遂製作販賣。




苏锡菜


苏锡菜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苏菜(又称淮扬菜、江浙菜)的主要分支,由苏州的苏帮菜与无锡锡帮菜合称而来,以甜出头、咸收口的口味及浓油赤酱为传统特色。[參 149]传统苏锡菜重甜,究其原因,乃古代本是南人重咸、北人重甜,后宋朝南迁,中原大批士族南下,中原风味亦随之南下,故苏锡菜偏甜乃是古之遗风。[參 150]


锡帮菜中的特色菜肴,有无锡酱排骨、梁溪脆鳝、脆皮银鱼、腐乳汁肉、肉酿生麸、清水油面筋、肉酿面筋、奶油鲫鱼、天下第一菜(陈果夫发明)等,此外还有以太湖三白(白鱼、白虾、银鱼)为主食内容的“太湖船菜”和长江三鲜。[參 151]黑杜酒:为江阴传统特产,相传为酒仙杜康所制,传统制作工艺长达两年。其味醇厚甘甜,可作为产妇补品。



特色小吃



  • 无锡小笼、手推馄饨、惠山油酥

  • 鸡子大饼

  • 玉兰饼

  • 梅花糕、海棠糕

  • 萝卜丝饼

  • 江阴马蹄酥

  • 宜兴和桥豆腐干

  • 宜兴乌米饭


特产



土产



  • 阳山水蜜桃、无锡毫茶

  • 大浮杨梅:产自无锡大浮乡, 大浮濒临太湖,居民自古沿湖耕种休憩,大浮杨梅亦引太湖水灌溉,故而汁多且甜,其状与他处杨梅相较,更显壮硕。

  • 宜兴阳羡茶:产自宜兴唐贡山,声名远播,唐诗有云“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明儒周高起曾在专著《洞山岕茶系》中赞阳羡茶“色柔白如玉露,味甘,芳香藏味中,空深永,啜之愈出,致在有无之外”。

  • 宜兴百合:宜兴百合培植历史已久,是宜兴地区的传统土特产,也是为数不多的几种可食用百合类目之一。宜兴百合具有一定调理脾胃的作用,因此也被称做药百合。

手工艺品




清代陈鸣远所作的惠山紫砂壶



  • 惠山泥人:无锡三大传统特产之一,与天津泥人张齐名南北。无锡惠山土黑而黏,是制作泥人的天然原料。惠山泥人旧称耍货,原是农民在农闲时所制作的娱乐品,早在明代,便有乡人制作泥人的记载,后来因惠山脚下祠堂群中的祠丁需补贴家用而广为制作贩卖,从此惠山泥人之名更显壮大。晚清内阁中书徐柯在其著《清稗类钞》卷四十五〈工艺录、泥人条〉中曾记:“高宗(乾隆)南巡,驾至无锡惠山,山下有王春林者,卖泥人铺也,工作精妙,技艺万端……进御之,大称赏,赐锦甚丰。期物至光绪时,尚存颐和园佛香阁中,庚子之乱,为西人携去矣。”可见惠山泥人早负盛名。钱锺书在《管锥篇》中也写说:“近世吾乡惠山泥人有盛名,吾乡语称土偶为磨磨”,而自道曰倷伲。”“倷伲磨磨”便是惠山泥人的无锡方言。惠山泥人分粗货和细货,粗货用模具批量制成,细货则完全手工而成。

  • 锡绣:即苏绣[註 9]中的精微绣,起于明代中期,晚清时更经丁佩定谱而愈加细腻典雅。民国以后更见茁壮,在民初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锡绣夺彩之至,随后出版的《南洋劝业会研究会报告书》中,时人谓锡绣“实比湘绣、苏绣为优”。锡绣针法复杂,计有四十多种针式,其中由锡绣名家华璂革新的“亂針繡”更是现代苏绣之必备绣法。锡绣因其高雅之特点,不如苏绣实用,故在工商化快速的今天,已几无绣娘再续此艺术。

  • 宜兴紫砂壶:起于宋代,用宜兴特有的紫砂泥烧制而成,造型多样艺术化,也有净化茶水、保留茶香之功效。诗人梅尧臣曾作诗“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嗜壶者则有“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之戏言。


传统习俗


  • 接(请)路头:传统中国民俗文化中,将正月初五视作财神诞辰,故各地各家均有在春节前后为此置办一番的习俗,以迎神明,惟无锡地区无“请财神”一说,只言接(请)路头。此说源自清嘉庆年间,因无锡籍状元顾皋家贫,为官后更为痛恨金银之物,邑人为免触其心境,而将原本年初五的请财神,改作纪念明朝时在无锡因组织民兵抗倭而亡的何五路,自此无锡人大年夜“接路头”,年初四晚上“请路头”的习俗就流传至今。[參 152]

  • 泰伯庙会:起源于古代吴地先民的祭祀信仰。无锡梅村一带民间有传,农历正月初九为吴泰伯诞辰,故每逢此时,当地百姓便会于泰伯庙前集会,以求庇护,逐渐形成庙会。这也是无锡一年之中首个庙会。

  • 惠山庙会:起于明代宗教活动,其内容极具吴地特色,为纪念农历三月二十八东岳大帝黄飞虎寿辰而来。每年此时,分散在无锡各地的八大老爷庙中之神像便由专人抬至惠山东岳行庙朝贺,形成“八庙朝东岳”之盛事,仪式庄严隆重,引人瞩目,久之便形成庙会,至今仍是无锡最重要的庙会。

  • 久思香:农历七月三十是地藏菩萨诞辰,而在苏锡常一带的吴地,则因张士诚亡故于此时而更重此节令。是日,百姓纷纷上香,谓之久思香。后为免触怒朱元璋,遂音译为狗屎香。

  • 冬至:在江南一带,冬至是极其重要的节日,所谓“冬至大如年”。在无锡,冬至前夜即已需准备丰盛的晚餐,举家团聚,方言称为“冬至夜饭”。第二天一早,则食用“团子”。“团子”是吴地特有的糯米糕点,与汤圆形似但又个大于其,无锡民间有“夏至馄饨冬至团”的传统。


風景名勝







由孙文题字的一期《无锡指南》杂志。




運河人家,古運河畔的一條弄堂。



无锡人文古迹丰富,山水风光具有,自古以来便是诸多俊秀名流耽樂駐足之地,有如陆羽、苏轼之于二泉、皮日休、陆龟蒙之于锡惠山麓、文征明之于太湖、文天祥之于黄埠墩等,也正因如此,無錫現代旅遊業發軔極早。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時,鄉邑便集資在城中王羲之旧宅等遗迹處建起了中國第一座對全民開放的公園:錫金公園(後易名公花園、城中公園),堪稱“華夏第一公園”。[參 153]民國八年(1919年),無錫工商人士薛明劍創辦《無錫指南》雜誌,並請孫中山先生題字,書中盡攬無錫名勝,成爲無錫最早的旅遊指南,也是當時廣為人知的一本旅遊期刊。此后,地方名流相继或借景开发、或修复古迹,蔚然成风,如王心如(王崑崙父親)依鼋头渚建太湖別墅、王禹卿以范蠡西施旧说傍蠡湖而建蠡园、荣氏兄弟扩旧居布芳香之梅园以及宜兴人储南强(储安平伯父)舍家財復建善卷洞等等,形成了無錫古今相承、湖光山色旅游格局的雛形,對此,園林藝術大家陈从周曾謂:“江南園林,明看蘇州,清看揚州,民國看無錫。”[參 154]


如今的无锡即是中国第一批优秀旅游城市之一,也是国家园林城市。在无锡,有旖旎风光的太湖旅游景区;庄严雄伟的灵山圣境景区;底蕴深厚的古运河、吴文化、江阴延陵古邑等历史人文景区;也有悠然閒適的宜兴生态园林游览区等多个风景名胜区域。




