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






















































































































二十四史

书名
作者
今本
卷數

01

史记
[西汉]司馬遷
130

02

汉书
[东汉]班固
100

03

后汉书
[刘宋]范曄
120

04

三國志
[西晋]陈寿

065

05

晋书
[唐]房玄龄 等
130

06

宋书
[梁]沈約
100

07

南齐书
[梁]蕭子顯

059

08

梁书
[唐]姚思廉

056

09

陈书

036
10
魏书
[北齐]魏收
114
11
北齐书
[唐]李百藥

050
12
周书
[唐]令狐德棻 等

050
13
隋书
[唐]魏徵 等

085
14
南史
[唐]李延壽

080
15
北史
100
16
旧唐书
[后晋]劉昫 等
200
17

新唐書
[北宋]欧阳修 等
225
18
旧五代史
[北宋]薛居正 等
150
19
新五代史
[北宋]欧阳修

074
20
宋史
[元]脱脱 等
496
21
辽史
116
22
金史
135
23
元史
[明]宋濂 等
210
24
明史
[清]张廷玉 等
332
相關
東觀漢記
[東漢]劉珍 等

022
相關
新元史
[民國]柯劭忞
257
相關
清史稿
[民國]赵尔巽 等
529


後漢書》南宋紹興刊本


后汉书》是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南朝刘宋时的范晔(398年-445年)所著,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在三國時代以前,人們將《東觀漢記》與《史記》、《漢書》並舉,合稱「三史」,唐代以後漸以本書取代《東觀漢記》。本书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八志自司馬彪《续汉书》补入,亦称为《续漢志》),记载了从光武帝称帝(25年)起至汉献帝禅让(220年)的195年历史。




目录





  • 1 作者、成书和评注


  • 2 体例


  • 3 评价


  • 4 目录

    • 4.1


    • 4.2 列传


    • 4.3



  • 5 参考文献


  • 6 參見




作者、成书和评注


本纪和列传的作者是南朝刘宋时的范晔(398年-445年),他寫此書是為了“欲因事就卷內發論,以正一代得失。”此書綜合當時流傳的七部後漢史料,並參考袁宏所著的《後漢紀》,簡明周詳,敘事生動,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後漢史为正史。元嘉二十二年(445年)范曄因牽涉與孔熙先等謀立彭城王劉義康案坐獄,在《獄中與諸甥侄書》中明言:“既造《後漢》,轉得統緒。詳觀古今著述及評論,殆少可意者。班氏最有高名,既任情無例,不可甲乙辨,後讚理近無所得,惟志可推耳。博贍不可及之,整理未必愧也。”被殺時四十八歲,當時《後漢書》志稿尚未完成。


原有二十一家撰寫东汉历史[1],《隋書·經籍志》錄《后漢書》八家[2],今僅存范曄《后汉书》和袁宏《後漢紀》,餘者皆散佚[3]。因《后汉书》有紀傳而無志,南朝劉昭把晉朝司馬彪《續漢書》八志(律曆、禮儀、祭祀、天文、五行、郡國、百官、輿服)分為三十卷與之合刊,成今天《後漢書》。《通典》述科舉考試規定“《後漢書》並劉昭所注志為一史”,“唐時功令,習《後漢書》者並昭所注志為一史,故續志注三十卷得以保存,至宋不廢耳”[4]


《后汉书》的评注,最早有劉昭注范曄《後漢書》一百二十五卷[5],後有唐章懷太子李贤注[6]。李贤所注代表了清代以前《后汉书》评注的最高水平。清代有惠棟作《後漢書補註》,王先謙繼惠棟後又撰《後漢書集解》一百二十卷,对歷代注释《后汉书》的成就作了一次全面性的整理,是為集大成之作。今人宋文民著有《后汉书考释》,1995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体例


