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严 (蜀汉)


李嚴(?-234年),后改名李平,字正方,三国时期荊州南陽郡(治今河南省南陽市)人,蜀汉的將領和重臣,与諸葛亮同為劉備臨終前的托孤大臣;後因北伐延誤糧草押運推卸責任,被貶為庶民。在諸葛亮病逝後,認為自己不會再被起用,憂憤病死。




目录





  • 1 生平

    • 1.1 倒戈相投


    • 1.2 才幹優越


    • 1.3 受命托孤


    • 1.4 自視甚高


    • 1.5 腹有鱗甲


    • 1.6 心懷不軌


    • 1.7 難辭其咎



  • 2 家庭

    • 2.1 子女



  • 3 三國演義情節


  • 4 評價


  • 5 參考




生平


李严少為郡職吏,以才幹稱,早年任职于荊州牧劉表麾下。曹操入荊州時,李嚴流亡入蜀,被劉璋任命為成都令,因能於政事而頗有名聲。



倒戈相投


建安十八年(213年),李嚴被刘璋臨時任命为護軍,与參軍费观督綿竹军拒劉備;李嚴、费观陣前倒戈,率眾投降,同拜裨將軍。刘备攻取益州后,李嚴為犍為太守、興業將軍。益州因在劉璋治理下,法紀鬆弛,德政不舉,威刑不肅。劉備於是命军师将军諸葛亮、扬武将军暨蜀郡太守法正、昭文將軍伊籍、左將軍西曹掾劉巴和李嚴5人一起制定《蜀科》,後來成為了蜀漢的法律體系的基礎。



才幹優越


在犍為太守任內(214年—222年),表現出其優秀治政能力:鑿通天社山,修築沿江大道,大興土木,把郡城整修一新,以致“吏民悅之”,“觀樓壯麗,為一州勝宇”,此外,根據水經注之記載,其還重新修築了蒲江大堰,又叫“六水門”樞紐工程,使其能連接江的兩岸,以致後來南宋时期的賜進士出身、工部侍郎李心傳認為 “眉州通濟堰,建安間創始”,把功勞歸給了李嚴。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在漢中交戰正酣,蜀中盜賊馬秦、高勝等在郪聚眾數萬造反,攻佔資中縣。當時蜀中大部分兵力民力都前往支援漢中前線,李嚴無法調集別處的軍隊,於是只率領著犍為郡五千士卒討伐反叛,成功地以五千兵力消滅了數萬叛軍。不久後,越巂郡夷帥高定率軍圍攻新道縣,李嚴前往解圍,高定被擊敗後逃走。劉備於是加封李嚴為輔漢將軍,領郡如故。南中雍闓在益州作亂,李嚴寫了六張紙的書信給雍闓,向他解釋利害,但雍闓不聽,依舊煽動南中叛亂,後諸葛亮只得率軍平定南中。


226年,由於諸葛亮率軍進駐從漢中,李嚴被委以管理後方事務,於是移屯江州(今重慶市一帶),留護軍、征西将军陳到駐永安,江州、永安等地軍政皆歸屬李嚴負責。當時李嚴寫信給先前叛將、曹魏新城太守孟達,勸其反戈一擊,回歸蜀漢,信中說:“我與孔明都受到先帝的託付,憂慮重重、責任艱巨,所以想找到復興大業的良伴。”諸葛亮後來也寫信給孟達,信中曾言道:“處理事務像流水般迅速而又條理,決定重大事項的取捨時毫不猶豫,這就是李正方的性格啊。”



受命托孤


222年,劉備召李嚴到永安宮,拜尚書令,輔助丞相諸葛亮處理國政。223年,夷陵兵败的刘备臨終時,托孤丞相诸葛亮和李严輔佐少主,委任李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同年,李嚴受封為都鄉侯,假節,加光祿勳。建興四年,轉前將軍。



自視甚高


李嚴性情孤傲,難以與人相處,在任期間大蓋房舍滿足一己之私,曾因遷移郡治官邸一事與持反對態度的郡功曹楊洪爭執,楊洪一氣之下主動辭職引退。都督江州後,又與屬下牙門將王沖發生摩擦,王沖自知為李嚴所忌恨,懼怕因此被誣陷罪名而叛逃降魏。李嚴自視甚高,護軍輔匡等年齡與地位與李嚴差不多,但李嚴卻不願主動與他們來往。