旅游名胜






民初与如今的惠山龍頭河風景對比。




1948年5月,蔣中正於宜興蔣澄墓祭祖。




锡惠遺迹


锡惠名胜风景区,位于锡山、惠山间,包括了锡惠公园与惠山古镇两大传统人文景区,以及惠山西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已湮没无存的东大池旧景等众多历史遗迹,被誉为无锡的露天博物馆。


惠山古称西神山、华山,是天目山余脉。[參 155]惠山之巅,有三座山峰,分称为头、二、三茅峰,最高处三茅峰可达329米。走遍三峰,可见道观、庙宇数间,也有望公坞、石门、白云洞、吕洞宾仙居等古迹。惠山一旁之锡山,则有龙光塔、锡山新石器遗址等景可寻。


乡野史传,锡山与惠山原本相连,秦始皇东巡会稽,见此有龙脉气象,遂劈开两山,掘而掩之,故此地有“秦王坞”之称。[參 156]此后,有因春申君黄歇于山涧饮马而得名之春申涧、为纪念东晋年间孝子华宝之华孝子祠、南朝司徒右长史湛挺隐居之历山草堂,即后来的惠山寺等遺蹟留世。唐大历年间,无锡知县敬澄承惠山之山水开凿了一方泉水,此即茶圣陆羽与刘伯刍皆排定为天下第二之惠泉。此泉引来无数文人墨客之留驻,有如张继、李绅、皮日休、赵构、李纲等等。南宋四大家之一的尤袤,则在故乡此地筑锡麓书院,其藏书处“万卷楼”如今仍伴于二泉之畔,后又有邵雍之裔、邑人邵宝开二泉书院。而演就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瞎子阿炳华彦钧之墓,亦在二泉不远处。[參 157]二泉旁,更有江南四大园林之一的寄畅园所在,为秦观后人、明光禄寺大夫、太子太保秦金七十岁引退归乡时所建。有清之时,康熙、乾隆二帝每次南巡,几都要亲莅园中,乾隆更依寄畅园图纸在北京颐和园与圆明园内分造谐趣园和廓然大公(双鹤斋)。




《别石泉》
李绅(唐)
素沙见底空无色,青石潜流暗有声。
微渡竹风涵淅沥,细浮松月透轻明。
桂凝秋露添灵液,茗折香芽泛玉英。
应是梵宫连洞府,浴池今化醒泉清。


《惠山听松庵》
皮日休(唐)
千叶莲花旧有香,半山金刹照方塘。
殿前日暮高风起,松子声声打石床。


《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
苏轼(宋)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题二泉亭》
赵孟頫(元)
南朝古寺惠山前,裹名来寻第二泉。
贪恋君思当北去,野花啼鸟漫留连。


《梦江南·江南好》其五、六
纳兰性德(清)
江南好,真个到梁溪。
一幅云林高士画,数行泉石故人题。
还似梦游非。


江南好,水是二泉清。
味永出山那得浊,名高有锡更谁争。
何必让中泠。



惠山古镇位于寄畅园门口。与其他古镇不同,惠山古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镇”,而是以大片古祠堂组成的历史遗迹。唐代时,人们为纪念春申君设立了大王庙;而到了民国,附近已经形成了118座供祭各家姓氏先祖的古祠堂。[參 158]其中,庙祠有泰伯至德殿、东岳大帝行庙以及茶、梦、土、水、战、虫六大神祠;名人祠有钱武肃王祠祀主钱镠、陆忠宣公祠祀主陆贽、范文正公祠祀主范仲淹、光霁祠,又称周濂溪先生祠祀主周敦颐、司马温公祠的祀主司马光、于忠肃公祠祀主于谦等等;乡贤祠则有《悯农》一诗作者李绅之尊贤祠、南宋开朝宰相李纲之李忠定公祠、南宋诗人尤袤祠、“元季四家”之一的倪云林先生祠、海瑞之师顾洞阳先生祠及东林党人顾宪成、高攀龙等诸多锡地先贤祠[參 159]。由于惠山靠近运河漕运,许多徽商因此选择在此定居,彼等便也步趋乡风、兴辟祠堂,[參 160]如作为徽州会馆的宋儒朱熹祠、晚清李鸿章胞弟李鹤章之李公祠等等,形成了惠山脚下独特的江南与徽州两种古建筑风格交错形态。此外,受近代以来东西方文化融合影响,祠堂群中还分布着不少中西结构的宗祠,如杨氏杨宗瀚祠便是典型代表。而其中不少祠堂亦闢園林小築,做祭祀之餘休閒之中,更添惠山優雅。祠堂的兴盛也带来了手工业的繁荣,祠堂中的祠丁为补贴家用,便取惠山泥制作旧时称为耍货的泥人贩卖给过往之人,因从业者甚多,不仅成立了同业公会“耍货公所”,还形成了至今仍存在的惠山泥人一条街之壮景,从此惠山泥人之名声也广播天下。[參 161]2006年6月,惠山古祠堂群成为国家重点保护单位,2007年,随着在文革中被推倒就地掩埋的惠山最大一座牌坊“千人报德坊”(即人杰地灵坊)重新出土,标志着惠山古祠堂群修复工程的开始。[參 162]2011年6月,以惠山古祠堂群为核心的惠山古镇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一,次年,又跻身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录。[參 163][參 164]






無錫吳文化博物館藏、鴻山遺址出土文物:青翁三足缶。




無錫吳文化博物館藏、鴻山遺址出土文物鳳鳥紋飾玉器,是無錫城市徽標原形。




梅里吴墟




《访泰伯城》
杨时(宋)
泰伯城三里,未寻梅里畏。
当年建雉堞,今日剩莓苔。
仁让高风古,文明旧德培。
平墟惆怅望,惟同月徘徊。


《泰伯墓》
方孝儒(明)
勾吴三让王,采药扶纲常。
忠孝一身殉,皇山土也香。



无锡古梅里为泰伯奔吴建都之地,亦为其安葬之所,《吴越春秋》早有载:“泰伯卒葬梅里平墟。”[參 165]东汉桓帝永兴二年(154年),吴郡太守糜豹奉诏重修泰伯墓,[參 166]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年),又在墓南建堂,以王者之礼祀泰伯。北宋时,又谥泰伯为“至德侯”,庙堂随之扩建。现泰伯享堂、墓碑、石刻、月牙形昭池等古迹保存完好,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參 167]


距泰伯墓陵东北约五里伯瀆河畔即泰伯庙,俗称让王庙,亦为东汉吴郡太守糜豹奉诏所修。泰伯庙即泰伯居址故地,此在南朝刘昭注补之《后汉书》都国志中有细考,谓:“无锡县东皇山有太伯冢,民世修敬焉。去墓十里有旧宅,井犹存。臣昭以为即宅为置庙。”泰伯廟飽經战火,至明初時幾已無存,遂重修,留有“至德名邦”石坊、棂星门等遺蹟至今。清末太平軍興,廟堂又遭毀壞,民國時再修。及至文革,廟中雕像、匾聯等文物蕩然無存,後經多方蒐羅,方得修復。如今,每年正月初九之泰伯庙会更可見烝禋古禮之隆重。吴风古韵,於此一脈相承。


  • 中国吴文化博物馆(鸿山遗址):2003年,经考古发现在无锡鸿山镇一带存有大量春秋战国时期吴越地区的土墩墓,后出土文物达2300多件,是无锡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处古遗址,也是迄今为止仅次于印山越王陵墓的第二大吴越贵族墓,旋即于2004年列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然而,鸿山遗址究竟是属于吴国贵族墓还是越国贵族墓,仍无定论。[參 168]若屬越國墓,則依古書中所載之吳國自無錫梅里起徙蘇州筑城為中心的歷史,無疑將做變易。2008年,張藝謀排演的北京奥运开幕式上缶击古乐表演,其灵感来源即是鸿山遗址出土的青翁三足缶。[參 169]