《后汉书》基本继承了《史记》、《汉书》的纪传体体例,并在有的篇目上扩充了不少内容。例如《东夷列传》详细地记述了当时朝鲜半岛诸国和日本的情况。《后汉书》还新增了《党锢列传》记述东汉末期宦官专权;《宦者列传》反映士大夫、太学生反宦官斗争;《文苑列传》记述当时文人雅士;《独行列传》记述耿直之士;《方术列传》记述占卜者和医术方面内容;《逸民列传》记载隐逸之士;《列女传》记载有才德妇女。《來歷傳》則記載與來歷同時反對廢太子的十七人事跡。范曄在《後漢書》抨擊了佛教的虛妄,這些觀點可見於《西域傳》、《襄楷傳》和《桓帝紀》。



评价



  • 劉知幾說:“范曄博采眾書,裁成漢典,觀其所取,頗有奇工[7]。”

  • 清邵晋涵评价《后汉书》创新:“范氏所增《文苑》、《列女》诸传,诸史相沿,莫能刊削。盖时风众势日趋于文,而闺门为风教所系,当备书于简策,故有创而不废也。”“《旧唐书·经籍志》又有范氏《后汉书论赞》五卷,殆以范氏文体高于六朝诸人,而爱其文辞者,遂摘取其论赞,别为一书欤!”
  • 清李慈铭评价范晔《后汉书》的成就说:“自汉以后,蔚宗(范曄字)最为良史,删繁举要,多得其宜。其论赞剖别贤否,指陈得失,皆有特见,远过马、班、陈寿,余不足论矣。”

  • 章太炎認為,“史、漢之後,首推後漢書”。陳寅恪曾說:「蔚宗之為後漢書,體大思精,信稱良史。」


目录





  • 卷一上·世祖光武帝紀第一上 (李賢為避李世民諱而刪「世祖」二字)

  • 卷一下·世祖光武帝紀第一下

  • 卷二·顯宗孝明帝紀第二

  • 卷三·肅宗孝章帝紀第三

  • 卷四·孝和、孝殤帝紀第四

  • 卷五·孝安帝紀第五

  • 卷六·孝順、孝沖、孝質帝紀第六

  • 卷七·孝桓帝紀第七

  • 卷八·孝靈帝紀第八

  • 卷九·孝獻帝紀第九 (附弘農懷王劉辯)

  • 卷十上·皇后紀第十上 - 光武郭皇后・光烈陰皇后・明德馬皇后・賈貴人・章德竇皇后・和帝陰皇后・和熹鄧皇后 (二十四史中唯一為皇后立紀)

  • 卷十下·皇后紀第十下 - 安思閻皇后・順烈梁皇后・虞美人・陳夫人・孝崇匽皇后・桓帝懿献梁皇后・桓帝鄧皇后・桓思竇皇后・孝仁董皇后・靈帝宋皇后・靈思何皇后・獻帝伏皇后・獻穆曹皇后


列传



  • 卷十一·刘玄・刘盆子列传第一

  • 卷十二·王刘张李彭卢列传第二 - 王昌・劉永・龐萌・張步・王閎・李憲・彭寵・盧芳

  • 卷十三·隗嚣・公孙述列传第三

  • 卷十四·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第四 - 齐武王縯・北海靖王興・趙孝王良・城陽恭王祉・泗水王歙・安成孝侯賜・成武孝侯順・順陽怀侯嘉

  • 卷十五·李王邓来列传第五 - 李通・王常・鄧晨・来歙

  • 卷十六·邓寇列传第六 - 鄧禹・寇恂

  • 卷十七·冯岑贾列传第七 - 馮異・岑彭・賈復

  • 卷十八·吴盖陈臧列传第八 - 吴漢・蓋延・陳俊・臧宮

  • 卷十九·耿弇列传第九

  • 卷二十·銚期・王霸・祭遵列传第十 -

  • 卷二十一·任李万邳刘耿列传第十一 - 任光・李忠・萬脩・邳彤・劉植・耿純

  • 卷二十二·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傳第十二 - 朱祐・景丹・王梁・杜茂・馬成・劉隆・傅俊・堅鐔・馬武

