鲎科
化石时期:泥盆紀–最近

PreЄ

Є

O

S

D

C

P

T

J

K

Pg

N









Limules.jpg

美洲鱟 Limulus polyphemus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
肢口纲 Merostomata
目:
剑尾目 Xiphosurida
亚目:
鲎亚目 Limulina
科:
鲎科 Limulidae
Latreille, 1802

模式属

美洲鲎属
Limulus
Linnaeus, 1758




  • 美洲鱟屬 Limulus


  • 圓尾鱟屬 Carcinoscorpius


  • 亞洲鱟属 Tachypleus

  • †中鱟屬 Mesolimulus

  • †南方古鱟屬 Austrolimulus

  • †優原穴鱟屬 Euproops


(拼音:hòu;注音:ㄏㄡˋ)为鲎科(学名:Limulidae)动物的通称,又名「馬蹄蟹」、「夫妻魚」,屬肢口綱劍尾目的海生節肢動物,被譽為活化石。現存的鱟種類僅存3屬4種。[1][2][3][4]




目录





  • 1 種類與分佈


  • 2 生物學


  • 3 生活史


  • 4 與人類的關係


  • 5 其他

    • 5.1 地名


    • 5.2 相關作品



  • 6 參考




種類與分佈


全球現生的鱟分為4種[5]



  • 美洲鱟(Limulus polyphemus):為綠褐色至黑褐色,分佈於美洲大西洋沿岸,從北美東部緬因州海岸至墨西哥灣。


  • 中華鱟(Tachypleus tridentatus ):灰綠色,分佈於日本、韓國、中國長江以南海岸(包括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沿海),以及金門、香港、越南、菲律賓、婆羅洲和印尼沿海。


  • 南方鱟(Tachypleus gigas ):又稱巨鱟,灰綠色,分佈於新加坡、婆羅洲、印尼、泰國、馬來半島和馬來群島沿岸至印度孟加拉灣沿海。


  • 圓尾鱟(Carcinosvorpius rotundicauda ):深綠至綠褐色,分佈於東南亞沿海至印度孟加拉灣,包括孟加拉、泰國、印尼及婆羅洲等地。喜歡居位於鹽度較低的河口,同時具有溯河而上的習性。


生物學


鲎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动物之一,虽然外表和三叶虫形态接近,但并非近亲,鲎属螯肢亚门,三叶虫属三叶虫亚门。人们曾发现了距今5亿年前的鲎化石。鲎的祖先出现在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大都进化或者灭绝,而鲎从4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样貌,所以鲎有“活化石”之称。



生活史




海滩上的一对美洲鱟


鲎的身体分为三部分:最大的部分是头胸部,然后是分节的腹部,再下边是一根长长的尖尾刺。它的头胸部侧面有一对复眼,每只眼睛是由若干个小眼睛组成。另外还有一对感受紫外线的单眼。它们也有一对钳子,称为螯肢,是专门捕食蠕虫、薄壳软体动物用的。它们可以背朝下游泳,但一般喜欢钻进泥沙中并在泥里爬行。鲎生长得不算快,它们须要脱16次殼(脫殼一次稱一齡,但並不是一年脫一次殼,鱟的小時候脫殼次數較多次),经过9到12年的时间才达到成熟。



與人類的關係


人类一直就将中华鲎当作食物,它们的肉、生殖腺和卵都可食用。但是它们的血液中含铜量过高,所以多食会中毒。另外圆尾鲎含有剧毒的河豚毒素,不可食用。[1]


人们发现鲎的复眼有一种侧抑制现象,也就是能使物体的图像(尤其追蹤背景中的動態圖像)更加清晰,这一原理被应用于电视和雷达系统中,提高了电视成像的清晰度和雷达的显示灵敏度。为此,这种亿万年默默无闻的古老动物一跃而成为近代仿生学中一颗引人瞩目的“明星”。[來源請求]


鲎的血液中含有铜离子(血青蛋白),它的血液是蓝色的。这种蓝色血液的提取物——“鲎试剂”,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人体内部组织是否因细菌感染而致病;在制药和食品工业中,可用它对毒素污染进行监测[6]。血液中的變形細胞(少量,離心得到沉澱白色物)甚至被帶上外太空,偵測有機體及保護太空人免於疾病傷害[來源請求]


每当春夏季鲎的繁殖季节,雌雄一旦结为夫妻,便形影不离,肥大的雌鲎常驮着瘦小的丈夫蹒跚而行。此时捉到一只鲎,提起来便是一对,故鲎享“海底鴛鴦”之美称。臺灣漁民常趁此大肆獵捕,閩南語稱之為「掠鱟」(台羅拼音:lia̍h-hāu),更由此衍生出「捉姦」之意,有人認為後來因諧音之故,逐漸由「掠鱟」音轉為「掠猴」(台羅拼音:lia̍h-kâu),成為臺灣社會常用之訛音(但也有人認為「掠猴」並非來自「掠鱟」,因為閩南語早就有用「猴」來指稱「嫖客」或「姦夫」,相關的語詞、俗語很多,不可能都是由「鱟」訛音而來)。台灣本島和澎湖已鮮少看到,金門還能看到一些。[7]



其他



地名



  • 臺灣基隆港曾有鱟公嶼、鱟母嶼,「鱟嶼凝煙」名列基隆八景之一。今鱟公嶼於1906年基隆築港第二期中挖除、鱟母嶼則因填海造陸成為市區之一部分。


  • 香港荃灣有一地名鱟地坊,荃灣新市鎮於發展前是一片海灘,經常有鱟出沒,鱟地坊因而得名。


  • 香港將軍澳碼頭亦曾出現鱟[8]


  • 广东汕头濠江区企望湾为南方鲎自然保护区。[9]


相關作品


  • 《刪海經》2014年紀錄片,68分鐘(洪淳修執導,取古籍山海經諧音)


參考








  1. ^ 「鱟」音義解釋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2. ^ 世界自然基金會揭示: 綠海龜、馬蹄蟹和黃唇魚徘徊生存警界線 香港市民選出「我最喜愛的海洋十寶」 (2007年11月15日)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8年05月11日,.世界自然基金會新聞稿,2007年11月15日。


  3. ^ 瀕危海洋生物面臨絕種 團體促政府推行全面保護措施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7-11-18.《蘋果日報 (香港)》2007年11月16日A14版。


  4. ^ 調查顯示:中華白海豚是港人最喜愛的海洋生物新浪新聞 原文載於《新華網》2007年11月16日


  5. ^ 活化石-鱟金門休閒漁業網


  6. ^ 鱟的藍色血液 救了無數人類性命即時新聞中心/蘋果日報 2014-12-20


  7. ^ 鱟的簡介金門休閒漁業網


  8. ^ 將軍澳-釣到馬蹄蟹[永久失效連結] 原文載於《香港園藝館》2007年11月16日


  9. ^ 珍惜古生动物 濠江区举行南方鲎增殖放流活动2006年05月05日 新浪网转载《汕头日报》报道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京昆高速公路

【情報】本週珍珠商品重點:煉金時裝 + 艾港勞工宿舍!!

【攻略】陳戈-謝勒汗智慧的古書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