  • 闔閭城遺址:闔閭城,为吴王阖闾听取伍子胥建议所建,并在此兴兵伐楚,一举获胜。然阖闾故城所在一直是未解之谜。1959年,无锡西郊与武进交界的胡埭闾江一带被认为是阖闾小城遗址所在,但未及考古。2004年,因当地农民挖沟,发现了一批史前及春秋时代文物,旋由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于2007年起对阖闾城遗址勘探复查,确认了阖闾大小东西二城,即大城位于今武进雪堰桥镇、小城则在无锡胡埭。[參 170]阖闾古城遗迹的全面出土,不仅被列入2008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更与鸿山贵族墓结合,或将给整个吴地历史带来颠覆性的改变。[參 171]2014年2月,人们在遗址旧地建成闔閭城遺址博物馆。


锡金名胜




  • 东林书院:原由北宋学者、“程门立雪”主人公杨时创办,[參 172]:3楊時之後,變亂紛乘,書院漸荒,直至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在顾宪成、高攀龙的倡导下,始于无锡城内东门处恢复重建,旋而成为天下士人议政之重地,《明史》熹宗本紀中便載“天下東林講學書院”,后更因与魏忠贤党徒交爭,其史跡流芳百世。清末新式教育兴,遂于东林书院旧址开办学堂。1946年,吳稚暉、唐文治、錢基博等多位地方名流重修书院,顾宪成十四世孙顾希炯特据惠山顾宪成祠中楹联,制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一联,悬于书院内,使东林精神重为世人珍重。然文革时,东林旧迹无故卷入邓拓《燕山夜话》之三家村案,此联与诸多文物皆被毁,书院幸作民居出租而得保存。1983年起开始修复,当年三家村案唯一幸存者廖沫沙特重书曩昔名联,复挂于东林书院依庸堂内。200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參 173]高攀龙还写下了一首名为《过东林书院》的古诗,全诗内容如下:[參 174]:8.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margin-top:0;overflow:hidden.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 .templatequoteciteline-height:1em;text-align:left;padding-left:2em;margin-top:0.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 .templatequotecite citefont-size:small

蕞尔东林万古心,道南祠畔白云深。纵令伐尽林间木,一片平芜也号林。



  • 荣氏梅园:为中国民族工业先驱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于1912年所建,[參 175]:176与苏州邓尉山、杭州超山并称江南三大赏梅胜地。[參 176]1955年捐给国家。[參 177]


  • 昭嗣堂:为明朝官员、無錫碩放人曹察纪念女儿所建。[參 178]曹察之女为嘉靖帝宠妃,因壬寅宫变而遭皇后冤杀,帝雖知亦無可奈何,只得以金銀撫卹曹察。曹察歸鄉後,因思念女兒,遂散盡錢財,築造楠木厅,称香楠厅,因“楠”、“囡”同音,以表對女兒之懷念,且門開正北,遙望京城。昭嗣堂規模宏大,是江苏省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选料最珍贵的一座楠木建築,現已爲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澄宜古邑




《念奴娇·阳羡国山碑怀古》
苏轼(宋)
离墨山上,望烟寺茫茫,悄然神物。僧指孙吴封禅处,漫说银象玉璧。紫气黄盖,一壑云树,杳杳归啼血。周郎应叹,枉煞江东豪杰。
天公无意作弄,昏遗慵儿,说甚灵异发。犹恐仲谋适还在,也难逃此湮灭。野岭荆蛮,千古风雨,蜕落少年发。鸦惊暮钟,策筇寻径踏月。


《阳羡行道访禅国山碑》
吴昌硕(清末)
荆溪国山天玺碑,锐头微洼腰数围。
拓久斑驳镕麝煤,颜色朵朵绀玫瑰。
立碑四载吴祚移,秦皇汉武安可希?
嵩岱封禅碑尤奇,何时更蹑青云梯?






国山碑




宜興碧鲜庵(祝英台讀書處)




江陰長江(鵝鼻嘴公園)



黄山炮台:位于江阴黄山风景区,又称江阴要塞,因春申君黄歇尔得名。其地险要,可扼守长江下游,自古即有“江河门户”、“镇航要塞”之称。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国军原本部署相当兵力于江阴要塞与日作决战,惟汪精卫秘书黄濬泄密,致日舰逃离,后国军不得已自沉舰艇,以作拱卫,日舰因此不能畅通。[參 179]



  • 江蘇學政衙署:原名万春园,始建于北宋初年,[參 180]原为私家园林,几经沧桑,至明万历时改为江苏学署,为主持江苏全省八府三州秀才拔擢之处,有“江南官署之冠”之美誉。[參 181]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视访江阴黄山炮台,于学署旧地发表题为“叫全国的文明从江阴发起”之演讲。[參 182]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为表纪念,遂改称中山公园。入园后首见忠邦亭,为道光年间江苏学政姚文田,其原題“忠义之邦”四字,掛於江陰南門之上,意在推崇明末抗清領袖閻應元,抗戰時期遭日軍炮轟損毀,僅剩“忠邦”二字,便移置中山公園亭中。文革時,碑刻全毀,現存之物爲1986年補拓而成。[參 183][參 184]


  • 徐霞客故居及晴山堂石刻:位于江阴徐霞客镇,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故居所在,院内有宏祖先生手植罗汉松一株、其收藏之元明名人石刻数块。[參 185][參 186]现已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參 187]


  • 刘氏兄弟故居:位于江阴西横街,为中国近现代知名音樂家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三兄弟的故居。


  • 国山碑:位于宜兴善卷洞,源自三国时东吴天玺元年(276年),因地震而现石洞,即今善卷洞,朝臣以为大瑞称表,吴帝孙皓即遣司徒董朝等前往封禅,将地震之地封为国山,并刻国山碑筑立于山头。此碑乃中國有地震紀錄的最早明確來源,也是爲數不多至今仍存世的三国时期石刻。[參 188]


  • 太平天国辅王府:为太平天国军攻占宜兴后,辅王杨辅清所选用之府邸,前后共四进,内存珍贵壁画数幅,至今保存完整,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 亦園(徐悲鴻紀念館):據傳爲明代宰相周延儒相府之後花園,1988年闢爲宜興籍著名畫家徐悲鴻紀念館。

  • 蒋澄墓:蒋澄字少明,东汉光武帝所封之𠙶亭侯,为蒋中正先祖。



黿頭渚内的《无锡旅情》石碑。



旅游宣传


无锡旅游形象大使是日本名模本堂亚纪。[參 189]1989年10月6日,“无锡,充满温情和水”成为无锡市旅游宣传口号。[參 190]2007年年底,《雷雨》人物周朴园剧中台词“无锡是个好地方”成为无锡新的整体形象宣传口号。[參 191]


無錫市的市歌是《太湖美》。[參 192][參 193]此外,《无锡景》、《太湖船》这两首描寫無錫人情風物的老歌亦讓無錫名聲籍甚。1986年,由日本诗人中山大三郎日语中山大三郎谱曲、尾形大作演唱的《無錫旅情日语無錫旅情》使無錫成為在日本家喻戶曉的一座中國城市。



著名人物



无锡历来人文荟萃、贤能辈出,可謂鍾靈毓秀之地,故名流甚多,難以一一說明,以下僅列出部分无锡籍貫(不含江陰、宜興)或長期寓居无锡的著名人物。



古代




  • 泰伯(商):周太王的长子,爲將王位讓予三弟而南奔荊蠻,定都無錫梅里,建立吳國。


  • 顾恺之(东晋):画家,有才絕、藝絕、痴絕三絕之稱。存世作品中以《女史箴圖》最有名。其所作維摩詰像,為最早出現於壁畫上的佛像。


  • 李紳(唐):詩人、政治家,唐文宗年間入京拜相。作有《憫農》等詩流傳至今。


  • 李綱(宋):抗金名相。祖籍福建,生于无锡东乡,故自号梁溪居士。宣和七年,金兵圍開封,李綱文人帶兵,殺敵保都。宋都南迁后,因力陈恢复中原而遭宋高宗贬,抑郁而终。


