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存國家
殘存國家(英语:rump state),又譯為殘存政府、偏安國家、偏安政府、偏安政權,政治學名詞,意指一個原先的大國家或大政府,因為國家分裂[1]:1、遭受入侵、軍事佔領、國家或政權被人民推翻等,造成政府機構被部分顛覆,因而只擁有部份國土的政治實體。原本的大國家或大政府失去對大部分領土的控制及管轄能力,因此政府機能嚴重萎縮,它的國家政府組織與主權只能在這個小區域中運作。
殘存國家是一種失敗國家,它近似於流亡政府,都自認為是正統政权,宣稱自己擁有全部國土的合法權利[1],並認為有一天將會重新控制所有的國土。但是在国际上,因為國力不強,可能只有得到部份國家的承認,在國際外交上受到很大的限制。它與流亡政府主要的不同,殘存國家仍然控制自己國土的某一個部分,而流亡政府則已喪失了全部國土的控制權,在外國政府的領土中運作。
目录
1 已消逝的残存国家
1.1 中国
2 实例
2.1 內戰
2.2 外國勢力入侵
2.3 分裂
3 有爭議的情況
4 相關條目
5 參考文獻
已消逝的残存国家
苏美尔:自公元前三千年末期至被埃蘭與巴比倫滅亡。
库施:自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780年。
古埃及:喜克索斯人入侵時期(前1674-1548年)[2]
阿拉伯帝國:在巴格達建立,13世紀時期遭受蒙古帝国侵略,直到1258年滅亡為止。
拜占庭帝國:在君士坦丁堡建立,15世紀時期遭受奥斯曼帝国侵略,直到1453年滅亡為止。
奥斯曼帝國:在伊斯坦堡建立,自18世紀起遭受英、法帝國侵略,直到1922年滅亡為止,被英、法瓜分。
中国
東周:西周亡於犬戎之禍後,周平王重建周廷並遷至洛陽后,周室逐步失去了對諸侯國的控制權,惟名義上作為天子統治全國,大部分時間依靠諸侯國維持統治權威,最後亡於秦國。
蜀漢:221年由漢朝宗室劉備建立,自稱繼承漢朝(惟因曹丕受漢獻帝禪讓,史家取曹魏繼承東漢法統),統治益州,263年亡於篡奪漢朝的曹魏。
南燕:397年,当后燕君主慕容宝为北魏所败之后,后燕被截成南北两部分。次年慕容德于滑台(今河南滑县)自称燕王。后主慕容超在位时,被东晋的刘裕击败,经历两代后灭国。
前趙:319年,石勒在襄国自称赵王,从漢國中分离出来,史称“后赵”,,和劉曜双方决裂。同年,刘曜改国号“汉”为“赵”,史称“前赵”或“汉赵”。
高昌北涼:北凉永和七年(439年)北魏攻姑臧,牧犍出降,无讳据酒泉自保,一度向北魏投降,(441年)被封为酒泉王。惟不久北魏仍以无讳终为边患而讨之,无讳败退,乃派其弟沮渠安周西渡沙漠攻鄯善。(442年)无讳西行与安周会师,并占领鄯善。数月后,再据高昌,对南朝宋奉表称臣,被封为河西王,是高昌北凉建立之始。
東晉:西晉滅亡後,州宗室司馬睿於建康再建晉廷,定都於建康(今南京),偏安統治於中國南方,聲稱領有中原土地。曾數度北伐,最後被劉裕篡位。
南朝:420-589年統治於中國南方,先後為宋、齐、梁和陳,均定都於建康。均偏安統治於中國南方,聲稱領有中原土地。最後被隋文帝滅陳統一全國。
西魏和東魏:北魏魏孝武帝脫離高歡控制逃亡宇文泰處,高歡立北魏宗室元善見為傀儡皇帝,定都於鄴城,史稱東魏。宇文泰殺死北魏孝武帝后立北魏宗室元宝炬為傀儡皇帝,定都長安,史稱西魏,北魏分裂。後來東魏和西魏分別為北齊和北周取代。
西梁:南朝梁梁元帝被殺后,西魏立蕭詧為梁皇帝,屬地僅有江陵附近數縣八百里地,但西梁也一直自居為蕭梁繼承者,拒絕承認陳。587年,隋文帝廢除西梁皇帝帝位,西梁結束。
北漢:951年,后汉被郭威所篡后,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镇守晋阳的河东节度使刘崇在太原继位,统治范围包括今山西北部、陕西、河北部分地区。
西遼:遼朝亡於金朝後,遼朝宗室耶律大石由遼東西遷新疆一带重建遼廷,並企圖收復故土,最後亡於蒙古。
南宋:1127年北宋滅亡後,由宋朝宗室趙構建立,以臨安(今杭州)為行在,偏安統治於中國南方,聲稱領有中原土地,1276年首都臨安陷落,1279年亡於元朝。
北元:明朝佔领元朝首都元大都後,元廷退至漠北,聲稱領有中原土地,但最後被鬼力赤篡位廢國號。
南明與明鄭:1644年李自成滅明朝與清兵入關後,明朝宗室於中國南方先後建立數個朝廷以延續統治,史稱南明,1662年亡於清朝。南明存在的同時,鄭成功於1646年以福建為基地起兵反清,以延續明朝之法統,並屢次北伐江浙恢復明朝疆土未果,之後在1662年從荷蘭手中建立臺灣政權,南明政權覆亡後鄭氏政权仍然延續,最終於1683年亡於清朝。
实例
內戰
索馬利亞、 索馬利蘭
自1991年索馬利亞總統穆罕默德·西亞德·巴雷被推翻後,索馬利亞便長期處於無政府狀態。2004年成立的过渡联邦政府(TFG),是當前被國際社會廣泛承認的索馬利亞政府。目前過渡政府現僅控制首都摩加迪休及周邊地區,其餘由各地方軍閥割據。
以色列、 巴勒斯坦
