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嶼
坐标:22°03′24″N 121°31′57″E / 22.0567358°N 121.5324732°E / 22.0567358; 121.5324732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當地名稱:紅頭嶼/Ponso no Tao | |
---|---|
地理 | |
位置 | 臺灣的東南方,綠島的南方的太平洋上 ; 位置 : 蘭嶼位於台東市東南方,距離富岡漁港約90公里處的太平洋海域,航程約2.5小時,距離綠島73公里。 |
坐标 | 22°03′24″N 121°31′57″E / 22.0567358°N 121.5324732°E / 22.0567358; 121.5324732 |
面積 | 48.3892平方公里(18.6832平方英里) |
海岸線 | 38.45千米(23.892英里) |
最高海拔 | 548米(1,798英尺) |
最高點 | 紅頭山 |
管轄 | |
中華民國 | |
省 | 臺灣省 |
縣 | 臺東縣 |
鄉 | 蘭嶼鄉 |
人口统计 | |
人口 | 5,082人(2018年7月) |
族群 | 達悟族 |
蘭嶼(達悟語:Ponso no Tao),位於臺灣東南方外海上,行政區劃上為臺灣省臺東縣蘭嶼鄉所管轄,四面環海,因其島上獨有的達悟族地土風俗與自然景點,遠近馳名。
目录
1 名稱
2 歷史
3 地理
3.1 氣候
4 族群與人口
5 生物與生態環境
6 交通
6.1 海運
6.2 空運
6.3 公路
7 旅遊景點
8 爭議
9 相關條目
10 參考文獻
11 外部連結
12 延伸閱讀
名稱
蘭嶼最早的名稱為達悟語「Ponso no Tao」意思是「人之島」。漢人最早以閩南語音譯紅頭嶼(白话字:Âng-thâu-sū)或紅豆嶼(白话字:Âng-tāu-sū),日治時期以後固定紅頭嶼之名。1947年因島上盛產蝴蝶蘭而改名。西方國家早年稱蘭嶼為「Botel Tobago」(譯為煙草島)。目前有些英文網站與電子地圖稱它為 「Koto island」(源自Kōtō,『紅頭』的日語(こうとうしょ)音)或是「Orchid Island」(意為蘭花之島,此即蘭嶼的意譯)。
另外阿美族人稱蘭嶼為Futud,撒奇萊雅族人叫它做Butud,卑南族人稱它做Butrulr,而布農族人則稱之為Pangkalkalan。
歷史
1644年,荷蘭人派兵登陸蘭嶼探勘。
1645年,荷蘭人二度派兵登陸蘭嶼探勘。
在康熙雍正時期(1720年代)黃叔璥的《臺海使槎錄》赤嵌筆談卷一中已有「沙馬磯頭之南,行四更至紅頭嶼,皆生番聚處,不入版圖」的介紹,顯示清人已得知紅頭嶼,但未入清帝國版圖。在卷七中則有對島上原住民的介紹,「紅頭嶼番在南路山後;由沙馬磯放洋,東行二更至雞心嶼,又二更至紅頭嶼。小山孤立海中,山內四圍平曠,傍岸皆礁,大船不能泊,每用小艇以渡。山無草木,番以石為屋,卑隘不堪起立。產金,番無鐵,以金為鏢鏃、槍舌。昔年臺人利其金,私與貿易;因言語不諳,臺人殺番奪金。後復邀瑯嶠番同往,紅頭嶼番盡殺之;今則無人敢至其地矣。」顯示最晚至康熙末年,已有在臺漢人與達悟族人貿易,並發生糾紛殺人事件,引起達悟族反撲殺漢人,導致漢人不敢前往。
1877年(清光緒3年),恆春知縣周有基將紅頭嶼(蘭嶼)併入清帝國版圖,隸屬恆春縣[2]。
1895年,因被包括在馬關條約中,第二款第二項「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的範圍內,成為大日本帝國殖民地。殖民政府禁止一般人進入蘭嶼內開發,並設立研究區。
1897年,日本人鳥居龍藏第一次入內探勘,稱居民「yami」(雅美),這是達悟族以前被稱為雅美族的由來。
1903年,美國班傑明號船隻遇颶風漂流到蘭嶼,雙方起了誤會而發生衝突。後來日人在蘭嶼設立駐在所,此為國家體制機構進入蘭嶼之始。
1923年,日人在紅頭設立蕃童教育所(今蘭嶼國小)。
1932年,在東清設立蕃童教育所(今東清國小)。
1940年,臺灣總督府強行徵調雅美族人修建紅頭嶼測候所(今蘭嶼氣象站),於1941年竣工。