  • 尤袤(南宋):為南宋四大家之一,以詞賦冠多士,官拜太常少卿。


  • 倪雲林(元):畫家,善畫山水,早年師董源,晚歲以天真幽淡為宗,風格簡逸,與黃公望、吳鎮、王蒙合稱為元末四大家。倪氏亦喜治馔羞,其發明之“雲林燒鵝”至今爲無錫名菜一種。


  • 王紱(明):画家,尤善山水与墨竹,其画《竹炉煮茶图》为传世珍宝,有清時因遭祝融而毁,乾隆帝为此曾专敕董诰复作该画。


  • 谈允贤(明):明代知名女医,为中国古代四大女名医(汉朝义妁、晋朝鲍姑、宋朝张小娘子、明朝谈允贤)之一,著有《女医杂言》流传后世。


  • 秦金(明):秦觀後人,先後任南北两京五部尚书,爲三朝太保。告老歸鄉後於惠山腳下建“鳳谷行窩”怡情自樂。其子孫後代便是在此基礎上得建寄暢園。


  • 安国(明):布衣起家,经商成功一跃为富可敌国之名公。其好收藏古籍且钻研活字印刷,其经营之“桂坡馆”与邑人华燧之“会通馆”齐名。安国一生未入官,然其后裔则多仕,孙安希范为东林八君子之一。


  • 华察(明):为无锡荡口华氏族裔,嘉靖时翰林院掌院学士,因与严嵩不合归乡。戏剧《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华太师”之原型即为华察。


  • 顧憲成(明):政治家,東林黨發起人之一,与高攀龙并称“顾高”。


  • 高攀龍(明):政治家,東林黨發起人之一。天啓六年,受魏忠賢所迫,投河自沉。其自沉處後被稱爲“高子止水”,址存無錫江南中學老校舍內。


  • 计六奇(明末):乡野塾师,好史学,明亡后愤作《明季北略》、《明季南略》,以寄托对故国之思。此二书为研究明末清初社会情势之重要著作。


  • 严绳孙(清):博学之士,以诗词书画闻名,曾与顾贞观、秦松龄等十人创立云门社,时人称之为“云门十子”。


  • 顾祖禹(清):地理学家,熟稔历史,著有《读史方舆纪要》。


  • 秦松龄(清):秦觀後人,经学家,曾入明史舘参与修史。


  • 顾贞观(清):词人,与纳兰性德为至交契友。曾为营救好友吴兆骞而写下《金缕曲》,一时被传为佳话。


近現代(以拼音排序)




  • 蔡振华:知名乒乓球运动员,退役后历任中国乒乓球、足球、羽毛球协会主席等职。


  • 曹可凡:上海电视台知名主持人。


  • 陈源:知名文学家,笔名“西滢”,曾与鲁迅长期笔战,抗战胜利后任中华民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任代表。


  • 丁关根:中共技术官僚,前铁道部部长,因贵昆铁路火车出轨事件请辞。


  • 顧崇廉:前中华民国海军总司令、国防部副部长,退役后加入亲民党参选立法委员,连任两届。


  • 顾圣婴:中国知名女钢琴家,被誉为钢琴诗人,文革时因受迫害而自杀。


  • 顧毓琇:顧憲成後裔,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博士,前中央大學校長,电机权威,文武全才。近代,無錫顧氏門中名溢縹囊,顧毓琇與顾毓琦、顾毓瑔、顾毓珍、顾毓瑞五兄弟皆堪翹楚,有“一門五博士”之美譽。


  • 胡歌:生于上海,祖籍无锡。中国大陆艺人,因出演《仙剑奇侠传》中的李逍遥而有极高知名度。


  • 華蘅芳:無錫荡口华氏族裔,清末數學家,深通格致之學,曾籌劃江南機器製造局,且翻譯算學、地質諸書多種。


  • 华彦钧:即无锡民间所称之“瞎子阿炳”。华父为无锡雷尊殿当家道士,家境颇丰,阿炳接掌后,因生活糜烂而败光家产,双目亦失明,只得以二胡演奏沿街乞讨,遂谱下《二泉映月》、《听松》等曲。哀音怨亂,盡於曲中,不想因此流芳。


  • 蒋树声:物理学家,前南京大学校长。


  • 林致平:中央研究院院士,国立中兴大学首任校长。


  • 陸定一:中共宣传家,是1949年后首任中宣部部长。


  • 錢基博:古文学家、教育家,极通经史,與唐文治創辦無錫國專,導揚中華文化。子泉先生世居無錫城中七尺場,爲吳越王錢鏐在錫後裔之一脉。其子即钱锺书,其胞弟钱孙卿亦为无锡地方名仕。


  • 錢穆:國學大家,立中國民族史觀之基,其學識可謂仰之彌高,桃李遍佈天下,有中國最後一位國學大師之稱。賓四先生爲吳越王錢鏐遺脈、無錫東郊七房橋錢氏族裔。


  • 錢偉長:著名力学家,前上海大学校长。与钱穆同为無錫東郊七房橋錢氏族裔,为钱穆亲侄。


  • 錢鍾書:錢基博之子,著名作家,著有《圍城》、《管錐編》等。妻楊絳亦爲無錫人。


  • 秦邦宪:即博古,秦观后裔,中共早期领导人。


  • 榮宗敬、榮德生:近代民族资本家,先後在無錫、上海、武漢、重慶各地創辦申新纺织廠、茂新麵粉廠等企業。榮家後裔亦多從商,著名的有榮德生四子、紅頂商人榮毅仁;荣宗敬幼子、臺灣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董事長荣鸿庆等。


  • 唐翔千家族:唐氏爲無錫嚴家橋望族,紡織世家。唐氏家族在清末時即已創辦麗新紡織廠、協新毛紡廠等現代化工廠。1949年前夕,唐氏家族遷香港,繼續從事工商業。唐翔千子唐英年現爲香港政務司司長。


  • 陶虹:中国知名演员,代表作有《阳光灿烂的日子》、《春光灿烂猪八戒》等。


  • 王昆仑:前民革主席,1949年前曾为国府立法委员,是中共潜伏于国府中的上层人物。


  • 王羽:台湾老牌艺人,以为港台电影早期武打演员出道。


  • 吴佩慈:祖籍无锡,台湾知名艺人。


  • 吳稚暉:乃中華民國與國民黨元老,與孫中山交契篤深,爲蔣中正、蔣經國敬爲師表,身經辛亥革命、討袁護法、清黨、行憲等近現代重大歷史事件。稚老風流蘊藉,深愛中華文化,其发明之注音符号,至今仍可作爲学习中文拼读之一种工具,其篆书亦稱一絕,更曾被联合国授予“世界学术文化伟人”称号,为二十世纪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人。稚老生於武進,自幼由住在無錫江尖的外祖母撫育,故其亦常自言是无锡人。


  • 薛福成:清末思想家、外交家,接受西方文化薰陶頗深,爲曾國藩重要幕僚,曾出使英、法、義、比四國,故其無錫宅邸被稱作“欽使第”,此宅規模甚大,包括有戲臺、彈子(桌球)房、後花園等建築共六進,其孫薛汇东迎娶袁世凱小女後又增建一座洋樓於後。薛福成之後,未有子嗣再入仕,轉而投身於工商業,開辦有永泰絲廠等企業。


