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正確










政治正確英语:political correctness;缩写:PC[1]),是指態度公正,避免使用一些冒犯及歧視社會上的弱勢群體的用詞,或施行歧視弱勢群體的政治措施。如不能冒犯不同種族、性別、性取向、身心障礙、宗教和不能打壓因政治觀點的不同而產生歧視或不滿。常見的爭議點包含女性、不同性取向、宗教信仰、持不同政见者、[1]少数族群。少數族群包括以國籍、種族、宗教劃分的族群,與本國主流族群相比。[2]「政治正確」不限於「用詞正確」,也包括觀點、立場、政策和行為的「正確性」,不能違背被認定為「正確」的立場。「政治正確」也被應用於非針對特定人群的範疇,例如氣候變化[3]、動物權益[4]等牽涉。


事实上,其執行結果卻一直富有爭議。在一些美國的自由意志主義者、保守主義者及不少評論員的觀點中,政治正確一詞本身“政治不正確”,屬貶義詞,與假道學的意義相類[5][6],且會威脅社會的言論自由(自由意志主義者認為即使被視為冒犯甚至歧視的言詞也是言論自由一部分,),對社會的包容價值觀構成威脅(反而變成不包容),而相關「政治不正確」言論是否構成歧視及冒犯性存在爭議。支持者則認為,傾向採用較中立語言、文明用語來包裝政治正確的語句,本質上並沒有冒犯任何人,並批評部分反對者以「反對政治正確」為理由,藉此打壓不同意見者的言論自由,煽動仇恨及分化社會,而反對者實際上也有自身一套的政治正確(在西方,右翼的政治正確認為西方社會應是以白人為主、信仰西方文化及基督教文化的國家,少數族群的國民須認同所屬國家文化和價值觀;左翼的政治正確則認為西方社會必須是以自由主義和世俗主義為基礎、包容少數族群、多種族及多宗教的多元文化社會),並籍反對政治正確之名而打壓異見。


“政治正確”一中文詞在其他不同的社會中,其語義可能有不同。例如在臺灣,可能會被當作「符合公眾道德倫理觀、具備愛國情操的言論」(如強調中華民國或臺灣會有不同意義),在本條目主要討論起源自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政治正確現象,涉及種族、性別、性取向、身心障礙、宗教或政治觀點。在香港,香港回歸後政府使用中國內地作為對中國大陸的稱呼,即使民間仍以「大陸」稱之,但並無構成很大爭議。




目录





  • 1 释义

    • 1.1 例子


    • 1.2 外語



  • 2 用法

    • 2.1 民族與宗教

      • 2.1.1 举例




  • 3 延伸


  • 4 統計數據


  • 5 「政治不正確」的後果


  • 6 批評


  • 7 參看


  • 8 参考文献


  • 9 延伸阅读

    • 9.1 赞同意见


    • 9.2 反对意见


    • 9.3 中立观点





释义


政治正確的用語強調必須尊重某些少數群体,为了避免真實存在的或对他们造成不公正的歧視,而採用的變換另一種稱呼的行為。政治正確的一個目的是用相對最「中立」的字眼及用語,防止及避免歧視或侵害任何人。


支持者認為,政治正確的用語有助於喚醒公眾的無意識的偏見,使得他們可以有一個更加正式的、無偏見的語言可以稱謂與大眾不同的人群,而避免「傷害」他們。


反對者认为,政治正确只是在逃避问题,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问题,且規範化使用某些用語反而會打壓言論自由。


根據科學研究,愛德華·薩丕爾和本傑明·李·沃爾夫(Benjamin Lee Whorf)最早提出語言影響思維,因此通常用來描述人群的語言是有影響力的。雖然這個論斷仍然很有爭議,但是政治正確是基於這個理論的。批評政治正確的人士認為,禁止被指使用具有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的詞語,反而會促進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的思想。



例子


  • 老人家——長者(香港,兩者通用,後者主要使用於傳媒),銀髮族、樂齡人士(主要使用台灣傳媒)

  • 低能——智能障礙、心智遲緩(臺灣,香港)


  • 口吃、结巴——言语障碍


  • 啞巴——失语人士


  • 瞎子、盲人——視障人士(臺灣,香港)


  • 聾子——聽障人士(臺灣,香港)


  • 弱智——智商較低的人士(香港)、喜憨(臺灣)


  • 自閉症——社交障碍[來源請求]

