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腳亭 (新北市)


坐标:25°06′04″N 121°45′43″E / 25.101138°N 121.762019°E / 25.101138; 121.762019



注意:本页面含有Unihan扩展C区用字:「𫙮」。有关字符可能會错误显示,詳见Unicode扩展汉字。


四腳亭,是臺灣新北市瑞芳區的一個地名,位於該區西部,範圍大致包括天上里西北半部、吉慶里東部。四腳亭原轄於「角亭里」,後併入上天里[1][2]


台鐵四腳亭車站所在地並不在四腳亭範圍內,該地區傳統上稱為大坑埔。




目录





  • 1 詞源


  • 2 歷史


  • 3 經濟


  • 4 近況


  • 5 學校


  • 6 資料來源




詞源


「四腳亭」源自二種說法:一說是四角亭庄,另一說是四腳亭公學校(今瑞亭國小)有座四根柱子搭建而成的亭子命名,以供來往臺北、宜蘭二地的路人休憩[1][2]。然而,根據新北市瑞芳區瑞亭國民小學在《學校沿革》並未記載關於四腳亭這座亭子,對於校名由來僅記載:.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margin-top:0;overflow:hidden.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 .templatequoteciteline-height:1em;text-align:left;padding-left:2em;margin-top:0.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 .templatequotecite citefont-size:small


民國前二年(日治時期年號為明治四十三年),一月十二日,王振東、顏正春等地方仕紳請願設校,三月二日,設立暖暖公學校四腳亭分校。[3]



歷史


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治前期,四腳亭地區為一街庄,稱為「四腳亭庄」,隸屬於石碇堡。該庄輪廓南北狹長,北與大水窟庄、深澳坑庄為鄰,東與𫙮魚坑庄為鄰,南邊為暖暖街,西邊為碇內庄、大坑埔庄[4]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該庄隸屬於基隆廳,編入第二十一區。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7月,第二十一區改名「𫙮魚坑區」。1920年(大正九年),該庄改制為「四腳亭」大字,隸屬於臺北州基隆郡瑞芳街,大字下有「四腳亭埔」、「楓子瀨」、「粗坑口」、「四腳亭坑」小字名[5]


戰後瑞芳街改制為瑞芳鎮,隸屬於臺北縣,大字亦改制為里。2010年12月,臺北縣升格為新北市,瑞芳鎮改制為瑞芳區。



經濟


清乾隆年間,有位廖姓人士向當地原住民購地開墾,因四腳亭是來往臺北、宜蘭二地所必經之處,商旅熱絡而繁盛[1][2]。日治時期開採煤礦,興建輕便鐵道將開採出來的煤輸送,各礦坑總產量每年可開採超過35噸以上,再加上宜蘭線鐵路的通車,使四腳亭的人口漸多,經濟也因此發達[1][2]


當時的大企業家黃東茂經營的復振炭坑(礦坑)便在此處。自從礦業沒落,採礦坑口陸續被封坑,便人口外移,當地也因此發展沒落[1][2]



近況


現今,公路可由台2丁線駛抵四腳亭,鐵路可搭宜蘭線鐵路的班車於四腳亭車站下車[6]。經由登山步道前行,可抵達位於海拔203公尺處的四腳亭砲台,由日人為鞏固基隆北海岸的海防工作,於1901年興建,配置一座高砲臺、兩座低砲臺,每座砲臺各配兩門加農砲,並具有防空避難的壕洞[6]。此外,新北市政府與瑞芳鎮公所一同規劃運動公園,選在上天里四腳亭土地上做為興建預定地[7]



學校


  • 瑞亭國小


資料來源




  1. ^ 1.01.11.21.31.4 臺灣地區地名整合檢索系統 四腳亭. 中華民國內政部. [2013-11-08] (中文(台灣)‎). [永久失效連結]


  2. ^ 2.02.12.22.32.4 臺灣地區地名整合檢索系統 四腳亭埔. 中華民國內政部. [2013-11-08] (中文(台灣)‎). [永久失效連結]


  3. ^ 學校沿革. 新北市瑞芳區瑞亭國民小學. [2013-11-08] (中文(台灣)‎). 


  4. ^ 《臺灣堡圖》,臺灣總督府,1904年


  5. ^ 《新舊對照管轄便覽》,臺灣總督府


  6. ^ 6.06.1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e起新北市第29期 瑞芳四腳亭砲臺. 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2013-11-08] (中文(台灣)‎). [永久失效連結]


  7. ^ 吳亮儀. 瑞芳蓋運動公園 露曙光.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2-01-10 [2013-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6) (中文(台灣)‎).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京昆高速公路

【情報】本週珍珠商品重點:煉金時裝 + 艾港勞工宿舍!!

【攻略】陳戈-謝勒汗智慧的古書 (完成)