  • 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第十三 - 竇融・竇固・竇憲・竇章

  • 卷二十四·马援列传第十四

  • 卷二十五·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 - 卓茂・魯恭・魏霸・刘宽

  • 卷二十六·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 伏湛・侯霸・宋弘・蔡茂・郭賀・馮勤・趙憙・牟融・韋彪

  • 卷二十七·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第十七 - 宣秉・張湛・王丹・王良・杜林・郭丹・吴良・承宮・鄭均・趙典

  • 卷二十八上·桓谭・冯衍列传第十八上

  • 卷二十八下·冯衍列传第十八下 - 馮豹

  • 卷二十九·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第十九

  • 卷三十上·苏竟・杨厚列传第二十上

  • 卷三十下·郎顗・襄楷列传第二十下

  • 卷三十一·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傳第二十一 - 郭伋・杜詩・孔奮・張堪・廉范・王堂・蘇章・羊续・賈琮・陸康

  • 卷三十二·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 卷三十三·朱冯虞郑周列传第二十三 - 朱浮・馮魴・虞延・鄭弘・周章

  • 卷三十四·梁统列传第二十四

  • 卷三十五·张曹郑列传第二十五 - 張純・張奮・曹褒・鄭玄

  • 卷三十六·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 - 鄭興・鄭眾・范升・陳元・賈逵・張霸・張楷・張陵・張玄

  • 卷三十七·桓荣・丁鸿列传第二十七

  • 卷三十八·张法滕冯度杨列传第二十八 - 張宗・法雄・滕撫・馮緄・度尚・楊琁

  • 卷三十九·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第二十九 - 劉平・趙孝・淳于恭・江革・劉般・周磐・趙咨

  • 卷四十上·班彪列传第三十上

  • 卷四十下·班彪列传第三十下 - 班固

  • 卷四十一·第五钟离宋寒列传第三十一 - 第五倫・鍾離意・宋均・寒朗

  • 卷四十二·光武十王列传第三十二 - 劉彊・劉輔・劉康・劉延・劉焉・劉英・劉蒼・劉荊・劉衡・劉京

  • 卷四十三·朱乐何列传第三十三 - 朱暉・朱穆・樂恢・何敞

  • 卷四十四·邓张徐张胡列传第三十四 - 鄧彪・張禹・徐防・張敏・胡广

  • 卷四十五·袁张韩周列传第三十五 - 袁安・袁京・袁敞・张酺・韓棱・周榮

  • 卷四十六·郭陈列传第三十六 - 郭躬・陳寵

  • 卷四十七·班梁列传第三十七 - 班超・梁慬

  • 卷四十八·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第三十八 - 楊終・李法・翟酺・应奉・应劭・霍諝・爰延・徐璆