以色列在第三次中東戰爭後控制巴勒斯坦全境,為了減緩以巴衝突,以色列讓巴人为主的加薩走廊和約旦河西岸部分地區自治,而其他不承認以色列的阿拉伯盟友則承認法塔赫控制的巴勒斯坦國政權。巴勒斯坦與以色列雙方都將「法定首都」設於耶路撒冷,耶路撒冷為以色列實際控制,但以色列在國際上被認為的「首都」則是特拉维夫,特拉维夫是以色列的最大城市及經濟首都。因為法塔赫與哈瑪斯之間的衝突,巴勒斯坦分為控制約旦河西岸的法塔赫政府,以及控制加薩走廊的哈瑪斯政府。2017年,法塔赫和哈馬斯達成和解協議,約旦河西岸及加沙地帶恢復政治上的統一,但實際上仍各自分別控制西岸部分地區及加沙。
亞美尼亞、 阿塞拜疆
該國西南部領土目前由亞美尼亞扶持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控制,處於獨立狀態,國際上被視為阿塞拜疆领土。
阿富汗
前身為反神學士的多軍事派別聯合的北方聯盟,該政權於2001年,在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的各種支持下,成功推翻由神學士建立政權,並奪回了大部分阿富汗領土。然而阿富汗新政府對軍閥割據的地區沒有多少控制能力,僅實際控制在首都喀布爾及其周邊的領土。2014年北約減少駐軍後,近年來神學士組織又死灰復燃。
伊拉克
2014年遜尼派極端伊斯蘭恐怖主義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趁着中东局势混乱向伊拉克大举进攻,攻陷了伊拉克西部和北部大片地區。
叙利亚
阿拉伯之春運動後,敘利亞出現反政府示威活動,隨後反政府示威活動演變成敘利亞內戰,由西方支持的叙利亚国外反对派以及变节的政府军士兵分别组建了叙利亚自由军,以推翻敘利亞的阿萨德政府。2015年5月,伊斯蘭國組織利用敘利亞內戰之際陸續占領敘利亞領土,目前敘利亞一半以上領土已被伊斯蘭國占領。其內戰導致20多萬人死亡,約800萬人在國內流離失所,超過400萬敘利亞人逃到國外成為難民。現時政府軍已恢復掌握大部分領土。
利比亞
阿拉伯之春運動後,利比亚內战爆發,在卡達菲倒台后,出现軍閥割据的局面。
葉門
阿拉伯之春運動後,也門发生內战,在萨利赫倒台后,出现軍閥割据的局面。
外國勢力入侵
西撒哈拉:西属撒哈拉
入侵国: 摩洛哥
摩洛哥一直主張擁有对西撒哈拉的主权。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一度宣布脫離摩洛哥獨立但大部分領土遭摩洛哥控制,至今僅控有20%的內陸領土,僅有47國予以承認,包括非洲聯盟。
賽普勒斯、 北塞浦路斯
入侵国: 土耳其
塞浦路斯為歐盟成員國之一,是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塞浦路斯政府,目前控有59%的領土,以希臘人為主。北部37%的領土則為土耳其所扶持的北塞浦路斯控制。其餘部分为 英國控制的軍事基地及非軍事區塞浦路斯聯合國緩衝區。
格鲁吉亚、 南奥塞梯、 阿布哈茲
入侵国: 俄羅斯
苏联解体的同時,喬治亞境內的由俄羅斯裔居民控制的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片面宣布獨立,喬治亞當局派兵鎮壓但鎩羽而歸,後來喬治亞當局不得不向分離主義者簽署停火協議。在2008年南奧塞提亞與阿布哈茲兩地更進一步在普京政權的支持下再度宣布脫離喬治亞獨立,並爆發了俄格兩國間的戰爭;而入侵的俄軍一度控制了南奧塞提亞與阿布哈茲,並勢如破竹攻向喬治亞首都提比里斯附近,最後普京政權因為支持喬治亞的歐美列強干涉而被迫撤軍;此後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提亞雖獲得“既成事實”的獨立,喬治亞已無法在那兩地實施一切主權與治權,但除俄羅斯與其部分盟友外,並未獲得聯合國及西方國家的承認。
摩爾多瓦: 德涅斯特河沿岸
入侵国: 俄羅斯
以斯拉夫人為主的摩爾多瓦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區,於1990年宣布獨立,並成立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俄羅斯在當地有一支數千人的部隊,以「維和部隊」的名義駐紮在該地區。摩爾多瓦自獨立以來一直未能控制該地區。
烏克蘭: 克里米亚共和国、 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 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
入侵国: 俄羅斯
2013年11月起烏克蘭爆發反政府示威,結果次年2月22日總統亞努科維奇逃亡至俄羅斯,親歐政權成立後,以俄羅斯人為主的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乃趁機宣布獨立,同年3月俄羅斯軍隊進駐並逐步驅逐當地的烏克蘭軍隊。又舉行公民投票決定,最終97%的選民贊成加入俄羅斯,之後俄國總統普京正式簽署命令將克里米亞共和國和塞瓦斯托波尔分别列為俄羅斯聯邦主體,成為行政區域。烏克蘭、歐美及其他大部分國家均未承認此公民投票,亦不承認俄羅斯聯邦對克里米亞的主權。