  • 殘疾人——身體障礙者、傷健人士


  • 老年癡呆症——老年性腦退化症、阿尔茨海默病

  • 小兒麻痹症——脊髓灰質炎


  • 變性人——跨性別人士[來源請求](包括完成性別重置手術的變性人,社會(gender)和生理性別(sex)不同但無做性別重置手術的人士)


  • 夫妻——已婚伴侶(在法律允許同性婚姻的地區使用(married couple))


  • 蕃人、生番、蠻族、土著、山胞——台灣原住民(中国大陆稱作台灣高山族,視為少數民族)


  • 白人——高加索人,避免歧視白化症患者


  • 黃種人——蒙古人種,避免歧視黃疸症患者


  • 遊民——街友


  • 失業——待業(一定時間內)


  • 野狗、野貓——流浪動物(浪浪)


  • 吸毒、吸毒者、道友——藥物濫用者[7]、濫用藥物者(drug abusers)


  • 囚犯——矯正中人士、收容人

  • 夜間婦女候車區——夜間安心候車區

  • 出獄者、釋囚——更生人士(臺灣,香港)


  • 娼妓(妓女、「雞」)、男妓(「鴨」)等——性工作者(sex worker)


  • 人蛇、偷渡客——無證入境者、非法入境者


  • 非法移民——無證移民[8]、逾期移民、非法入境者


  • 恐怖組織(terrorist group)——極端組織(militant)


  • 恐怖份子(terrorist)、花瓜——極端主義者(extremist)、極端伊斯蘭主義者


  • 黑幫——地方社團


  • 暴力團——任俠團體、遊俠團體


  • 屍體——遺體、大體


  • 印第安人——美洲原住民(Native Americans)、第一民族


  • 中國大陸(大陸)——中國內地、國內(香港、澳門)

  • 精神分裂——思覺失調(香港)

  • 示威抗議——群眾陳情、群眾集會


外語



  • 英語的Anno Domini(基督紀元、主後,縮寫為AD)、Before Christ(基督紀元前、主前,縮寫為BC)——Common Era(公元,縮寫為CE)、Before Common Era(公元前,縮寫為BCE);改用「Common Era」可避免冒犯非基督教徒,不過批評者認為此舉實屬無聊及無需要,因為「Common Era」的紀年仍是與耶穌基督的誕生相關。[9]但有認為使用公元可以接受,因為耶穌基督確實並非出生於公元1年。

  • 在职业英語中,主席是女性時,使用chairman被認為是「政治不正確」(man在英文原本是包括男人和女人,意即女人是男人的,有性別歧視之嫌),改用chairwoman又被批評特別強調了女性的性別,改用中性的chairperson可避免爭議,或簡單用chair一詞稱呼主席。[10]现时不少職業的稱呼也改用中性用語,以避免歧視女性及跨性別人士。


  • 警察(Policemen/Policewomen→Police officer)


  • 消防員(Firemen/Firewomen→Firefighter)


  • 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達伊沙(Daesh,代表不承認其為伊斯蘭教國家及代表伊斯蘭教)[11]

  • 極端伊斯蘭恐怖主義(Radical Islamic terrorism)——伊斯蘭極端主義(Islamic extremism)


用法



民族與宗教


一般語境下的政治正確的目的有兩重意義:更正多數人認為的歧視語或者差別用語,以平等對待被稱呼的群體。一個很顯著的例子就是,美國人在1960年代開始使用「非裔美國人」(African American)來代替以前的「黑人」(Black People)一詞,甚至是更早之前的「黑鬼」(Negro、Nigger)稱謂。但是這種稱謂取決於不同的時間、地點和人群,例如「黑人」這個詞算是中性,勉強通用,但今日美國白人或非裔都較少使用,改稱「非裔美國人」而「黑鬼」則被認為是種族主義的,惡劣的種族歧視。但是在「非裔美國人」之間,可能會使用「黑鬼」這個稱謂來表示親暱,不過,如果這個稱謂被其他族群使用(尤其白人),則會被認為是嚴重的種族歧視。此外,使用「非裔美國人」也有本末倒置之嫌,因為佔社會多數的白人不會被稱呼為「歐裔美國人」


政治正確亦都用來包含最多不同階層的人。一個例子是有些西方國家用「節日快樂」(Happy Holidays)或「季節祝福」(Season's Greetings)來代替「聖誕快樂」(Merry Christmas)來祝福不信奉基督教或不慶祝西方節日的人。