  • 卷四十九·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第三十九

  • 卷五十·孝明八王列传第四十 - 劉建・劉羨・劉恭・劉党・劉衍・劉暢・劉昞・劉長

  • 卷五十一·李陈庞陈桥列传第四十一 - 李恂・陳禪・龐参・陳龜・橋玄

  • 卷五十二·崔骃列传第四十二 - 崔駰・崔瑗・崔寔・崔烈

  • 卷五十三·周黄徐姜申屠列传第四十三 - 周燮・黃憲・徐稺・姜肱・申屠蟠

  • 卷五十四·杨震列传第四十四

  • 卷五十五·章帝八王列传第四十五 - 劉伉・劉全・劉慶・劉寿・劉開・劉淑・劉萬歲・劉勝

  • 卷五十六·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 張晧・王龔・种暠・陳球

  • 卷五十七·杜栾刘李刘谢列传第四十七 - 杜根・欒巴・劉陶・李雲・劉瑜・謝弼

  • 卷五十八·虞傅盖臧列传第四十八 - 虞詡・傅燮・蓋勳・臧洪

  • 卷五十九·张衡列传第四十九

  • 卷六十上·马融列传第五十上

  • 卷六十下·蔡邕列传第五十下

  • 卷六十一·左周黄列传第五十一 - 左雄・周举・周勰・黄瓊・黄琬

  • 卷六十二·荀韩鍾陈列传第五十二 - 荀淑・荀爽・荀悦・韓韶・鍾皓・陳寔・陳紀

  • 卷六十三·李杜列传第五十三 - 李固・杜喬

  • 卷六十四·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 - 吳祐・延篤・史弼・盧植・趙岐

  • 卷六十五·皇甫张段列传第五十五 - 皇甫規・張奐・段熲

  • 卷六十六·陈王列传第五十六 - 陳蕃・王允

  • 卷六十七·党锢列传第五十七 - 劉淑・李膺・杜密・劉佑・魏朗・夏馥・宗慈・巴肅・范滂・尹勳・蔡衍・羊陟・張儉・岑晊・陳翔・苑康・檀敷・劉儒・賈彪・何顒

  • 卷六十八·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 - 郭泰・符融・許劭

  • 卷六十九·窦何列传第五十九 - 竇武・何進

  • 卷七十·郑孔荀列传第六十 - 鄭泰・孔融・荀彧

  • 卷七十一·皇甫嵩・朱儁列传第六十一

  • 卷七十二·董卓列传第六十二

  • 卷七十三·刘虞・公孙瓚・陶谦列传第六十三

  • 卷七十四上·袁绍・刘表列传第六十四上 - 袁紹

  • 卷七十四下·袁绍・刘表列传第六十四下 - 袁譚・劉表

  • 卷七十五·刘焉・袁术・吕布列传第六十五

  • 卷七十六·循吏列传第六十六 - 衛颯・任延・王景・秦彭・王渙・許荊・孟嘗・第五訪・劉矩・劉寵・仇覽・童恢・童翊

  • 卷七十七·酷吏列传第六十七 - 董宣・樊曄・李章・周紆・黃昌・陽球・王吉

  • 卷七十八·宦者列传第六十八 - 鄭眾・蔡倫・孫程・曹騰・單超・侯覽・曹節・審忠・呂強・張讓

  • 卷七十九上·儒林列传第六十九上 - 劉昆・劉軼・洼丹・觟陽鴻・任安・楊政・張興・戴憑・魏滿・孫期・歐陽歙・曹曾・牟長・宋登・張馴・尹敏・周防・孔僖・楊倫

  • 卷七十九下·儒林列传第六十九下 - 高詡・包咸・ 魏應・伏恭・任末・景鸞・薛漢・杜撫・召馴・楊仁・趙曄・衛宏・董鈞・丁恭・周澤・孫堪・鍾興・甄宇・樓望・程曾・張玄・李育・何休・服虔・穎容・謝該・許慎・蔡玄

  • 卷八十上·文苑列传第七十上 - 杜篤・王隆・夏恭・傅毅・黃香・劉毅・李尤・蘇順・劉珍・葛龔・王逸・崔琦・邊韶

  • 卷八十下·文苑列传第七十下 - 張升・趙壹・劉梁・劉楨・邊讓・酈炎・侯瑾・高彪・張超・檷衡

  • 卷八十一·独行列传第七十一譙玄・李業・劉茂・溫序・彭修・索盧放・周嘉・范式・李善・王忳・陸續・戴封・李充・繆肜・陳重・雷義・范冉・戴就・趙苞・向栩・諒輔・劉翊・王烈

  • 卷八十二上·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上 - 任文公・郭憲・許楊・高獲・王喬・謝夷吾・楊由・李南・李郃・馮冑・段翳・廖扶・折像・樊英

