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
STS-133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after undocking 5.jpg
国际空间站,发现号航天飞机摄于2011年3月7日
国际空间站臂章
国际空间站臂章
空间站信息

COSPAR ID:

1998-067A

呼号:

AlphaStation
最大成员:6人
发射日期:1998年-今

发射台:

肯尼迪LC-39
拜科努尔LC-1/5和LC-81/23

质量:
419,455公斤(924,740磅)
长度:72.8米(167.3英尺)
宽度:108.5米(357.5英尺)
高度:约20米(约66英尺)
加压空间:916立方米

大气压力:
101.3千帕

近地点:
347公里平均海拔
(2010年6月18日)

远地点:
360公里平均海拔
(2010年6月18日)

轨道倾角:
51.6度
平均速度:7,706.6米/秒
(27,743.8公里/小时)

轨道周期:
91分
在轨天数:7332
(12月17日)
有人天数:6621
(12月17日)
轨道数目:115087
(12月17日)
轨道衰减2公里/月
资料日期:2010年5月23日
(除非另外注释)。
参考资料:
[1][2][3]
配置图
国际空间站装配状况 (至2011年5月为止)
国际空间站装配状况
(至2011年5月为止)




  最初创始国


  美国宇航局签约国



国际空间站(法语:Station spatiale internationale,缩写为SSI英语: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缩写为ISS;俄语: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косми́ческая ста́нция,缩写为МКС)是一个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科研设施,是人类历史上第九个载人的空间站。空间站的主要功能是作為在微重力環境下的研究實驗室,研究領域包括生物學、物理學、天文學、地理學、气象学等,目前由六个国家或地区合作运转,包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发機構、加拿大太空局、巴西航天局和歐洲太空總署(成员国英国[4]、爱尔兰、葡萄牙、奥地利和芬兰没有参加国际空间站计划,希腊和卢森堡则是在计划开始之后加入欧洲空间局的。[5])。中华人民共和国曾表达参与国际空间站建设的意向,但因诸多原因最終被排斥在外[6][7]。迄今为止,已有来自多国的宇航员登上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但均为美国或俄罗斯主导的太空计划,其中还包括七名太空游客。


从1998年11月15日国际空间站第一个部份曙光号功能货舱发射升空。到2010年6月,空间站已经在轨道上环绕地球运转了66000圈[8]。国际空间站原计划在2020年后结束使命,後來改為2024年。[9]。负责国际空间站与地面之间运输的太空船有联盟号、进步号、自动运载飞船、H-II運輸載具、龙飞船、发现号航天飞机、奋进号航天飞机等。国际空间站最多可承载六名乘员(長時間),大部分实验设施也已经投入使用。由于大气阻力和重新启动等因素的影响,国际空间站的轨道实际高度常发生漂移。




目录





  • 1 命名


  • 2 歷史


  • 3 建造计划

    • 3.1 組件配置



  • 4 目标

    • 4.1 远期



  • 5 遠征隊


  • 6 图集


  • 7 参考文献


  • 8 外部链接


  • 9 参见




命名


国际空间站最初提议的名字是“阿尔法(Alpha)空间站”,但是遭到俄罗斯的反对,理由是此名字暗示国际空间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空间站,而苏联及后来的俄罗斯先后成功地运行过8个空间站。虽然国际空间站的命名没有采用最初提出的阿尔法空间站,但是空间站的无线电呼号却是“阿尔法”,这个呼号是空间站第一批乘员登站时确定的,当时国际空间站的名字仍然未定,时任美国宇航局主席的丹尼爾·戈登英语Daniel Goldin将空间站的临时呼号定为阿尔法,此呼号后来沿用下来,成为空间站的正式电台呼号。



歷史


國際太空站計劃的前身是美國太空總署的自由号空间站,這個計劃是1980年代美國戰略防禦計劃計劃的一個組成部分。在1987年12月1日美國太空總署宣佈波音公司、通用電氣公司、麥道飛機公司和洛迪恩推進動力公司獲得了參與建造自由太空站的訂單。老布什執政期間,星球大戰計劃被擱置,自由太空站也隨之陷入停頓,1993年時任美國總統的柯林頓正式結束了自由太空站計劃。冷戰結束後在美國副總統戈爾的推動下,自由太空站重獲新生,美國太空總署開始與俄羅斯聯邦太空局接觸,商談合作建立太空站的構想。


