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都拉·巴达威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马来西亚人力资源发展之父 a.k.a 马来西亚廉洁之父
敦拿督斯里哈芝

阿都拉·巴达威
Abdullah Ahmad Badawi
D.K., S.M.N.

AB April 2008.jpg



马来西亚 第5任马来西亚首相

任期
2003年10月31日-2009年4月3日
国家元首
最高元首端姑賽西拉祖丁
最高元首端姑米占·再纳·阿比丁
副总理
纳吉(2004-2009)
前任
马哈迪
继任
纳吉

马来西亚 第8任马来西亚副首相

任期
1999年1月8日-2003年10月31日
国家元首
最高元首端姑查化
最高元首蘇丹沙拉胡汀·阿都阿茲沙
最高元首端姑賽西拉祖丁
总理
马哈迪
前任
安華
继任
纳吉

马来西亚国会下议院
甲抛峇底

任期
1978年7月31日 (1978-07-31)-2013年4月3日 (2013-04-03)
前任
莫哈末苏比(国阵巫统)
继任
利查马力肯馬來語Reezal Merican Bin Naina Merican(国阵巫统)
多数票
5,029(1978)
12,644(1982)
8,622(1986)
9,851(1990)
17,834(1995)
11,175(1999)
18,122(2004)
11,246(2008)
个人资料
出生
(1939-11-26)1939年11月26日
 海峽殖民地槟城峇六拜
国籍
 马来西亚
政党
国阵
巫统
配偶
恩頓瑪末(已故)
珍阿都拉(2007至今)
儿女
4(其中两个为继子)
母校
马来亚大学
专业
公务员
宗教信仰
伊斯兰教

敦阿都拉·阿末·巴达威(馬來語:Tun Abdullah bin Haji Ahmad Badawi;1939年11月26日),馬來西亞前巫統主席,第五任首相(2003-2009),也是马来西亚任期第二短的首相(仅次于第二任首相阿都拉萨)。他在任期内积极肃贪,成立皇家警察委员会推动改革,身为首相的自己自行立法加强原有的三权分立框架避免首相本身可干预司法等等,因此也被称为“廉洁之父”,然而官方授予的头衔为“人力资源发展之父”(馬來語:Bapa Pembangunan Modal Insan)。他也时常被称为“伯拉”(馬來語:Pak Lah),即大伯和阿都拉的合称[1]


在安華被开除入狱之后,马哈迪便委任伯拉担任副手,直到2003年才将首相一职交接给他。2004年马来西亚大选,伯拉因他的清廉作风和新首相效应下,带领国阵狂胜对手。然而伯拉因不愿受退而不休的马哈迪操控,并在任期内被马哈迪不留情面地抨击,加上反对党团结起来,使他领军的国阵在2008年第12届大选首次失去三分二的绝对多数议席的优势和五个州政权。2009年他面对马哈迪和巫统内部的长期施压逼宫,于4月3日宣布卸任,并由当时担任副首相的纳吉接任[2]。伯拉也在随后获端姑米占·再纳·阿比丁授予“敦”头衔[3]




目录





  • 1 出生


  • 2 政治生涯


  • 3 首相


  • 4 家庭


  • 5 政治背景

    • 5.1 政黨


    • 5.2 國州議席


    • 5.3 官職



  • 6 参考文献


  • 7 外部链接




出生


阿都拉出生於檳城峇六拜一个宗教意识强的家庭,他的祖父赛益·阿都拉·法欣英语Syeikh Abdullah Fahim是阿拉伯裔[4],他的外公哈苏璋則是來自中國海南省三亞的回輝人穆斯林。[5][6][7][8][9]他于大山脚高级中学(英文中学)度过中学生涯,随后前往美以美男子中学(MBS)就读中六,进入马来亚大学并于1964年获得伊斯兰研究的艺术学位[10]



政治生涯


阿都拉參政前曾任文化、青年及體育部副總秘書。1978年大選,他中選為檳城甲拋峇底區國會議員,之後於1980年受委為聯邦直轄區政務次長,並於同年9月擢升為直轄區副部長。