  • 徐寿:中国近代化学研究先驱,与華蘅芳一同擘画江南機器製造局之建设,并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轮船。


  • 周永康: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


  • 许智宏:中国科学院院士,前北京大学校长。


  • 許倬雲:历史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雖身患傷殘而氣充志定,著述颇丰。


  • 杨绛:知名翻譯家、文學家,爲錢鍾書妻,兩人鶼鰈情深。


  • 楊蔭杭:杨氏为无锡望族之一,自杨延俊後,雖有從業工商者,但仍多为秀士。补塘先生为法政学家,早年参与反清革命,民国肇建后任京师高等检察厅长,后归隐著书。其女即楊絳。


  • 楊蔭榆:楊蔭杭妹,教育家,民國後曾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爲中國第一位女性校長,足可稱近現代中國女性之表率。然“女師大風波”時,因不願學生參與政治而遭魯迅無故作文揶揄,後歸隱蘇州。抗戰初,爲保護學生安全,被日軍誘捕殺害,遺體亦爲日軍投入盤門下河中。


  • 周舜卿:無錫民族工商业先驅,有“煤铁大王”之称,据闻《雷雨》中周朴园的原型即周舜卿。


  • 張彬彬:男演員。




友好城市


下方为无锡市的友好城市列表[參 194]



与无锡市结为友好城市的城市


亚洲



  •  日本·明石市:缔结于1981年8月29日


  •  日本·相模原市:1985年10月6日


  •  韩国·金海市:2006年10月24日


  •  菲律賓·公主港市:2007年10月30日


  •  柬埔寨·西哈努克市:2009年7月29日


  •  韩国·蔚山市:2014年1月20日


  •  以色列·太巴列市:2015年7月22日

欧洲



  •  葡萄牙·卡斯卡伊市:1993年9月14日


  •  義大利·维琴察市:2006年1月25日


  •  德國·勒沃库森市:2006年4月27日


  •  法国·尼姆市:2007年4月5日


  •  瑞典·南泰利耶市:2007年10月8日


  •  比利時·科尔特赖克市:2007年10月30日


  •  丹麥·拜瑟克伦城市联合体:2008年8月22日


  •  英國·切尔姆斯福德:2009年11月19日


  •  荷蘭·斯海尔托亨博斯:2010年2月10日


  •  芬兰·拉赫蒂市:2011年11月7日


  •  希臘·帕特雷市:2012年12月24日


  •  波蘭·绿山市:2014年1月7日

美洲



  •  美國·查特努加市:1982年10月12日


  •  加拿大·弗雷德里克顿市:2010年11年22日


  •  美國·圣安东尼奥市:2012年2月16日


  •  巴西·索罗卡巴市:2010年12月18日


  •  墨西哥·普埃布拉市:2014年12月25日

大洋洲



  •  新西蘭·汉密尔顿市:1986年7月5日


  •  澳大利亚·弗兰克斯顿市:2012年11月8日

非洲



  •  摩洛哥·非斯市:2010年6月29日


注释



  1. ^ 王莽建新期间,无锡曾改名为有锡。


  2. ^ 参考自《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15》、《中国县城建设统计年鉴2015》


  3. ^ 后改迁至姑苏(今苏州)


  4. ^ 《论语》泰伯第八篇首:“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5. ^ 望县,见《通典》:“大唐县有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之差……京都所治为赤县,京之旁邑为畿县,其余则以户口多少、资地美恶为差。”


  6. ^ 時有华燧之“會通館”、安國之“桂坡馆”闻名,台北国家图书馆所藏的1490年华燧铜活字《宋诸臣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全金属活字印刷品,叶德辉曾谓:“明人活字板,以锡山华氏为最有名。”(《书林清话》卷八);又明昆曲界有谓:“锡头昆尾吴为腹,缓急抑扬断復续。”(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三),明昆曲主苏州一派、太仓及上海一派、无锡一派,无锡天韵社以清口享誉曲界,杨荫浏曾谓:“天韵社是现存唯一最古的昆曲杜”(《中国音乐史纲》1952版,页235)。


  7. ^ 2015年时由南长区、崇安区、北塘区合并所得。


  8. ^ 国家级开发区功能分类各有不同,无锡七大国家级开发区中的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不属于经贸工业类开发区。


  9. ^ 苏绣是江苏东部各地刺绣之总称,包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扬州等地之传统刺绣。其中以苏州刺绣最古且盛,至今流传,故时下已为江苏刺绣之一般总代名词。见张澄国,《苏州民间手工艺术》2006年版,页26。



参考资料




  1. ^ 1.01.1 无锡市史志办公室编. 《无锡年鉴2013》统计资料. 方志出版社. 2013年6月. ISBN 978-7-5144-0892-8. 


  2. ^ 2.02.1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通知. www.gov.cn. 中国政府网. 2010-06-22 [2016-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3. ^ 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 (PDF). 江苏省住建厅. 2012: p. 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年11月29日).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4. ^ 無錫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無錫市志》第一冊.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5: 页145. ISBN 9787535126610. 


  5. ^ 国务院关于同意将江苏省无锡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 www.gov.cn. 中国政府网. 2007-09-21 [2016-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5). 


  6. ^ 优秀旅游目的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 [2016-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9). 


  7. ^ 即北京、天津、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上海、无锡、杭州、青岛、武汉、广州、重庆、西安、蘭州十五个城市。轉引自呂錫元,〈对经济中心城市的初步探讨〉,《计划经济研究》(1982年第4期),页26-27。


  8. ^ 冯梦龙. 第一○八回兼六國混一輿圖號始皇建立郡縣. 東周列國志. 中国哲学电子书计划. [2016-10-03]. 


  9. ^ 文史资料硏究委员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江苏省委员会; 学习文史委员会, 无锡市政协. 漫话无锡. 《江苏文史资料》编辑部出版发行. 1999: p. 6. ISBN 1-00-394700-X (中文).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10. ^ 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江苏地名溯源》. 方志出版社. 2004. ISBN 7-80192-391-X. 


  11. ^ 浦学坤,〈也谈“无锡”地名由来〉,《无锡日报》(2007年12月24日)B2版。


  12. ^ 梁鸿与梁溪. 无锡市史志办公室. 2006-02-16. 


  13. ^ 13.013.1 刘慧卿. 慧卿随笔. 2015-02-27: p. 8 (中文).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14. ^ 無錫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無錫市志》第一冊.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5: 页121. ISBN 9787535126610. 


  15. ^ 延陵吴氏族谱: 鳝溪房卷. 福州鳝溪延陵吴氏修祠修谱理事会. 2006: p. 83 (中文).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16. ^ 司马迁(汉)著、裴骃(刘宋)攥,《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第一〉韦昭注:“太伯居梅里,在常州无锡县东南六十里。”;张守节(唐),《史记·正义》载:“太伯所居城,在苏州北五十里,常州无锡县界梅里村。其城及冢见存。”;又乐史(宋),《太平寰宇记》载:“泰伯城西去无锡县四十里,平墟高三丈。”


  17. ^ 郭卫平.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1997, (110-115): p. 33. PMID 10058575. doi:10.4172/2167-0412.1000146.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18. ^ 孙立群; 张荣明; 马俊民; 刘洪涛; 王连升; 于宝华; 牛润珍; 门连凤; 马瑞江. 隋唐卷. 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6: p. 1051. ISBN 9787010068565 (中文).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19. ^ 范晔(刘宋),《后汉书》志第二十二,〈郡国四·吴郡·无锡〉载:“春申君城故吴墟,以自为郡邑。”刘昭并注:“城在无锡”。


  20. ^ 王溥(宋)撰,《唐会要》卷七十,〈州县分望道〉载:“(唐)无锡县,大历十二年二月二日升为望县”。


  21. ^ 王永积(明)辑,《锡山景物略》卷十。


  22. ^ 王仁辅(元),《无锡县志》卷一。


  23. ^ 王士性(明)《广志绎》卷一,〈方舆崖略〉载:“天下马头,物所出所聚处。苏、杭之币,淮阴之粮,维扬之盐……无锡之米。”;又黄卬(清),《锡金识小录》卷一,〈力作之利〉载:“……尝有徽人言汉口为船马头、镇江为银马头、无锡为布马头,言虽鄙俗当不妄也。”


  24. ^ 徐永言(清)等纂,康熙《无锡县志》卷二十二。


  25. ^ 清两江总督查弼纳于雍正二年首提,乾隆《元和县志》卷一〈建置〉,页2-6存有此奏折完整版。


  26. ^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卷二(中华书局,1962年),页74。


  27. ^ 茅家琦、李祖法. 《无锡近代经济发展史论》. 企业管理出版社. 1988: 页2. ISBN 7800010503. 