1998年11月15日國際太空站的第一個組件曙光號功能貨艙進入預定軌道,同年12月,由美國製造的團結號節點艙升空並與曙光號連接,2000年7月星辰號服務艙與太空站連接。2000年11月2日首批太空人登上國際太空站。


國際太空站的各個組件大多由美國太空總署的太空梭進行運輸,由於各個組件大多在地面就已經完成建設任務,太空人在太空只需要進行很少的操作便可以將組件連接上太空站主體。國際太空站完全完成之後,根據其設計共可以提供7名太空人同時工作和生活。


國際太空站的預算遠遠超過了美國太空總署最初的預計,其建造時間表也比預定的要晚,其主要原因是2003年發生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事件之後,美國太空總署停飛了所有的太空梭。在太空梭停飛的兩年半時間裡,太空站的人員和物資運輸完全依賴俄羅斯的聯盟號太空船,太空站上的科學研究活動也儘可能地被壓縮了。按照預定計劃,太空站的建設將在太空梭重返太空之後在2006年恢復,但是在2005年7月發現號太空梭的STS-114飛行任務完成後,由於太空梭隔熱材料在升空過程中脫落,美國太空總署再次停飛所有太空梭,這使得國際太空站的建設時間表再次拖延。


2006年11月20日,國際太空站上的活動首次在地球上進行了高畫質電視直播,並在紐約的時代廣場大螢幕電視上播放。這是人類首次觀看到來自太空的高畫質電視直播畫面。直播節目的主角是國際太空站第14長期考察組指令長邁克爾·洛佩斯-阿萊格里亞,攝像師是站內的隨航工程師托馬斯·賴特爾。這套直播系統名為太空影片網關,直播的清晰度可以達到普通類比電視的6倍。[10]


2007年1月31日,國際太空站第14長期考察組中的兩名美國太空人洛佩斯-阿萊格里亞和蘇尼特·威廉斯成功進行超過7個小時的太空漫步。他們將命運號實驗艙的一個冷卻回路從臨時系統接入永久系統,完成了一些電路接線工作,使對接的太空梭能接入並使用太空站上新太陽能電池板提供的電力,將一個遮光反射罩和隔熱罩丟棄,然後將一組舊太陽能電池板上的散熱器回收[11]。2月4日美國東部時間上午8時38分,這兩名太空人再度出艙,進行約7個小時的太空漫步。他們將命運號實驗艙的另一個冷卻回路從臨時系統接入永久系統,對一個廢棄的氨水冷卻設備進行清理[12]。2月8日,這兩名太空人完成了6小時40分鐘的第三次太空漫步,將太空站外的兩個大型遮罩移除丟棄,並安裝貨物運輸機的幾個附屬裝置[13]。2月22日,國際太空站飛行工程師、俄羅斯太空人米哈伊爾·秋林和洛佩斯-阿萊格里亞進行一次6個多小時的計劃外太空漫步,修復了對接在太空站上的進步M-58飛船的一處未能收攏的天線[14]




23次任務合照


2007年10月30日[15],美國「發現號」太空梭太空人日前為國際太空站重新裝配太陽能天線電池板時,電池板出現破裂,美國太空總署科學家檢視電池板破損處,瞭解造成原因。


2009年3月,美國太空總署網站開始線上直播國際太空站即時畫面,太空站工作人員睡覺或者下班的时候,全球網際網路用户可以通過網路欣賞太空站的直播影像[16]


2012年5月31日,全球首艘造訪太空站的商業太空船——美国龍飞船成功返回地球,制造龍飞船的SpaceX與美國太空總署簽署了價值16億美元的合約,向太空站發射12次貨運太空船。



