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形目
鲈形目 化石时期:100.5–0 Ma PreЄ Є O S D C P T J K Pg N | |
---|---|
黄鲈(Perca flavescens)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
总群: | 鲱形总群 Clupeocephala |
群: | 正真骨鱼群 Euteleosteomorpha |
亚群: | 新真骨鱼亚群 Neoteleostei |
下群: | 宽鳍下群 Eurypterygia |
派: | 栉鳞派 Ctenosquamata |
亞派: | 棘鳍亚派 Acanthomorphata |
类: | 棘鳍类 Acanthopterygii |
亚类: | 鲈形亚类 Percomorphaceae |
系: | 真鲈形系 Eupercaria |
目: | 鲈形目 Perciformes |
亞目[1][2] | |
(传统分类法參見內文) |
鲈形目(学名:Perciformes)是輻鰭魚纲中的一个目,在鱼类传统分类法中,有40%的鱼属于鲈形目,因此它传统中是脊椎动物中最大的目,共有超过7000多个不同的种,其形状、大小各异,在几乎所有的水中生态环境都有出现。最早的已知的鲈形目化石是白垩纪晚期出现的,从那个时候开始这个目的动物就开始分歧演变了。
目录
1 形态
2 分类
2.1 内部分类
2.2 传统分类
3 常见俗称
4 参考资料
5 外部链接
形态
鲈形目鱼通常有两个背鳍,腹鳍和臀鳍一般分为数束前硬后软的鳍,这些鳍可能部分或者完全连在一起。腹鳍一般有一根针,后面可以达五根软的鳍面,腹鳍可能位于喉部或者位于腹部。鳞一般为栉状的,但有时也有圆的或其它变形。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它的分类上的技术特征。
分类
鲈形目的分类有较大的更动。传统上它是一个併系群的分类。假如使用單系群的分类方法的话鲉形目、鲀形目和鰈形目应该为鲈形目的亚目。而鲈形目的亚目中也有一些是併系群的。
为了解决其中存在的并系群问题,一些鱼类分类学者[3][1][2]倾向于将庞大的传统鲈形目拆分成多个较小的目。例如,依鱼类分类学研究网站deepfin.org的分类法,整个传统的鲈形目及其探亲被提升归类为棘鳍类之下的鲈形亚类真鲈形系。鲈形亚类是分类层级是介于纲与目之间“亚类”(subdivision),依系统发生学的研究分成9个系,再细分成不同的总目、目、亚目及下目等,共有30个目,相当于传统的鲈形总目,而真鲈形系包括狭义的鲈形目等共16个目161科,与传统上广义的鲈形目相当。
狭义鲈形目与真鲈形系各支的演化关系如下[3]:
真鲈形系 Eupercaria |
| ||||||||||||||||||||||||||||||||||||||||||||||||||||||||||||||||||||||||||||||||||||||||||||||||||||||||||||||||||||||||||||||||||||||||||||||||||||||||||||
内部分类
狭义的鲈形目不超过60个科,包含了传统鲉形目等多个科在内,可归类成7个亚目[3][1][2]:
鲬亚目 Bembroidei
杜父鱼亚目 Cottoidei
鲈亚目 Percoidei
鲉亚目 Scorpaenoidei
鮨亞目 Serranoidei
南極魚亞目 Notothenioidei
鲂𫚒亚目 Triglioidei- 地位未定:
鲬状鱼科 Bembropidae
针鲬科 Hoplichthyidae
牛尾鱼科 Platycephalidae
传统分类
在传统分类法中,广义的鱸形目包含156个科[4],归类于20個亞目,如下:
鱸亞目(Percoidei)
倭太陽魚亞目(Elassomatoidei)
隆頭魚亞目(Labroidei)
绵鳚亚目(Zoarcoidei)
南極魚亞目(Notothenioidei)
鱷鱚亞目(Trachinoidei)
裸鳗鳚亚目(Pholidichthyoidei)
鳚亚目(Blennioidei)
貧骨魚亞目(Icosteoidei)
喉盤魚亞目(Gobiesocoidei)
䲗亞目(Callionymoidei)
鰕虎亞目(Gobioidei)
鉤頭魚亞目(Kurtoidei)
刺尾魚亞目(Acanthuroidei)
長鰭帶鰆亞目(Scombrolabracoidei)
鯖亞目(Scombroidei)
鯧亞目(Stromateoidei)
攀鱸亞目(Anabantoidei)
鱧亞目(Channoidei)
羊魴亞目(Caproidei)
常见俗称
另外:現時世上有多個鱸形目的魚種,都以「鱈魚」的名稱在魚市場出售,例如:
巴塔哥尼亞美露鱈(Dissostichus eleginoides)、
南極美露鱈(Dissostichus mawsoni )
黑鱈魚(Notothenia microlepidota)、
毛利鱈魚(Paranotothenia magellanica,亦作藍鱈魚)等。
為避免食品商把其他魚類(例如:蠟油魚)當作鱈魚出售,香港的食物安全中心發出《有關識別及標籤:油魚/鱈魚的指引》,只有鱈形目的魚類才可以標為「鱈魚」。其他不屬於鱈形目的魚類若充當鱈魚出售,可能會被控以「違反《商品說明條例》」而被檢控。然而,長久以來一直被當作是鱈魚的魚種,則不在此限[5][6]。
参考资料
^ 1.01.11.2 Betancur-R, R., E. Wiley, N. Bailly, M. Miya, G. Lecointre, and G. Ortí. 2014. Phylogenetic Classification of Bony Fishes --Version 3 (存档副本. [2015-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14). ).
^ 2.02.12.2 Betancur-R., R., R.E. Broughton, E.O. Wiley, K. Carpenter, J.A. Lopez, C. Li, N.I. Holcroft, D. Arcila, M. Sanciangco, J. Cureton, F. Zhang, T. Buser, M. Campbell, T. Rowley, J.A. Ballesteros, G. Lu, T. Grande, G. Arratia & G. Ortí. 2013. The tree of life and a new classification of bony fishes. PLoS Currents Tree of Life. 2013 Apr 18.
^ 3.03.13.2 Betancur-R, Ricardo; Wiley, Edward O.; Arratia, Gloria; Acero, Arturo; Bailly, Nicolas; Miya, Masaki; Lecointre, Guillaume; Ortí, Guillermo. Phylogenetic classification of bony fishes. BMC Evolutionary Biology. 2017-07-06, 17: 162. ISSN 1471-2148. doi:10.1186/s12862-017-0958-3.
^ "Perciformes". FishBase. Ed. Ranier Froese and Daniel Pauly. 6 2016 version. N.p.: FishBase, 2016.
^ 明報即時新聞,(2007年),安全中心發標籤油魚指引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7-09-27.
^ 香港政府新聞網,(2007年),食物安全:蠟油魚不可採用鱈魚標籤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7-09-30.
外部链接
维基物种中的分类信息:鲈形目 |
維基共享資源中与鲈形目相關的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