  28. ^ 梦竹. 石板塘(上卷).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Esphere Media(美国艾思传媒). 2014: p. 109. ISBN 9787550010826 (中文).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29. ^ 曾國藩(清):〈江西牙釐請照舊經收摺〉,收於《曾文正公全集》(上海世界書局,1936年)奏疏卷20,頁534-636。


  30. ^ 裴大中(清)等纂,光绪《无锡金匮县志》卷三十一〈样异〉载:“春,西北乡人相食。”


  31. ^ 上海: 一座现代化都市的编年史.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7-01-01: p.53、58 (中文).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32. ^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年课题研究论文集/1998.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 p. 291. ISBN 9787806186961 (中文).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33. ^ 茅家琦、李祖法. 《无锡近代经济发展史论》. 企业管理出版社. 1988: 页3. ISBN 7800010503. 


  34. ^ 钱基博,〈无锡光复志(节录)〉,《辛亥革命》第七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页59。


  35. ^ 無錫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無錫市志》第二冊.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5: 页839. ISBN 9787535126610. 


  36. ^ 郑宝恒. 《民国时期政区沿革》.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0: 页607. ISBN 9787535126610. 


  37. ^ 無錫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無錫市志》第一冊.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5: 页643. ISBN 9787535126610. 


  38. ^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中国实业志·江苏省》(1933年),页21。


  39. ^ 转引自朴正铉,〈无锡与苏州近代化之比较〉,《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页86-87。


  40. ^ 汤可可、郑焱,〈抗战前的无锡农村副业〉,《中国农史》(1983年1期),页82。


  41. ^ 丁俊. 无锡近现代工业建筑遗产的特色及其再生现状. 江南大学. 2008: 第6页. 


  42. ^ 薛暮桥,〈江南农村衰落的一个索引〉,《新创造》(1932年第1、2期),页178、页174。


  43. ^ 田伯烈,《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转引自陈诚,《陈诚回忆录》。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4-04-07.


  44. ^ 转引自上海工人运动史料委员会编,《申新九厂工人二、二斗争史料》(内部档案手稿,1956年),页8。


  45. ^ 無錫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無錫市志》第二冊.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5: 页816. ISBN 9787535126610. 


  46. ^ 無錫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無錫市志》第三冊.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5: 页1586. ISBN 9787535126610. 


  47. ^ 《人报》(1947年11月8日),〈无锡设市建设问题〉。


  48. ^ 無錫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無錫市志》第一冊.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5: 页48. ISBN 9787535126610. 


  49. ^ 徐新,〈二十世纪无锡地区望族的权利实践〉(上海大学,2005年),页77。


  50. ^ 王家骏. 苏南模式的创新: 江苏无锡市"九五"期间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回顾. 红旗出版社. 2002: p. 1 (中文).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51. ^ 无锡市志.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5: p. 1 (中文).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52. ^ 52.052.1 无锡 - 跨文化交流研究院 - 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跨文化交流研究院. 2009-08-22 [2016-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53. ^ 江苏年鉴.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01-01: p. 482 (中文).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54. ^ 无锡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9: p. 54 (中文).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55. ^ Journal of the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China. 科学出版社. 2009-01-01: p. 1222 (中文).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56. ^ 单树模; 王维屛; 王庭槐. 江苏地理. 1980: p. 79 (中文).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57. ^ 无锡词典.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0: p. 2 (中文).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58. ^ 史为乐. 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5-01-01: p. 189 (中文). 主峰黄塔顶海拔611米,为江苏省第二高峰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59. ^ 共和国的记忆. 人民出版社. 1994: p. 390. ISBN 9787010020525 (中文).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60. ^ 无锡市史志办公室编. 《无锡年鉴2013》地情概要. 方志出版社. 2013年6月. ISBN 978-7-5144-0892-8. 


  61. ^ 〈65项硬性指标全部达标,无锡荣膺“国家园林城市”〉,《无锡日报》(2004年1月13日)。


  62. ^ 〈无锡市成为全国首个建成国家生态城市群的地级市〉,《新華日报》(2011年4月8日)。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4年4月13日,.


  63. ^ 吴歆. 近两年太湖蓝藻数量明显减少 水质明显改善——中新网. 中国新闻网. 2010-04-09 [2017-02-25]. 


  64. ^ 〈江苏无锡获联合国颁发的“全球绿色城市”大奖〉,《中新社》(2010年4月9日)。. Chinanews.com. [2017-08-14]. 


  65. ^ 黄锐. 宜居城市竞争力排行榜:无锡列内地之首 原因何在?. 新华网. 新华社. 2013-07-28 [2017-02-25]. 


  66. ^ 李小敏 简历. 人民网地方领导资料库. 


  67. ^ 徐一平当选无锡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主任. 人民网. 


  68. ^ 黄钦任江苏无锡市代理市长. 新华日报. 


  69. ^ 无锡市十四届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简历(主席周敏炜). 中国经济网. 


  7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71. ^ 江苏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 《江苏统计年鉴2015》.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5年9月. ISBN 978-7-5037-7507-9. ,数字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


  72.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2017》.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7年5月. ISBN 978-7-5037-8122-3. 


  73. ^ 73.073.1 无锡市统计局; 中国国家统计局无锡调查队. 2016年无锡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6. 


  7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分县资料》.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2年12月. ISBN 978-7-5037-6659-6. 


  7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分县市人口统计资料2010》. 群众出版社. 2011年11月. ISBN 978-7-5014-4917-0. 


  76. ^ 无锡市史志办公室编. 《无锡年鉴2013》人口. 方志出版社. 2013年6月. ISBN 978-7-5144-0892-8. 


  77. ^ 《无锡市2012年度人口发展报告(概要)》. 无锡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1-03-31 [2016-10-08]. 


  78. ^ 杭建伟,〈明清无锡进士简论〉,《明史研究》(2003年第8辑),页38。


  79. ^ 無錫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無錫市志》第四冊.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5: 页2559. ISBN 9787535126610. 


  80. ^ 〈《无锡籍两院院士》出版〉,《无锡日报》(2012年10月7日)。


  81. ^ 高校名单:“211”工程大学名单(112所). 新浪教育. 2011-03-31 [2016-10-08]. 


  82. ^ 九所易被忽略的长三角211、985牛校. 搜狐教育. 2016-10-07 [2016-10-08]. 


  83. ^ 基础教育. 无锡市史志办公室. 2016-11-08. 


  84. ^ 江苏省天一中学 - 全国中小学数据库. 中国教育网. [2016-10-08]. 


  85. ^ 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2013中国医院竞争力排行(地级排名)》。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4-04-13.


  86. ^ 無錫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無錫市志》第四冊.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5: 页2973. ISBN 9787535126610. 


  87. ^ 寻找最后的瞎子阿炳. 中国国家博物馆. 2014-01-14 [2016-10-08]. 