举例



  • 外省人——戰後移民(臺灣)


  • 外籍勞工——移居勞工、移工(臺灣)
    • 逃逸/非法外勞——失聯移工(臺灣)[12]


  • 外籍新娘——外籍配偶、新住民(臺灣)


  • 黑人——非洲裔人士


  • 聖誕節(Christmas)——耶誕節(臺灣)[13]、冬節(Winterfest)[14]、冬季節日(Winter Holiday)(不等同冬至)
    • 聖誕快樂(Merry Christmas)——節日快樂(Happy Holidays)(用意是概括慶祝由聖誕至新年期間的假期,包括聖誕節及其他宗教節日如猶太教的光明節,以及避免冒犯非基督教徒,反對者批評用語實際是以淡化聖誕節的節日意義,尤其是宗教方面。)、季節問候/季節祝福(Season's Greetings)(使用多年無太大爭議,政府及商業機構多使用作問候用語,避免用詞牽涉宗教)、Merry Xmas(中文仍譯為「聖誕快樂」)


    • 聖誕樹——節日樹、假期樹(Holiday Tree)[15][16]



  • 復活節——春季節日(Spring Holiday,不常用)


  • 復活蛋——春天球體(spring sphere,不常用)[17]

  • (學校的)聖誕節假期、復活節假期——學期結束後假期[18]


  • 矮黑人——尼格利陀人


  • 澳洲土著——澳洲原住民


  • 黃種人——亞裔人士

  • 夜間婦女候車區——夜間安心候車區


延伸


對部分文學作品而言,政治正確包括避免在作品內提及可能冒犯特定人群的事物,例如避免提及宗教的字眼,如聖誕節,以「節日」代替,[19]以免可能冒犯非基督教徒,尤其是信仰其它宗教的人。


有英國出版商要求作者避免在作品中提及豬、豬肉或與豬肉有關的東西(例如香腸),以免冒犯猶太人和穆斯林,不過有猶太人團體表示雖然猶太教禁止吃豬肉,但沒有禁止提及豬或豬肉,身為穆斯林的英國國會議員Khalid Mahmood也認為在文學作品中禁止豬肉相關內容的做法是荒謬。[20][21]另有意見認為出版社對豬肉的避忌是出於懼怕激進穆斯林而實行自我審查,譬如印度教徒視牛為神聖,不吃牛肉,出版社在印度的子公司卻沒有要求作者避免提及牛肉以免冒犯印度教徒。[22]英國有商場在聖誕節時候禁止基督教組織頌唱聖誕歌,也禁止聖誕老人派送禮物,以免可能冒犯非基督教徒。[23]2006年在英國一個對2,300位僱主的調查顯示有74%受訪僱主因為擔心會被指冒犯非基督教徒而禁止在辦公室佈置聖誕裝飾,雖然實施禁令的僱主對此不太情願,但是為了避免招致訴訟而不得不尋求自保。[24]英國教育被指受政治正確影響,[25]有學生因為在上宗教課時候拒絕進行伊斯蘭教形式的禱告而遭受校方懲處;[26]也有許多學校為了避免冒犯穆斯林和猶太教徒學生而不向非穆斯林和非猶太教徒學生提供有豬肉的午餐[25][27]


在加拿大,一些人為避免作出「政治不正確」的言行,不敢公開慶祝聖誕節,也有政府部門明令禁止在辦公室掛上聖誕裝飾。[28]


在美國,紐約市的教育部門列出了一份不適宜在小學測驗中出現的字詞清單,包括「生日」,以免引起不慶祝生日的耶和華見證人學生不快,「恐龍」則可能引起支持創造論家庭的學生不快,「有泳池的屋」也不應提及,以免引起家裡沒有泳池的人不快。該清單被批評為政治正確作祟。[29]


英語使用者可以在頭銜使用「Mx.」取代「Mr.」或「Mrs.」以避免冒犯不認同自身生理性別的人士;在描述拉丁裔人士時可使用「latinx」取代有性別指定意味的「latino」和「latina」,但被認為是不實用和不必要,如「Los/las niños/niñas fueron a el/la escuelo/escuela a ver sus amigos/amigas.」成為了「Lxs niñxs fueron a lx escuelx a ver sus amigxs.」,既無法發音也強迫它人接受了意識形態。[30][31]



統計數據


「政治正確統計數據」(politically correct statistics)是指經過「政治正確」考量而得出的統計數據,例如警察避免對特定族群進行不符合人口比例的截查,以免得出對特定族群不利或是被認為對特定族群有偏見的統計數據。[32]