1945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紅頭村成立蘭嶼地區警備指揮部,簡稱「蘭指部」。
1958年,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成立蘭嶼農場,為安置軍中過剩人力。徵收33筆計240.19公頃土地,佔蘭嶼約三成的土地。蘭嶼農場為統稱,其下分為定嶼、椰油、榮民、翠微、中興、復興、龍門、介壽、天山等農場、新莊、或新村,收容榮民、一般重刑犯。[3]這十個「管訓農場」收「有案榮民」;次年還由臺灣警備總司令部職業訓練總隊代管,收一般重刑犯。也就是說,這些佔地廣大的「農場」,其中關的「隊員」都是在台灣本島遭判重刑的犯人,而被稱做「場員」的管理者是有案在身的退伍軍人—這些「勵德班」裡全都是被強制勞動監禁的。這樣的凶惡之徒一度高達數千人,比島上的達悟人還多。他們常在晚上跑出來,到部落裡面隨意搶奪百姓的東西。場方又帶來一堆黃牛來放養,常常散落到達悟人的水芋田,踐踏農作物;到蕃薯田吃地瓜葉。雖然日日都有達悟人去軍方的蘭嶼警備指揮部申訴,然而有權又有槍的,並不聽達悟人的苦情。
[4][5][6][7]
1960年,漁人、紅頭村興建示範住宅十棟。
1967年,蘭嶼撤除山地管制,正式對外開放。
1974年,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原能會)展開「蘭嶼計劃」,計畫於蘭嶼隆民地區設立核廢場。
1981年,蘭嶼貯存場於1981年成立之後,[8]早期係由原能會之放射性待處理物料管理處經營管理,惟於1990年7月臺灣電力公司依據行政院頒布之「放射性廢棄物管理方針」接管該場之經營,原能會則負責安全監督工作[9]。直到現在在島上居民仍然有不少反對的聲音。[10]
1990年,蘭嶼農場裁撤,但當年徵收之土地未進一步處理及交撥而任其荒廢。[11]
1996年,達悟族人因懷疑台電運料船夾帶高放射核廢料而發動激烈抗爭,停運任何核廢料至今,目前台灣核電廠產生的低階核廢料,都暫時貯存在各電廠中。[12]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2002年1月17日立法院通過,2月6日陳水扁總統公布《離島建設條例》第十四條修正案,規定:「蘭嶼地區住民自用住宅之用電費用應予免收」,其立法理由是:「增訂但書蘭嶼地區用電費用免收的規定,係基於達悟族人特別犧牲而給予的合理補(賠)償。」[13]
2012年8月,天秤颱風有二度經過台灣東南海域,對綠島、蘭嶼造成嚴重災情。以蘭嶼災情而言,由於水電中斷,加上島上唯一超市、加油站全被掃平而消失,出現無法供油、缺糧、通信中斷等災情,並還有消防隊因為被土石擋道,無法出動救援車輛前往救災,信用部與雜貨店也都有毀損。在蘭嶼的海陸交通方面:開元港積滿殘骸,港內漁船毀損或被漂流到港外海域,甚至於有漁船被海浪給沖上岸;環島公路全佈滿巨岩礁石擋道,還有路基掏空、坍方等路阻狀況;蘭嶼航空站的跑道全被漂流木、礁石擋道,還有部分路基有被掏空的現象,使得航空站得關閉進行清理與搶修,造成二天無法正常營運。
地理
蘭嶼位於西太平洋位置,在臺灣本島(達悟語稱做Ilaod)的東南方,在綠島的南方,南臨巴士海峽與菲律賓之巴丹群島遙遙相望。巴丹群島最北端的雅米島,距離小蘭嶼99公里。即東經121度5分,北緯22度間。面積有48.3892平方公里,熱帶地區氣候,屬海洋性氣候,年雨量常在3,000公釐以上,年降雨日數達224天。
蘭嶼為火山島地形,最高點紅頭山海拔548公尺,大部分為山地,島上丘陵綿亙,溪流分歧,只有沿海部分為平地、海岸線曲折,熱帶林木遍佈。
蘭嶼的地質以角閃石的安山岩質熔岩及玄武岩質的集塊岩為主。
氣候
蘭嶼與台灣本島不同, 是全台灣唯一被歸類于熱帶雨林氣候的地區。年溫差小, 終年氣溫溫和但潮濕多雨, 同時也是全台灣日照時數最少的地區之一。山區與平地平均溫差3到4度(氣象站設置於標高324米的山丘上,因此氣溫較低),山地年平均溫度約23度,平地年平均溫度約26度,冬季氣候溫和潮溼,夏季炎熱多雨。