  • 卷八十二下·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下 - 唐檀・公沙穆・許曼・趙彥・樊志張・單颺・韓說・董扶・郭玉・華佗・徐登・費長房・薊子訓・劉根・左慈・計子勳・王和平

  • 卷八十三·逸民列传第七十三 - 向長・逢萌・周黨・王霸・嚴光・井丹・梁鴻・高鳳・臺佟・韓康・矯慎・戴良・法真・龐公

  • 卷八十四·列女传第七十四 - 鲍宣妻桓少君・王霸妻・姜诗妻庞氏・周郁妻趙阿・曹世叔妻班昭・乐羊子妻・程文矩妻李穆姜・孝女曹娥・许升妻呂榮・袁隗妻马氏・庞淯母赵娥・刘长卿妻桓氏・皇甫规妻・阴瑜妻荀采・盛道妻赵媛姜・孝女叔先雄・董祀妻蔡琰 (二十四史中首部為女性立傳)

  • 卷八十五·东夷列传第七十五 - 夫餘・挹婁・高句驪・東沃沮・濊・三韓・倭

  • 卷八十六·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

  • 卷八十七·西羌传第七十七 - 羌

  • 卷八十八·西域传第七十八 - ・于阗・條支・安息・大秦・大月氏・天竺・奄蔡・疏勒・焉耆・車師

  • 卷八十九·南匈奴列传第七十九

  • 卷九十·乌桓鲜卑列传第八十




  • 志第一·律历上

  • 志第二·律历中

  • 志第三·律历下

  • 志第四·礼仪上

  • 志第五·礼仪中

  • 志第六·礼仪下

  • 志第七·祭祀上

  • 志第八·祭祀中

  • 志第九·祭祀下

  • 志第十·天文上

  • 志第十一·天文中

  • 志第十二·天文下

  • 志第十三·五行一

  • 志第十四·五行二

  • 志第十五·五行三

  • 志第十六·五行四

  • 志第十七·五行五

  • 志第十八·五行六

  • 志第十九·郡国一

  • 志第二十·郡国二

  • 志第二十一·郡国三

  • 志第二十二·郡国四

  • 志第二十三·郡国五

  • 志第二十四·百官一

  • 志第二十五·百官二

  • 志第二十六·百官三

  • 志第二十七·百官四

  • 志第二十八·百官五

  • 志第二十九·舆服上

  • 志第三十·舆服下


参考文献



维基文库标志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后汉书







  1. ^ 《中國史學史》,謝保成主編


  2. ^ 謝承《后漢書》一三○卷;薛瑩《后漢記》六十五卷;司馬彪《續漢書》八十三卷;華嶠《后漢書》十七卷;謝沈《后漢書》八十五卷;晉張瑩《后漢南記》四十五卷;袁山松《后漢書》九十五卷;范曄《后漢書》九十七卷,又劉昭注本一二五卷。


  3. ^ 清代姚之駰撰《後漢書補逸》二一卷,輯錄《東觀漢記》和謝承、薛瑩、張璠、華嶠、謝沈、袁山松、司馬彪諸家遺文;汪文臺輯《七家後漢書》二一卷;黃奭、王仁俊、陶棟等分別輯有諸家《後漢書》佚文。


  4. ^ 《述略》


  5. ^ 即范曄《後漢書》九十五卷加上司馬彪《續漢志》三十卷。《隋書·經籍志出》:「後漢書一百二十五卷 范曄本,梁剡令劉昭注。」


  6. ^ 《宋史·藝文志》記載:“范曄《後漢書》九十卷,章懷太子李賢注;劉昭《補注後漢志》三十卷。”所載“《補注後漢志》”書名有誤,當為“《注補後漢志》”。


  7. ^ 《史通》的《書事篇》和《補注篇》



參見


  • 後漢書人物列表

  • 八家後漢書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情報】本週珍珠商品重點:煉金時裝 + 艾港勞工宿舍!!

京昆高速公路

【攻略】陳戈-謝勒汗智慧的古書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