  88. ^ 无锡市史志办公室编. 《无锡年鉴2013》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方志出版社. 2013年6月. ISBN 978-7-5144-0892-8. 


  89. ^ 无锡市统计局. 《无锡统计年鉴2013》.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3年7月: 页28. ISBN 978-7-5037-6829-3. 


  90. ^ 〈中国城市分级〉,《第一财经周刊》(2013年第47期)。. Cbnweek.com. [2017-08-14]. 


  91. ^ 福布斯中文网,《2013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榜》。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4-02-04.


  92. ^ 无锡市史志办公室编. 《无锡年鉴2013》国民经济. 方志出版社. 2013年6月. ISBN 978-7-5144-0892-8. 


  93. ^ 〈无锡成为江苏首个人均GDP率先突破2万美元城市〉,《扬子晚报》(2014年2月26日)。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4年3月10日,.


  94. ^ 〈无锡崇安寺生活步行街区正式开街〉,《国际在线》(2005年10月2日)。. Gb.cri.cn. 2005-10-02 [2017-08-14]. 


  95. ^ 〈大東方百貨深耕本土25年,見證錫城商業開放升級〉,《無錫日報》(2013年9月26日)。


  96. ^ 无锡市史志办公室编. 《无锡年鉴2013》商贸服务业综述. 方志出版社. 2013年6月. ISBN 978-7-5144-0892-8. 


  97. ^ 〈“无锡现象”:资本经营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中国证券报》(2006年9月26日)。


  98. ^ 无锡市史志办公室编. 《无锡年鉴2013》民营经济. 方志出版社. 2013年6月. ISBN 978-7-5144-0892-8. 


  99. ^ 〈江苏无锡高新区建成20周年,开创多个全国第一〉,《现代快报》(2012年11月18日)。. Dz.xdkb.net. 2012-11-18 [2017-08-14]. 


  100. ^ 〈無錫國家級開發區升至7家,釋放巨大輻射效應〉,《无锡日报》(2014年1月4日)。


  101. ^ 无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无锡市政府驻上海自贸区商务代表处揭牌成立》。[失效連結]


  102. ^ 丨每经记者 周洲 发自北京 2013-08-28 01:10:29. 〈上海自贸区暂停“外资三法”离TPP更近一步〉,《每日经济新闻》(2013年8月28日)。. Nbd.com.cn. 2013-08-28 [2017-08-14]. 


  103. ^ 中国开发区年鉴.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8: p. 290. ISBN 9787509511565 (中文). 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104. ^ 全国重点网络媒体走进无锡 感受新区魅力--地方--人民网. bj.people.com.cn. [2016-10-06]. 


  105. ^ 锡山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 新浪城市. [2011-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5). 


  106. ^ 江苏省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 中国网. [2011-09-21]. 地处无锡市东部的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1993年11月经江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 


  107. ^ 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2012-12-27 [2016-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6). 


  108. ^ 江苏省无锡蠡园经济开发区、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简介. www.wxbh.gov.cn. 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江苏省无锡蠡园经济开发区. 2016-03-31 [2016-10-06]. 


  109. ^ 江阴高新区成功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新华网. 2011-08-18 [2016-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110. ^ 江阴国家高新区. 新华网. [2-16-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请检查|access-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111. ^ 无锡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位列全国第二--苏南频道--人民网. 人民网. 2014-03-17 [2016-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07). 


  112. ^ 无锡市史志办公室编. 《无锡年鉴2013》新兴产业. 方志出版社. 2013年6月. ISBN 978-7-5144-0892-8. 


  113. ^ 〈无锡稳操物联网话语权,一半以上国际标准来自无锡〉,《無錫日報》(2014年2月27日)。


  114. ^ 乐史(宋),《太平寰宇记》载,“太伯渎,西带官河,东连范蠡渎,入苏州界,澱塞年深,粗分崖岸,元和八年,刺史孟简大开漕运,长八十七里,水旱无虞,百姓利之。”此太伯渎相传为泰伯奔吴后所开,以梅里(今无锡梅村)为中心,西北通无锡市区,东南经鸿山往苏州。对此,水利专家武同举业经考证,于《江苏水利全书》中谓中国运河“征诸历史,最古为太伯渎。”见王健,〈太伯渎为中国最早运河的可信性探讨〉,《江苏地方志》2011年03期,页35-38。


  115. ^ 〈千年运河无锡段"脱颖"成中国大运河申遗示范点〉,《中新社》(2013年8月13日)。. Chinanews.com. 2012-08-17 [2017-08-14]. 


  116. ^ 交通运输部,《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2007年8月1日)。


  117. ^ 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省轨道交通“十二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2012年8月16日)。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4年4月13日,.


  118. ^ 〈无锡机场飞越“梦想”〉,《无锡日报》(2008年7月22日)。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4年4月13日,.


  119. ^ 〈苏南硕放国际机场昨在无锡揭牌〉,《现代快报》(2010年11月21日)。. Dz.xdkb.net. 2010-11-21 [2017-08-14]. 


  120. ^ 中国民航局,《2013年全国机场生产统计公报》(2014年3月24日)。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4年3月24日,.


  121. ^ 中江网编辑. 〈江苏9个机场7家亏损,南京禄口无锡硕放机场盈利〉,《中国江苏网》(2013年1月21日)。. Jsnews.jschina.com.cn. [2017-08-14]. 


  122. ^ 无锡市史志办公室编. 《无锡年鉴2013》水路运输. 方志出版社. 2013年6月. ISBN 978-7-5144-0892-8. 


  123. ^ 交通运输部 ,《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2007年7月20日)。


  124. ^ 无锡市交通运输局,《无锡内河港总体规划》(2010年2月)。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4-04-13.


  125. ^ 〈江阴港:逆势飞扬显英雄本色〉,《新华日报》2011年1月18日。


  126. ^ 周祥发. 無锡市交通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 p. 5、147. ISBN 9787802383623 (中文).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127. ^ 無錫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無錫市志》第一冊.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5: 页421. ISBN 9787535126610. 


  128. ^ 128.0128.1 无锡市统计局. 《无锡統計年鉴2013》.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3年7月: 页114. ISBN 978-7-5037-6829-3. 


  129. ^ <高成本下 8条“5字头”小区巴士无奈调价至2元>,《无锡日报》(2015年1月6日)。


  130. ^ 〈公交卡互通城市增至35个〉,《无锡日报》(2013年9月29日)。. Wxrb.com. [2017-08-14]. 


  131. ^ 无锡市轨道办,《无锡市轨道交通线网远景规划说明》(2009年11月5日)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4年4月13日,.


  132. ^ 无锡市规划局,《无锡市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深化研究报告》(2010年8月23日)。[失效連結]


  133. ^ 133.0133.1 〈2014年无锡迎来地铁时代 将推进锡澄宜一体化〉,《无锡日报》(2014年1月15日)。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4年4月13日,.


  134. ^ 无锡地铁1号线南延线工程——地铁档案中心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批前. 无锡市规划局. 2015-11-16 [2016-10-01]. 


  135. ^ 地铁3号线一期暨1号线南延线工程正式开工. 无锡市规划局. 2016-04-01 [2016-10-01]. 


  136. ^ 无锡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项目选址图批前公示. 无锡市规划局. 2016-08-19 [2016-10-01]. 


  137. ^ 无锡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网,《代表性项目名录》。[失效連結]


  138. ^ ''The world's most spectacular theatres'', The Daily Telegraph, 2014.3.19. Telegraph.co.uk. [2017-08-14] (英语). 


  139. ^ 郑士有,〈吴语叙事山歌演唱传统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页7、82。


  140. ^ 李晓春,〈探微吴地滩簧的流变与传播〉,《北方音乐》(2013年第6期),页148。


  141. ^ 沈亮,〈上海大世界1917-1931〉(上海戏剧学院,2004年),页107-109。


  142. ^ 〈“沈韵流芳”多城巡演,让锡剧走进更多城市〉,《无锡日报》(2010年9月1日)。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4年4月14日,.