腹有鱗甲


229年,諸葛亮在漢中,準備發兵伐魏,於是想調李嚴率軍鎮守漢中,但李嚴想盡辦法推脫不去,還要求劃分五個郡作為巴州,讓他擔任巴州刺史,諸葛亮沒有答應。此前李嚴曾勸諸葛亮應該受九錫進爵稱王,被諸葛亮加以駁斥。二人由此不睦,逐漸形合影離。李嚴的同鄉尚書令陳震出使東吳前,私下裡對諸葛亮說“李正方腹中有鱗甲”,暗示李嚴心術不正,可能會製造事端。諸葛亮以“大事未定,漢室傾危,伐平之短,莫若褒之”,認為自己與李嚴還是可以相忍為國、並肩合作的。



心懷不軌


230年,曹魏大司马曹真发兵三路伐蜀,诸葛亮准备遣军西入陇右武威击退曹魏偏师。为加强汉中防务,遂要求李严率二万人赶赴汉中阻击敌军。《華陽國志》記載李严不满被调离江州,在與諸葛亮的書信中私下提到陳群、司马懿等已经设置了官署职位来诱降他,诸葛亮知其意,于是上表迁李严为骠骑将军,又表其子李丰為江州都督督軍,接替管理江州防务,李严这才愿意北上汉中。诸葛亮命李严以中都护署丞相府事务。李严改名为李平。



難辭其咎


231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北伐,李严负责后勤补给。夏末之时,李严写信给诸葛连称由于连天大雨,運糧不繼,希望诸葛亮撤军,诸葛亮听取了他的意见。但是当诸葛亮退軍时李严表示「軍糧饒足,何以便歸」,又打算殺死督運領岑述以頂替過失,藉此推卸自己运粮不力之責。李严又上表蜀汉后主刘禅說「軍偽退,欲以誘賊與戰」。结果諸葛亮出具其前後手筆,李严辭窮情竭,被貶為庶民,安置於梓潼。


234年,諸葛亮在五丈原逝世的消息傳到梓潼後,李嚴認為其繼任者不可能再給他戴罪立功的機會了,於是悲憤而亡。子李豐後來官至朱提太守。



家庭



子女



  • 李豐:李严去世后,李丰在蜀汉官至朱提太守。


三國演義情節


劉璋任命李嚴守綿竹抵抗劉備,和黃忠戰了四十多回合不分勝負,被孔明安排黃忠詐敗包圍後投降。劉備死前,召諸葛亮和李嚴聽受遺命。亦提及李嚴運糧不繼,假稱東吳來侵犯,使得諸葛亮退兵,但又向後主奏說糧食充足,不知諸葛亮為何退兵,結果被諸葛亮貶為庶民。到諸葛亮死時,李嚴亦因失去復官機會,大哭病死。



評價



  • 諸葛亮:「部分如流,趨捨罔滯,正方性也。」[1]「平為大臣,受恩過量,不思忠報,橫造無端,危恥不辦,迷罔上下,論獄棄科,導人為姦,情狹(一作狹情)志狂,若無天地。自度姦露,嫌心遂生」[2]


  • 陳壽:「都護李嚴性自矜高。」[3]、「李嚴以幹局達……覽其舉措,迹其規矩,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4]


  • 陳震:正方腹中有鱗甲,鄉黨以為不可近。[5]


  • 常璩:其太守,漢興以來,鮮後顯者。(《華陽國志·蜀志》)

  • “嚴少為郡職吏,用性深刻,苟利其身。鄉里為嚴諺曰:‘難可狎,李鱗甲’。”(《太平御覽》引《江表傳》)


參考



  1. ^ 陳壽著,〈蜀書·劉彭廖李劉魏楊傳第十〉,《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第999頁


  2. ^ 裴松之注引諸葛亮《公文上尚書》,刊陳壽著,〈蜀書·劉彭廖李劉魏楊傳第十〉,《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第1000頁


  3. ^ 《季漢輔臣贊》,刊陳壽著,〈蜀書·鄧張宗楊傳第十五〉,《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4. ^ 陳壽著,〈蜀書·劉彭廖李劉魏楊傳第十〉,《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第1005-1006頁


  5. ^ 陳壽著,〈蜀書·董劉馬陳董呂傳第九〉,《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第985頁











官衔
前任:
首任

蜀汉永安都督
223年-226年
繼任:
陈到
前任:
费观

蜀汉江州都督
226年-230年
繼任:
李丰
前任:
不明
上一位可考者马超

蜀汉骠骑将军
230年-231年
繼任:
不明
下一位可考者吴班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情報】本週珍珠商品重點:煉金時裝 + 艾港勞工宿舍!!

京昆高速公路

【攻略】陳戈-謝勒汗智慧的古書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