「政治不正確」的後果


在西方,公眾人物發表在種族(包括以國籍或宗教劃分的族群)、性別、性傾向或殘疾議題上「政治不正確」的言論,除了有可能被批評為歧視外,也有可能導致失去工作[33][34]甚至招來民事或刑事訴訟。



批評


中華人民共和国《人民日报》認為在政治正確思潮影響下,中國過去在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極左派上纲上线思維方式已在西方國家出現。[35]


有觀點認爲,主張政治正確者“站在一個特定的政治立場上,擁有道德的光環”。一些人可能是機會主義者,做出政治正確的行爲是爲“贏得個人的道德優越感”使然。[36]有看法指出,政治正確的“基本原則”是“把迫害者和被害者的道德位置顛倒過來”,但其實不然,因為政治正確為求的是減少社會對非主流群體的偏見。[36]


澳大利亞,有部分基督教右派人士批評「政治正確」在實行時出現雙重標準,限制基督徒表達意見的言論自由,使基督徒成為政治正確雙重標準下的受害者。[37]


2009年,每日電訊報報道,英國一名6歲女童因為在學校內稱一名11歲黑人女生的臉像巧克力而被舉報,被投訴者的家長被告知該「種族主義事件」已被記錄在案。被投訴者的父親批評,校方對一名孩子的童言童語反應過度,「政治正確」已步向瘋狂。校方則表示事件未被記錄於電腦資料庫內。[38]


2015年11月,法國巴黎發生連環恐怖襲擊後,一些右派人士认为西方国家多年来奉行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和政治正確纵容了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泛滥。[39]


2015年跨年夜德國數個城市發生大規模性侵事件後,由於犯案者大多是北非裔和阿富汗裔穆斯林難民,德國各級政府及媒體為了「支持收容外國難民」的政治正確而隱暪事件,在案情曝光後招致各界強烈批評,有評論認為「德國人為確保『政治正確』付出慘痛代價」,認為「政治正確」是「造成德國今天難民危機的根本原因」,「不惜代價的追求『政治正確』正在給德國、給歐洲製造混亂甚至悲劇」。[40]


2016年7月,法國尼斯發生恐怖襲擊後,波蘭內政部長布拉查克認為事件是歐盟多年來推行多元文化主義政策和政治正確造成的後果,他表示「這種做法應該就此結束」。[41]


2016年11月9日,美國共和黨的唐纳德·川普擊敗民主黨的希拉蕊·柯林頓,贏得總統大選,其中的一個重要的竞选策略,就是對民主党「政治正確」的公開挑戰。 川普認為強調「政治正確」是美國當前最大的問題之一。沈旭暉認為川普之所以在共和黨黨內提名初選領先群雄,「反映美國社會對『政治正確』充滿反彈」,原因包括「政治正確」被認為已演變成「逆向歧視」,威脅言論自由。[42]有評論認為不少美國人已對「政治正確」生厭,只是不敢說出來,川普就像是《國王的新衣》中的小男孩,說出眾人不敢說的真相。[10]


美國著名政治學家查爾斯·默里英语Charles Murray (political scientist)在2016年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表示「政治正確」產生的各種危害無法計量。默里認為「政治正確」嚴重敗壞了美國的大學系統,讓美國的大學沒有發揮思想公開交流的應有的功能。他以「未婚母親產下兒童帶來的問題」為例,雖然它是存在於美國的一個嚴重問題,但是如果有人試圖公開談論這個問題,該人會被稱為種族主義者,因為很多這樣的問題出自非洲裔美國家庭。即使現在白人家庭也發生很多這樣的問題,但無論如何,提出這種問題的人還是會被稱為種族主義分子,及被冠上「指責生孩子的單親女性」、「妖魔化單親女性」的罪名。雖然解決問題需要了解問題以及背後的原因,但是人們不能公開談論這些問題的任何內容,或者說,很多人因為害怕受指責而不敢談論。默里批評「政治正確」扼殺了人們對廣泛社會問題的嚴肅思考,時間將會證明藝術與社會科學領域存在的許多「政治正確」意識形態立場其實是十分愚蠢的。[43]



參看


  • 言論自由

  • 逆向歧視

  • 差別用語

  • 雙言巧語

  • 委婉

  • 仇恨言論

  • 非性別歧視性語言

  • 官方語言

  • 新語 (一九八四)

  • 政治正确童话

  • 布萊德利效應


  • 左派、右派

  • 退步左派

  • 社會正義戰士


参考文献




  1. ^ 1.01.1 刘瑜. 民主的细节:美国当代政治观察随笔.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2009年6月: 182. ISBN 9787542629586. 