建造计划


按照计划,建造整个国际空间站共需要超过50次太空飞行和组装,其中的39次飞行需要由航天飞机完成,每次約15噸左右,有大约30次飞行和装配任务需要进步号飞船上的貨物提供支持。整个建造工作完成后,国际空间站将会有1200立方米的内部空间,总重量420公噸,总输出功率达到110千瓦,桁架长度108.4米,舱体长度74米,额定乘员6人。


整个空间站由众多组件构成:

















































































































































































































































组件

航次

运载者

發射时间

长度
(m)


直径
(m)


质量
(kg)


曙光号功能货舱
1 A/R

质子號
1998年11月15日
12.6
4.1
19,323

团结号节点舱(1號節點艙)
2A - STS-88

奋进号
1998年12月4日
5.49
4.57
11,612

星辰号服务舱
1R

质子號
2000年7月12日
13.1
4.15
19,050

国际空间站桁架 - Z1桁架
3A - STS-92

发现号
2000年10月11日
4.9
4.2
8,755

国际空间站桁架 - P6桁架及太阳能电池板
4A - STS-97

奋进号
2000年11月30日
73.2
10.7
15,824

命运号实验舱
5A - STS-98

亚特兰蒂斯号
2001年2月7日
8.53
4.27
14,515

外部裝載平臺1 (ESP-1)
5A.1 - STS-102

亚特兰蒂斯号
2001年3月13日
4.9
3.65
2,676

移动维修系统 - 空間站遙控機械臂(加拿大臂2)
6A - STS-100

奋进号
2001年4月19日
17.6
0.35
4,899

尋求號氣密艙(聯合气密舱)
7A - STS-104

亚特兰蒂斯号
2001年7月12日
5.5
4
6,064

碼頭號對接艙 - 碼頭號气密及对接舱
4R - 進步-M-SO1英语Progress M-SO1

进步號
2001年9月14日
4.9
2.3
3,676

国际空间站桁架 - S0桁架
8A - STS-110

亚特兰蒂斯号
2002年4月8日
13.4
4.6
13,971

移动维修系统 - 機械臂移動平臺
UF-2 - STS-111

奋进号
2002年6月5日
5.7
2.9
1,450

国际空间站桁架 - S1桁架
9A - STS-112

亚特兰蒂斯号
2002年10月7日
13.7
4.6
14,124

国际空间站桁架 - P1桁架
11A - STS-113

奋进号
2002年11月23日
13.7
4.6
14,003

外部裝載平臺2 (ESP-2)
LF1 - STS-114

發現號
2005年7月26日
4.9
3.65
2,676

国际空间站桁架 - P3、P4桁架及太陽能電池板
12A - STS-115

亞特蘭提斯号
2006年9月9日
13.8
4.8
15,824

国际空间站桁架 - P5桁架
12A.1 - STS-116

發現號
2006年12月9日
3.4
4.6
1,864

国际空间站桁架 - S3、S4桁架及太陽能電池板
13A - STS-117

亞特蘭提斯号
2007年6月8日
13.7
5.0
16,183

国际空间站桁架 - S5桁架
13A.1 - STS-118

奋进号
2007年8月8日
3.4
4.6
1,864

外部裝載平臺3 (ESP-3)
13A.1 - STS-118

奋进号
2007年8月8日
4.9
3.65
2,676

和諧號節點艙(2號節點艙)
10A - STS-120

亞特蘭提斯号
2007年10月23日
7.2
4.4
14,288

哥倫布實驗艙
1E - STS-122

亞特蘭提斯号
2008年2月7日
6.9
4.5
19,300

希望號日本實驗艙 - 實驗儲藏艙
1J/A - STS-123

奋进号
2008年3月11日
3.9
4.4
4,200

移动维修系统 - 特殊微動作機械手
1J/A - STS-123

奋进号
2008年3月11日
3.67
6.70
1,560

希望號日本實驗艙
1J - STS-124

發現號
2008年5月31日
11.19
4.39
14,800

希望號日本實驗艙 - 日本機械臂
1J - STS-124

發現號
2008年5月31日
10.0
0.35
780

国际空间站桁架 - S6桁架及太陽能電池板
15A - STS-119

發現號
2009年3月15日
13.84
4.97
14,100

希望號日本實驗艙 - 外部實驗平臺
2J/A - STS-127

奋进号
2009年7月15日
5.20
5.00
4,100

迷你研究艙2(探索號迷你研究艙)
5R - 進步-M-MIM2英语Progress M-MRM2

进步號
2009年11月10日
2.25
4.049
3,670

寧靜號節點艙(3號節點艙)
20A - STS-130

奋进号
2010年2月8日
6.706