阿都拉的父親也是一名巫統領袖。他的家族與巫統有著密不可分的親密關係,因此他也就「子承父業」。八七年巫統黨爭成了他最終選擇歸隊的一個因素。早年的阿都拉在檳城接受教育。他於1964年畢業於馬來亞大學回教研究系,後加入巫統。他的背景與他的前任同僚安華相當接近。不過,兩者雖然同是來自檳州,並先後在馬來亞大學受教育,份屬「師兄弟」,阿都拉和安華的作風卻完全不同。阿都拉个性溫文爾雅,不重视和计较权利,性格亲民和形象清廉,是马来西亚最清廉的首相。在安華被馬哈迪吸納進入巫統,並在檳城峇東埔參選以來,阿都拉便感到這位「同鄉兼學弟」的威脅。爾後,兩人在政治上的不咬弦,特別是在巫統檳州聯委中,安華以後來居上之勢,登上檳州巫統主席職,阿都拉任副主席,更令當時的巫統黨員,有著難以取捨的矛盾情意結。


1981年,阿都拉升做首相署部長,並被委任為巫統最高理事會成員,兼出任巫統檳州聯委會主席。1984年,他獲選為巫統副主席,並出任教育部長。1986年,阿都拉被調任為國防部長。1987年巫統黨選中,他參與東姑拉沙裡及拿督慕沙希淡B隊,與拿督斯里馬哈迪的A隊抗衡。阿都拉雖在這次的黨選中成功保住副主席的職位,但其部長職位較後卻被撤除,不過他卻選擇繼續效忠巫統。1988年,阿都拉受委為最高理事會成員,繼而受委為副主席。1989年,他受委代表巫統參加國家經濟諮詢理事會,擔任重組社會小組主席。


1990年巫統黨選中,阿都拉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蟬聯副主席,並於1991年在內閣改組中受委為外交部長。不過,他卻在1993年巫統改選中站在元老派的陣營,結果以微差的票數敗給宏願隊的拿督斯里納吉、丹斯里慕尤丁及丹斯里莫哈末泰益,失去副主席的職位,但他仍被委任為巫統最高理事會成員。


1995年12月30日,阿都拉宣佈參選1996年巫統副主席職位,最終順利獲勝。


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馬哈迪為免被黨內派系逼下台,把安華革職,1999年1月8日,馬哈迪改组內閣,委任原外交部長阿都拉·巴達威為副首相兼內政部長,中止了外界對副首相人選的猜測,也使阿都拉一跃而為萬眾注目的政壇明星。阿都拉作為巫統元老及資深內閣部长,的確具備了出掌這兩個重要職位的資格;而且基於政治現實,馬哈迪也有必要儘快委任一名副手,以填補權力真空;溫文爾雅,形象清廉的阿都拉遂成為馬哈迪的選擇。2003年,馬哈迪在巫統大會上宣佈將辭去巫統主席職,同時將把職位交給署理主席的阿都拉。



首相


2003年10月31日,正式從馬哈迪手中接任馬來西亞第五任首相。2004年,馬來西亞進行第十一屆大選,阿都拉以新首相效應,讓國民陣線大勝90%的國會議席。


2008年3月8日,馬來西亞第十二屆大選,國民陣線遭到挫折,失去了三分之二國會議席的多數優勢。阿都拉原定於2010年轉讓職權給其副手拿督斯里納吉,由於遭到巫統高層的壓力下,於10月宣佈提早至2009年3月的巫統黨選後轉讓職權,同時也不尋求蟬聯巫統主席職。


2009年4月2日,阿都拉正式卸下首相職務。次日獲馬來西亞最高元首颁授“护国玛哈拉惹荣誉勋章”(头衔为「敦」)。



家庭


婚姻狀況:已故妻子恩頓瑪末 (Endon Mahmood) ;现任妻子珍·阿都拉(Jeanne Abdullah)。与恩頓育有一子一女。儿子卡马鲁丁·阿都拉(Kamaluddin Abdullah),斯可米集团(Scomi Group)股东。女兒诺丽·阿都拉(Nori Abdullah),女婿凯里嘉马鲁丁(Khairy Jamaluddin),现任巫青团长,曾是益资利集团(ECM Libra)股东。



政治背景



政黨


1964 加入巫統

1979.2.2 巫統檳州聯委會副主席

1979.2.2 受委巫統最高理事成員

1980.9 檳城州聯委會主席

1981.6.27 中選巫統最高理事成員(廿年來首名中選的檳城人)