  2. ^ 从“陌生人”到“世界公民”:跨文化传播学的演进和前景. 人民網. 2006-11-13. 


  3. ^ 应对气候变化,科学不确定性与诸多因素纠缠的较量. 科學網. 2010-02-04. 


  4. ^ New Vocabulary世說新語. www.cnanews.gov.tw. 


  5. ^ Conservative critics of PC: Lind, Buchanan, Sobran. Liberals: Hentoff 1992, Schlesinger 1998. Other: Brandt 1992. See below for sources.


  6. ^ Lind, Buchanan, Sobran, Hentoff, Schlesinger.


  7. ^ 青少年毒品問題專責小組報告P.29 建議4.1(香港,保安局禁毒處:2008)


  8. ^ 希拉里回应移民团体批评:不会再用非法移民字眼. 中新網. 2015-11-26. 


  9. ^ BBC turns its back on year of Our Lord: 2,000 years of Christianity jettisoned for politically correct 'Common Era'. Daily Mail Online. 2011-09-24. 


  10. ^ 10.010.1 吴军讲美国大选(十)美国政客的“政治正确”已趋于僵化. 澎湃新闻. 2016-03-15. 


  11. ^ John Kerry Using PC Name To Refer To Islamic State. www.westernjournalism.com. 2014-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月16日). 


  12. ^ 別說「逃逸外勞」了 移民署長:應稱「失聯移工」. 自由時報. 臺灣. 2017-09-19 [2017-12-16] (中文(台灣)‎). 


  13. ^ 星期天休息:要普天同慶的聖誕,不要「政治正確」的「耶誕」. 蘋果日報. 香港. 2006-12-24. 


  14. ^ Rebranding Christmas: More public bodies are refusing to give festival its name for fear of causing offence. The Independent. 2014-12-19. 


  15. ^ 「政治正確」不如聖誕快樂. 蘋果日報. 香港. 2008-12-23. 


  16. ^ 羅得島州長掀聖誕樹正名風波. 東方日報 (香港). 2011-12-08. 


  17. ^ Don't call them Easter eggs, volunteer told, call them 'spring spheres'. Toronto Star. 2011-04-14. 


  18. ^ 圣诞节成“政治正确”牺牲品?. BBC中文. 2008-09-19. 


  19. ^ Christmas removed from Thomas the Tank Engine to be politically correct. The Telegraph. 2011-10-11. 


  20.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ans sausages and pigs from children's books to avoid offending Jews and Muslims. Daily Mail Online. 2015-01-13. 


  21. ^ 避踩宗教禁忌 牛津出版「豬」事皆禁.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5-01-15. 


  22. ^ Pork Chops and PC. The Patriot Post. 2015-01-19. 


  23. ^ 圣诞老人也要“下岗”?. BBC中文網. 2005-11-23. 


  24. ^ No decorations, please, it might cause offence. The Telegraph. 2006-12-06. 


  25. ^ 25.025.1 How Political Correctness Is Transforming British Education. www.gatestoneinstitute.org. 2012-07-16. 


  26. ^ Schoolboys punished with detention for refusing to kneel down and pray to Allah. Daily Mail Online. 2008-07-04. 


  27. ^ Bangers ban in hundreds of schools. The Telegraph. 2012-06-17. 


  28. ^ 加拿大人不敢庆祝圣诞节. 新浪財經. 2013-12-27. 


  29. ^ Don't mention dinosaurs: New York raises the bar for politically-correct exams. The Independent. 2012-03-29. 


  30. ^ This is what Mx. means. Times. 2015-11-10. 


  31. ^ The Argument against the Use of the Term Latinx. The Phoenix. 2015-11-19. 


  32. ^ This week's General Committee debates. www.parliament.uk. 2015-02-04. 


  33. ^ 諾獎得主辱黑人遭停職. 蘋果日報 (香港). 2007-10-22. 


  34. ^ 何清涟:德国的戏剧:默克尔王座下的民意基础. 美國之音. 2016-09-25. 


  35. ^ 德国式的“上纲上线”. 人民網. 2000-12-22. 