蘭嶼氣象站-海拔324米(1981–2010)气候平均数据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 27.3 (81.1) | 29.3 (84.7) | 29.8 (85.6) | 32.1 (89.8) | 32.1 (89.8) | 33.1 (91.6) | 33.1 (91.6) | 35.2 (95.4) | 32.2 (90) | 31.1 (88) | 29.8 (85.6) | 28.5 (83.3) | 35.2 (95.4) |
平均高温℃(℉) | 20.7 (69.3) | 21.4 (70.5) | 23.0 (73.4) | 24.9 (76.8) | 26.7 (80.1) | 27.8 (82) | 28.6 (83.5) | 28.5 (83.3) | 27.6 (81.7) | 25.9 (78.6) | 23.8 (74.8) | 21.4 (70.5) | 25.02 (77.04) |
每日平均气温℃(℉) | 18.5 (65.3) | 19.0 (66.2) | 20.5 (68.9) | 22.4 (72.3) | 24.3 (75.7) | 25.7 (78.3) | 26.3 (79.3) | 26.1 (79) | 25.2 (77.4) | 23.8 (74.8) | 22.7 (72.9) | 19.4 (66.9) | 22.83 (73.08) |
平均低温℃(℉) | 17.0 (62.6) | 17.4 (63.3) | 18.8 (65.8) | 20.8 (69.4) | 22.2 (72) | 24.1 (75.4) | 24.6 (76.3) | 24.3 (75.7) | 23.5 (74.3) | 22.3 (72.1) | 20.3 (68.5) | 17.9 (64.2) | 21.1 (69.97) |
历史最低温℃(℉) | 9.2 (48.6) | 9.5 (49.1) | 10.3 (50.5) | 11.3 (52.3) | 16.1 (61) | 17.6 (63.7) | 19.6 (67.3) | 20.2 (68.4) | 19.3 (66.7) | 13.3 (55.9) | 14.1 (57.4) | 10.8 (51.4) | 9.2 (48.6) |
平均降雨量㎜(英寸) | 248.1 (9.768) | 203.9 (8.028) | 154.0 (6.063) | 149.0 (5.866) | 249.3 (9.815) | 287.4 (11.315) | 231.2 (9.102) | 287.9 (11.335) | 384.2 (15.126) | 305.6 (12.031) | 267.0 (10.512) | 212.2 (8.354) | 2,979.8 (117.315) |
平均降雨日数(≥ 0.1 mm) | 22.2 | 19.0 | 16.7 | 15.1 | 15.7 | 15.3 | 14.2 | 16.6 | 19.5 | 19.6 | 20.5 | 21.0 | 215.4 |
平均相对湿度(%) | 86.3 | 88.3 | 88.6 | 90.2 | 90.3 | 92.1 | 91.0 | 90.8 | 90.3 | 87.3 | 86.6 | 84.9 | 88.89 |
每月平均日照时数 | 80.8 | 78.8 | 106.0 | 113.0 | 136.5 | 140.8 | 196.2 | 171.6 | 143.7 | 134.1 | 94.7 | 77.6 | 1,473.8 |
来源:中央氣象局 |
族群與人口
根據考古與語言學的理論,認為南島語族的擴散是由臺灣經蘭嶼、巴丹島,到達菲律賓,再由東南亞島嶼遷往大洋洲。達悟族(雅美族)人雖然在語言與文化上與巴丹島人相似,但在遺傳上,達悟族人卻更相近於臺灣原住民。[14]
日治時期,蘭嶼被稱做「紅頭嶼社」,下轄7個小字。歷經戰後整併,現有4個行政村:
達悟語 | 中文現名 | 日治時期名 | 備考 |
---|---|---|---|
Jiayo / Yayo | 椰油 (雅又) | ヤユー | |
Jiraralay / Iraraley | 朗島(伊拉拉來) | イララライ | |