1984 甲拋峇底巫統區會主席

1984.5.25 巫統黨選,625票中選副主席

1984.7.14 巫統教育局主任

1987.4.24 巫統黨選,879票中選副主席,排名第二。

1988.2.21 新巫統籌委會成員之一

1988.4 甲拋峇底新巫統區部主席

1988.9.9 新巫統副主席(被委)

1988.9.10 新巫統九人工作隊成員

1990.11.30 巫統黨選,953票中選,排名第二。

1993.11.4 巫統黨選,角逐副主席失敗

1993.12.11 被委巫統最高理事會成員



國州議席


1978大選 甲拋峇底國會議員(總共當了六屆)

1990.10 大選 第四次擊敗對手,得票 17,025,四六精神黨的阿末哈迪阿旺只得 7,174票

1995.4.25大選 在甲拋峇底第五次擊敗對手,以 17,834票打敗四六精神黨的Naser Mohd Radzi



官職


1964 加入政府部門,公共服務局助理秘書

1971.6 文化、青年體育部總監

1975.6.1 文化、青年體育部副秘書長

1978.6 辭去公務員職業

1978.7.27 聯邦直轄區政務次長

1980.9.16 聯邦直轄區副部長

1981 首相署部長

1984.7.14 教育部長

1986.5.7 國防部長

1987.5.7 離職

1991.3.15 外交部長

1999.1.8 副首相兼內政部長

2003.10.31 首相



参考文献




  1. ^ http://www.sinchew.com.my/node/842266


  2. ^ "New Malaysian PM sworn in", Al Jazeera. WebCite的存檔,存档日期15 February 2011.


  3. ^ "Exit PM Pak Lah, enter Tun Abdullah". WebCite的存檔,存档日期15 February 2011.


  4. ^ Noor, Elina, Noor, Ismail. Pak Lah: A Sense of Accountability–An Insight Into Effective Stewardship, Utusan Publications & Distributors, 2003, ISBN 978-967-61-1492-1.


  5. ^ Backman, Michael. Asia Future Shock: Business Crisis and Opportunity in the Coming Years, Palgrave Macmillan, 2008, ISBN 978-0-230-00677-5, p. 133.


  6. ^ PM meets relatives from Chin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Star Online, 22 December 2003.


  7. ^ "UMNO man and that 'immigrants' remark suspended"[永久失效連結].


  8. ^ http://radaris.asia/p/Su/Chiang/


  9. ^ "Chinese/Native intermarriage in Austronesian Asia".


  10. ^ Tun Abdullah Ahmad Badawi: Full Biography. [26 Jul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12 March 2012).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外部链接






  • 阿都拉·巴达威在《紐約時報》上的節選新聞及評論

































官衔
前任:
苏莱曼达勿馬來語Sulaiman Daud

教育部长
1984-1986
继任:
安華
前任:
马哈迪·莫哈末

国防部长
1986-1987
继任:
纳吉·阿都拉萨
前任:
阿布哈山奥玛馬來語Abu Hassan Omar

外交部长
1991-1999
继任:
赛哈密
前任:
马哈迪·莫哈末

内政部长
1999-2004
继任:
阿兹米卡立

财政部长
2003-2008
继任:
纳吉·阿都拉萨
前任:
纳吉·阿都拉萨

国防部长
2008-2009
继任:
阿末扎希
前任:
安華

马来西亚副首相
1999-2003
继任:
纳吉·阿都拉萨
前任:
马哈迪·莫哈末

马来西亚首相
2003-2009
政党职务
前任:
安華

巫统署理主席
1999-2003
继任:
纳吉·阿都拉萨
前任:
马哈迪·莫哈末

巫统主席
2003-2009
外交職務
前任:
马哈迪·莫哈末

不结盟运动秘书长
2003-2006
继任:
菲德尔·卡斯特罗
前任:
坎代·西潘敦

东南亚国家联盟主席
2005
继任:
格洛丽亚·马卡帕加尔-阿罗约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京昆高速公路

【情報】本週珍珠商品重點:煉金時裝 + 艾港勞工宿舍!!

【攻略】陳戈-謝勒汗智慧的古書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