  36. ^ 36.036.1 龍應台,銀色仙人掌,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頁203-204(注:所引用者爲其小說中人物的觀點)


  37. ^ 澳大利亞「仇恨言論法」 限制基督徒傳講福音真理. 國度復興報(香港版)網站. 2005-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38. ^ Girl, 6, 'labelled racist' for 'chocolate on your face' comment. The Telegraph. 2009-11-06. 


  39. ^ 焦点对话:巴黎血腥恐袭,西方开放理念被挑战?. 美國之音. 2015-11-20. 


  40. ^ 科隆性侵案:追求“政治正确”使德国政府陷入困局. 国际在线. 2016-01-13. 


  41. ^ 尼斯恐攻 波蘭內長:多元文化主義的後果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6-08-18.Rti 中央廣播電臺,2016-07-15


  42. ^ 沈旭暉. 政治正確之死. 信報網站. 2016-03-14. 


  43. ^ 政治学家莫瑞谈美国(6):政治正确与学术自由. 美國之音. 2017-03-07. 



延伸阅读



赞同意见


  • Aufderheide, Patricia. (ed.). 1992. Beyond P.C.: Toward a Politics of Understanding. Saint Paul, Minnesota: Graywolf Press.

  • Berman, Paul. (ed.). 1992. Debating P.C.: The Controversy Over Political Correctness on College Campuses. New York, New York: Dell Publishing.

  • Gottfried, Paul E., After Liberalism: Mass Democracy in the Managerial State, 1999. ISBN 978-0-691-05983-9

  • Jay, Martin., The Dialectical Imagination: A History of the Frankfurt School and the Institute of Social Research, 1923-1950,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Ed edition (March 5, 1996). ISBN 978-0-520-20423-2

  • Switzer, Jacqueline Vaughn. Disabled Rights: American Disability Policy and the Fight for Equality. Washington D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2003.


反对意见


  • Buchanan, Patrick J.2002. The Death of the West, St Martin's Press.


  • Dinesh D'Souza, Illiberal Education: The Politics of Race and Sex on Campus New York: Macmillan, Inc./The Free Press, 1991, ISBN 978-0-684-86384-9


  • Henry Beard and Christopher Cerf, The Official Politically Correct Dictionary and Handbook, Villard Books, 1992, paperback 176 pages, ISBN 978-0-586-21726-9


  • David E. Bernstein, "You Can't Say That! The Growing Threat to Civil Liberties from Antidiscrimination Laws," Cato Institute 2003, 180 pages ISBN 978-1-930865-53-2

  • Daniel Brandt, "An Incorrect Political Memoir.", Lobster Issue 24: December 1992.


  • William S. Lind, "The Origins of Political Correctness", Accuracy in Academia, 2000.


  • Nat Hentoff, Free Speech for Me - But Not for Thee, HarperCollins, 1992, ISBN 978-0-06-019006-4


  • Diane Ravitch, The Language Police: How Pressure Groups Restrict What Students Learn, Knopf, 2003, hardcover, 255 page.

  • Nigel Rees, The Politically Correct Phrasebook: what they say you can and cannot say in the 1990s, Bloomsbury, 1993, 192 pages, ISBN 978-0-7475-1426-8


  • Kors, Alan C.; Silverglate, Harvey A. The Shadow University: The Betrayal of Liberty on America’s Campuses. New York: Free Press. 1998. ISBN 0-684-85321-3.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 Arthur Schlesinger Jr., The Disuniting of America: Reflections on a Multicultural Society, W.W. Norton, 1998 revised edition, ISBN 978-0-393-31854-8

  • Howard S. Schwartz, Revolt of the Primitive: An Inquiry into the Roots of Political Correctness, Piscataway, NJ: 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03 Revised Paperback Edition ISBN 978-0-7658-0537-9


  • Psychodynamics of Political Correctness - Published in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ural Science

  • The Campaign Against Political Correctness


  • 真正的多元 是毫不妥協地保護不當言論,天下雜誌


中立观点


  • Debra L. Schultz. 1993. To Reclaim a Legacy of Diversity: Analyzing the "Political Correctness" Debates in Higher Education. New York: National Council for Research on Women.

  • Wilson, John. 1995. The Myth of Political Correctness: The Conservative Attack on High Education. Durham, North Carolina: Duke University Pres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京昆高速公路

【情報】本週珍珠商品重點:煉金時裝 + 艾港勞工宿舍!!

【攻略】陳戈-謝勒汗智慧的古書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