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











楷书,亦称今隸[1][註 1]真書正楷楷體正書,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手写字体风格。相傳由漢章帝時王次仲以漢隸作楷法,是隸書的變體,其字形較為平直正方,去除隸書筆劃尾部的挑法及蠶頭燕尾的筆法,不写成扁形,結構不合「六書」原則[2]。在現代,楷書仍是漢字手寫體的參考標準。




目录





  • 1 歷史

    • 1.1 名称



  • 2 分類

    • 2.1 小楷


    • 2.2 大楷



  • 3 楷書名人

    • 3.1 楷書四大家


    • 3.2 其他



  • 4 楷書學習


  • 5 印刷字體


  • 6 電腦字體


  • 7 注释


  • 8 参考资料


  • 9 延伸閱讀


  • 10 参见




歷史


北宋《宣和书谱》:“汉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书”认为楷书是由古隶演变而成的。据传:“孔子墓上,子贡植的一株楷树,枝干挺直而不屈曲。”楷书本笔画简爽,必须如楷树之枝干也。


初期“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在传世的魏晋帖中,如鍾繇的《宣示表》、《荐季直表》、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等,可为代表作。观其特点,诚如翁方纲所说:“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


东晋以后,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书体,带著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魏碑。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长于尺牍。南北朝,因为地域差别,个人习性、书风迥然不同。北书刚强,南书蕴藉,各臻其妙,无分上下,而包世臣与康有为,却极力推崇两朝书,尤重北魏碑体。康氏举十美,以强调魏碑的优点。


唐代的楷书,亦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面,真所谓空前。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在楷书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



名称


楷书在古代又称正書。「正書」一詞的由來,最早可見於宋代的《宣和書譜》[3]。「正書」和「真書」同音。「正」字從「止」從「一」[註 2]。因此「正」字有建中立極,不偏不倚,止於最好的地步的意思。英文等西方文字的“Regular script”等词组也系从「正書」一詞翻译而来。[來源請求]



分類






1─2厘米的為jerry(小字),5厘米以上的為大楷(大字),之間的為中楷。但這僅僅是籠統的分法,實際上出現過10厘米的小字和大到1.8米的大字[4]



小楷


小楷,顾名思义,是楷书之小者,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锺繇。他原是位隶书最杰出的权威大家,所作楷书的笔意,亦脱胎于汉隶,笔势恍如飞鸿戏海,极生动之致。惟结体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仍存隶分的遗意,然已备尽楷法,实为楷书之祖。到了东晋王羲之,将小楷书法更加以悉心钻研,使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国小楷书法优美的欣赏标准。



大楷


大楷,指用毛笔书写的较大的楷体字。语出元 郑杓 《衍极·学书次第之图》:“大楷:《中兴颂》、《东方朔碑》、《万安桥记》。”



楷書名人



楷書四大家


楷体书法最为著名的四大家是:



  • 唐,歐陽詢(歐體)

  • 唐,顏真卿(顏體) 颜真卿是唐代的大书法家,山东人,楷书代表作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

  • 唐,柳公權(柳體) 柳公权也是唐代的大书法家,陕西人,出生于颜真卿之后。他的楷书构体严谨,刚劲有力。代表作有《玄祕塔碑》。人称「颜筋柳骨」


  • 元,趙孟頫(趙體)


其他


  • 晉,王羲之 大书法家,山东人,楷书代表作有《黄庭经》。

  • 褚遂良

  • 虞世南

  • 蘇軾


楷書學習


古人学书法有这一种说法:“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大字以颜为法,中楷以欧为法,中楷既熟,然后敛为小楷,以锺王为法”。(丰坊《童学书程》)


初唐三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的楷书,都最适宜作中楷的临摹范本。


  • 作大字要如小字,而作小字要如大字。(陈槱《负暄野录》)


印刷字體


印刷用的楷體是從楷書發展而成。發明雕版印刷術時,負責書寫和刻製雕版的人就是當時擅寫楷書的佛經「寫經生」,楷書因而成為雕刻印刷最早期參照的字體[5]



電腦字體



  • 中易楷体(SimKai)


  • 標楷體 (DFKai-SB (Windows)/BiauKai (Mac OS))


  • 华文楷体(KAIU.TTF)(随微软Office软件发布)

  • AR PL 中楷(AR PL UKai)(自由字体,多个Linux发行版默认附带)

  • Kai(Mac OS 简体中文字体)

  • 楷體-繁(KaiTi-TC)(Mac OS 正體中文字體)


注释



  1. ^ 另一说:秦隶也叫“古隶”,汉隶也叫“今隶”;汉隶,又称今隶、八分书,是在秦隶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变化,逐渐发展而成的一种隶书。


  2. ^ 「一」者,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一,惟初太極,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止」者「足」也,引申有達到,止於至善之意。



参考资料




  1. ^ 陈靖. 老年大学统编教材 篆隶书教程: 新学堂数字版. 2015年12月1日: 152 [2017-11-04]. ISBN 9787532874590. 


  2. ^ 教師入口網--千古追蹤--文字的演變.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3. ^ 《宋·宣和書譜》謂:「在漢建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隸字書作楷法,所謂楷法者,今之正書也。人既便之,世遂行焉。於是西漢之末,隸書石刻間雜為正書,降及三國鍾繇者,乃有《賀克捷表》備盡法度,為正書之祖。晉王羲之作《樂毅篇》《黃庭經》一出於世,遂為今昔不貲之寶。」


  4. ^ 书法奇人指握13斤巨笔写小字


  5. ^ 廖潔連. 中國字體設計人:一字一生. 香港: MCCM Creations. 2009年7月: 第43頁. ISBN 9789889984304. 



延伸閱讀







  • 從書論考察書法學習上之若干問題[永久失效連結]


参见


  • 楷書九十二法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情報】本週珍珠商品重點:煉金時裝 + 艾港勞工宿舍!!

京昆高速公路

【攻略】陳戈-謝勒汗智慧的古書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