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額
匾額是一塊寫上文字的牌子 (通常是木板),懸掛在殿堂、楼阁、门庭、园林大门的正上方,通常是說明建築物的名稱。挂在小船的牌子称为舫匾[1]。匾額出現於中國及其他東亞地區的建築物上。供奉皇帝御书的匾额称为龙匾,配游龙边抹。
匾额上的文字常见的是三字匾额,如金字“太和殿”,漆字“释伽塔”,也有两字匾额,如金字“辟雍[2]”匾额,最多有六字匾额如宋代晋祠圣母殿金字“顯靈昭濟聖母”匾。清代的匾额常见的是汉字和满文并列的六字竖式匾额,如“养心殿”(金字)、“坤宁宫”等。四字匾额多横匾额,无华带,但多有镶边;规格最高的,刻游龙镶边,如承德康熙御笔金字避暑山庄龙匾。
目录
1 中國匾額
1.1 宋代匾额
1.2 明代匾额
1.3 清代匾额
1.4 舫匾
2 日本匾额
3 台灣匾額
4 琉球匾額
5 韓國匾額
6 越南匾額
7 蒙古匾額
8 参考文献
9 參見
中國匾額
宋代匾额
宋李诫《营造法式》中称为“牌”[3]。
- 宋代匾额由两部分构成:
- 牌面
- 华带:
- 牌首:牌面上方的雕花横木。
- 牌带:牌两边的雕花木。
- 牌舌:牌下方雕花横木。
- 宋式匾额的规格:牌面并非正长方形,而是下部略宽十分之一:
- 牌面的长宽比是每长一尺,上宽八寸,下宽八寸八分。
- 牌首宽三寸,厚四分。
- 牌带宽二寸八分,厚四分。
- 牌舌宽二寸,厚四分。
华带和牌面不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倾斜一个角度,成一个斗形。牌面后边四周用木楅加固,二尺的牌子用一楅,三尺的牌子用两楅、七尺的牌子用三楅。
- 宋式匾额的雕刻:
宋式匾额的牌首、牌带和牌舌都雕花[4]:
- 牌首雕伽嫔、共命鸟之类的飞仙图案[5]。
- 牌舌雕宝床真人等图样[6]
- 一般牌带雕剔地起突海石榴花、宝牙花、宝相花[7]
御笔匾额的牌带雕升龙[8]。
雕刻刀法用混雕,即圆雕[9]
宋代建筑太原晋祠圣母殿的前檐下有多幅四字匾,没有竖式匾额的华带,代以镶边;也的没有镶边。
宋代建筑太原晋祠圣母殿华带牌
晋祠宋代献殿匾额
宋代圣母殿四字横匾
明代匾额
明代匾额保存宋代的式样。
武当山金殿匾额
曲阜孔庙奎文阁匾额
山西应县木塔明武宗御笔匾额
大明正统元年釋迦塔匾額
明代嘉靖三十二年臺駘廟匾额
衡阳来雁塔匾額
清代匾额
清代匾额有龙头匾、素线匾额二种,四围边抹(宋代称为华带),中嵌心字板。边抹雕刻包括三采过桥,流云拱身宋龙,深三寸,称之龙匾,龙匾供奉御书。素线匾用于亭、台、斋、阁之名[10]。
许多清代匾额有汉字和满文两种文字。
根据清代《武英殿镌刻匾额现行则例》,御笔匾额的匾面用粉油青色,其上金字需用金箔,一个一尺八寸的金字,需金箔588张[11]。
避暑山庄康熙御笔御印龙匾
养心殿匾额
养心殿雍正御笔中正仁和匾
太和殿匾额
乾清宮匾
坤宁宫匾额
交泰殿匾额
碧云寺匾额
汉中武侯祠中历代名人的题匾
乾隆年间晋祠水镜台匾额
日昇昌記铜匾额
日昇昌匯通天下匾額
衡阳珠晖塔匾额
舫匾
清代扬州的画舫多悬挂二字、三字、四字匾,如乘龙、载鹤、如意船、镜中游、花月双清、平安吉庆等[12]。
日本匾额
日本京都清水寺匾额
京都应天门匾额
京都知恩院匾额
日本大华严寺匾额
京都地主神社匾额
青函隧道出入口的匾额
台灣匾額
保安車站匾額。
蘆竹德馨堂門樓內側匾額。
蘆竹德馨堂門樓外側匾額
桃園西廟內匾額。
琉球匾額
那覇首里城守礼门匾额
韓國匾額
昌德宮仁政門,有橫寫漢文的匾額
昌慶宮通明殿的匾額
德壽宮即阼堂的匾額
德壽宮重明殿的匾額
德壽宮中和殿的匾額
頭輪山大興寺山門的匾額
美黃寺大雄寶殿的匾額
四聖庵琉璃光殿的匾額
光化門,朴正熙提的諺文匾額
越南匾額
北寧省慈山市社亭榜坊李八帝廟的漢字匾額
蒙古匾額
乌兰巴托
参考文献
^ 清 李斗著 《杨州画舫录》 卷十八 《舫匾录》
^ 宋李诫 《营造法式》 卷八 小木作
^ 宋 李诫 原著 梁思成 注释 《营造法式》 卷第八 小木作 《梁思成全集》 第七卷 225页
^ 潘谷西 何建中著 《营造法式解读》 135页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宋 李诫原著 梁思成注释 《营造法式》 卷十二 梁思成全集 第七卷 247页
^ 宋 李诫原著 梁思成注释 《营造法式》 卷十二 梁思成全集 第七卷 248页
^ 宋 李诫原著 梁思成注释 《营造法式》 卷十二 梁思成全集 第七卷 248页
^ 宋 李诫原著 梁思成注释 《营造法式》 卷十二 梁思成全集 第七卷 248页
^ 梁思成全集 第七卷 248页 梁注2
^ 清李斗 《扬州画舫录》 《工段营造录·匾》 418页 中华书局
^ 王世襄 主编 《清代匠作则例》 二 606页
^ 清李斗 《扬州画舫录》 卷十八《舫匾录》 425-429页 中华书局
參見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匾額 |
- 御筆匾額
- 藍色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