4.480
19,000

穹頂艙
20A - STS-130

奋进号
2010年2月8日
1.500
2.955
1,880

迷你研究艙1(晨曦號迷你研究艙)
ULF4 - STS-132

亞特蘭提斯号
2010年5月14日
6.00
2.35
8,015
多用途增壓艙
ULF5 - STS-133

發現号
2011年2月24日
N/A
N/A
N/A

周期性往返任务:



  • 多用途物流艙(MPLM)

预定运送的组件


  • 科學號多用途實驗艙-质子號(3R)-2014年4月

已取消的组件


  • 離心重力艙

  • 對接貨艙

  • 多用途對接艙

  • 生活艙

  • 乘員逃生太空船

  • 空間站推進艙

  • 俄羅斯實驗艙

  • 臨時控制艙

接驳航天飞机



  • 穿梭機 [現已停用]

  • 联盟号

  • 進步號

  • 自動運載飛船

  • H-II运载飞船

此外还有很多非承重桁架用于支撑空间站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


美国太空制造公司英语Made in Space (company)专门设计的用于国际空间站微重力制造项目的3D打印机已经通过了美国宇航局最后的验证测试,将于2014年8月发射到国际空间站投入使用。[17]



組件配置


.mw-parser-output .chart-containermax-width:100%;overflow:auto;overflow-x:auto;overflow-y:visible.mw-parser-output .chart-contentborder-spacing:0;border-collapse:separate






























































































































































































































































































































































































































































































































































































































































俄羅斯
對接口
太陽能板
星辰号
服务舱
太陽能板
俄羅斯
對接口

探索號(小型實驗艙-2)
氣密艙

码头号
对接舱
俄羅斯
對接口

科学号实验舱
替換码头号对接舱
歐洲
機械手臂
太陽能板
曙光號
(第一個艙組)
太陽能板

晨曦號
(小型實驗艙-1)
俄羅斯
對接口

李奧納多號
貨艙

BEAM
充氣太空艙
PMA 1
對接口
英语Pressurized Mating Adapter#PMA-1

寻求号
气密舱

团结号
节点舱1

宁静号
节点舱3
PMA 3
對接口
英语Pressurized Mating Adapter#PMA-3
ESP-2穹顶舱
太陽能板太陽能板散熱器散熱器太陽能板太陽能板

ELC 2, AMS
Z1 trussELC 3
S5/6 TrussS3/S4 TrussS1 TrussS0 TrussP1 TrussP3/P4 TrussP5/6 Truss

ELC 4, ESP 3
ELC 1

Dextre
機械手臂

移动维修系统
機械手臂
太陽能板太陽能板太陽能板太陽能板
ESP-1
命运号
实验舱

希望號
貨艙
貨運飛船
對接口
貨運飛船
對接口

希望號
機械手臂
外部酬載設施
哥倫布號
實驗艙

和谐号
節點艙2

希望號
實驗艙

希望號
外部平台
PMA 2
對接口
英语Pressurized Mating Adapter#PMA-2
IDA 2
對接器
英语International Docking Adapter


目标




美國元件的工廠




俄罗斯的火星-500建筑的三维规划,是基于地面的试验以补充基于国际空间站的试验 - 用于准备一个载人火星任务。


有很多持批评观点的人认为国际空间站计划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并且抑制了其他更有意义的计划。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列举,花费在国际空间站计劃上的上千亿美元和近乎一世代的时间,可以用来实施无数的无人太空任务,或者将这些时间和金钱花在地球上的研究中,也要比国际空间站更有意义。


