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主义
本条目需要編修,以確保文法、用詞、语气、格式、標點等使用恰当。(2013年11月25日) |
本条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
人文主义是一种基于理性和仁慈的哲学理论的世界观。作为一种生活哲学,人文主义从仁慈的人性获得启示,并通过理性推理来指导[1]。
人文主义以理性推理为思想基础,以仁慈博爱为基本价值观。个人兴趣、尊严、思想自由、人与人之间的容忍和无暴力相处等,都是人文主义内涵范畴。同时,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和人道主义关系密切。
除了一般无宗教的世俗人文主义外,也存在有宗教的人文主义,在各个主要宗教中,人文主义一般与该宗教的信仰和传统相结合。有些人文主义还认为,人有需要参加仪式和规则,并组织一些团体来满足这种需要。相比唯物主义,人文主义注重人的精神心灵;另一方面,人文主义注重理性。因此,有無神論的人文主义者认为,和理性精神相违背的神灵崇拜的宗教精神,并不是人文主义。
目录
1 定义
2 人文主义思想的历史
2.1 古希腊
2.2 文艺复兴时期
2.3 现代
3 作为概念的人文主义的历史
4 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想
5 参见
5.1 概念
5.2 代表著作
6 參考文獻
7 外部链接
定义
人文主义并没有统一定义,因为许多不同的人称自己或被称为人文主义者,而他们的世界观以及他们对人的观念可能不相同。有些人文主义观念互相之间非常矛盾。古代中国孔子时代或者古希腊时一些思想被认为是很早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新教、天主教思想学派中也有声称是人文主义的派别。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和弗里德里希·席勒的人文主义往往被称为历史主义,而威廉·冯·洪堡的人文主义则与启蒙运动的人文主义完全不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被看作是思想的根本,而在洪堡的时期科学被看作思想的根本。
人文主义思想的历史
古希腊
古希腊在西方,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也提出一些早期人文主义思想观点。
文艺复兴时期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出現,不僅動搖中世紀社會基礎,也確立個人價值,肯定現實生活意義,促進世俗文化發展,由此形成與宗教神權文化對立之思想——人文主義。人文主義肯定人是生活創造者和主人,他們要求文學藝術表現人的思想和感情,科學為人生謀福利,教育發展人的個性,即要求把思想、感情、智慧都從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因此,人文主義的學者和藝術家提倡人性以反對神性,提倡人權以反對神權,提倡個性自由以反對人身依附。(參見《外國美術簡史》,第62頁,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第二版)
现代
經历两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对人类自身反思越发明显。随着冷战开始,1960年代后,美国和西欧爆发一系列反传统运动和民权运动、女权运动、以及20世纪末崛起的LGBT权利运动後,西方國家趨向世俗化,無宗教信仰者的比例日益增加。人文主義的主張及理念,為無宗教信仰者提供一個近似宗教的信仰和價值觀。
作为概念的人文主义的历史
在欧洲历史和哲学史中,人文主义主要指14世纪到16世纪间,较中世纪先进之思想。今天一般历史学家这时期文化和社会之变化称为文艺复兴,而将教育上的变化运动称为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这个词出现的很早,来自拉丁文中的humanitas,古罗马作家西塞罗曾使用这个词。德国启蒙运动时代的哲学家,将人类统称为Humanität。当时人文主义者称自己为humanista。直到1808年,才出现Humanism这个词。这个词传到东方,在日本译为“人文主义”。后来,中国使用了日语的说法。
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想
中国远古时代已形成人文精神雏形。《易经》中已经有明确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观测天文星象,把握时间变化;观察人情世故、风俗习惯、信仰等,施行教化改造和引导,有效控制地域空间,成就天下一统。“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是《易经》人文精神核心思想。最高的善意志,如水一样柔顺,滋润万物;如大地一样宽容,滋养苍生。水和土地在《易经》属至阴或至柔,表现一种深邃无穷的包容力和博大精深的智慧。有明确文字和史料记载,中國人文主義思想可追溯到三代時期。商、周之際,原來神靈崇拜風氣濃厚的殷商宗教社會在周代逐漸產生出理性思想,有了“天命靡常”、“惟命不于常”乃至“天不可信”等觀念。周公在《易经》基础上演化出《周易》,提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主张“以德配天”。崇尚德化政治,重德行扬善罚恶。周公还制定一整套祭祀礼仪制度,以人文精神结合原始氏族种族图腾和祖先崇拜传统,优化宗法制传统。制定完备的法典《周礼》,相当于现在的民法典。提出“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敬天愛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等思想,便是早期人文主義思想雛形。到春秋時期,老子自然天道观进一步发展,创立的道家思想,《道德经》其实是对《易经》得注解,甚至选择性吸收,并对《易经》中隐晦哲理,系统地概括“道”和“德”之学术。孔子吸纳《道德经》和《易经》思想,把“道”和“德”概念定义为“仁”和“礼”,对《易经》平民化和政治改良,孔子的“仁”、“智”、“泛爱众”、“君子和而不同”等思想,進一步奠定人文主義思想。刘心武认为,十八世纪中期,中国文学家曹雪芹在红楼梦通过塑造弱势人物贾迎春的多舛命运也体现了人文主义关怀。
参见
概念
- 理性
- 人本主义
- 人道主义
代表著作
- 《神曲》
參考文獻
^ Definition by IHS: Humanism is a philosophy of life inspired by humanity and guided by reason.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人文主义 |
- 高宣揚:〈法國哲學界對人文主義的新辯論〉(2006)
- 西方人文主義傳統
- 人文主义宗教与宗教人文主义——从中国早期宗教和人文主义传统看儒学的性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