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
本条目可能使用了不合適的列表式记述。請協助将其改为散文式敘述以利讀者獲得更完整的訊息。(2011年11月28日) |
軍閥可以定義為軍人以武力為後盾,割据一方,以保有並擴張自己的權位,忽視國家的秩序法律[1]。以下為軍閥的定義:
- 由於現實上“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觀念,很多被消滅或勢力不夠而失敗的政權或割據勢力,很多都被視為軍閥,如東漢初的公孫述、元朝末年的陳友諒等。
- 一個統一政權軍隊內部的不同派系,如:日本帝國時期軍部裡的長州派、薩摩派、皇道派、統制派等各種派系。
- 指以武力割據一方的政權,主要是用在民初時期的地方軍事政權,像張作霖、段祺瑞等北洋軍閥,又或像日本戰國時期的大名。
- 以武力作為政治資本、擁兵自重,佔有國家土地、國家資源,以擴張地盤為唯一目的,對於其他方面的建設通常少有建樹。
- 常是由掌控軍事、經濟的名士演變成軍閥。因中央勢力衰弱,出現能壟斷權力的人。
- 即使是現代民主國家,對於不聽中央政府指揮的地方首長或勢力,而自己為政者,有時也會被戲稱為軍閥,或“地方諸侯經濟”。
對於強大的政治或軍事力量而言,經常會因利益製造出分裂的局面,幾種不同類型如秦朝時期的连横政策;大英帝國對於殖民地的手段;美蘇於冷戰時期對世界各地政府內部的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之爭。請參考分而治之。
在中國歷史上,也出現過諸侯、刺史/州牧、節度使等等的地方政權,因日久滋養軍事勢力且因政治、政策、種族或環境等因素考量而有所背棄中央政府。
目录
1 各國歷史上曾被軍閥分據的時期
1.1 亞洲
1.1.1 中國
1.1.2 日本
1.1.3 印度
1.1.4 西亞
1.1.5 中南半島和南洋群島
1.2 歐洲
2 中國民初軍閥
2.1 興起原因
2.2 分類
2.2.1 國家軍閥
2.2.2 聯省軍閥
2.2.3 省級軍閥
2.2.4 小軍閥
2.3 特性
2.3.1 優點
2.3.2 缺點
3 参考文献
4 參見
各國歷史上曾被軍閥分據的時期
亞洲
中國
諸侯割據(春秋戰國時代)
秦末民變(秦朝末年大澤起義至西漢初年垓下之戰)
新末民變(新朝末年赤眉、綠林起事至東漢初年劉秀登基)
州牧割據(東漢末期、三國時代)
八王之亂(西晉年間)
五胡十六國、南北朝(西晉末年永嘉之亂至隋文帝統一全国)
安史之亂(盛唐年間)
藩鎮割據(唐朝中晚期、五代十國)
元末民變(元朝末年至朱元璋统一全国)
明末民變(明朝末年至康熙滅三藩、明鄭)
軍閥割據(中華民國初年)
日本
- 南北朝時代
- 戰國時代
印度
- 列國時代
- 土邦
西亞
繼業者時期
安息帝国晚期
阿拉伯帝國滅亡前(非沙烏地阿拉伯,而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建立的)
中南半島和南洋群島
- 泰越寮
- 中世紀
印度尼西亞(兼包括東帝汶、巴布亞新幾內亞)- 中世紀
歐洲
- 德意志(包括德國、奧地利和匈牙利)
神聖羅馬帝國時期
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 普魯士統一前)
- 東歐( 德意志以東、 俄羅斯以西)
- 中世紀
中國民初軍閥
興起原因
- 中央政府勢力衰弱,政治、經濟管轄力變弱。帝制瓦解,人民窮困,教育不普及。
- 地方勢力增強。地方內可練軍、抽稅;外可與列強私自訂約。例如東南互保。
- 內戰不斷,造成農村經濟破產,生活不易,軍閥因此產生。軍閥的出現又造成內戰。造成惡性循環。
- 因為列強的支持。直系有英美支持,西南軍閥有法支持,奉系有日本支持,國民政府有法苏支持[2]。
- 列強援助軍閥的原因:「(列強)希望中國頂好變成印度或朝鮮第二,或至少保持苟延殘喘的狀態,好讓他們從中漁利。他們雖不能阻止中國一般革命志士出來救國、建國、治國;他們卻可找出一般賣國自私的軍閥,給以小惠,助以實力,來做他們的侵華工具。而軍閥為厚植自己勢力,也向帝國主義者結納,抵押國家利權大借外債,購買軍械,以圖吞併其他軍閥。[3]據胡夢華〈中國軍閥之史的敘述〉整理
- 地理因素。
- 地形因素。如四川、山西的割據。
- 地理因素造成地域情結。如南與北的對立。
分類
國家軍閥
勢力大,可控制北京政府—以中央政府名義向國外貸款、討伐叛軍。
直系馮國璋、孫傳芳、吳佩孚
皖系段祺瑞、徐樹錚、盧永祥
奉系張作霖、張學良
聯省軍閥
- 西南軍閥:滇系(唐繼堯)、桂系(陸榮廷)
- 西北國民軍:冯系(馮玉祥)
省級軍閥
保境安民,依附大勢力。
山西:晉系(閻锡山)
广东:粤系(陈炯明)
湖南:湘系(赵恒惕)
新疆:楊增新、盛世才(認廟不認神主義)- 西北马家军:马鸿宾、马鸿逵、馬步青、馬步芳、馬安良、馬廷賢、馬仲英
小軍閥
- 四川:(四川四傑:東—劉湘、北—鄧錫侯、西—楊森、南—劉文輝)
- 河南:(趙倜、劉鎮華→白朗、張慶)
- 陕西:陈树藩
- 贵州:黔系(刘显世)
特性
優點
* 軍閥沒有強烈的意識形態,使文化活動自由,讓新文化運動得以興起。如段祺瑞聘蔡元培做北大校長。
- 有輪流執政現象,不將對手趕盡殺絕。[原創研究?]
缺點
* 以擴充軍隊為第一目的,嚴重阻礙中國現代化。
中國自北宋實施重文輕武的政策後,軍人質素嚴重降低。從袁世凱的善後大借款後,袁私心自用提拔行伍,造成軍中(上層軍官)76%文盲。[原創研究?]
参考文献
^ 張玉法:《中國現代史》第172頁
^ Peter Zarrow. China in War and Revolution, 1895-1949. Taylor & Francis. 9 September 2005: 233 [1 January 2011]. ISBN 978-0-203-01562-9.
^ 胡夢華〈中國軍閥之史的敘述〉
參見
- 學閥
- 門閥
- 財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