Jiranmilek / Iranmeylek | 東清(伊然枚樂可) | イラヌミリク | |
Jivalino / Ivalino | 野銀(伊伐里怒) | イワギヌ | 非行政村,valino原指馬鞍藤 |
Jimowrod / Imowzod | 紅頭(伊莫潤) | イマウルツル | |
Jiratay / Iratey | 漁人(伊拉代) | イラタイ | 1946 年併入紅頭村 |
Iwatas / Ivatas | 伊瓦達斯 | イワタス | 1940 年併入椰油村 |
日本學者移川子之藏於19世紀考據,蘭嶼和巴丹兩邊居民的禮儀、穿著、藤帽、髮型等特徵,及主食、烹飪方法與民俗語彙,都極相似,研判屬同一族群。美國人類學者Dezso Benedek更從兩地墓葬都採「甕棺葬」,認為兩地應有共同起源,只因後來蘭嶼與巴丹被劃為兩個國家而被迫分隔。蘭嶼第一位博士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所博士生董恩慈說16世紀以來,巴丹群島歷經西班牙、美國、菲律賓治理,西化程度較高,蘭嶼則相對位處台灣外海邊陲,保留較多傳統文化。[15]
蘭嶼人口現約有5036人[16]。島上居民多數為原住民達悟族。原住民由巴丹島移民至此有數百年的歷史,今日兩方語言仍能溝通,時有交流活動。島上原住民製作拼板舟,並在春夏季節出海捕飛魚,亦稱為“飛魚季”。有“飛魚的故鄉”之稱。另外居住於島上的非原住民約有804人[16]。
生物與生態環境
島上生物數量分佈約有以下幾類:
哺乳類動物約有9種,爬蟲類動物約有17種,兩生物類動物有3種,鳥類約有101種,昆蟲的種類超過400種
常見或稀有之島上生物
- 椰子蟹
- 綠蠵龜
- 飛魚
蘭嶼角鴞(貓頭鷹)- 蘭嶼羅漢松
- 蟾蜍
- 珠光裳鳳蝶
交通
@media all and (max-width:720px).mw-parser-output .tmulti>.thumbinnerwidth:100%!important;max-width:none!important.mw-parser-output .tmulti .tsinglefloat:none!important;max-width:none!important;width:100%!important;text-align:center
海運
- 客運:
每年三月中旬至十月中旬為旺季,其餘東北季風強盛的冬天為淡季。現今每日均有上午與下午兩航次定期船班,分別從台東富岡與墾丁後壁湖出發往返蘭嶼。唯墾丁後壁湖航班於每年淡季期間不行駛。而自從2013年冬季起,蘭嶼鄉公所補助台東富岡漁港航班於淡季亦固定行駛,自此全年均有固定船班行駛於台東蘭嶼間,唯因天候或颱風等因素,每日開航狀況仍以船公司訊息為主。目前共有兩家船公司營運蘭嶼航線。[17]
不定期的渡輪海運航線分別往來墾丁、臺東、綠島,多為旅行團包船並開放餘票供一般民眾搭乘,預訂乘客滿80人即開船。[18]。
- 貨運:
巨龍航運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之「巨龍」貨輪、「龍春」貨輪,每週定期行駛兩次(同船經營每週台東-綠島、台東-蘭嶼各往返兩次)及新發航運所有之「大發壹號」貨輪,每週不定期行駛,主要承攬貨物與車輛運送。[19]
空運
蘭嶼機場與臺東機場間設有每日定期航線,每日台東-蘭嶼8班,每日蘭嶼-台東8班。營運者為德安航空,使用19人座 Do 228型飛機。[20]蘭嶼機場的起降標準是能見度5000公尺或雲幂高1500呎。座位少,班次亦少,旺季時班班客滿,不易買到機票。
公路
蘭嶼鄉公所經營之大型客車,每日行駛島內兩班次。絕大部分登島旅客以租用島上汽機車或腳踏車為主,亦常見旅客自行攜帶腳踏車搭船前往。
旅遊景點
- 大天池
- 小天池
- 八代灣
- 東清灣
- 饅頭岩
- 紅頭岩
- 軍艦岩
- 鱷魚岩
- 五孔洞
- 氣象站
- 青青草原
- 東清祕境
- 野銀舊部落
- 位於野銀部落海岸未命名的冷泉。[21]
- 紅頭溪瀑布(一層瀑布、兩層瀑布、三層瀑布)
爭議