  143. ^ 新中国地方戏剧改革纪实.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0: p. 287. ISBN 9787503410635 (中文).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144. ^ 余怀(清),〈寄畅园闻歌记〉,《虞初新志》卷四;又黄卬(清),《锡金识小录》卷八。


  145. ^ 转引自李晓春,〈无锡天韵社的传播方式及其价值分析〉,《民族艺术》2013年01期,页130-131。


  146. ^ 2013-12-16 08:40. 〈无锡“天韵社”正式复社,传承三百载 一度领昆曲风骚〉,《江南晚报》(2013年12月16日)。. Jnwb.net. 2013-12-16 [2017-08-14]. 


  147. ^ 陈健一. 《杭州小热昏》.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6年6月: 页8. ISBN 7-5321-3016-9. 


  148. ^ 钱铁民、马珍媛. 《无锡道教科仪音乐研究》. 台北新文丰出版社. 1999. ISBN 9789571718309. 


  149. ^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淮扬菜通用规范》(2009年11月10日)。. Tsinfo.js.cn. [2017-08-14]. [永久失效連結]


  150. ^ 袁晓国,〈精美绝伦的江苏菜系续三·苏锡菜〉,《江苏地方志》(2000年第2期),页60。


  151. ^ 徐桥猛、王力行. 《无锡菜典》.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ISBN 9787501958085. 


  152. ^ 〈过年“接路头”:肋条肉、糕头、鲤鱼不能少〉,《现代快报》(2013年2月4日)。. Dz.xdkb.net. 2013-02-04 [2017-08-14]. 


  153. ^ 徐大陆,〈江苏近代园林,几多中国之最〉,《中国园林》(2008年第3期),页40。


  154. ^ 〈近代园林,且看无锡风韵〉,《无锡日报》(2013年4月28日)。. Wxrb.com. [2017-08-14]. 


  155. ^ 夏星南. 无锡惠山天下第二泉. 农业考古. 2001年, (4). ISSN 1006-2335. 


  156. ^ 陆羽(唐),《游慧山寺记》载:“秦始皇坞,村墅之异名。昔始皇东巡会稽,望气者以金陵、太湖之间有天子气,故掘而厌之。”又,古代“惠”、“慧”二字相通。


  157. ^ 天下第二泉. 无锡市史志办公室. 2012-11-13 [2016-10-07]. 


  158. ^ 庄若江、高侠、华枫,《惠山祠堂文化研究》。. Wxskw.com. 2012-05-22 [2017-08-14]. [永久失效連結]


  159. ^ 无锡市锡惠园林文物名胜区. 无锡市锡惠园林文物名胜区管理处. [2016-10-07]. 


  160. ^ 李芳,<传承与再生——无锡惠山古祠堂群的保护和更新研究>(江南大学,2009年),页8。


  161. ^ 吴惠良、夏泉生,〈无锡惠山古镇的祠堂建筑群〉,《2002年海峡两岸传统民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页122。


  162. ^ 〈惠山“千人报德坊”又有石件出土〉,《江南晚报》(2007年11月13日)。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4年5月17日,.


  163. ^ 〈惠山老街跻身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无锡日报》(2011年6月12日)。. Epaper.wxrb.com. [2017-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8月14日). 


  164. ^ 〈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跻身中国世遗预备名单〉,《无锡日报》(2012年11月18日)。. Epaper.wxrb.com. [2017-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8月14日). 


  165. ^ 吳越春秋.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6: p. 18. ISBN 9789579904261 (中文(繁體)‎).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166. ^ 无锡市志.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5: p. 611 (中文).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167. ^ 泰伯墓. 新华网. [2016-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168. ^ 〈并驾兵马俑媲美三星堆,鸿山遗址成国家大遗址保护项目〉,《江南晚报》(2006年2月16日)。


  169. ^ 〈奥运缶兮归来 创作灵感源自“鸿山缶”〉,《江南晚报》(2009年3月13日)。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4年5月17日,.


  170. ^ 〈阖闾城遗址乃春秋吴王旧都〉,《新华日报》(2008年9月11日)。. Xh.xhby.net. 2008-09-11 [2017-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171. ^ 张学锋,〈吴国历史的再思考——以近年来苏南春秋古城遗址的发掘为线索〉,《苏州文博论丛年刊》(2011年),页9-16。


  172. ^ 朱文杰. 东林书院与东林党.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6 (中文(简体)‎). 


  173. ^ 东林书院. 无锡市史志办公室. 2013-01-22 [2016-12-14]. 


  174. ^ 徐雁平. 清代东南书院与学术及文学.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7. ISBN 9787533646660 (中文(简体)‎). 


  175. ^ 《江苏省志》第39卷.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0年. ISBN 9787806432181. 


  176. ^ 无锡梅园 江南著名赏梅胜地. 新浪. 2015年2月27日 [2016年8月12日]. 


  177. ^ 美丽江苏(读酷高清插图版). XinXueTang. 2004年. ISBN 9787509410141. 


  178. ^ 走进无锡昭嗣堂 探秘明朝壬寅宫变真相. 新浪旅游. [2016-10-07]. 


  179. ^ 黄山炮台旧址. 江阴市博物馆. [2016-08-23]. 


  180. ^ 无锡市志.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5. ISBN 7214015773 (中文). 


  181. ^ 孙海; 蔺新建. 中国考古集成: 华东卷. 江苏省, 安徽省.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6 (中文). 


  182. ^ 中国旅游年鉴. 中国旅游出版社. : p. 101. ISBN 9787503251009 (中文).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183. ^ 江阴中山公园:江苏学政衙署的后花园. 新华网江苏频道. 2008-03-14 [2016-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9). 


  184. ^ 江阴访古 江苏学政衙暑遗址公园. 新浪旅游. 2014-06-09 [2016-10-06]. 


  185.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至第五批·第Ⅰ卷. 文物出版社. 2004: 665. ISBN 7-5010-1525-2. 


  186. ^ 江阴市博物馆. 徐霞客故居及晴山堂石刻. www.jymuseum.com.cn. [2016-08-28]. 


  187. ^ 江阴:"中华游圣"徐霞客故居晴山堂石刻将规划保护. 人民网. [2016-10-07]. 


  188. ^ 〈揭秘国宝“国山碑”——国山碑文化论坛侧记〉,《宜兴日报》(2012年9月10日)。


  189. ^ 〈无锡在日旅游形象大使“回乡”〉,《华东旅游报》(2011年5月24日)。. Epaper.wxrb.com. [2017-08-14]. 


  190. ^ 无锡史志办,《1989年10月6日,“无锡充满温情和水”旅游宣传口号揭晓》。


  191. ^ 〈无锡旅游城市整体形象宣传口号诞生〉,《无锡日报》(2007年12月11日)。


  192. ^ 《太湖美》被确定为无锡市市歌. 东方网. [2016-10-07]. 


  193. ^ 刘正举; 周艳. 2004 CCTV城市中国/: 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 p. 7、9、21. ISBN 9787505850125 (中文).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194. ^ 无锡市缔结友好城市统计表(2016年). 无锡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2017-11-20]. 



外部链接







政府
  • 无锡市市政府官方网站
门户网站
  • 太湖明珠网
旅遊

  • 无锡旅游网[永久失效連結]

  • 无锡鼋头渚风景区

  • 无锡锡惠名胜景区

  • 无锡灵山胜境

地图
  • Google地图

  • soso街景地图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情報】本週珍珠商品重點:煉金時裝 + 艾港勞工宿舍!!

京昆高速公路

【攻略】陳戈-謝勒汗智慧的古書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