空间站的支持者认为对于空间站的批评是目光短浅而且带有欺骗性的,支持者认为花费在载人空间探索上的巨额经费同样会给地球上的每个人带来切实的好处。有评估指出,国际空间站计划所开发的载人航天相关技术的商业应用,会间接带动全球经济,其所带来的收益是最初投资的七倍,也有一些相对保守的估计则认为此种收益只是最初投资的三倍。还有一些坚定的支持者认为,即使国际空间站在科学方面的意义为零,仅其发挥的推动国际合作的作用,也足以令这个计划彪炳史册。



远期


2012年3月30日,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局长弗拉基米尔·波波夫金表示,联邦航天局正在与外国伙伴讨论2020年后继续使用国际空间站的问题,并打算改变国际空间站的运作方式。波波夫金说,联邦航天局考虑将国际空间站的使用期延长到2028年,即使作出了延长使用期的决定,国际空间站的作用也将改变,它将成为进行技术试验和训练载人登月的平台。[18]



遠征隊



所有永久駐地乘員組命名「长期考察组N」,「遠征N」在每次遠征以後連續地被增加。太空遊客沒有算作是遠征成員。直至2011年5月底,共完成了27次遠征(遠征1-27),1次進行中(遠征28),11次計劃中(遠征29-39)。


因為聯盟號太空船每次只能運輸三名遠征隊員,空间站滿員則是六人,因此一批次3+3人「遠征隊」其實是搭乘不同的太空船前來。以A、B、C次發射組員為例,當A+B一組在空间站時,稱為第XX次任務遠征隊,但是當A組員返回地球,C組發射時,則變成B+C組在空间站執勤,就稱為XX+1次任務遠征隊。依此類推。



图集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docked with Endeavour and Johannes Kepler




参考文献




  1. ^ Chris Peat. ISS—Orbit Data. Heavens-Above.com. 2010-06-18 [2010-06-18]. 


  2. ^ Steven Siceloff. NASA Yields to Use of Alpha Name for Station. Space.com. 2001-02-01 [2009-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09). 


  3. ^ STS-132 Press Kit (PDF). NASA. 2010-05-07 [2010-06-19]. 


  4. ^ 国际空间站将迎来首位英籍宇航员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12-03.,亚太日报,2013年5月21日


  5. ^ European Space Agency http://www.esa.int/esaHS/partstates.html


  6. ^ China wants role in space station. CNN. Associated Press. 2007-10-16 [2008-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14). 


  7. ^ James Oberg. China takes aim at the space station. MSNBC. 2001-10-26 [2009-01-30]. 


  8. ^ Statement by Charlie Bolden, NASA Budget Press Conference (PDF) (新闻稿). NASA. 2010-02-01 [2010-02-01]. 


  9. ^ SPACE STATION TO BE SUNK AFTER 2020. Discovery News. 2011-07-27 [2011-07-28]. 


  10. ^ 国际空间站完成首次高清晰度直播,2006年11月17日,新华网


  11. ^ 張忠霞,國際太空站太空人進行太空漫步,新華網


  12. ^ 張忠霞,太空站太空人完成第二次太空漫步,新華網


  13. ^ 張忠霞,太空站太空人太空漫步創紀錄,新華網


  14. ^ 劉洋,張忠霞,太空站太空人太空漫步修復"進步"飛船天線故障,新華網


  15. ^ 國際太空站太陽電板破損 恐影響太空站用電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7-11-02.


  16. ^ 孝文. NASA網站开始線上直播國際太空站实时视频. 科学網. 2009-03-14 [2016-02-12] (中文(简体)‎). 


  17. ^ 国际空间站8月将获3D打印机拟在太空制造零件. 环中网. 


  18. ^ 星空筑巢不怕路遥. 新京报. 2012-06-17 (中文(简体)‎). 



外部链接




  • 空间站视频直播

  • 国际空间站十五周年紀念影片

  • bilibili上的空间站视频转播,中国境内可以直接观看


参见




  • 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中国空间站

  • 伽利略计划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京昆高速公路

【情報】本週珍珠商品重點:煉金時裝 + 艾港勞工宿舍!!

【攻略】陳戈-謝勒汗智慧的古書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