因「台東縣離島第四期104-107年離島綜合建設實施方案期末報告書修正法」,而有了蘭嶼特定區開發計畫。蘭嶼特定區計畫草案內容包括環島公路拓寬、新舊港合併工程、傳統屋修繕等多種建設,但並未有「劃定區域」,此外中央主管單位並未編列預算、經費施行進度為停滯狀態,目前台東縣政府雖有持續與當地居民溝通,但計畫一直更改且未達成共識。若推動次此一建設,將會造成蘭嶼居民及外來客間文化衝突,大量外來客的湧入將造成環境衝擊與資源消耗、消費模式改變,而在開發之時也未與當地居民做良好溝通。
- 蘭嶼因原住民基本法的相關子法未健全,未有效落實原基法對後續相關法律的建立,固原住民權益難以保障,導致居民對土地審查委員會不信任(開會時民眾無法提供想法,雙方各說各話),有溝通仍然無法達成共識。
- 開發前要了解當地文化,就現有設施進行規劃,不在占用更多資源。
無聲無息 「蘭嶼特定區計畫」進度到哪?[22]
當蘭嶼遇上特定區計畫:掃地出門或敞開雙臂?(0417報導內容初版)[23]
相關條目
- 等待飛魚
- 小蘭嶼
- 拼板舟
- 蘭嶼國家公園
- 紀守常
參考文獻
^ Karl Theodor Stöpel. Eine Reise in das Innere der Insel Formosa. 1905.
^ 《蘭嶼入我版圖之沿革》,林熊祥,1958年,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印行
^ 《放逐孤島的他者:蘭嶼、農場、管訓隊與外省勞兵的生命史》,夏黎明等,2007年,臺東:臺東縣政府
^ <達悟之父--紀守常影像集> 席萳•嘉斐弄編著, 台北市:南天, 2010
^ <蘭嶼之父--紀守常神父>,Syaman Macinanao, 台東縣:蘭嶼天主教文化研究發展協會, 2004
^ <憶達悟之父紀守常 蘭嶼女子出書> 自由電子報
^ 不死守常規—紀守常神父 <下>
^ 謝來光. 近代歷史沿革. 蘭嶼部落文化基金會. [2015-10-26].
^ 蘭嶼貯存場安全管理說明[永久失效連結]
^ 反核廢料 蘭嶼鄉民明天抗爭 不滿政府及台電未兌現年底遷離貯存場承諾[永久失效連結]
^ 《放逐孤島的他者:蘭嶼、農場、管訓隊與外省勞兵的生命史》,夏黎明等,2007年,臺東:臺東縣政府
^ 《台灣核廢料何去何從》蘭嶼 綠色壕溝藏「惡靈」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7-09-29.
^ 立法院法律系統《離島建設條例》民國91年(2002年)條文立法理由
^ 雅美族啟示錄,自由時報,2011-2-28
^ 蘭嶼準博士 籲族人航向巴丹,自由時報,2008年1月13日
^ 16.016.1 臺東縣蘭嶼鄉人口統計(2012年9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臺東縣政統計
^ [1]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1-05-19.龍鴻航業股份有限公司官網
^ 船期及線上預訂船票詳見飛魚船票網
^ [2][永久失效連結]巨龍航運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粉絲頁
^ 航期及訂票詳見德安航空。
^ 美麗生命力 動員自救 重建西岸廢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TVBS,2012-08-30
^ 陳品君、何怡君、陳芛薇、洪育增、陳孟君. 無聲無息 「蘭嶼特定區計畫」進度到哪?. 新頭殼. 2014-09-20 [2014-11-10] (中文).
^ 怡君、陳品君、陳芛薇. 當蘭嶼遇上特定區計畫:掃地出門或敞開雙臂?(0417報導內容初版). 調查報導公眾委製平台. 2014-04-17 [2014-11-10] (中文).
外部連結
維基導遊上的相關旅行指南:蘭嶼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蘭嶼 |
- 蘭嶼鄉公所
- 蘭色大門 | 蘭嶼民宿旅遊連線
- 數位影像典藏 - 財團法人紀守常紀念文教基金會
延伸閱讀
- 蘭嶼與巴丹島的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