分裂
朝鲜與 韩国
定都於平壤的北韓及定都於首尔的南韓,两韓均认为屬單一國家,1950年代初爆發韓戰,北韓當局越過三八線南侵汉城,戰爭持續三年後達成朝鮮停戰協定,两韓分裂至今。两韓于1991年加入联合国,同獲国际承認。
塞爾維亞與 科索沃
定都於贝尔格莱德的塞爾維亞,其前身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政權於1990年代初爆發南斯拉夫內戰,貝爾格勒當局派兵鎮壓斯洛維尼亞與克羅埃西亞的獨立運動,但鎩羽而歸;後來多族裔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與南方的馬其頓也跟著獨立,分崩離析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後來以「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的名義延續下去。2006年蒙特內哥羅通過獨立公投,正式宣布和平脫離貝爾格勒政權,並獲國際承認。之後由阿尔巴尼亚裔居民為主體的科索沃發動獨立公投,並在歐美支持下于2008年宣布獨立,至今獲得100多國承認,在联合国由於中國、俄羅斯及西班牙拒絕承認,因此無法加入联合国。而三國境內均有分離主义活動。
有爭議的情況
中華民國及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6年第二次国共内战爆發,最後中国共产党擊敗中華民國政府,並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中國大陸;中華民國政府則於同年12月退守臺澎金馬,並持續有效控制至今[3],兩岸政府長期在法理上對外聲稱擁有對整個中國的主權。與此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亦對外聲稱擁有對台灣的主權,當時的兩岸政府皆反對台灣獨立。另有美國政府認為台灣地位未定。1971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後,國際上逐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1978年美國與中華民國断交后,中華民國逐漸失去國际大部分國家承認,1991年中華民國終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中國大陸的合法性,並通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決定以一國兩制來解決台灣問題。目前,有觀點認為經由1996年總統直選的民主方式出現的中華民國代表臺灣,而非中國;也有觀點認為「中華民國」已於1949年滅亡,國際社會主流不承認「中華民國」,而是公認一個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4]。
相關條目
- 残存国家列表
- 流亡政府
- 分裂国家
參考文獻
^ 1.01.1 Tir, J. , 2005-02-22 "Keeping the Peace After Secessions: Territorial Conflicts Between Rump and Secessionist Stat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tudies Association, Hilton Hawaiian Village, Honolulu, Hawaii Online <.PDF>. 2009-05-25 from http://www.allacademic.com/meta/p72056_index.html
^ Egyptian History: Dynasties 12 to 17 – The Middle Kingdom and the rule of the Hyksos
^ Krasner, Stephen D. Problematic Sovereignty: Contested Rules and Political Possibilities.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1: 148.For some time the Truamn administration had been hoping to distance itself from the rump state on Taiwan and to establish at least a minimal relationship with the newly founded PRC.
^ 陳孔立. 臺灣民意與群體認同. 九州社 崧博出版社. 2017年: 71. ISBN 95756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