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廳










基隆廳
漢字
基隆廳 / 雞籠廳
白話字
Ke-lâng-thiaⁿ

臺羅拼音
Ke-lâng-thiann

基隆廳,原淡水廳雞籠所屬,為台灣清治時期暨台灣日治時期行政區劃。


1876年1月16日(清光緒元年12月20日)沈葆楨奏請新設臺北府,設立時將淡水廳分割成淡水縣、基隆廳與新竹縣而來[1],隸屬於臺北府之下;1893年人口約88,000人。此行政區劃名稱持續至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定,清朝將台灣割讓予日本,台灣總督府將「臺北府基隆廳」改設「台北縣基隆支廳」為止[2],所轄範圍約為今基隆市及基隆北海岸以及新北市的汐止區等區域。


日本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臺灣總督府再設基隆廳,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則再併入臺北廳內。




目录





  • 1 沿革

    • 1.1 清代


    • 1.2 日治時代



  • 2 下轄組織

    • 2.1 廳直隸


    • 2.2 金包里支廳


    • 2.3 水返腳支廳


    • 2.4 頂雙溪支廳



  • 3 歷任廳長


  • 4 註釋




沿革



清代


清光緒元年12月20日(1876年1月16日),奏准設基隆廳,置通判,兼理通商煤務。


光緒十三年(1887年)九月八日,奏准將東北四堡,即基隆堡、石碇堡、金包里堡、三貂堡撥歸基隆廳管轄。以「南港口」為淡水縣、基隆廳界,並以草嶺為基隆廳、宜蘭縣交界。


光緒十四年(1888年),四堡之地及附屬島嶼正式歸基隆廳管轄。



日治時代


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台灣總督府以辦務署負責地方政務,而縣及廳介於總督府與辦務署之間,造成行政事務上的欠缺靈活 ,而廢止「三縣四廳」,設「二十廳」之行政單位,將台北縣屬基隆支廳復成立基隆廳,管轄基隆、金包里、三貂、石碇等四堡及文山堡部分地區,劃分為廳直隸及金包里、水返腳、頂雙溪支廳。


明治42年(1909年)10月,台灣總督府將原有之二十廳,廢止合為十二廳,合併台北、基隆二廳及深坑廳之一部分為台北廳。



下轄組織



廳直隸


  • 基隆區長役場

    • 基隆堡內:基隆街、仙洞庄、牛稠港庄、石硬港庄、田寮港庄、大水窟庄、大沙灣庄、社寮庄、深澳坑庄、八斗仔庄、獅球嶺庄、大武崙庄、蚵殼港庄、內木山庄、外木山庄、大竿林庄

  • 瑞芳區長役場

    • 基隆堡內:柑子瀨庄、龍潭堵庄、深澳庄、鼻頭庄、焿仔寮庄、九份庄、九芎橋庄、猴硐庄、南仔吝庄、水南洞庄、草山庄

  • 鰈魚坑區長役場

    • 基隆堡內:鰈魚坑庄、四腳亭庄、大坑埔庄、三爪仔庄


金包里支廳


  • 金包里區長役場

    • 金包里堡內:下中股庄、下萬里加投庄、頂中股庄、頂角庄、中角庄

  • 阿里荖區長役場

    • 金包里堡內:下角庄

  • 瑪鋉區長役場

    • 金包里堡內:頂萬里加投庄、中萬里加投庄


水返腳支廳


  • 水返腳區長役場

    • 石碇堡內:水返腳街、保長坑庄、鄉長厝庄、十三分庄、橫科庄、康誥坑庄、白匏湖庄、樟樹灣庄、北港庄、社後庄、叭嗹港庄、鵠鵠崙庄、茄苳腳庄、石硿仔庄、姜子寮庄

  • 瑪陵坑區長役場

    • 石碇堡內:瑪陵坑庄、友蚋庄、鶯歌石庄

  • 五堵區長役場

    • 石碇堡內:五堵庄、六堵庄、七堵庄、草濫庄

  • 暖暖區長役場

    • 石碇堡內:暖暖庄、碇內庄、八堵庄、港口庄

  • 什份寮區長役場

    • 石碇堡內:什份寮庄

  • 平溪區長役場

    • 石碇堡內:石底庄


頂雙溪支廳


  • 頂雙溪區長役場

    • 三貂堡內:頂雙溪庄、魚行庄、武丹坑庄、石壁坑庄、三叉港庄、石笋庄、燦光寮庄、平林庄、柑腳庄、三叉坑庄

  • 槓仔寮區長役場

    • 三貂堡內:槓仔寮庄、丁仔蘭坑庄、大石壁坑庄、長潭庄、枋腳庄、下雙溪庄、遠望坑庄、田寮洋庄

  • 澳底區長役場

    • 三貂堡內:澳底庄、丹裡庄、撈洞庄、雞母嶺庄、社里庄

  • 大平區長役場

    • 文山堡內:大平庄、烏山庄、溪尾寮庄、料角坑庄


歷任廳長


  • 山名金明

  • 橫澤次郎

  • 曾禰吉彌


註釋




  1. ^ 《臺灣文獻叢刊》〈臺灣輿地彙鈔〉,台灣省文獻委員會(今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96年重印,第113-116頁,《清朝續文獻通考》卷315,劉錦藻,〈臺灣省輿地考〉乙文


  2. ^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 - 臺灣史研究所 - 中央研究院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情報】本週珍珠商品重點:煉金時裝 + 艾港勞工宿舍!!

京昆高速公路

【攻略】陳戈-謝勒汗智慧的古書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